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吸虫与吸虫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5)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分体吸虫除外); 发达;雌雄同体(分体吸虫除外); 发达 生殖孔共用。 生殖孔共用。
图1-5 - 吸 虫 构 造 模 式 图
1、焰细胞 2、毛细管 3、前集合管 4、后集合管 5、集合总管 6、排泄囊 7、排泄孔
焰细胞( cell): ):吸虫 焰细胞(flame cell):吸虫 (绦虫)的排泄细胞,遍布于虫 绦虫)的排泄细胞, 体各部分,为凹形细胞, 体各部分,为凹形细胞,在凹 口处有一束纤毛,纤毛颤动时 口处有一束纤毛, 像火焰跳动, 像火焰跳动,因此被称为焰细 有收集排泄废物的作用。 胞,有收集排泄废物的作用。
肝 片 吸 虫
肝片吸虫
矛形歧腔吸虫 日本分体吸虫
外形:多呈背腹扁平,为叶状、舌状; 外形:多呈背腹扁平,为叶状、舌状;有的近似 圆形或圆柱状,或呈线状;一般不分节。 圆形或圆柱状,或呈线状;一般不分节。
肝片吸虫
日本分体吸虫
第一节 吸虫概论 • 一、吸虫的形态、结构; 吸虫的形态、结构;
• 2.成虫结构特点: • (1)消化系统; • (2)排泄系统; • (3)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 (4)淋巴系统:有独立的淋巴系统 有独立的淋巴系统; 有独立的淋巴系统
• • • • • • •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Trematoda 吸虫纲 单殖目Monogenea:主要是鱼皮肤和鳃的寄生虫,单宿 单殖目 主,如指环虫。 盾腹目Aspidogastrea:大多数是软体动物的寄生虫,单 盾腹目 宿主。 复殖目Digenea:家畜、家禽和人类的吸虫,间接生活史。 复殖目
第一节 吸虫概论 • 二、吸虫的生活史
间接发育型: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或陆地螺) 间接发育型: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或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鱼、蛙、螺或昆虫) 第二中间宿主( 螺或昆虫)
螺类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经皮肤钻入终宿主
尾蚴
出螺 附于水草 出螺 第二宿主吞食
成虫
体内移行发育
童虫
终宿主吞食
囊蚴
第一节 吸虫概论 • 三、吸虫的种类及特征; 吸虫的种类及特征;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六、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综合 诊断。 • 最重要的是发现病原体:粪检找虫卵; • 剖检找虫体:肝成虫、腹水和肝中童虫; • 诊断性驱虫。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七、治疗
• 硝氯酚(Bayer 9015): 硝氯酚( 9015): ):只对成虫有效。 • 粉剂:牛3-4mg/kg体重,羊4-5mg/kg体重,一次口服。 • 针剂:牛0.5-1.0mg/kg体重,羊0.75-1.0mg/kg体重, • 深部肌肉注射。 • 丙硫咪唑(Albendazole, 抗蠕敏): 丙硫咪唑( 抗蠕敏): • 牛10mg/kg体重,羊15mg/kg体重,一次口服, • 对成虫有良效。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三、流行病学
• 分布 分布:肝片吸虫广泛分布于全国; • 大片吸虫主要分布于南方。
• • • • •
宿主:羊、牛、鹿、骆驼和人。 宿主 多发季节:久旱多雨的温暖季节。 多发季节 易感地带:长时间在潮湿地带放牧。 易感地带 免疫力:绵羊对再感染抵抗力弱,牛被感染后可 免疫力 产生较强免疫力。
羊
鸡 犬
五、吸虫病的预防
• 1.常见驱吸虫的药物;
药物名称 药物名 氯氰碘柳胺 商品名 富基华 作用对象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同盘吸虫、姜片吸虫; 肝片吸虫、大片吸虫 肝片吸虫 矛形双腔吸虫 广谱驱虫药 牛羊的血吸虫病,猪姜片吸虫病;
硝氯酚 拜耳-9015 硫酸二氯酚 硫氯酚、别丁 硝碘酚晴(硝羟碘苄晴) 克虫清 三氯苯哒唑(三氯苯咪唑)肝蛭净 海托林 Dicroden 吡喹酮 硝柳氰胺 7505 六氯对二甲苯 血防846,海涛尔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一、病原形态
