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转课堂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师也時常感到习作带来的教学压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地被老师接受、喜爱。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活力,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标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翻转课堂运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其进行技能训练,再通过练习让学生将教学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就是为了颠覆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规划了新的流程。
“翻转课堂”是先让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转化吸收,再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互动交流,以此过程来完成教学。
这种独具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对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以目标为基础,准备视频资源
“翻转课堂”的前期就是利用生动明了的视频资源展开教学,所以微课视频就是教师第一步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
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往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无非有两点:一是因恐惧习作而对其丧失兴趣,二是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选材。
鉴于此,教师就必须更加注重视频资源的生动性,以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认知动力和兴趣作为目标。
第二,在习作要求和学生实际的习作能力之间要有准确的衡量,把握两者的差距,将视频资源贯穿于具体过程,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不偏离学习重点,以保证后续的课堂互动、习作创作有序进行。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1》为例,它要求学生将假期中印象最深刻的生活经历作为习作内容。
这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习作命题,利于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而在习作时,基本要求是能够准确地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基于此,笔者制作的微课视频有以下描述:首先,将学生假期中的常见经历通过几幅明了的图片展示出来,其中包括上兴趣班,发展兴趣特长;与亲朋好友到各地游山玩水;与小伙伴组织活动,玩游戏;等等。
如此一来,有利于引起学生在生活经历上的共鸣,启发学生在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合适的材料,高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其次,向学生展示多篇相关的范文,多角度剖析指导学生习作。
最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范文选择和策略应用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作者的习作方法,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以视频内容为依托,制定学习任务单
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重视视频的制作以外,教师还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对视频的利用上,让其学会借助于视频自我学习。
因此,仅让学生粗略地看一遍视频对于“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以视频的内容为依托制定以问题为向导、以任务作为驱动的学习任务单。
借助于这些计划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更高效地实现习作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形式。
第一,学习指南要明确。
清晰地将视频包含的主要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观看这个视频以及要完成什么任务,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学习方法融入学习指南,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习作“向父母表达爱”为例,除了为这个习作准备视频资源外,笔者还设计了相关的学习指南。
(1)启发学生。
你有没有感受到父母对你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你有没有表达过你对他们的爱?今天回到家可以尝试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父母表达爱。
(2)凸显重点。
观看视频,观察小芳在完成爱的表达后,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注意观察细节的描写。
(3)对比实际。
自己向父母表达爱时,他们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与小芳母亲的表现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对学习指南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再看一遍视频,此时学生的感受会更加真切,学习过程就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后续习作的开展。
第二,核心问题要贯穿始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能完成基本符合要求的习作。
但是这些习作大多没有抓住重点,更别说详细描述重点了,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没有突出重点。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习作5》为例,该习作主题为“我身边的小能人”。
在进行这一习作时,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做到审题准确,选材恰当,可内容普遍显得单调而空洞。
基于此,笔者在完成视频的准备之后,将“如何显示出小能人的‘能’这一特点?”“如何详细表达小能人的相关事例?怎样进行分段表达?”这些紧扣主题的问题放在了学习任务单上,以此让学生关注核心问题,找到自己习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便在后续的习作中更好地抓住核心问题,突出重点。
第三,适当的资源补充。
“翻转课堂”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课外资源,帮助其在学习上构建前所未有的资源体系,来发展学生的习作思维,这也是其价值所在。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些资源必须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唤起自我感知为基础。
若与此背离,采用没有思考空间、直接呈现结果的资源会使学生陷于被动的状态,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为例,这是一个关于“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的习作。
视频在呈现上会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教师可以另外准备一些名人事迹的纸质介绍,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资料,引导学生将现有的纸质资料或自己搜索到的资料与视频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便于更高效地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
根据视频内容制定学习任务单,再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为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明确的主线。
三、以学情反馈为出发点,构建研讨体系
1.明确研讨方向
在学生完成视频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单整理出学情资料,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将这些疑惑设计成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整体上提高习作的水平。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1》为例,习作的主题是“写一位自己的老师”,学生需要挑选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教师进行习作,可以写教师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之处,也可以写这个教师在教育你的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事例。
通过学习视频,学生在事例的选择上已经能做到突出主题,至于要怎么恰当地把这些事例表达出来,又应该从哪些地方表现这个教师的特点,这些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
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情反馈之后,要善于将这些信息融入课堂,作为课堂交流的方向,结合课文中的范文让学生展开交流,并且对习作方向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一,事例中要注意表现人物细节,包括对教师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的描写;第二,通过对教师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自己内心的认识和感受,完成人物更立体、更有层次的刻画。
2.组建学习小组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个体构建人际关系与交流意义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或者信息的过程。
因此,“翻转课堂”必须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单独交流,促进学生对习作方法的理解和吸收。
以高年级的材料习作审题为例子,如果学生在独立学习视频的过程中在认知层面遇到了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陈述,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在恰当的时机对其进行指点和引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翻转课堂”通过减少教师的干预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教师应该严格遵照“翻转课堂”的程序,精心地制作微课视频,认真制定学习任务单以及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葛艳.翻转课堂,让习作教学迈上新台阶[J].江西教育,2018(6).
[2]杭强圣.践行课堂“翻转”,让习作教学熠熠生辉[J].小学教学参考,2017(4).
[3]张燕.小学习作教学的三个策略[J].广西教育,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