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大曲中产酯化酶红曲霉的分离及酯化酶的纯化

合集下载

红曲酯化酶生产及应用

红曲酯化酶生产及应用

红曲酯化酶生产及应用李绍亮;刘子红;李学思【摘要】将从宋河酒业优质大曲中分离筛选的红曲霉1号功能菌应用于酯化酶生产;将酯化酶应用于黄浆水酯化液生产;将所生产的黄浆水酯化液兑入底锅蒸馏串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样与对照样比较,红曲酯化酶在黄浆水酯化应用中对提高白酒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效果.【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白酒;红曲霉;酯化液;生产应用【作者】李绍亮;刘子红;李学思【作者单位】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鹿邑,477265;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鹿邑,477265;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鹿邑,4772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13;TS261.4随着时代的发展,酿酒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又深入到酶学领域,使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酶学应用与研究对浓香型白酒的质量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白酒优质品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从本酒业公司优质大曲中筛选出宋河红曲霉1号生产酯化酶在黄浆水酯化应用中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原始菌种来源从宋河酒业优质大曲中分离筛选的菌株。

1.2 分离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分离培养基:采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并调节pH 3.5~5.0。

培养条件:将制备好的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放入试管灭菌后,接入少量优质大曲粉进行斜面培养,以满足红曲霉最适生长、繁殖和代谢条件为前提,培养温度为32~35℃,时间 72 h。

一级选育培养后再进行二级选育培养,共做2个平皿,编号为红曲霉1号和红曲霉2号,用接种耳分别接入一级培养选育红曲霉菌落,培养72 h。

1.3 产酶性能测定分别将红曲霉1号、红曲霉2号菌种转移到试管斜面培养,以纯麦麸为培养基培养72 h,进行产酶性能测定。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李晓楼(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本文采用无菌过滤收集大曲中红曲霉孢子悬液和基内接种技术,运用稀释平板法,实现了从大曲中简易分离红曲霉,文章介绍了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从大曲中分离红曲霉的原理、分离培养基的设计与制作、大曲中红曲霉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及过程,为获取红曲霉纯菌及红曲生产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曲;红曲霉;分离;基内接种;稀释平板法红曲霉的用途非常广泛,利用红曲霉生产红曲,古称丹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红曲不但用于酿酒,而且还应用于发酵食品、食品色素等方面[1] 。

此外有的红曲霉能产生 Monacolin 类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某些红曲霉种还含有较高的麦角甾醇,可防止婴儿佝偻病,促进孕妇和老年人对钙、磷的吸收;另外有报道红曲霉的有些种还有酯化能力[2] 。

因此有关红曲霉在酿酒、保健、食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采用无菌过滤收集大曲中红曲霉孢子悬液和基内接种技术,运用稀释平板法,实现了从浓香型大曲中简易分离红曲霉,文章介绍了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从大曲中分离红曲霉的原理、分离培养基的设计与制作、大曲中红曲霉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及过程,为获取红曲霉纯菌及红曲生产爱好者提供参考。

1 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红曲霉(Monascus sp . )是腐生菌,分布较广,常存于乳品或乳制品中,多数出现在乳酸自然发酵的基物里,制曲作坊和大曲等都是它们适宜的繁殖地。

红曲霉属于不整子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红曲属。

已描述过的红曲霉约有 19 个种[3] 。

1.1 形态特征红曲霉一般多用麦芽汁琼脂培养。

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形成红色色素,菌落初为白色,老熟后变成淡红、紫红等颜色。

菌丝有隔,多核,多分枝。

分生孢子着生在菌丝及其分枝的顶端,单生或以向基式生出 2 — 6 个成链,形状多为梨形,闭囊壳球形,内散生 10 多个子囊,子囊球形,内含有 8 个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解体,孢子留在闭囊壳内[4] 。

五粮液大曲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五粮液大曲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五粮液大曲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姚灿;周韩玲;龚宇;廖勤俭;吴林蔚;李杨华;杨涛;安明哲;李国友【摘要】大曲是白酒中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材料和柱层析分离技术,联合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技术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正十九烷基雷锁辛(1)、5-正二十一烷基雷锁辛(2)和5-正二十三烷基雷锁辛(3)、(1E,22Z)-1,22-diferuloyloxydocosane (4)、(1E,24Z)-1,24-diferuloyloxyteracosane(5)和(1E,26Z)-1,26-diferuloyloxyhexacosane(6),以上6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酿酒大曲中发现的酚类化合物,且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9(045)004【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大曲;酚类化合物;鉴定;抗氧化活性【作者】姚灿;周韩玲;龚宇;廖勤俭;吴林蔚;李杨华;杨涛;安明哲;李国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7;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7;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7;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白酒是我国一类重要的传统发酵食品。

