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不分版本
江西省宜春
市第三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语
文上学期期
中试题不分
版本
宜春三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局部,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题3分〕
1.以下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组是〔〕
A.漫溯.(suò)百舸.(kě)星辉斑斓.〔lán〕杞.子(qǐ)
B.火钵.〔bō〕寥.廓(liáo) 浪遏.飞舟(è) 刀俎.(zǔ)
C.忸怩.(nǐ) 篱.墙〔lí〕默默彳亍.〔chù〕戮.力(lǔ)
D.青荇.(xíng) 彷.徨〔 páng〕怒发冲冠.(guàn) 偏袒.(tǎn)
2.以下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伴侣主宰风华正茂旦暮
B.浮藻废墟激浊扬清拊心
C.荡漾凌侮鱼翔浅底阙秦
D.榆阴寂廖秋豪无犯忤视
3.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最令我回味的是同学们说得最炽热的时候,吹胡子瞪眼睛、撅鼻子翘嘴角的样子,真
是天伦之乐
....!
B. 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首见
.....的最后阶段了。

C.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在这次“总统〞大选副手过程中,副手为主帅加分有限是通
识,这场副手辩论热闹在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互批主帅双英是一定要的,而观众看到的是,吴敦义“护马〞可圈可点,全力反驳马政府跳票说,而苏嘉全也是“保蔡〞,把民进党既定的立场论述用白话说得更清楚。

D.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①②④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社区效劳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篮球、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B.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园让人流连忘返。

C.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能否持续开展的大事。

D.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

6.以下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
B.《雨巷》———艾青———现代
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春秋末年
D.《鸿门宴》———司马迁———西汉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参加桔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参加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那么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到达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那么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到达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根底。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那么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表达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根底。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到达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到达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到达“全性葆真〞。

7.以下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定义的证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到达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8.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一定能到达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参加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参加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到达“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根底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是由中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
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太项橐〔tuó〕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
..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
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

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
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齎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删节〕
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卿明知
..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明知:明确知道
B.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女.焉能行之女:女子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别的缘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其.意常在沛公也
C.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以.其无礼于晋
D.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交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秦始皇让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容许,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拟,使张唐惊醒过来。

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4分〕
〔2〕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4分〕
〔3〕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答复(1)(2)两题。

〔8分,每题4分〕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进行描绘,请作具体描述。

(2)诗的最后两句分写静睡的鸟和跃水的鱼,一静一动,富于诗意。

请作简要赏析。

15.按要求写知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任选4小题〕〔8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雨巷》〕
〔2〕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3〕曾记否,?〔《沁园春·长沙》〕
〔4〕,/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
〔5〕沉默呵,沉默呵!,。

〔《记念刘和珍君》〕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斯梅塔那与《伏尔塔瓦河》
顾艳
斯梅塔那是《伏尔塔瓦河》的作者,他用音乐描绘的河流,很早在我心里溅起浪花。

我知道那条河是捷克人的母亲河。

它哺育了世世代代波希米亚儿女,也哺育了斯梅塔那和德沃夏克这样伟大的音乐家。

第一次听《伏尔塔瓦河》的时候,我被它波涛滚滚、气势浩大的旋律震撼了。

那是一条多么博大的河流啊!它仿佛让我感到斯梅塔那,用生命拥抱了这条河流。

那么深沉又那么激情。

《伏尔塔瓦河》是斯梅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一章。

斯梅塔那写《我的祖国》是1974年,那年他正好50岁。

然而50 岁是他生命旅途中灾难性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耳朵因病失聪,失去了珍贵的听力。

