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东城期末)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会又颁布了以下几项法律文件。
A.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矛盾已解决B.议会权力得到不断扩展
C.宗教信仰和政治派别完全对立D.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解析] 国会颁布的几项法律文件从内容上看属于对王权的限制,没有体现解决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
材料中国会颁布的限制王权的法律,说明议会权力得到不断扩展,B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信仰和政治派别对立,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内阁,故D项错误。
2.(2019·湖北武汉市联考)日本宪政专家佐藤动在论述英国宪政时指出:“在英国,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
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物。
”佐藤动强调的是( D )
A.英国宪政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英国宪政的发展以王权政治为中心
C.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英国近代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宪政制度。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宪政并没有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故排除A项。
英国宪政的发展是以议会政治为中心的,故排除B项。
C项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根据“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物”可知。
英国近代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故选D。
3.(2019·江苏南京调研)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
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
这说明当时( D )
A.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B.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
C.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D.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
[解析] 1689年颁布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英国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A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排除C项;由材料“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
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说明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没有厘清,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故选D项。
4.(2019·山东德州期中)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D )
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
C.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英国已经颁布了《权利法案》,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故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的原则就是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议会并没有失去对国王的制约,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英国两党制的内容,故排除C项。
国王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组建了“国王之友”政府,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还不够完善,故选D项。
5.(2019·北京丰台期末)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成员;未经议会专门请求,现在和未来的英国国王不得剥夺法官职务;当政府大臣受议会弹劾时,国王不得行使特赦权来免除其责任。
该法律( A )
A.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说明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现在和未来的英国国王不得剥夺法官职务;当政府大臣受议会弹劾时,国王不得行使特赦权来免除其责任”可知,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其中该项规定使国王权力行使不超越法律范围,体现了法律对君主的约束和监督,故A项符合题意。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统而不治,故排除B、D两项。
C项,题干未涉及行政权下移于内阁,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于18世纪中叶,故排除。
6.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C ) A.国王B.议会
C.内阁D.最高法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由下院多数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