早在9 000 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了白酒酿造,在距今 2 000 多年的西汉时期,便开始蒸馏酒的生产[1]。

无疑,白酒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傅慧华摘要:红曲霉属真菌门(Eumycophy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红曲霉属(Monascus)。

红曲霉是腐生真菌,生长的最适pH为3.5~5,能耐pH3.5,尤嗜乳酸。

生长温度为26~42℃最适温度32℃~35℃,能耐10%乙醇。

红曲霉以其能产大量的天然红色素而受到关注。

长期以来,国内外微生物工作者对红曲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的酿酒、制醋、着色剂以及进行关于生产淀粉酶、糖化酶等的研究与探讨。

而对于药用及其他用途仅停留在《本草纲目》、《兽医本草》中的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等。

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国内外微生物学家才开始对其药用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近年来,对红曲霉中功能因子的分子结构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关键词:红曲米;红曲霉;酵母菌;分纯;1.菌种分离1 实验材料1.1 红曲米:取自广西武宣地区,是居民制作红糟酸所用的发酵剂。

1.2 培养基:①孟加拉红培养基②PDA培养基③营养琼脂④营养肉汤1.3无菌生理盐水1.4其他实验用品试管,三角烧瓶,量筒,玻棒,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2.实验步骤2.1培养基的配制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药品放入三角瓶中,其中营养肉汤1.8g,营养琼脂0.33g,孟加拉红3.16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并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包扎,于115℃高压灭菌20分钟(由于当时疏忽导致灭菌温度没有达到121℃)2.2生理盐水的配制称取Nacl0.85g加水100ml后加热溶解,包扎于115℃下灭菌20分钟,2.3其他工具灭菌移液枪头,移液管等2.4无菌检查将无菌的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培养基放入37℃恒温箱中,孟加拉红培养基放入28℃恒温箱中培养24-28h,无菌生长即可3细菌分离将无菌培养基加热溶解后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每皿厚度应为15-20mm,待冷却凝固后取2-3颗红曲米,采用点植法将之放入培养基中培养,贴上标签,其中孟加拉红6皿,PDA3皿放入28℃恒温箱中培养,其余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28h观察结果4观察结果72个小时后观察的现象 28℃ PDA3皿生长正常,孟加拉红6皿生长;37℃PDA3皿较28℃生长得快,营养琼脂6皿生长较慢或基本不生长,营养肉汤两个三角瓶其中一个产气泡,都有浑浊现象5酵母菌的观察及分离培养接种一周后发现有类似酵母菌生长,经显微镜观察后初步确定为酵母菌。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酶研究、利用现状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酶研究、利用现状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酶研究、利用现状XX:蒋春华学号:110604029摘要:白酒在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其独特工艺堪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

它以透明的外观、幽雅的香气、醇厚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浓香型白酒而言大曲酒酿造生产中的重要物质,是酿酒生产的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剂,其品质对曲酒的出酒率和酒质都有极大的影响,常有“曲是酒之骨”之称。

浓香型大曲酒发酵属于多种微生物群的共同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体系。

所以对于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霉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利用大曲中的相关霉,使酒的品质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解决那些发酵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粮耗高、出酒率低等缺陷。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大曲酶研究、利用现状浓香型白酒大曲中的酶有很多,主要的酶系有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酯化酶(红曲霉)、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单宁酶、果胶酶等酶类组成。

本文我将对这些酶的相关研究及主要酶类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阐明大曲酶的利用现状。

、1、糖化酶: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的底物专一性较低,它能很快的把直链淀粉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缓慢水解α-1、6键和α-1、3键,转化为葡萄糖。

同时也能水解糊精,糖原的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

其作用条件为40~65℃、pH 3.0~5.5。

应用于酿酒生产,既能保持原酒的风味特色,又能提高出酒率。

大曲中糖化酶活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酒的质量。

糖化酶的优点:1)、糖化酶对设备没有腐蚀性,使用安全。

使用糖化酶工艺简单、性能稳定、有利于各厂的稳定生产。

2)、使用糖化酶对淀粉水解比较安全,可提高出酒率,麸曲法能减少杂菌感染,节约粮食可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3)、使用糖化酶有利于生产机械化,有利于实现文明生产。

2、α- 淀粉酶:α-淀粉酶在作用淀粉时,是一种内切葡萄糖苷酶能以随机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切开α-1,4- 葡萄糖苷键,使淀粉分解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和少量的低分子量糖类,从而使淀粉醪液的黏度显著下降,达到液化淀粉的作用,故又称为液化酶。

