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9《顶碗少年》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文:19 顶碗少年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也容易理解。
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同时教
育学生学习顶碗少年百折不挠的精神。
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演讲;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 个会认字,理解“惊羡、歉疚、责怪、肩胛、摇撼、颓丧、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
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
持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1.自制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作者赵丽宏资料。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文中“座无虚席,不知所措,柳暗
花明,惊心动魄”等词的词意。
二、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一)找出文中描写少年顶碗的句子。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生找出三次顶碗的句子,画出少年失败后的句子:“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的表现怎样?
2.(展示课件第五屏)想象:此时的少年会在
心里对自己说什么呢?
(也许会说:不要慌,要镇定,再来一次,一
定会成功……)
(二)学习描写第二次表演的句子。
1.学生读第二次表演,画出描写少年再次失
败后表现的句子。
(展示课件第六屏)
(1)品读句子,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
(2)抽生回答:镇定、自信—紧张、沮丧—镇静、自信。
(3)再读句子,每一次体会少年的内心变化。
2.找出描写观众的语句:观众中有人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跟着喊起来。
观众对少年的表演出现两次失误不满意。
如果你是那位少年,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
3.师小结:是呀,一次次失败,打击了少年
的自信心,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他——
(三)抽生读第三次表演的语句。
1.师: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
他“镇静”下来,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这时他
会怎么想?
2.齐读句子:“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再次对课文进行整
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课件四、五屏的展示,让学生在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故事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
5.师:这是顶碗少年三次表演过程,作者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生动地表现了少年表
演时的动作,神情,以及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
(四)再读这三句话(展示课件第七屏),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三、深化感悟
(一)从少年的三次表演,作者受到了什么启迪?齐读第八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展示课件第八屏)
(二)你们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
正因为从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
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
” 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
四、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儿,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心,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你们有这类经历吗?相互说说。
真希望你们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抄写课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从课文到实际,从思想上读懂“精彩,惊心动魄”的表演,让学生真正明白“精彩”的意义。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文:4 山雀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中小小的山雀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
而文中的“我”更是通
过耐心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变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
的小精灵。
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文章。
本课教学设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人为善、与
人合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框(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
(听写生字)”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扫清学
习课文生字的障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山雀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的品质,
激发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耐心、纹丝不动、老实”等词语的意思。
3.会认“锯、迹、烂”等 9 个生字。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
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
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
课前准备:
山雀的图片、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