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静脉治疗考试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静脉治疗考试题带答案
静脉治疗考试题库
1.PVC管含有增塑剂,对人体多个器官有毒副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因此会导致药物用量不准确,疗效降低。
(√)
2.微粒污染是药物配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中国药典
规定每毫升药液中直径大于10微米的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大于25微米的微粒不能超过2个。
(√)
3.股静脉的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
1/3段交界点下方2-3厘米处,股动脉搏动处内侧0.5-1.0厘米。
(√)
4.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常用于婴幼儿静脉输液治疗,可留
置外周静脉短导管。
(√)
5.手背静脉网常用于外周静脉输液,是短期静脉治疗的首选静脉。
(√)
6.下肢静脉一般不作为静脉输液治疗的首选静脉。
成人应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因为这会增加静脉炎和栓塞的危险(例如肿瘤化疗、泵高浓度钾等)。
但是,上腔静脉综合症的患者必须使用下肢静脉输液。
(√)
7.输液附加装置(例如三通、延长管等)的多少会影响输液的安全。
(×)
8.紧急情况下放置的血管通路装置应在48小时内拔除。
(√)
9.冲洗导管的液体量取决于导管的类型和大小、患者的年龄、输液治疗的类型。
建议最少量至少为导管容积的2倍。
(√)
10.在每次输液之前,应评估导管的功能,应冲洗血管通路装置。
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认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
11.头皮钢针可用于在患者身上采集单次血样。
(√)
12.当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突然感到不适时,首先应立即
做好记录。
(×)
13.患者输液时突发肺水肿时,适宜的体位是半坐位。
(×)
14.CVC置管要求最大无菌化屏障保护,包括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对患者全身铺无菌大单。
(√)
15.静脉导管脱出后不应该在严格无菌技术下送回血管内。
(×)
16.皮肤消毒后不应再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如确需触诊,应再次消毒。
(√)
17.头皮针输液正确拔针的方法是:拔针时先关闭调节器,固定针柄,撕去胶布或敷贴,用棉签顺着血管走向压穿刺点再迅速拔针,局部压迫2-5分钟,不宜按揉穿刺点。
(×)
18.输液治疗前为确认PICC导管的通畅性,不应该使用5
毫升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进行冲管。
(×)
B、在拔除血管通路装置前,应先进行手部消毒和戴手套。
C、拔除血管通路装置前应先停止输液,然后立即拔除。
D、在拔除血管通路装置时,应注意避免拉扯和摇晃装置。
11、当患者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应将患者置于左侧头低足高位。
12、PICC置管术首选静脉贵要静脉。
13、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时,拔除导管后,将导管尖端向外5cm做血培养。
14、关于外周静脉短导管(PV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可
以用于反复输血或血液制品。
15、中心静脉导管(CVC)宜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和血液
动力学的监测,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是错误的。
16、2011年INS标准建议连续性输液装置用于输注除脂肪、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外的药液,更换频率不应短于96小时每次。
17、当间歇静脉输入脂肪乳剂时,每使用一瓶应更换输液装置一次。
18、2011年INS标准建议含有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液宜在24小时内输完,否则弃去。
19、输全血或成分血时,输血装置和附加装置应在每一个单位全血或成分血输入后更换1次,或每4小时更换1次。
20、在拔除血管通路装置前,应先停止输液,然后立即拔除。
B、即刻起效,15秒达到最佳效果。
根据患者的情况、治疗完成情况、是否感染、导管位置和功能是否异常等因素来确定是否拔除PICC。
紧急情况下放置的血管通路装置应在72小时内拔除。
拔除外周中长导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后
应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止血,穿刺点消毒,然后覆盖无菌敷料以预防空气栓塞。
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及黏稠度较高的药物时,宜选择抗压导管或专用CT头皮针。
输液之前遇到阻力或
者抽吸无回血时,应进行冲管。
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有不明原因发热和血象升高时,应高度怀疑导管相关感染。
输液治疗时患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紧、呼吸困难、发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听诊肺部布满湿性啰音时,应高度怀疑循环负荷过重。
输液部位出现疼痛,伴红肿,可触及条索状静脉时,根据INS静脉炎分级可诊断为3级。
根据渗出
的严重程度,按INS的标准,将液体渗出分为五级,渗出2
级时,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 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输血结束后,空血袋应低温保存或立即送至检验中心24小时,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从输血科(血库)取出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在4小时内输完。
静脉穿刺前,使用
1-2%碘酊消毒皮肤,其起效时间为即刻起效,2分钟达到最佳
效果;使用洗必泰消毒皮肤,其起效时间为即刻起效,15秒
达到最佳效果。
C、根据药物性质调节
E、根据输液管的内径调节
4、静脉输液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ABCD)
A、过敏反应
B、感染
C、药物不良反应
D、静脉炎
5、静脉输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ABCD)
A、注射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B、注意穿刺部位的消毒
C、注意药物的稀释和配伍
D、注意输液速度和滴数的调节
4、留置针的固定正确的做法包括:选择透明敷贴作为首选,肝素帽应尽量靠近导管,肝素帽应高于导管的尖端,延长管应采用U型固定,穿刺点局部出血时应使用纱布敷料作为首选。
5、输液接头的护理要点包括:消毒时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如果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接头后,应更换新的接头,无针接头的最佳更换间隔时间还不确定,但建议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使用螺旋口设计的接头时,最好与配套组件也采用螺旋口设计,反复断开和重新连接接头会增加接头污染的机率。
6、输液治疗的维护和管理需要注意:根据敷料的类型来决定中央血管通路穿刺部位护理的频率,对于小于2个月龄的
幼儿,建议使用氯已定(洗必泰)作为皮肤消毒剂,透明敷贴之下放置纱布敷料应被视为是纱布敷料,并应每2天更换1次,敷料受损、潮湿、有渗出液或血液时应立即更换,对血管内导管应按规定定期冲管以保持通畅。
7、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包括:使用0.4%普鲁卡因局
部封闭,避免患处局部受压,立即停止药物输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不应局部冷敷。
8、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表现包括:不明原
因发热、白细胞升高、伴有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沿穿刺静脉出现条索状红线。
9、药物配制的正确方法包括:使用非易折安瓿时应用75%的酒精浸泡的砂轮割据,割痕应小于安瓿颈的1/4周,安瓿颈
消毒后徒手掰,抽吸药液时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安瓿倾斜45°,针尖斜面向下至安瓿底部抽吸,药物宜单独配制,尽量
减少药物混合的种类,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微粒,药物的配制应现用现配,应尽量减少针头穿刺橡胶塞的次数。
10、预防静脉输液治疗职业暴露的方法包括: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减少针头使用次数。
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必须携带锐器盒,并在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之后立即处理,不能重复使用。
针头不得回套针帽、折断或弯曲,同时不能将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分离,应一起置于锐器盒中。
锐器盒完全装满后,应关闭、密封和处理,并更换新的锐器盒以继续使用,严禁将锐器转存或倒入另一。
当输液治疗出现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血象升高时,应立即做局部和导管内液培养,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
局部涂抗菌素药膏也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表浅且较粗直、充盈的血管穿刺,采集血标本应从非输液侧肢体获得。
若只能在输液侧肢体采血,则应停止输液,并且静脉采血部位应在输液穿刺部位的远端。
不应在乳腺手术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同侧手臂采血。
不宜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常规采取血标本,若需要
经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采血,可专门置入采血导管,采血前应先弃去10ml血液后再采集血标本,且采血后应用足量的生理盐水冲净导管中残余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