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7讲.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了基本的力的知识,我们就来继续探索一下物体的平衡需要哪些有关于力的方程来约束。
首先,因为运动分成平动和转动两种,所以平衡也分平动的平衡和转动的平衡两种。
平动的平衡就是我们说的受力平衡。
转动的平衡就是力矩平衡。
回忆一下初中我们如何处理平衡问题?
二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力平衡(高中):相互平行的三个力,和二力平衡处理起来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三力共点,那么可以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则处理。
也可以用力的正交分解方法处理。
其中三角形的方法比较需要几何知识, 正交分解的方法,比较需要解方程能力。
共点力平衡的正交分解方法:(请思考为什么三力平衡必共点) 运用坐标系和力的正交分解可以归纳出静力学一般解题步骤。
①受力分析:对题目中每个个体或者你所选定的系统找出其受的各种力,并且画出受力图。
为了防止
漏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②根据受力分析得到的力是立直角坐标系,要求需要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③根据直角坐标系对各种力进行正交分解(其中某个方向的力可正可负)。
④由平衡关系写出20
20
Fx Fy ==此即最后的静力学方程。
⑤根据此方程可解出所需要的问题。
正交分解处理受力平衡的技巧:
取正交分解的时候,我们的原则是,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最好沿着某一方向上,完全没有某个“无关”的力
知识点睛
温馨寄语
第7讲 力的平衡
(一)
【例1】 均匀长棒一端搁在地面上,另一端用细线系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若细线竖直,试分析棒
的受力情况。
【解析】注意这里棒不受摩擦力
【例2】 如图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杆用段链连接并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A 、B 两点,AB 两点相距2l ,
会在段链C 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要使CD 杆保持水平,则在D 点上应施加的最小力为多少?
【解析1】受力分析:
解:①对C 点进行受力分析
.
②对D 点进行受力分析.
③对C 建立坐标系对力进行正交分析,求2T . 123
cos30mg mg T T ︒==⇒ 12sin30T T =︒=
④从D 点受力分析可以知道对D 点用力最小为2sin 60T F ︒= min 1mg 2
F =
【解析2】用力矩解(可以在板块二中讲解)
把ABCD 包括重物考虑成一个系统,一共受四个力A 点、B 点的墙对杆力,C 受一个重力,D 点一个外力,AC 杆、BD 杆力都沿杆,则必过一个交点E (如图)则对E 点只要C 点的重力,和所求的一个外力,要求力矩平衡并且F 最小,则F 的力臂应最长为DE ,则
例题精讲
mg sin30
F DE CE
=︒
mg
2
F=
【例3】两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相同圆球A和B,用两根长为l(2
l R
=)的绳悬挂于O点,在两球上另有一质量为m(m nM
=),半径为r(
2
R
r=)的圆球C,如图,已知三球的表面光滑,试讨论此系统处于平衡时,绳与竖直线的夹角θ与n的关系.
【解析】该图对称,可只考虑半边,对A球、C球分析。
①受力分析
A球:C球:
②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受力分解,写出力平衡方程.
A球:cos cos Mg
T N
θα
=+
sin sin
T n
θα
=
C球:2N cos=mg=Mg
n
α
a和θ有关联:
sin3
2
3
sin
2
a R
R
θ
==⇒
2
443
sin
16(1)
n n
n
θ
+-
=
+
且
1
sin
3
θ≥即两球相交
∴
2
443110810
1.3
16(1)927
n n
n
n
+-+
≈
+
≥⇒≤
①若 1.3
n>,系统不能平衡.
② 1.3
n=系统平衡,且此时A、B无作用力
③ 1.3
n<,A:A、B球分开
2
443
arcsin
16(1)
n n
n
θ
+-
=
+
B:A、B接触,则
1
arcsin
3
θ=
【例4】一重为W的匀质球静止于倾角为
1
θ和
2
θ的两固定斜面之间,如图,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求斜面作用于球上的力。
【解析】①受力分析.
②建立坐标系,受力分解,写出力平衡方程.