高产酯化酶红曲霉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

高产酯化酶红曲霉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

高产酯化酶红曲霉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学生:陶清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08生物工程二班,学号 200842145213 摘要:为了获得具有高酯化能力的红曲霉菌株,通过从大曲中初筛选出9株红曲霉菌株,逐代处理后选出酯化酶产量高,特性好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再对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紫外与氯化锂复合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等反复诱变,并进行筛选,结果得到酯化能力明显提高,遗传稳定,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菌株。

关键词:红曲霉;诱变育种;酯化能力;筛选前言:传统大曲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长(40-50d),出酒率低,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瓶颈,缩短发酵周期和提高浓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是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量与质量的关键。

一、红曲霉酿酒的研究背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是乙酸乙酯,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是浓香型白酒的主要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白酒品种,传统的发酵方式具有多出不足导致白酒酿造的成本投入过大,而收益不高。

红曲霉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糖化酶,淀粉酶等一级代谢产物及色素,降胆固醇活性物质等次级代谢产物。

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用色素,药用性次级代谢产物上[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衍庸教授从泸洒麦曲中分离到泸型酯化菌M101红曲霉菌株,为红曲在大曲白酒生产上的应用开拓了新途径,是我国白酒工业的一项重大创新[2]。

本研究志在在选育出具有高酯化能力,能够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红曲霉菌株。

缩短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和产量。

二、高产酯化酶的红曲霉的筛选(一)材料1、菌种大曲样品(采自四川某名酒厂)2、培养基糟浸液富集培养基:酒糟浸液10%;乙醇4%,麦芽汁调节糖度到10°Brix乳酸调节pH 到4.5。

糟浸液平板分离培养基:糟浸液10%;乙醇7%,麦芽汁调节糖度到10°Brix;琼脂2%,乳酸调节pH到4.5。

五粮液大曲中产酯化酶红曲霉的分离及酯化酶的纯化

五粮液大曲中产酯化酶红曲霉的分离及酯化酶的纯化

Mo e v r t eo t m ut r d tmp r t r n ho s l - tt r e tt no M1s an w r 3 E a d 35 ro e, pi h mu c l e u e e au ea d P f o i saef m n ai f t i e e 3 ' .. d e o r n Ke r sd q mo a c s i lt n; se i i g e z me p r c t n U t f r t n y wo d : a u; n s u ; o ai e tr y n n y ; u f a o l ai a i s o f i i i r h o
2 eh i et fWui geG op ii, i u n 4 0 0C i ) . c nc C ne o l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y ru ,Ybn Sc a, 4 0 ,hn T l a r a h 6 a
Ab t a tT re sr iso l swi e oo r n me 1 M2 a d M3 wee ioae o W u in y q , e a aey B b evn e s r c : h e tan f mo d t r d c lu , a d M , , r l td f m l g e Da u s p r tl. y o s r i gt h n s r a h
的试 管 中, 次类推 , 依 这样 可 以得 到 1 l。 1 1 1m O 、0 、0 、0 、0 、
1 1 梯 度 稀 释 液 。 O 、0
1. .3在无菌操作条件下 , 3 吸取每种梯度的稀释液 02 L分别 . m 涂布于含有初筛培养基 的平板上 , 每个梯度做两个平行 , 并做 好相 应的编号 。把做好标 记的平板 放在 3  ̄ 的恒 温培养 箱 3( 2

红曲霉的分离和纯化研究

红曲霉的分离和纯化研究

红曲霉的分离和纯化研究吴定;方琪琼;孙德坤;周建新;姚明兰【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3(024)010【摘要】根据红曲霉菌的性质,用麦芽汁培养基将红腐乳中的红曲霉分离出来,并分别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大米培养基、黄豆芽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结果以大米培养基纯化效果最好.培养结果表明,红曲霉是一种耐酸、耐热和耐乙醇的霉菌.纯化后的红曲霉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呈现圆形菌落,在32℃培养48h开始生长,菌落初期为白色,进而变为淡粉红色、红色,直至紫红色,但菌落四周为白色.培养12d后整个菌落呈紫红色.显微镜镜检观察,菌丝无横隔,多核,分枝甚繁,分生孢子着生在菌丝及其分枝的项端,孢子单生或成链,闭囊壳为球形、有柄.【总页数】4页(P107-110)【作者】吴定;方琪琼;孙德坤;周建新;姚明兰【作者单位】南京经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03;安徽技术师范学院食品系,凤阳,233100;安徽技术师范学院食品系,凤阳,233100;南京经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03;南京经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7.1【相关文献】1.黑曲霉TC-01产柚苷酶分离纯化及其降解内毒素研究初探 [J], 邓媛;毛勇;杨国武;李飞;李皎;张美丽;王燕2.酯化红曲霉的分离纯化及其在固态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J], 单淑芳;丁咚;赵颖;徐君;黄跃勇;张国强3.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 [J], 高月淑;许敬亮;袁振宏;蒋剑春;何敏超;张宁4.红曲霉洛伐他汀的液态发酵及其分离纯化研究 [J], 陈景智;王力超;李亮;叶秀云;林娟5.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郭金玲;陈程鹏;周一郎;陈红吉;吕育财;任立伟;龚大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曲霉产酯化酶条件的研究