• • • • • 大小为20-35×5-13mm 前方为锥状突,基部为肩,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肠(外侧枝多而发达 生殖系统: 虫卵形态:大小116-132*66-82um 长椭圆形,金黄色 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四、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 1.童虫在移行中对肠壁和肝组织的损伤,
引起急性肝炎、内出血、腹膜炎等。
• 2.成虫机械刺激胆管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 • 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 • 3.成虫吸血引起营养障碍、贫血和消瘦。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五、症状
第三节 血吸虫病 • 一、分类
血吸虫均属分体科,有3个属: 分体属(裂体属):如日本、曼氏、埃及、间 扦、湄公血吸虫等。 东毕属(鸟毕属):寄生哺乳动物及鸟禽类 毛毕属:
第三节 血吸虫病
• • 血吸虫病为世界第二大寄生虫病。全球有6 血吸虫病为世界第二大寄生虫病。全球有6亿 人受血吸虫感染的威胁,有2亿人被感染,每年有 人受血吸虫感染的威胁, 亿人被感染, 万人死于血吸虫;中国有84.3万日本血吸虫患者。 84.3万日本血吸虫患者 2万人死于血吸虫;中国有84.3万日本血吸虫患者。 • 血吸虫患者丧失劳动力, 血吸虫患者丧失劳动力,晚期患者每个月的 医疗费用在2000元左右。 2000元左右 医疗费用在2000元左右。
焰细胞
华 枝 睾 吸 虫
吸盘:有口、 吸盘:有口、腹吸盘
第一节 吸虫概论 • 一、吸虫的形态、结构; 吸虫的形态、结构;
• 3.幼虫特点; • 4.虫卵特点;
毛蚴
多为三角形,有纤毛,能在水中游动。 多为三角形,有纤毛,能在水中游动。
胞蚴和雷蚴
5-6胞蚴;7-9雷蚴,在中间宿主体内 胞蚴; 雷蚴 雷蚴, 胞蚴
颜色:新鲜时为白色, 颜色:新鲜时为白色,后 变为灰褐色; 变为灰褐色; 形状:近似圆形, 形状:近似圆形,直径 0.25mm; ; 致病力:具有感染性, 致病力:具有感染性,短 时间感染2000个以上导致 个以上导致 时间感染 急性病症,感染 急性病症,感染200-500个 个 可引起慢性病。 可引起慢性病。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10~25d 虫卵 毛蚴 肝实质 肝胆管 肝 中 宿 主 椎 实 螺 胞蚴 母雷蚴 子雷蚴 肝包膜 门V. 腹腔 肠壁 肠粘膜 胆道 尾蚴
水 生 植 脱囊 物 成虫 童虫 囊蚴 终HO.牛羊鹿驼人猪兔等,3~4个月 12指肠
பைடு நூலகம்
发育期为105-160天 天 发育期为
A:毛蚴 : B:胞蚴 : C:雷蚴 : D:尾蚴 : E:囊蚴 : F:小肠 : 移行 G:肝脏 :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八、预防
• • • • A.预防性驱虫:常规驱虫或根据发育史推算。 B.粪便处理: C.灭螺: ① 化学药物灭螺,要有重点,如家畜经常集中的地 方(水塘等),供家畜饮水水源。 • ② 辅以生物灭螺,如大群养鸭。 • ③ 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螺的孽生地。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八、预防
尾蚴
有尾巴, 有尾巴,在水中游动
囊蚴
有口腹吸盘,有口、 有口腹吸盘,有口、咽、肠管等,在 肠管等, 中间宿主体内或附着在水草上
虫卵特点: 虫卵特点:
4
1、多呈卵圆形或 椭圆形。 椭圆形。 2、有卵盖(分体 有卵盖( 吸虫除外)。 吸虫除外)。 3、颜色为灰白、 颜色为灰白、 淡黄至棕色。 淡黄至棕色。 4、发育程度不同。 发育程度不同。 5、比重大。 比重大。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
虫卵较大,133-157×74-91 µm。 虫卵较大,133-157×74m 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 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 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 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黄(水)牛、绵(山)羊、 鹿、骆驼等反刍兽的肝胆管内,人、猪、兔、马 属动物及一引起野生动物亦可寄生,但较少见。 • 中宿主为椎实螺,有7属26种,我国已证实有 6种,即:小土蜗(最多见)、截口土蜗、椭圆萝 卜螺、耳萝卜螺、狭萝卜螺和青海萝卜螺。
第三节 血吸虫病
第一节 吸虫概论
