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秋季九年级期末限时检测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
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为闭卷考试,全卷共20道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历史评价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作的认识。
罗马人评价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下列能佐证该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C.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面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
为准则,绝无违背。
”这种来自9—11世纪的誓言说明了()
A.封君封臣是一种雇佣关系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直接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3.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
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
这次“模仿”的影响是()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B.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C.日本进人幕府统治时期D.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4.“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1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
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以下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理想国》B.《人权宜言》
C.《资本论》D.《哈姆雷特》
5.英王乔治三世时期,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惨败,在议会的压力下,国王的心腹内阁被迫集体辞职,国王
不得不任命反对派领袖为首席财政大臣。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处于无权状态B.议会权高于王权
C.政权更迭频繁D.权力在国王
6.下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
该漫画反映的是()
A.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C.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7.华盛顿曾说:“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
”为了巩固此次革命成果,颁布了()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8.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该政权是()
A.巴黎公社B.第一国际
C.苏维埃政府D.共产国际
9.他是拉丁美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是()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
C.扎格鲁尔D.圣马丁
10.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了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后,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后,于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
从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集体智慧取代个体研究
B.垄断组织资本雄厚
C.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D.工厂制度广泛建立
11.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化迅速发展。
下列有关近代科学文化的选项中,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达尔文——《物种起源》B.托尔斯泰—《高老头》
C.牛顿——《英雄交响曲》D.贝多芬—万有引力定律
12.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未完成的专题推送计划。
为帮助小编完成该计划,请选择一部与本专题相符的影片()
A.《彼得一世》B.《克里米亚战争》
C.《列宁在十月》D.《第一次世界大战》
13.下图反映的是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
下列对美,苏两国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实施“新政”,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
B.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C.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
D.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14.《国家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三重镜像——“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其中,由“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苏联解体
15.“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柏林墙的修建D.欧洲联盟的成立
16.以下主题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0分,18,19,20题各14分,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
请你以“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与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主题,运用上图中的改革与革命的史实各一例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清晰,行文流畅,限200字左右)(10分)
18.号称“白色黄金”的棉花不仅带来了温暖,而且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棉花露出狰狞面目的第一步始于海上航路……欧洲进而获得控制棉花产地的入场券,早在欧洲人为他们的全球之旅铺路时,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枪地威胁下的战争资本主义。
—摘编自王燕《棉花帝国之殇》材料二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
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到1960年,大多数原棉以及大量棉线和布料再次出产于亚洲、中国,苏联和印度。
……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工业的核心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残酷的价格竟争,削弱了棉花制造业的赢利能力……随着欧洲和美国棉花制造业的衰退,棉花帝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人,(它们)是从全球采购其品牌商品并向全球消费者销售的大型公司。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1)根据材料一的棉花产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欧洲获得控制棉花产地人场券”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控制棉花产地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棉纺织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经济发展趋势?(2分)请举一例中国在21世纪顺应这一趋势的举措。
(2分)
19.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不断地创新和调整经济政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
—据《一个大国的强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调整政策,其法律依据是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的《土壤保护与国内生产配额法》以及1938年的《农业调整法》。
这三部法律的出台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据统计,在1934年和1935年,联邦政府为农业调整计划支付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
—摘编自高国荣《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影响》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0—1924年农民年平均税款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1921年苏俄(联)政府哪项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一中农民提到的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农业政策的调整产生的影响。
(2分)通过“新政”,美国政府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2分)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
(2分)综上,你认为国家政策的调整要注意哪些问题?(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
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
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由此反映出此次战争是何种性质的战争?(2分)
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文件的签订有何重要标志性意义?(2分)此后,哪一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分)
(3)材料三中图一局势的形成,起源于一次会议,此次会议的结果对中国当时社会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图二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023年秋季九年级期末限时检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0分,18,19,20题各14分,共52分)
17.赋分标准:
0-2分:有明确的观点,但没有提供与观点相匹配的相关史实。
3-6分:观点明确,运用某一角度的相关史实对所支持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两个角度的相关史实但时序不正确。
论述清晰,逻辑较为严密。
表达流畅。
7-8分:观点明确。
运用两个角度的相关史实对所支持的观点加以论述,且时序标准论述清晰,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9-10分;观点明确。
运用两个角度的相关史实对所支持的观点加以论述,且论述清晰,逻辑严密。
表达流畅,对论述进行合理。
总结有升华。
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与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论述:1861年。
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
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实现了富国强兵。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成为亚洲强国。
(改革任意一例)
1861年,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在奴隶制废存问题上矛盾尖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为了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
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一例)
总结: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8.(1)新航路的开辟;(2分)殖民扩张或殖民掠夺。
(2分)
(2)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2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或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压力下。
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
(3)经济全球化;(2分)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2分)
19.(1)逐步下降;(2分)新经济政策的实行;(2分)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分)
(2)遏制了经济大危机以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
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2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政策;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
(言之成理即可)(2分)20.(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2分)
(2)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2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分)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分)两极格局形成;(2分)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等。
(言之成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