1122
cos cos
N W N
θθ
=+
1122
sin sin
N N
θθ
=.
2
1
21112
sin
sin()cos sin cos
W W
N
θ
θθθθθ
==
--
1
2
21
sin
sin()
W
N
θ
θθ
=
-
【例5】 质量均为m 的两环A 、B 用长为a 的细线相连在水平杆上,在细线的中点拴有一质量为M 的物
块C ,如图,A 、B 环与杆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μ,求平衡情况下的两环的最大距离x
.
【解析】①受力分析:
环: M :
②建立坐标系,受力分解:
环:cos 2(1)sin N mg T m
tg f N T M θθμμθ=+⎫=+
⎬=+⎭⇒ M :2cos T M θ=
∴22
22(1)2sin 21(1)m
a M x a m
M
μθμ+
==++
相互作用——力
我们的高中教材中提到了四种相互作用。
其中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很好理解的,质量本身的存在就产生了引力。
类似的只要有电荷,或者有电流,就有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相互作用,存在和距离有关的力,就必然有相应的势能。
同样的有了新的势能,就必然有新的对应的相互作用,或者力。
历史上,强弱两种相互作用就是这样发现的。
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研究基本粒子,放射性等涉及原子核,以及原子核的结构的实验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用引力和电磁力解释不了的现象。
人们发现了在β衰变中,仅仅用电磁力和引力,能量是不守恒的。
多余出来的能量,通过研究,发现它是一种新的势能,所以就由此定义了弱相互作用。
后来,费曼等等物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和复杂的数学,把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 用统一了起来,叫做电弱相互作用。
他们的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电磁相互作用是
电弱相互作用在宏观的表现;弱相互作用是微观的表现。
而关于强相互作用, 因为作用距离很小,也就是它产生势能的范围很小,能量很高,很不稳定,研 究起来困难重重。
所以现在人们虽然定义了强相互作用,但是对于强相互作用 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
板块二 力矩及刚体平衡
1.力矩 讲力矩 首先要规定矩心,就是对什么点的力矩,如图,取点O 为矩心(也就是转动的“中心”,其实是一个轴和平面的焦点),r 是从矩心到力的作用点的径矢,则力F 对0的力矩O 是r 跟F 的夹角。
通常还按右手螺旋法则规定力矩的方向,即垂直于r 和F 所在平面,且当右手螺旋从r 的方向转到F 的方向,其前进方向即M 的方向。
(关于力矩的大小和方向的以上规定常常也表示为矢量式M r F =×)
.
这里一定要注意,力矩和运动一样,一定要先选定参考点才可以去讨论力矩,同时力矩作为一个矢量,其加减也是对于同一个参考点下的力矩。
附录:矢量与矢量的乘积分均点乘和叉乘 点乘:||||cos a b a b θ=乘积结果为一个标量.
叉乘:||||sin a b a b θ=×叉乘结果的还是一个矢量,大小为前式的表达,该矢量的方向:垂直于a 和b 确定的平面,并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方向。
2.刚体平衡条件
①刚体:是指整体及其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均保持不变的物体,显然这也是对客观物体的一个抽象,但是质点的抽象更具体一些,因为给出了形状。
同时刚体也正因为有了形状,其运动方式要比质点更复杂,除了平动以外,还有刚体可以绕着任意一点做转动。
②刚体的平衡:单纯力给出物体的平动,而力矩可以使物体绕着某个点转动,因此,要让刚体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20F =⇒合力为0.
20M =⇒相对于任意一点的合力矩为0.
注意:作用在同一刚体(或系统)但不同作用点的力可以平移到同一点进行合力,不同作用点的效果由力矩来体现. ③力偶与偶矩
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称为力偶.
对力偶的合力为0,但它们对任意一定点的力矩不为0.
12121121121r F r F r F r F r F ++=-=××××
二力平衡 对于一个受两个力的物体,这两个力必须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才能使该物体平衡了。
三力平衡 如果一个刚体只受三个力作用,而且这三个力不平行,那么,由于合力为0,这三个力必
知识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