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综合练习1.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综合练习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
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
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B.②⑤C.③⑤D.②④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是()
A.水煤气 B.CO C.石油 D.天然气
3.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4.酸雨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5. 在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往往含有①苛性钠②小苏打③氢氧化铝④氯化钠中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7.2002年12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铁路在上海投入运营。
磁悬浮的核心
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
以Y
2O
3
、BaCO
3
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
物质YBa
2Cu
3
O
x。
现欲合成0.5nol此高温超导物质,理论上需取Y
2
O
3
、BaCO
3
和CuO的物质的量
(mol)分别是
A 0.50、0.50、0.50
B 0.50、1.0、1.5
C 0.25、1.0、1.5
D 1.0、0.25、0.17
8.A、B、C、D、E分别是 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
已知:(1)A、C均
能与稀 H
2SO
4
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
出气体;(4)C、E在冷浓H
2SO
4
中发生钝化反应,由此可以推断A、 B、 C、 D、E依次为()
A. Fe、Cu、Al、Ag、Mg B.Al、Cu、Mg、Ag、Fe C. Mg、Cu、Al、Ag、Fe D.Mg、Ag、Al、Cu、Fe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1~2选项符合题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大气
10.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水银
11.钢材可以用作桥梁的结构材料是因为它()
A.有良好的导热性B.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C.不易受空气和水的作用D.有良好的导电性
12.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
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A.FeO粉尘 B.P
2O
5
粉尘 C.Fe
2
O
3
粉尘 D.SiO
2
粉尘
1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SO
2 B、NO
2
C.CO
2
D.可吸入颗粒物
14.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
有关的是 (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些活泼金属如铝可作还原剂法的还原剂
B. 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钠
C. 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
D. 回收旧金属可以重新制成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
16. 有一种粉末它是由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成,取3.04 g粉末加热,同时通入足量的CO使之完全反应,再用过量澄清石灰水把生成的气体充分吸收,产生沉淀 5 g。
则该粉末的组成是
A. 只有Fe
2O
3
B. 只有FeO
C. 等物质的量的Fe
2O
3
和Fe
3
O
4
D. 等物质的量的FeO和Fe
3
O
4
17. 在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 g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11.2 L,则此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 Mg和Al
B. Al和Cu
C. Fe和Zn
D. Mg和Zn
18.取一定量的镁铝合金,用足量盐酸溶解后,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滤出沉淀物,加强热灼烧,最后得到白色粉末,干燥后称量,这些粉末与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
A.20%
B.40%
C.60%
D.65.4%
三、填空题
19.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
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
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
3、CH
3
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
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H
2
O、HF;
第三周期 SiH
4>PH
3
>>。
(2)化合物的毒性:PH 3>NH 3 H 2S H 2O ; CS 2 CO 2 CCl 4 CF 4 (选填>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 、Cl 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 4的沸点为76.8℃,CF 4的沸点为-128℃,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
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 2Cl 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 。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 。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填写字母,多选扣分)
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20.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的富碘卤水中,采用如图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丁中溶质的化学式乙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2)第④步操作中的用稀42SO H 的浸洗的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 .除去未反应的-3NO B .除去未反应的-I C .除去未反应的Fe D .除去碱性物质
(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2I 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2I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它们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只含有Na 2CO 3、FeCl 3、Ca(OH)2、HCl 中的一种。