红曲霉产酯化酶条件的研究

红曲霉产酯化酶条件的研究张磊;张华玲;刘绪;王超凯;彭奎;常少健;周荣华;桑其明;刘念【摘要】从大曲中筛选到酯化红曲霉9株,其中MH27菌株的酯化能力较高.对MH27菌株产酯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几乎不产生酯化酶;在固体培养基中均有酯化酶产生,大米培养基中酯化酶产量最高.在34℃、发酵7d的条件下,其酯化力可达90U.【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微生物;红曲霉;酯化酶;己酸乙酯【作者】张磊;张华玲;刘绪;王超凯;彭奎;常少健;周荣华;桑其明;刘念【作者单位】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1130;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市高级中学,四川泸州646000;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1130;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1130;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1130;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1130;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四川拉玛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凉山615200;四川省古川酒厂,四川邛崃611530;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1130;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5.7;Q93-3;TS261.1;TS262.3;TS261.7优质的浓香型白酒不仅口感好,而且其微量成分的各项指标协调合理。

红曲霉的分离和纯化

红曲霉的分离和纯化
o o r e ̄mefo wh t , g tpn , dr dt p r l , dt eal l n f o a c ss o d p r l o o r f r1 a s W i c l u b ct rm i l h-ik a o upe a e i n e n h l c o yo M n s u h we u p ec l u a e 2d y . t o t h o s r ai no mir b o c p h y h f o a c s a o 8 a a o b ev t 0 f e o i s et eh p ao M n s u h dn  ̄)r t nme r n , u w t mu t n ce dmu t b a c , i o i mb a e b t h i l u li i n a l i r n h wh l e s o o o h u st dt eh p at p wi mo o s o o o h u o h i fs o o o h u a dar u d c es t e i m . p r d c i m i h e yh o , t h n -p r d c i m rac ano r d c i m n p n l it h c u o o
※工艺技 术
。 红 曲性温 ,味 甘 、 22 纯 化 方法 和 纯化 程 度 鉴 定方 法 . 将 培养 管 液面 长 出的红色 菌体挑 出少 许 ,分 别 置
能【 。现在研 究表 明,红 曲具有 降低 血压 、血糖 、 于 大 米 培 养 基 、 黄 豆 芽 培 养 基 、发 酵 培 养 基 和 孢 子 引 培养 基 中 ,在 3  ̄3 ℃培 养 、观 察 。待 长 出红色 菌 0 5 血 脂 等 功 能 , 以及 治疗 胺 血 症 和 防腐 功 能 【。 1 体 后 ,再将 纯 化培 养 的红 色 菌体 挑取 少 许 置于 灭菌 生 1 材 料 理 盐 水 中 ,摇 匀 。 无 菌 条 件 下 , 取 10 悬 液 涂 布 .ml 麦芽汁琼脂 培养基 。同时 ,用一组加 乙醇 的麦芽汁 麦芽粉( 自制) 、玉米粉 、黄豆芽 、红方豆腐乳 、 琼 脂 培 养 基 涂 布 后 作 对 照 。 23 形 态 鉴定 方法 . 琼脂 、大 米 、 乙醇 、乳 酸 。 取纯 化 后 的红 曲霉 菌 种 ,将 其接 种 到灭 菌后 的斜 12 设 备 . 2C培养 7 ,然 后 挑 取 d 无 菌 操 作 台 、 恒 温 培 养 箱 、 恒 温 震 荡 培 养 箱 、 面 麦 芽汁 琼脂 培 养 基 中 ,在 3  ̄ 长 成 的红 色 菌体 置 于无 菌 生理 盐水 中摇 匀 。蘸 取少 量 可 视 显微 镜 、水浴 箱 。 悬 液 ,点到 麦芽汁琼 脂培 养基 。观 察红 曲霉菌落 、 l 培养 基 - 3 菌丝 和 孢 子 的产 生 情 况 。 1 . 麦芽汁 培 养基 .1 3