这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没有了声音,世界成了一个死寂的世界。

没有了声音,世界也成了万籁俱寂、万念俱灰的寂静。

他像贝多芬一样,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开始了新的创造。

我无法想象,一个聋人要以何等的毅力和煎熬,才能让声音化为形象在他心旌飞扬摇荡。

这一定是音乐在他心中的魔力。

音乐是可爱的艺术。

艺术就像仁慈和蔼良的女神:对于漫长和寂寞的黑夜,它给予了斯梅塔那白昼与光明的响亮声音。

我想起肖贝尔谈音乐时说:“……你抚慰了我生命中的痛苦,使我心中充满了温暖和爱情,把我带进美好的世界中……每当受苦的人把琴弦拨动..使我幸福得好似进入天堂。

可爱的艺术,我衷心感谢你!可爱的艺术,我感谢你!〞是的,音乐是不朽的。

一切都会匆匆消逝,唯有音乐能够常在。

音乐是内在的海洋,是深邃的灵魂,更是一切善良孤独和智慧心灵的金窑和避风港。

斯梅塔那在这个金窑和避风港里,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最后完成《我的祖国》。

在《我的祖国》中,最动人的乐章就是《伏尔塔瓦河》。

它像斯梅塔那所说的那样:“……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田野,饱览丰收的景象。

在它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闹。

在河畔荒凉的悬崖上,保存着昔日荣耀和功勋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

顺着圣约翰峡谷,它奔泻而下,冲击着危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

然后,河水更庄严。

伏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集合并消失在远方……〞
我闭上眼睛倾听斯梅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眼角有晶莹的泪光。

那种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的宁静,是斯梅塔那真正的宁静。

我听懂了他在寂静中倾吐的爱和激情,更听懂了他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声音。

我被久久地感动着、震憾着……
16.在《伏尔塔瓦河》中,斯梅塔那用音乐描绘的河流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加以概括。

〔概括出三条即可〕〔6分〕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听懂了他在寂静中倾吐出的爱和激情〞,你认为这“爱和激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简要答复。

〔5分〕
18.对于失去听力的斯梅塔那,音乐具有哪些作用?〔6分〕
19.以下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到贝多芬,意在说明在音乐创作方面,斯梅塔那与贝多芬有着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激情,同样的成就。

B.作者引用肖贝尔谈音乐的一段话,足以证明“艺术就像仁慈和蔼良的女神〞“音乐是可爱的艺术。


C.“我闭上眼睛倾听斯梅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眼角有晶莹的泪光。

〞这句话既照应了开头,又表现了《伏尔塔瓦河》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作者认为《伏尔塔瓦河》是斯梅塔那血液里流出来的声音,是用生命与真情谱写出的动人乐章。

E.这篇散文将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叙事角度新颖独到,议论抒情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六、作文(65分)
20、请把“春天欢快地来了〞改写成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15分〕
要求:①至少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准确
③不少于200字
21.请以“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50分〕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不分版本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题卡
第一卷(
单项选择题,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4分〕
〔2〕〔4分〕
〔3〕〔4分〕
14.〔8分,每题4分〕 (1) 〔4分〕
(2) 〔4分〕
15.〔任选4小题〕〔8分〕 〔1〕,。

〔2〕,。

〔3〕,? 〔4〕,。

〔5〕,。

五、〔21分〕 16.〔6分〕
17.〔5分〕 18.〔6分〕
19.〔〕〔4分〕 六、作文(65分) 20、〔15分〕 20
21.请以“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50分〕
座位号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不分版本
高一语文答案
1、B(A项,“溯〞读sù。

舸gě C项,“怩〞读ní。

戮lù D项,“荇〞读xìng 冠guān)
2、D(寂寥,秋毫无犯)
3、A(“天伦之乐〞指父母子女团聚一堂,融融洽洽的乐趣,这里使用场合不当)
4、 D 〔③句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

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

只有④句
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

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5、C(A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B“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园〞搭配不当,D缺少主
语)
6、 B
7、C〔C 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

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
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8、B〔A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
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一
定能到达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C 项,原文说的是中
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
要求〞。

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
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9、D〔D 项推断错误。

“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


10、C〔C.“汝〞你〕
11、A〔A.动词,到、去、往;B.语气副词,表希望/代词,他的;C.介词,把/连词,因为;D.
介词,在/介词,对。


12、C〔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地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
出使,完全是为了自己,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前往,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前往,并非“为
了秦、燕联盟〞。