目 单殖目 盾腹目 片形科 双腔科 前殖科 并殖科 后睾科 双士科 棘口科 前后盘科 腹袋科 腹盘科 枭形科 双穴科 背孔科 异形科 环肠科 分体科 姜片属、片形属 双腔属、阔盘属、扁体属 前殖属 并殖属 支睾属、微口属、对体属、次睾属、后睾属、 双士属 低颈属、棘隙属、棘缘属、棘口属、真缘属 、 殖盘属、杯殖属、前后盘属、 菲策属、卡妙属、腹袋属 平腹属、腹盘属,拟腹盘属、 异幻属 翼形属、双穴吸虫属、茎双穴吸虫属 槽盘属、同口属、同口属、背孔属 异形属、后殖属 嗜气管属、盲腔属、环肠属、噬眼属 毛毕属、东毕属、分体属 科 指环虫科 三代虫科 属
• • • • • D.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 ④ 防止在低洼潮湿地放牧和饮水;割草处理 ⑤ 饮水安全 ⑥ 环境卫生 以上预防措施适于所有吸虫病。
第三节 血吸虫病
第三节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寄生人和动物血管的吸 虫所引起的疾病。 虫所引起的疾病 。 主要寄生在肠系膜静 脉系统的小血管内。 分布亚洲、 非洲、 脉系统的小血管内 。 分布亚洲 、 非洲 、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
五、吸虫病的预防
• 2.灭中间宿主--螺类; • 3.加强饲养管理;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 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 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 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 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猪、 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寄生, 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寄生,但人 较为少见。 较为少见。
•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Lymnaeidae)的淡水螺,在我国最 )的淡水螺, 常见的为小土窝螺( ),还有截口土窝螺 常见的为小土窝螺(Galba pervia),还有截口土窝螺(G. ),还有截口土窝螺( truncatula)、斯氏萝卜螺(Radix swinhoei)、耳萝卜螺 )、斯氏萝卜螺 )、耳萝卜螺 )、斯氏萝卜螺( )、 (R. auricularia)和青海萝卜螺(R. cucunorica)。 )和青海萝卜螺( )。 椎实螺科主要分布于潮湿区域,全国广泛分布。 椎实螺科主要分布于潮湿区域,全国广泛分布。
第二章 吸虫与吸虫病
第一节 吸虫概述
第一节 吸虫概论
• 一、吸虫的形态、结构; 吸虫的形态、结构; • 二、吸虫的种类及特征; 吸虫的种类及特征; • 三、吸虫的生活史; 吸虫的生活史;
第一节 吸虫概论 • 一、吸虫的形态、结构; 吸虫的形态、结构;
• 1. 成虫外表形态; • (1)外形; • • (2)体色:乳白色、淡红色、棕色 乳白色、淡红色、 (3)吸盘:
A.急性型:可见于羊,绵羊最常见 病理—— 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上升, 贫血,黄疸,拉稀下痢,严重者多在 几天内死亡。
第二节 肝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病
• 五、症状
• B.慢性型:一般呈该型经过 • 消瘦,消化不良,贫血,拉稀, • 肝炎后期症状(剖检见肝包膜颜色不鲜, 成麦麸,肝萎缩、质硬等), • 慢性胆管炎症状(剖检见胆管增生,肠壁 增厚,钙盐沉着,黑色或灰色粘稠包含虫 体), • 最后出现颚凹、垂皮、胸膜下水肿。 • 病程久后可衰竭死亡。
复殖目
第一节 吸虫概论 • 三、吸虫的种类及特征; 吸虫的种类及特征;
• 复殖吸虫分类的主要依据 复殖吸虫分类的主要依据:
•
• • • •
形态 大小 吸盘的位置、 吸盘的位置、相对大小 肠管的形态 生殖系统的形态、 生殖系统的形态、位置
四、常见吸虫病; 常见吸虫病;
动物种类 猪 牛 常见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华枝睾吸虫 肝片吸虫、大片形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腔阔 盘吸虫、枝睾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东毕吸虫等 肝片吸虫、大片形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腔阔 盘吸虫、枝睾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东毕吸虫 东方次睾吸虫、棘口科吸虫、前殖属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