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览小路
橘子洲公园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橘子洲公园调查 调查时间:2009年3月7日 调查地点:长沙橘子洲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并分析橘子洲公园的改造方案 调 查 人:xxx
橘洲,橘子之洲,是独立于湘江之中的江心小岛,四面环水,西望名山岳麓,东临古城长沙,绵延10里,是国内著名的江心洲,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内河绿洲。
作为长沙山、水、洲、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橘子洲的改造规划历来都是长沙提高城市品位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它的改造方案也是一拖再拖,终于在06年确定。
新的橘子洲景区规划以自然风光为主体,以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主题,构建一个环境优美,主题鲜明的风景区。
两年多去过去了,如今再次登上这座久负盛名的绿洲,探寻昔日的遗迹,感受今朝的魅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游览了橘子洲大桥以南的橘洲部分——橘子洲风景核心区。
所以此次调查将围绕这一区域探讨橘子洲的改造。
下面就该区域的游线组织、景观节点和文化意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游线组织与景观节点分析
由于橘子洲狭长的地形限制,风景核心区的景点布置采用南北向串联式,层层递进,形成景观主轴线;东西向由外至内依次为亲水平台、林荫大道和风景游览区,形成两环。
通过亲水平台和林荫大道可以较快速地到达洲头,在游客数量很多时,也可以起到减缓中心风景区交通也压力的作用;在风景区内,游览路线则采取中国古典园林开路的手法,通过曲折的
路线让游客可以慢慢细心地欣赏景色、体味意境。
通过观察与自己切身感受,游客通常选择内环的小路游览,往返时则选择通畅的林荫大道和亲水平台,这样的游线组织充分考虑了人的来、去时的心理需求,此外景区内的小路没有路缘石,绿草与路浑然一体,拉近了游客与自然的距离,给人更加舒适的感觉。
只有把握好人的心理,才能作出优秀的景观设计。
东侧的亲水区
百米喷泉
《沁园春长沙》诗词碑
把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成为
游览时的第一个小高潮。
而后是刻有《沁
园春长沙》的诗词碑,诗词碑采用天然石
黄腊石,整个诗词字体洒脱,奔放,线条
简单,形态自然。
如果说之前的喷泉达到
了游览景观上的一个小高潮的话,这块诗
词碑则为深入橘子洲的文化意境起到推
波助澜的作用。
进入到核心景区的文化生
竹园——民俗博物馆
草、树和池构成一幅和谐、安静的画。
这里水岸的处理也是很值得称道的,水体与绿地没有做分离,好像这个水池不是人工可以挖的,而是自然形成。
没有过多的处理反而是最自然最和谐的处理。
这四个园子的设计意图是很好的,然而,总的来说,实际所呈现效果仍有不少瑕疵。
首先,园里的植物多以孤植,所以看上去会显得有些单调,特别是在没开花的时节,难以吸引游人的目光,而且对文化意境的营造也显乏力,缺乏虚实之景的对照。
对比中国古典
正在修建的毛主席巨像
橘子洲头远眺
梅园
园林在树木的布置上,这里就相形见拙了。
其次,水景也略显大而空。
橘子洲公园应不同于其他普通公园,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背景注定它应是特殊的,园内的湖也应有更加精致的处理。
相比纽约的中央公园,对于水环境的营造、处理就略胜一筹了。
另一个我不欣赏的景点就是毛主席的巨大雕像。
虽然橘子洲因为毛主席的词而闻名遐迩,在改造时这一点也是必须考虑的重点,但期以一个巨大的雕像来实现升华,我个人认为实在不可取。
第一、但凡中国许多纪念性的广场、公园等,常常竖立一巨大型雕像,在靠近橘子洲头处设立这个雕像,其寓意不言而喻,但显得太媚俗,而且也完全没有拉近与游客的距离,并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非特色之洲该取之径。
而看看国外的许多室外纪念性广场所,设计出来给人的感觉是亲切,和睦。
第二、一个巨大的雕像也破坏了景观线。
洲西有沉稳的岳麓山,东是日新月异的长沙市中心区,四周环绕着灵动的湘江流水,橘子洲应是柔和的、宜人的、亲切的生态休闲区。
如此巨大生硬的雕像与橘子洲整体景观实在不合,建议将其改小尺寸或予以取消。
橘子洲的高潮部分当属橘子洲头,正是当年毛主席作出的那首不朽词篇之处。
整个洲头设计成一个船头形,表现橘子洲就如一艘绿色的巨舰,逆水扬波护卫着长沙古城。
站在洲头,视野开阔,极目远眺,确实给人一种气势磅礴、心旷神怡的感觉。
大的感觉能够找到,但一些细节还是值得商榷。
譬如洲头广场的铺装过于简陋,单调,像是没有经过设计就贴上去。
还有通往下面的台步,可以在两边设置小通道,交通量大市可以做通道,交通量小时则可以供人休憩,这样也不干扰中间有人的通过。
细节更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另外,洲头的亭子,虽名曰望江亭,面江的视线全被前面的大树所挡。
这些地方的设计都应更加细致。
轴线上的景观是设计重点,但外围的景
观也不容忽视。
亲水平台与林荫大道高低错
落,滨水驳岸以柳树、迎春、水杉、池杉等
为主题植物,软化驳岸。
亲水平台外侧设有数目众多的小型喷泉,也为沿江风光带上的市民增添一景。
二、文化意境分析
文化特色是橘子洲的另一个极具号召力
的主题。
主题要永恒,文化是其灵魂。
橘子洲极力打造文化形象。
古有朱张会讲,久负
盛名;现有一代伟人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橘子洲闻名天下。
不可比拟的文化优势使橘子洲超脱单纯水陆洲的限制,升华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两者不可分离。
所以,在改造时,“文化意境”一词不仅是设计者需要面对的,也是我们游览者着重注意的。
设计者将这种意境单独营造在橘子洲核心景区内,与其他功能去分开,以免这种意境受到干扰。
确实,文化生态园的建设也努力来营造这种氛围。
桂园,“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李清照);桃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梅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竹园,“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杜甫)。
每种园都是一种诗词意境的流露。
若能在布局手法上更灵活细腻一些,不仅能为这这种氛围增添灵感,也能创造出更佳的环境景观,就可谓相得益彰了。
总结:橘子洲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气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次对它的改造注重了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的结合,保留了洲上许多原有的建筑,树木和小品,突出橘子洲景区的自然生态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同时注入新的设计理念,使这座千年名岛再次焕发生机。
对于这次改造方案的评价,争议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认为,这始终都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橘子洲的改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一拖再拖。
这个方案的完美与否,优劣与否只能由时间来判定了。
结语:通过此次调查,让我见识到了一个独特区域的改造规划,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多的指导作用。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也认识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比如对植物种类的了解严重不够,对造景手法也只停留在理论,缺乏直观的认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自己进行园林和景观设计。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自己平时和同学缺乏交流,其实我们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
通过交流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让设计更加合理和创新。
所以,通过此次亲身实际的调查,我找到了现今学习的漏洞和以后学习的方向,只有完善自己,才能完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