13、〔1〕于是甘罗去见张唐说:“你的功绩与武安君相比,谁大?〞〔孰与:与……相比,
哪一个……。


〔2〕现在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做丞相,你却不肯起行,我不知道你将死在何处了。

〔所:与动词连用,构成“所〞字结构,指死的地方。


〔3〕甘罗游说赵王说:“大王听说过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吗?〞赵王说:“听说
过。

〞〔质:做人质。

欤:句末语气词,吗。


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甘茂去世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遣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的时间就使得燕王喜派遣太子丹进入秦国做人质。


始皇又派遣张唐到燕国做丞相,想与燕国共同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的土地。

张唐对文信侯
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怨恨我,悬赏说:‘能抓到张唐的人,赏赐百里的
土地。

’现在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起行。

〞文信侯听了很不快乐,可没有什么
方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为什么如此不快乐呢?〞文信侯说:“我派遣刚成君蔡泽
侍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唐去燕国做丞相,他却不肯起
行。

〞甘罗说:“让我〔去说服他,〕叫他起行。

〞文信侯大声斥责说:“走开!我亲自
去请他,他都不肯去,你怎么能够叫他起行?〞甘罗说:“项橐七岁的时候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现在我从出生到今天已经有十二岁了,请您让我去试试吧,何必要这么快斥责
呢?〞于是甘罗去见张唐说:“你的功绩与武安君相比,谁大?〞张唐说:“武安君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北面扬声威于燕、赵,每战必胜,破城郭,毁都邑,不计其数,我的功绩比不上他。

〞甘罗又说:“应侯在秦国被重用,与日前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擅大权?〞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擅。

〞甘罗说:“你确实知道他不如文信侯专擅吗?〞张唐说:“我确实知道。

〞甘罗说:“应侯想要攻打赵国,武安君刁难他,结果离开咸阳七里就立刻死在杜邮。

现在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做丞相,你却不肯起行,我不知道你将死在何处了。

〞张唐〔听了恍然大悟,〕说:“就让我依着你这个小孩子的话起行去吧。

〞于是叫人整理行装,准备动身出发。

出发的日期定下来之后,甘罗对文信侯说:“请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替张唐先到赵国去通报一声。

〞文信侯便进去向秦始皇报告。

秦始皇召见甘罗,派遣甘罗去赵国。

赵襄王亲自到都城的郊外迎接甘罗。

甘罗游说赵王说:“大王听说过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吗?〞赵王说:“听说过。

〞甘罗又说:“听说过张唐要到燕国做丞相吗?〞赵王说:“听说
过。

〞甘罗说:“燕国送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是为了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

秦国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是为了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

燕、秦互相结好,在于要攻打赵国,〔赵国现在实在〕太危险了。

燕、秦不相互欺骗没有别的缘故,是要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的土
地。

大王倒不如割给我五个城池,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土地,〔让我回去转报秦王,〕请求遣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进攻弱小的燕国。

〞赵王〔听了甘罗的游说,〕立即亲自割让五个城池给秦国,使秦扩大了在河间的土地。

秦国也遣回了燕太子。

赵国便出兵攻打燕国,占领了上谷三十座城池,把其中十一座送给秦国。

甘罗回到秦国,报告秦始皇,秦始皇就封甘罗为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宅赐给他。

14.(1)月影到映水中,离船很近,写出江水之清明,境界之宁静安谧。

(2)用衬托手法,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

15. 〔1〕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那榆阴下的一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6.〔1〕波涛滚滚,气势浩大;〔2〕流域广阔,瑰丽庄严;
〔3〕博大深沉,充满激情;〔4〕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7.是对祖国、对自然、对生命、对艺术的热爱,是向不幸命运抗争的毅力与精神。

18.〔1〕音乐是心灵的金窑和避风港〔或:音乐抚慰了生命中的痛苦〕;
〔2〕音乐是寂静中倾吐爱和激情的方式。

19.A E〔A 项“同样的成就〞不对,E 项“叙事角度新颖独到〞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