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
请回答: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是:甲 ______乙 _______,丙 _____,丁 _______。
(2)在丁的下游某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
(3)小河中鱼、虾几乎绝迹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2.试样X 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同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使进行实验: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 g, 则每份试样X中的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用m表示)
23.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份(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下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用品:
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
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等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C中加入样品粉末w g,D
中装入药品后并称重量为
m g 连接好仪器后,检查
气密性
————
打开A的活塞,慢慢滴加溶
液
对C进行加热。
当C中的药
品充分反应后。
关闭A的活
塞,停止加热
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
g
————
2
(五)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C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C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与C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___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4. 将一定量含Fe
3O
4
和Fe的混合物投入50 mL 2 mol/L H
2
SO
4
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固体
混合恰好完全溶解,放出 448 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如果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与相同质量的此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能得到铁多少克?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 B
6.C 7. C 8. C 9.AD 10. D 11.B 12.C
13.C “空气质量日报”中涉及了二氧化硫(SO 2)、一氧化碳((C))、可吸入颗粒物(PMl0)、二氧化氮(NO 2)和臭氧(O 3)五种空气中的污染物。
其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燃煤。
大量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是空气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持续偏高的主要原因;二氧化氮在强光照下光解引起臭氧浓度升高,这又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基本原因。
上面提到的四种污染物都是气态的。
可吸入颗粒物是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和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是总悬浮颗粒物中能用鼻和嘴吸人的那部分颗粒物。
14.A 本题是一道化学与环境的题目。
题中四个分立的选项均属于大气污染方面的内容,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酸雨与人们排放的S02有关;光化学烟雾与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有关;臭氧空洞与氟氯烃(即氟利昂)有关;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有关。
因此,正确了解各种污染的形成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C 16. C 17.B 18. C
19. (1)由已有信息知,在第二周期元素中,CH 4易燃性大于NH 3,类推到第三周期,硅烷 SiH 4>PH 3>H 2S>HCl
(2)由已知条件和已有知识得出毒性H 2S>H 2O CS 2>CO 2
(3)再从沸点分析,找出氟里昂CF 2Cl 2 类推出还可以是CFCl 3或CF 3Cl
(4)由当今世界环保问题知,大气臭氧层空洞形成,但当时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推理、预测物质的毒性、易燃性、沸点等去发现的新材料的科学方法是有重大意义的,a 符合题目要求。
(1)CH 4>NH 3,H 2S >HCl (2)>,> (3)CFCl 3(或CF 3Cl ) (4)使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
20.(1)2FeI ;3FeCl (2)C (3)升华;萃取 (4)将2I 加在淀粉溶液中,溶液显蓝色 (5)222I Ag AgI 见光
21.解析:乳白色的是微溶于水的Ca(OH)2,红褐色的是FeCl 3与Ca(OH)2反应生成的Fe(OH)3。
说明乙处是FeCl 3。
如此类推。
答案:(1) Ca(OH)2、FeCl 3、HCl 、Na 2C03 (2)Na+、Ca 2+、Fe 3+、H +、Cl -
(3)河水中的酸、碱性及有害化学药品的富集,直接危害鱼、虾的生长。
22.(1)Fe+2H +==Fe 2++H 2↑ Fe + Cu 2+ = Fe 2+ + Cu (2) 5m /8 23.㈠铜粉样品中铜含量的测定
㈤ O 2不干燥, 水分进入D ;洗气瓶, 浓硫酸。
24.[解析] 解法 1(用常规方法解)
设:固体混合物中含Fe
3O
4
和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和b mol。
因为 Fe
3O
4
+ 4 H
2
SO
4
== FeSO
4
+ F e
2
(S O
4
)
3
+ 4H
2
O
1 4 1
a mol 4 a mol a mol
所得溶液中加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没有Fe3+,必有以下反应发生:
F e
2(SO
4
)
3
+ Fe == 3FeSO4
1 1
a mol a mol
过程中还产生448 mL(标准状况)气体,所以有: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1 1 22.4 L
(b-a) mol (b-a) mol 0.448 L
4 a +(b-a) = 0.05×2 a = 0.02
由上可得方程组可解得
(b-a)×22.4 = 0.448 b = 0.04 再根据
1 3
0.02 mol 0.06 mol
所以最终能得到铁的质量为:(0.04 + 0.06)mol×56 g/mol =5.6 g 解法 2 (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由题知可得,最后所得溶液中除水外只有FeSO
4
据电荷守恒有:2 n(Fe2+) = 2 n 据质量守恒有:n(Fe2+) = n(Fe) 所以 n(Fe) = 0.05×2 mol = 0.1 mol
所以 m(Fe) = 0.1 mol×56 g/mol = 5.6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