大曲酯化酶根霉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大曲酯化酶根霉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大曲酯化酶根霉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黄丹;储玉龙;尚志超;张强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科技》
【年(卷),期】2010(046)003
【摘要】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酯化酶根霉菌,初步鉴定为少根根霉(R.arrhizus).对该茵株产酯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2%玉米粉为碳源,6%蛋白胨为氮源,发酵初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30℃,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72h,酶活可达7.91U/mL.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黄丹;储玉龙;尚志超;张强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
【相关文献】
1.浓香型大曲中酯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J], 黄丹;张强;严芳;田宁
2.大曲产酯化酶芽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J], 侯小歌;张杰;孙忠科;李童;李学思;闫培勋;胡炳义
3.白酒大曲产酯化酶犁头霉的分离鉴定\r及产酶条件优化 [J], 孙晓璐;王明跃;张源
4.大曲产酯化酶芽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J], 侯小歌;张杰;孙忠科;
李童;李学思;闫培勋;胡炳义;;;;;;;
5.张弓老酒大曲中高产酯化酶细菌的分离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J], 刘延波;唐艳彦;赵志军;侯文静;孙西玉;潘春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香型大曲酯化酶活力的研究

清香型大曲酯化酶活力的研究

清香型大曲酯化酶活力的研究唐取来;李晶晶;郭学武;肖冬光【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7(036)001【摘要】研究了乳酸质量浓度和pH对清香型大曲酯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质量浓度对大曲酯化酶活力有很大影响,当乳酸质量浓度较低时,大曲中的酯化酶表现为合成作用,分别在低于8g/L和16g/L时催化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合成;当乳酸质量浓度较高时,酯化酶表现为水解作用,将酯分解为相应酸和醇;pH对大曲酯化酶酯分解活力影响显著,在pH值为2.0时,酯的分解主要为化学分解,在pH值为3.0~6.0时,化学分解和酯化酶分解都起作用.实验发现在pH值为4.0时大曲酯化酶催化乙酸乙酯合成的活力最强,100h时乙酸乙酯质量浓度达188.8 mg/L;pH值为5.0时催化乳酸乙酯合成的活力最强,100h时乳酸乙酯质量浓度达182.6 mg/L.【总页数】4页(P35-38)【作者】唐取来;李晶晶;郭学武;肖冬光【作者单位】教育部工业发酵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教育部工业发酵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教育部工业发酵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教育部工业发酵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1【相关文献】1.酸浓度和pH值对浓香型大曲酯化酶催化活力的影响 [J], 张浩;胡智慧;刑爽;李镇江;谢彪;肖冬光2.特香型大曲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酯化酶活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J], 刘建文;吴生文;朱力红;严伟3.五粮液大曲中产酯化酶红曲霉的分离及酯化酶的纯化 [J], 胡晓龙;赵东;葛隐;龚勇4.酶联免疫法测定大曲酯化酶活力的条件优化 [J], 王玉良;李兰;刘国英;胡传旺;李安军;蒋军5.天波酒业开创清香型风格新纪元——向您提供优质清香型白酒专用大曲、原酒和调香调味酒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粮液大曲中嗜热红曲霉的筛选及初步研究

五粮液大曲中嗜热红曲霉的筛选及初步研究

五粮液大曲中嗜热红曲霉的筛选及初步研究唐圣云;崔小亮;王戎;乔宗伟;刘多涛;张霞;葛隐【摘要】从五粮液大曲中筛选到1株嗜热产红色素霉菌,通过理化性能测定,形态分析,该株菌为一种嗜热红曲霉,命名为MH-1。

该菌生长温度范围35~60℃,最适生长温度45℃。

最适pH值为5,最低可耐受的pH值为3,酯化酶活可高达280 U。

%A thermophilic red pigment-producing mold strain was separated from Wuliangye Daqu.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suggested such strain was a kind of thermophilic Monascus, and then it was named MH-1. The growth temperature of such strain ranged from 35℃to 60℃, and its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was at 45℃.Its optimum growth pH value was 5, and the low-est tolerable pH value was 3. And the activity of its esterifying enzyme was as high as 280 U.【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微生物;红曲霉;筛选;酯化酶【作者】唐圣云;崔小亮;王戎;乔宗伟;刘多涛;张霞;葛隐【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0;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0;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0;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0;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0;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TS261.1;TS262.3;TQ925.7传统中高温大曲是利用特殊的生产工艺,以纯小麦为原料压制成型后在曲房中自然发酵而成。

大曲中产酯化酶霉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大曲中产酯化酶霉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大曲中产酯化酶霉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曹新志;钟利明;谢进;张凤婷;李书源;杨建刚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24(43)4
【摘要】为提高大曲己酸乙酯的产量,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五粮液大曲中分离筛选高产酯化酶的霉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并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并以酯化酶活力为响应值,以蔗糖添加量、尿素添加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

