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配月考试题一B 课标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B
2021届高三新课标原创原创月考试题一
语文
适用地区:新课标地区建议使用时间是:2021年8月下旬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2021·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极限压轴卷〕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是“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假如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HY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假如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
情怀防止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仰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假如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假如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仁慈这一边,假如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
“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本钱,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途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根底工程。
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一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吞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张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别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
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立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返〞。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的病症,以抓经济搞HY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立,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1.以下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打破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
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觉“天下无贼〞,无人“顺手牵羊〞。
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HY代价。
“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
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惭愧。
2.以下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讲解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仁慈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本钱,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吞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张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别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3.以下关于文章内容的讲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A.道德领域的“冰火两重天〞是现象,“道德两难〞是其本质,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是当务之急。
B.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路人不救“小悦悦〞便是例证。
这是造成“道德两难〞困境的原因。
C.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一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所以,只
有社会才有力量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D.“道德两难〞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堤岸的时代,不能等道德问题“积重〞了才想去解决,对道德的坚守与建立迫在眉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2021·长安一中十模〕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HY,领道行HY 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HY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HY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HY。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HY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恩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HY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HY,仲文背城结阵,去HY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HY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
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悉平。
毗罗匿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B.仲文HY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HY 薄:轻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HY至,可多积粟。
〞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结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回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HY颇骄。
〔5分〕
【答案】檀让全HY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HY队很骄傲轻敌。
〔“悉〞“伪北〞、“颇〞各1分,句意2分〕
〔2〕毗罗HY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5分〕
〔二〕〔2021·课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2021·高三预测〕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6分〕
〔1〕,大珠小珠落玉
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
居易?琵琶行?〕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杜牧?过华清宫?〕〔3〕,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范仲淹?楼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21·三中、一中、一中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
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
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根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者一头绿发的脑袋。
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
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
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
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
〞他快乐地翻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
〞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
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意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
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HY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HY之阵取上将HY头颅如探囊取物。
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
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非常享受。
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适。
“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盈地铲削。
“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
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假设即假设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
气脉贯穿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沉着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
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
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漂泊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效劳。
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
虽然不识几个字,爹却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
有一段,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
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
爹半躺着,舒适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
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
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
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
光头脸上带着笑,渐渐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
他看见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说“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根本的收入。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诙谐生动地表达了村里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
B.文章中间局部竭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
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C.“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以嘲笑的口吻,指责婆娘们当剃匠不成体统,在表达对新式美发不满和不屑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技艺的钟爱。
D.在小说最后一局部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何爹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为难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6分〕
〔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4〕面对传统的技艺在社会开展中逐渐衰微,何爹选择了“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详细陈述。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021·高三预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
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
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创始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
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知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
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HY,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
分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学。
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那么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HY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是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
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分开陷落区。
分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
当书到,就悉数毁于战火。
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考虑、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根底。
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的路上,大量被盗。
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假设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
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
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
他在的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
半年后二战完毕,牛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
没有人可以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消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
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是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
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场探究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
他回绝了。
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久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
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绘:“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
五年后,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
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幽默的笔调引出陈寅恪是一个不
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络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大名鼎鼎来衬托及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C.到国外游学13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学,他认为只有“中学〞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表达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根底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6分〕
(3)文中一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6分〕
(4)请联络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2021·中学三轮复习检测〕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A.此刻,火星正从5576万公里外的天庭匆匆向地球奔来,同地球“凝目相望〞,面对这千
载难睹的“天象大戏〞,明昊不禁拿起望远镜再.望了望,想看看清楚火星这一红色星球的神秘相貌。
B.2021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12月22日在纽约揭晓,苹果击败“脸谱〞从去年
第二名跻身
..第一,“脸谱〞退居次席;去年排名第五的谷歌上升两位跃居第三。
C.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而同情是人的另
一种本能,它以利己为根底,由己出发,推己及人,先意承志
....替别人着想,两者不可或者缺。
D.毋庸讳言,有些家长满脑子“不打不郎不秀
....〞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很少考量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而嘲讽、挖苦,有时还对孩子动粗。
14.〔2021·新课标全国版极限压轴卷〕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
它们假如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
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做植脂末的原料。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展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挑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国务院平安消费HY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平安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平安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