张爱玲连环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连环套
张爱玲连环套
1976年张爱玲的⼩说《连环套》被⼈“淘”出,收⼊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的《张看》中。
《连环套》是根据她的好友炎樱告诉她的麦唐纳太太和她的⼥⼉苾妮的故事写成的。
张爱玲⾃⼰也见过这母⼥俩,觉得⾃⼰的母亲⾮常像苾妮,外貌像⾝世也像。
于是,《连环套》应运⽽⽣。
世⼈对这篇作品的争议很⼤,尤其是傅雷,他采取完全否定的批判态度,在以迅⾬为笔名发表的《论张爱玲的⼩说》中,他认为“《连环套》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
”张爱玲虽然在其后对⾃⼰的⼩说进⾏了辩护,但还是深受其影响,张爱玲也在《张看》⾃序⾥说:“三⼗年不见,尽管⾃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
”但是,我读《连环套》,却认为它有很多动⼈之处。
1、题⽬的匠⼼独运
张爱玲以“连环套”作为此作品的题⽬,其实是很有品头的。
浅⽽⾔之,“连环套”是霓喜的“连环套”,是她设下的为满⾜⾃⼰物质⽣活要求⽽套住三个男⼈成为⾃⼰丈夫的括;同时也是命运的语,霓喜的这⼀⽣就沉沦在命运给她设计的婚姻“连环套”中⽆法逃离,她的命运掌控在⼀个⼜⼀个男⼈⼿中,直到没有了可以绑住男⼈的资本⽽被抛弃。
深⽽⾔之,“连环套”实际是对张爱玲众多作品中⼥性形象和命运的括,⽆论是《⾦锁记》中的曹七巧、《沉⾹屑》中的葛薇龙……这些⼥性都辗转在命运的缝隙中,被物质、婚姻等众多时代的因素桎着,⼀辈⼦逃不出来,她们被这“连环套”深深的套住了。
2、故事结构的清晰
⼩说以顺承的⽅式讲述了霓喜与多个男⼈之间的纠葛,如同“连环套”⼀样环环相扣,紧凑、⾃然,⽽这其中的每个⼈物都不是多余的,都对霓喜的⽣活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梅腊妮,她是霓喜第⼀任丈夫雅赫雅抛弃她的⼀个潜在导⽕线,她的告密有着推波助澜的作⽤;⽂中的每处伏笔都是精⼼设计过的,铁烈丝师太每天读《南华⽇报》的伏笔的设置使霓喜发现⾃⼰被第三个丈夫抛弃这⼀事实显得真实⽽⾃然。
那我们看看霓喜与她的男⼈们的纠葛历程。
霓喜第⼀个丈夫——雅赫雅(印度⼈)
霓喜是雅赫雅买来的,在⼀起⽣活的⽇⼦中,曾因为霓喜的精明聪敏⽽有过想扶霓喜做正的想法,但最终在霓喜的性格和风流⾏为的压制下断了念头,开始了⼀段玩玩的⽣活。
后来,他在外⾯有了别的⼥⼈,⽽与霓喜的缘分最终在霓喜的⼤闹中⾛到了尽头。
霓喜的第⼆个丈夫——尧芳(中国⼈)
他是霓喜去同春堂买东西、与药店伙计崔⽟茗调情时碰见的药堂⽼板,两⼈的年龄差距很⼤。
在霓喜被雅赫雅赶出来后,尧芳派崔⽟茗说亲,两⼈开始了同居⽣活。
霓喜作了店铺的⽼板娘,⼀直企图在尧芳死后能控制他的家业,结果到头来⼀场空,只能带着孩⼦离开。
尧芳⼀直都知道霓喜与崔⽟茗有奸情,却没有点明,⽽是暗中帮助崔⽟茗娶了亲。
在⽣命的最后⼀段⽇⼦,他给了崔⽟茗⼀份产业,向霓喜挑明了⾃⼰知道霓喜的“奸情”并原谅她,让她和崔⽟茗过好⽇⼦,这让霓喜感激涕零。
但实际上他却欺骗了霓喜,并将她置于⼀个更加险恶的地步,没有财产,也没有可以倚靠的男⼈,有⼀次开始了“流浪”的⽣活。
霓喜的第三个丈夫——汤姆⽣(英国⼈)
汤姆⽣是霓喜去看望做⼥佣的⼲姐姐(汤姆⽣的⼥佣)时认识的,两⼈眉来眼去,烈⽕⼲柴,然后顺理成章的在⼀起。
汤姆⽣是在政府⾥供职的⼯程师,这让霓喜很有骄傲的资本,并以此“报复”曾经对⾃⼰狠⼼的诸⼈。
但最终,汤姆⽣在英国与富家少⼥结婚,给了霓喜⼀笔分⼿费,从此两不相⼲。
霓喜的情⼈——崔⽟茗
崔⽟茗是尧芳药店的伙计,年轻精明,在霓喜去药店买东西时两⼈就有过⼀些暧昧,后来在霓喜成了尧芳的⼥⼈时,两⼈⼀直保持着情⼈的关系。
崔⽟茗在⽼板的帮助下娶了妻,⼀直瞒着霓喜,直到最后⽼板去世,给了他⼀份产业,他与霓喜彻底决裂。
3、情节刻画的细腻
与张爱玲其它作品相⽐较,《连环套》对细节的描写更为重视,全篇⼏乎就是由⼤段的细节构成,挖掘霓喜的⽣活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清晰明了的看透⼥主⼈公霓喜的性格特点。
霓喜在同春堂药店买杏脯不成时,变“嗔道:‘也没有看见做⽣意这么呆的!难道买你的杏脯,就⾮得买你的药?买了药给谁吃?除⾮是你要死了——只怕医了你的病,也医不了你的命!’”说得伙计连带⽿红了。
其泼辣、刁钻可见⼀斑。
⽽其后她与崔⽟茗调情中,细腻的语⾔和动作等细节的刻画将霓喜的轻浮描写得很是精彩,在调情得趣之际,甚⾄“抓了⼀把杏脯给他(⼋岁的⼉⼦吉美),由他⾃⼰在药店门⾸玩耍。
”连⼉⼦都不管了,其轻浮程度可不⼀般啊!