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酯化酶的霉菌,编号为GQ342847,经鉴定为总状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e),其产酯化酶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蔗糖22 g/L,尿素58 g/L,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 d,转速15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酯化酶活力可达7.67 U/mL,是优化前(5.62 U/mL)的1.3倍。

【总页数】6页(P129-134)
【作者】曹新志;钟利明;谢进;张凤婷;李书源;杨建刚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
【相关文献】
1.大曲中产酯化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固体发酵工艺优化
2.大曲产酯化酶芽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3.洋河大曲中糖化酶高产霉菌的筛选鉴定及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4.张弓老酒大曲中高产酯化酶细菌的分离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衡水老白干大曲中产酯化酶霉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衡水老白干大曲中产酯化酶霉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衡水老白干大曲中产酯化酶霉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大酒种,自古有“曲为酒之骨”之说,大曲对于白酒呈香呈味具有重要作用,白酒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白酒中少量脂肪酸乙酯,不同种类及含量的脂肪酸乙酯决定了白酒的不同香型与风格。

白酒中的酯类可由白酒中有机酸与乙醇在相关酯化酶的作用下合成。

酯化酶是特指可以使呈香前体物质转化为香味物质的一类酶的总称,酯化酶多应用于白酒生产,有提高白酒中酯类含量,进而提升白酒优质率的作用。

但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存在酯化酶种类少、增香针对性不强、产酶菌体不稳定等问题。

本论文由衡水老白干大曲中筛选产酯化酶霉菌并对其产酯化酶条件进行研究,以期提高产酯化酶霉菌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透明圈法与酸碱滴定法定性定量测定了衡水老白干大曲对10个碳原子以下有机酸与乙醇反应的酯化力,1 g绝干衡水老白干大曲可以分别催化生成乙酸乙酯46.71 mg、乳酸乙酯67.48 mg、丁酸乙酯64.92 mg、戊酸乙酯71.86 mg、己酸乙酯101.29 mg、庚酸乙酯93.02 mg、辛酸乙酯103.73 mg、壬酸乙酯113.91 mg、癸酸乙酯118.33 mg;然后另采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1 g绝干大曲可催化生成乙酸乙酯42.1457 mg、乳酸乙酯60.8823 mg、己酸乙酯91.3957 mg与丁酸乙酯58.5762 mg;通过比较可知两种测定方法结果相一致。

由衡水老白干大曲中筛选得到具酯化力霉菌,并进行形态学研究及分子学鉴定,采用PVC乳化液透明圈法筛选得到具有稳定酯化能力的菌株2株:1号菌与8号菌。

经18S rDNA鉴定1号菌株为伞状毛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8号菌株为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两株菌采用小米麸皮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培养时,小米与麸皮的最适比例为1:3,通过正交实验确定1号菌与8号菌菌体生长最适条件。

酿酒大曲中酯化红曲的分离及应用

酿酒大曲中酯化红曲的分离及应用

酿酒大曲中酯化红曲的分离及应用
李绍亮;李亚凤;李学思
【期刊名称】《酿酒》
【年(卷),期】2014(041)002
【摘要】从优质大曲中筛选分离了具有出超强酯化功能的红曲酯化菌,并将其应用于原酒酿造和黄浆水酯化生产.用于原酒生产时,即在保持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红曲酯化菌种参与酒醅发酵,生产的原酒更具有“窖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之特点;而将其应用于黄浆水酯化研究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加入红曲酯化菌生产的酯化液中已酸乙酯、乳酸乙酯均有较大的提升,将这种酯化液用于原酒生产,不仅改善酒体风格,提高原酒产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酒的优质品率,实现了酿酒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总页数】8页(P32-39)
【作者】李绍亮;李亚凤;李学思
【作者单位】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鹿邑477265;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鹿邑4772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3;TS261.11;TS261.4
【相关文献】
1.酯化红曲工艺研究及其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J], 程江红;何汝良;程江浩;张志刚;张红斌
2.酯化红曲霉的分离纯化及其在固态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J], 单淑芳;丁咚;赵颖;徐君;黄跃勇;张国强
3.大曲中酯化菌的分离及在黄浆水酯化技术中的应用 [J], 闻长生;李顺成
4.大曲中酯化菌的分离及在黄浆水酯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J], 任鹿海;孙前聚
5.大曲中酯化菌的分离及在黄浆水酯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J], 任鹿海;孙前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粮液大曲中产酯化酶红曲霉的分离及酯化酶的纯化胡晓龙1,赵东1,2*,葛隐1,龚勇1(1.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1;2.五粮液技术中中心,四川宜宾644000)摘要:从五粮液大曲中分离筛选出三株红色霉菌株,编号分别为M1、M2、M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此三种菌株为红曲霉。

