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可怕的冰窟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可怕的冰窟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冰窟窿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沉着、机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
1.冰窟窿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2.遇到冰窟窿时的应对方法。
3.安全意识教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冰窟窿吗?谁知道冰窟窿是什么?
生:冰窟窿是冰面上出现的大洞。
师:那你们知道冰窟窿是怎么形成的吗?为什么它会那么可怕呢?
2.讲解冰窟窿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1)气温上升,冰面融化。
(2)冰面受到外力作用,如车辆、行人等。
(3)冰面下有暗流,冲刷冰面。
(1)容易导致行人、车辆掉入,造成人员伤亡。
(2)影响交通秩序,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3)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讲解遇到冰窟窿时的应对方法
师:遇到冰窟窿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惊慌,保持冷静。
(2)尽快通知附近的人,寻求帮助。
(3)如果掉入冰窟窿,要尽量抓住冰面,避免沉入水中。
(4)等待救援,不要盲目行动。
4.安全意识教育
(1)不要在冰面上玩耍、行走。
(2)不要在冰面上放置重物。
(3)发现冰面有裂缝、洞口时,要及时告知大人。
(4)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冰面上滑行。
5.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冰窟窿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方法。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避免发生危险。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讲解冰窟窿的形成原因、危害和应对方法,让幼儿对冰窟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氛围。
3.结合实际案例,让幼儿了解冰窟窿的危险性,增强了他们的防范意识。
4.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冰窟窿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5.课后要对幼儿进行跟踪教育,确保他们真正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幼儿勇敢、沉着、机智的品质,使他们能够在遇到危险时迅速作出反应。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在冬天看到过湖面或者河边结了很厚的冰?那你们知道冰上可能会有危险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可怕的冰窟窿。
2.讲解冰窟窿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师:冰窟窿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猜猜看?
生:是因为冰融化了。
师:对了,冰融化后,有些地方会形成窟窿。
还有呢?有没有其他原因?
生:如果有人或者车在上面走,可能会压塌。
师:非常正确。
冰窟窿的危害有哪些呢?想想看,如果有人掉进去了会怎样?
生:会冷,会淹水。
师:是的,非常危险。
还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大家的出行。
3.讲解遇到冰窟窿时的应对方法
师:那如果我们不幸遇到了冰窟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要喊救命。
师:对,但我们要保持冷静,然后怎么做?
生:要抓住冰面,不要动。
师:很好,等大人来救我们。
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掉进去了,应该怎么做?
生:告诉大人,或者打110。
师:太棒了,你们真聪明!
4.安全意识教育
师:为了避免危险,我们要怎么做呢?
生:不在冰上玩。
师:对,还有呢?
生:看到冰上有裂缝,要告诉大人。
师:还有,如果我们看到冰面上有重物,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不要放那里,会压塌。
师:非常好,你们都记住了吗?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护自己。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冰窟窿的知识,大家做得很好。
记住,安全最重要,我们要怎么做?
生:保持安全意识,不冒险。
二、重点难点要点
1.冰窟窿的形成原因:
冰融化
外力作用
暗流冲刷
2.冰窟窿的危害:
人员伤亡
交通堵塞
环境破坏
3.应对方法:
保持冷静
寻求帮助
抓住冰面
等待救援
4.安全意识:
不在冰上玩耍
及时告知大人
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对话和互动,确保幼儿理解这些重点和难点,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要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解,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听懂。
2.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中要穿插有趣的故事或游戏,提高他们的兴趣。
3.对于胆小或内向的孩子,要多鼓励他们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由于安全教育的特殊性,要让孩子们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但同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5.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冰窟窿的危害。
6.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解、演示、互动等,要灵活运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教学后要关注孩子们的反馈,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8.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