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科举制度共23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大椿: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 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 技。三句破题,两句承题。摇头摆尾,便 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 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 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 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 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 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秀才科:最为难考的科目 方略策 2、进士科
时务策 贴经 诗、赋 赋得
中唐以后进士科越来越重视诗赋
3、明经科 贴经 口试大义 时务策 进士科重文章,明经科重记忆背诵能力 录取难易悬殊 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唐人重进士,仕途之正途。
(二)考生
生徒 乡贡 生徒:在校学生 国子监所辖六学:
(三)考试程序 三级考试 乡试 秋闱 贡院 举人(孝廉 ) 大挑 会试 春闱 贡士 殿试(廷试) 进士 三甲 连中三元 (四)及第之后 第一甲入翰林院 朝考 翰林院庶吉士 六部主事 知县 宰相一般翰林出身
(五)南北分卷制度
南卷 ( 55%):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 东,应天府、南直隶部分府州
2、地方学校——县学、府学 生员(诸生、秀才、博士弟子)
廪生 增生 附生 地方学校入学考试:童试 童生 进学——中秀才 童试:县试、府试、道试(院试)
学道 秀才权利:穿蓝衫 免肉刑 免服役
(二)八股文(时文、制义、举业)
八段:破题 承题 起讲 提比 虚比 中比 后比 大比
四百五十到六百字之间 代圣人立言 束缚思想的文字游戏
唐代出仕不惟科举一途
门荫 军功
三、宋代科举 三项创新: (一)礼部试主考官由皇帝任命 (二)建立殿试制度
所有进士都成为天子门生 三甲 : 赐进士及第 赐进士出身 赐同进士出身
北宋:榜首(第一名) 榜眼(第二、三名)
南宋:状元 榜眼 探花
(三)制度完备
弥封与誊录
四、明清科举 特点:科举必由学校
八股取士 (一)学校 1、中央学校——国子监 监生:举监、贡生、纳贡、例监 县学教谕
北卷 (35%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顺天府、北直隶大部分地区、辽东
中卷 ( 10%):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南 直隶部分府州
南北分卷制度既体现了对经济文化发达的 江南地区的政策倾斜,也注意了对北方和西南 地区的政策保护,有利于缓和南北矛盾。
康熙五十一年按省分配名额
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诏废科举
国子学 太学 四门学 ——儒学学校 书学 律学 算学—— 专门学校 弘文馆、崇文馆——贵族学校 乡贡:地方考生
(三)考试 省试 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考 礼部侍郎主考 礼部试 登科 及第 登第 擢第 进士第 吏部试:唐代的公务员考试
身、言、书、判 县尉 校书郎
制科 行卷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六)科举之功过
功: 1、相对公平、公正 2、有利于社会稳定 3、提高了各级官吏的文化素质 影响了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 过: 1、重文才轻干才 2、导致官重民轻的社会观念
▪清 代 贡 院 号 舍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科举制度
欢迎选修
《中国文化概论》
科举制打破了魏晋以来以门第高 低作为取人标准的腐朽制度,打破了 由豪门士族把持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 为广大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 了一个进身的机会,并由此扩大了中 小地主阶级的政治力量,使之成为封 建国家的政治基础。
二、唐代科举
(一)科目 制科 常科: 秀才 明经 进士 明字 明法 明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