从这三株菌种选出具有酯化活性的菌株M1进行研究,用超滤法对其产的固态发酵物浸液进行浓缩,浓缩后的固态发酵物浸液比浓缩前的酯化活力提高了2倍左右;然后又确定M1菌株固态培养时最适温度和pH 分别为33℃和3.5。

关键词:大曲;红曲霉;分离;酯化酶;纯化;超滤中图分类号:TS262.31;TS261.12;TS261.15文献标识码:BThe Isolation of Esterified Monascu s From Wuliangye Daqu and Purificationof Esterifying EnzymeHU Xiao-long 1,ZHAO Dong1,2,GE Yin 1,GONG Yong 1(.Collage of Bio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ngineering,Zigong643000,China;2.Technical Center of Wuliangye Group,Yibin,Sichuan,644000,China)Abstract:Three strains of molds with red colour,named M 1,M 2and M 3,were isolated from Wuliangye Daqu,separately.By obser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ony and individual,taking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the strains M 1,M 2and M 3were initially identified as M onascus.The M 1strain,with esterifing capacity,was selected from three above strains as subject of being studied.The extract of M 1solid-state fermentation strain,was concentrated by ultrafiltration,the esterifing capacity was increased about two times;M oreover,the optimum cultured temperature and Ph of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of M 1strain were 33℃and 3.5.Key words:daqu ;monascus ;isolation ;esterifying enzyme ;purification Ultrafiltration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曲比喻为“酒之骨”,要想酿得好酒,就必须先制好曲。

大曲是酿制传统大曲酒的糖化剂、发酵剂和增香剂,同时也是传统白酒酿造的中间原料和生产动力,含有多种微生物及产生的多种酶类,在酿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糖化、发酵和生香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白酒的产量、质量和风格[1-3]。

五粮液是全国知名的白酒企业,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其大曲的生产属开放性生产,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大曲在生产过程中富集了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包括:酵母、细菌、霉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并在白酒的发酵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红曲霉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不整子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M onascaceae)、红曲属(M onascus)[4],是腐生真菌,其用途广泛。

近代发酵工业用它们生产葡萄糖、酒精发酵和红曲色素及用于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等系列功能性红曲制品等[5]。

很多文献已证实,从优质的白酒大曲中可以分离到红曲霉,并且有的烟色红曲或紫色红曲具有较好的酯化作用,而酯类又是决定白酒风格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主要阐述产酯化酶红曲霉菌株的筛选过程、酯化酶的初步提纯以及对产酯化酶的M 1菌株在固态培养和液态培养条件下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五粮液成熟大曲,由五粮液公司提供1.2培养基斜面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市场上可以买到,并按配方配制初筛培养基PDA 培养基:马铃薯200g 、葡萄糖20g 、琼脂15~20g 、蒸馏水1000mL 、pH 自然、另加脱氧胆酸钠1%(防止菌丝蔓延)。

收稿日期:2011-04-12作者简介:胡晓龙(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通讯作者:赵东(1964-),男,山西洪洞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参加科研项目多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宜宾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多篇。

35第38卷第3期2011年05月酿酒LIQUORMAKINGVol.38.№.3May.,2011文章编号:1002-8110(2011)03-0035-04复筛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硝酸钠3g 、磷酸氢二钾1g 、硫酸镁(M gSO 4·7H 2O)0.5g 、氯化钾0.5g 。

硫酸亚铁0.01g 、蔗糖3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加热溶解,分装后121℃灭菌20min 。

种子培养基:麦芽汁液体培养基固态发酵培养基:麸皮20g 、蒸馏水20mL 、pH 自然。

液态发酵培养基:同察氏培养基,不加琼脂。

酯化反应体系:乙醇20%、己酸1%、固态发酵物1g 、蒸馏水79mL 。

1.3试验方法1.3.1取成熟大曲表皮和内心各2g [6],碾碎,加入盛有40mL 蒸馏水的100mL 的三角瓶中,摇10min 。

1.3.2吸取摇匀后清液1mL ,加入已盛好9mL 的试管中,摇匀,再从该试管中吸取1mL 稀释液再加入另外一支盛有9mL 的试管中,依次类推,这样可以得到10-2、10-3、10-4、10-5、10-6、10-7、10-8梯度稀释液。

1.3.3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吸取每种梯度的稀释液0.2mL 分别涂布于含有初筛培养基的平板上,每个梯度做两个平行,并做好相应的编号。

