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2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1-2单元)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2.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B.洁净的空气
C.碳酸饮料 D.加碘食盐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
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
4.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5.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煤作燃料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风能发电
6.用量筒量取10mL水,采取仰视读数的方法,则实际取水为()
A.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估计
7.关于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 B.白色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9.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
②熔点;
③密度;
④颜色.
10.在①洁净的空气;②液态氧;③四氧化三铁;④高锰酸钾;⑤二氧化碳;⑥自来水中(1)属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2)属于纯净物的是.
11.如图为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毒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12.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和.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1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也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设计如图2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加快氧气的消耗速度.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4
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
瓶(扣
除内
容物)
和导
管的
容积体积/mL 80. 0 54.5 126.0 【交流表达】
(1)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①;②.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B.洁净的空气
C.碳酸饮料 D.加碘食盐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故D错.
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
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
【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能减少尾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正确.
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防治措施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考点】氧气的用途.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来考虑本题,知道严重的高原反应是指的什么.
【解答】解:氧气的性质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气量少,吸氧是为了供给人类呼吸.
故选:C.
【点评】要了解氧气的用途和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5.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煤作燃料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风能发电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各选项中的物质或燃烧后的产物,再结合空气质量指标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用煤作燃料,燃烧后生成一氧化碳以及烟尘,会对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故A错误;
B、焚烧垃圾能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一些燃烧烟尘即可吸入颗粒物,会对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烟尘,会对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故C错误;
D、用风能发电,不会对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对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影响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指标,知道了哪些活动能影响这些指标.
6.用量筒量取10mL水,采取仰视读数的方法,则实际取水为()
A.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估计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解答】解:采取仰视读数的方法,仰视看到的读数偏小,所以液体已经到了10mL水,但我们看到的还不到10mL,所以还需要加水,看到的读数到了10mL,则液体的实际体积已经大于10mL.
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7.关于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 B.白色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可以根据两种性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燃性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 正确.
B、白色为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不溶于水为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撕碎属于形状的改变,而形状容易改变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分析;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
C、根据液体加热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分析.
【解答】解:A、视线没有与液体凹液面底部相平,错误;
B、瓶塞没有倒放,错误;
C、液体量超过试管的,且用的内焰加热,错误;
D、胶头滴管的使用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实验操作问题,关键是几种常见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的掌握.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9.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小;
②熔点低;
③密度比水小;
④颜色银白色.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小.
【解答】解: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低;比水小.银白色.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颜色,要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并且能够把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在①洁净的空气;②液态氧;③四氧化三铁;④高锰酸钾;⑤二氧化碳;⑥自来水中(1)属混合物的是①⑥(填序号,下同);
(2)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④⑤.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①⑥.
(2)液态氧、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填:②③④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11.如图为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毒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检验一种气体的步骤是:首先根据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看到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判断是什么物质.该瓶气体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根据气体的性质,我们可以猜想是氧气,然后用氧气的验证方法,把带火星的木头伸入瓶中,根据现象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还可猜想是二氧化碳,按照以上程序回答.
故答案为:(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能证明猜想正确的实验现象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或
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能证明猜想正确的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物理性质及其检验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空气,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向两瓶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如出现白色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氧气能帮助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因为燃着的木条本身就在空气中,故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空气;因为氧气能助燃,故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不助燃也不燃烧,故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因为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氮气不能.故可用倒入澄清石灰水中的方法来区别它们.
故答案为: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分别向两瓶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如出现白色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了解.
1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也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设计如图2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加快氧气的消耗速度.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4
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
瓶(扣
除内
容物)
和导
管的
容积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1)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2%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①能够把氧气完全消耗;②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导致的气体外逸.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科学探究.
【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实验回顾】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故填:压强.
【实验改进】
(1)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20.2%.
故填:20.2%.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能够把氧气完全消耗,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导致的气体外逸.
故填:能够把氧气完全消耗;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导致的气体外逸.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