4、⼈物形象的`鲜明
⼩说⼊⽊三分的刻画了霓喜这⼀⼥性形象,读起来仿佛⼈在眼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个可恨、可悲⽽⼜可怜的⼥性。
霓喜从来没有真正地结过婚,她的婚姻是带有很明显旧时代⾊彩的封建婚姻,没有爱情可⾔,只是⼀种“交易”——物质和欲望的交易。
男⼈们与其同居却从不给她⼀个正当的名分,⼀旦有了新欢就将她抛弃。
她年轻貌美、聪明精⼲、泼辣、风流、刻薄、虚荣……她辗转在⼏个男⼈之间,得到了有限的物质⽣活和作为附赠品的孩⼦,将⾃⼰的⼤半⽣年华付诸于此。
她孜孜不倦的继续⾃⼰的连环套,直到已经没有可以套住⼈的资本。
5、旧⼩说形式的暗⽰作⽤
⼩说是采⽤旧⼩说的形式书写的:“两个嘲戏做⼀堆”,“是那个贼囚根⼦在他跟前……”,“⼀路上凤尾森森,⾹尘细细”,“青⼭绿⽔,观之不⾜,看之有余”,“衔恨于⼼,不在话下”,“见了这等⼈物,如何不喜”,“……梅腊妮暗暗点头,⾃去报信不提”,“他触动前情,放出风流债主的⼿段”,“有话即长,⽆话即短”……这样明显带有旧⼩说遗迹的⼩说语⾔在现在看来,别有⼀番风味,⽽且在某种程度上它暗⽰了霓喜的命运也同这种旧⼩说形式⼀样,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这是封建时代⼥性的悲哀和必然结果。
6、内涵的丰富
霓喜的悲哀简⽽⾔之,是由两个⽅⾯的原因造成的,⼀⽅⾯是社会,⽽另⼀⽅⾯是霓喜个⼈性格。
社会原因。
时代是造就⼥性不幸的主要原因,霓喜是那个时代不幸⼥⼈的缩影。
个⼈原因。
霓喜年轻貌美,有很多垂涎她的男⼈,但是,她同样有⼀切低俗的恶习:脾⽓暴、贪图财物、刻薄、刁泼、虚荣、轻浮……这是她只能从这些男⼈⾝上得到有限的物质享受和虚荣,⽽其附赠品是五个孩⼦。
“雅赫雅要把孩⼦留下,似乎他对⼦⼥还有相当的感情。
那么,如果她坚持着要孩⼦,表⽰她是⼀个好母亲,他受了感动,竟许回⼼转意,也说不定。
霓喜的⼿臂仍然紧紧在⼉⼥⾝上,⼼⾥却换了⼀番较合实际的打算了。
”在某种程度上,孩⼦是霓喜住男⼈的另⼀种⽅式,只是,她没有成功。
张爱玲在这篇⾃⽂章中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这些在封建旧社会中的⼥⼈们应该何去何从?当所依赖的男⼈⼀个⼀个背叛⾃⼰⽽去,她⼜将如何继续⾃⼰的⼈⽣?由于作品并没有完成,我们并不知道霓喜此后是否⼜⼀次的选择依赖男⼈,还是像《半⽣缘》中的曼、《多少恨》中的虞家茵,选择⾃由、⾃尊和⾃⽴。
在《连环套》结尾,以发利斯的求婚结束,她失笑到:“发利斯⽐我⼩呢!年纪上头也不对。
”却然发现,发利斯要娶的是她的⼥⼉——瑟梨塔,⽽不是⾃⼰!她才意识到⾃⼰已经没有了与男⼈“谈判”的筹码,⾃⼰已经⽼了!这个结局是滑稽的、悲哀的、必然的。
《连环套》没有结束,但我们似乎已经看透了霓喜孤单⽽寂寞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