把做好标记的平板放在33℃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 ,然后观察,挑取红色可疑菌落进行复筛,经过多次复筛,直至菌种很纯。

然后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1.3.4分别把筛选出的菌株M 1、M 2、M 3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接种量尽量相同),33℃,48h ;分别吸取三种菌株的培养液2ml 接种于固态培养基中,并在固态培养基的三角瓶上标记M 1、M 2、M 3,33℃,每种做三个平行试验,培养4d ;接种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1.3.5把M 1、M 2、M 3的固态培养物分别取出来,33℃下,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48h ,此时,固态培养物接近干燥,分别取三种干燥发酵物1g 加入酯化反应体系,33℃下,酯化100h ,测酯化力,并用不加任何发酵物的反应作对照,从中筛选出具有酯化力的菌株。

然后取干燥发酵物50g ,33℃下,加蒸馏水50mL 制成浸液,最后可得40mL 浸液,留取5mL 浸液先存放于冰箱4℃保存,其余浸液经超滤,留浓缩液5mL 。

分别吸取浓缩前后的浸液1mL 加入酯化反应体系,并做标记,33℃下,酯化100h ,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浓缩前后处理液的酯化力,筛选出高产酯化酶的菌株。

1.3.6吸取M 1的种子液0.2mL ,接种于麦芽汁琼脂平板上,做三组试验,每组两个平行,分别把这三组置于30℃、33℃、3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适当的时间去测平板上菌落的直径并做记录,测过直径立即放回培养箱继续培养;然后分别制作pH 分别为3.0、3.5、4.0、4.5、5.0、5.5麦芽汁琼脂平板各两块,吸取M 1的种子液0.2mL 分别接种于上述平板,33℃下,恒温培养,每隔适当的时间去测平板上菌落的直径并记录。

2结果与分析2.1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观察从五粮液成熟大曲中分离到三株红曲霉分别命名为M 1、M 2、M 3。

2.1.1菌落形态观察下图是从五粮液成熟大曲中分离出的红曲霉菌株M 1,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6h 开始生长,为圆形白色绒毛状;继续培养菌落中央颜色变为浅橙色;培养到第6天时,菌落中央为深橙色;背面颜色也为橙色;边缘整齐,呈放射状;表面有绒毛状菌丝,干燥、不易挑取,如图1的图(a)、(b),这些特征均与红曲霉菌落的特征相一致。

并且能闻到浓浓的烤香味和甜味。

菌株M 2和M 3的菌落形态与菌株M 1基本一致。

2.1.2个体形态观察由下图2可知,M 1菌株菌丝体中有横隔、分枝、多核,含橙红色颗粒,直径3~7μm ,有典型的足细胞和分生孢子囊,分生孢子单生或成链,呈球形或梨形,直径6~9μm ,这些形态特征与红曲霉的特征完全符合。

2.2生理生化特性试验按《真菌词典》上红曲霉的鉴定方法对菌株M onascusA1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其试验结果与手册上红曲霉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结果见表1。

由下面的表1可以看出,目的菌株在产红色代谢产物、对大部分糖类的利用、对大豆粉有机氮的利用、水解明胶、生长温度、最适pH 等方面与紫色曲霉表现一致。

目的菌株和紫色红曲霉均能利用大多数糖类,对棉籽糖、乳糖、鼠李糖等少数(a)菌落正面(b)菌落反面图1M1菌落的形态图2菌丝体和顶囊形态36第三期2011酿酒胡晓龙,等:五粮液大曲中产酯化酶红曲霉的分离及酯化酶的纯化第三期2011糖类的利用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均不能利用乳糖醛酸;对像大豆粉等有机氮源均能很好的利用,但对硫酸铵等无机氮源的利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目的菌株和紫色红曲霉均能水解淀粉和明胶;氮源、碳源利用及明胶水解反应作为对红曲霉分类的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红曲霉质量的鉴定:红曲霉没有统一鉴定标准,一般多感官辨别,如古田曲鉴定是:面包酱红色,纯度均匀一致,大米粒用手捻碎后不见有白色的粒状为标准。

酿酒用的红曲和着色用的红曲标准应有所区别[7-8]。

由表1可看出目的菌株与紫色红曲霉的生理生化特征很相近,其吻合率达95%以上,初步鉴定该目的菌株为紫色红曲霉。

并命名为M 1、M 2、M 3。

2.3酯化反应体系中己酸乙酯含量的测定2.3.1分析条件2.3.1.1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毛细管柱J&W 122-706260.0m ×0.25mm ×0.25μm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以5℃/min 升到200℃,再以10℃/min 升到230℃;载气:He (99.999%),恒流1mL/min ;进样口:初始温度230℃,分流比20∶1,进样量1μ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