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卷(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23历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0题)
1.下列活动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营造“三北”防护林
D.将草原开垦为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2.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下列有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人口而言,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已经实现人口增长零的目标
B.就资源而言,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
C.就环境而言,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环境污染仍很严重
D.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农业节约用水的主要措施
4.当前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是( )
A.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D.江河湖海污染严重
5.下列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
B.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只要经济在发展,环境就一定会恶化
D.只有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环境问题
6.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 )
A.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B.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城市蔓延
C.生态破坏的范围虽在扩大,但程度已经减轻
D.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
7.产生人类与资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素质低,无节制地开发资源
C.资源分布不均
D.资源的数量有限
8.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9.中国资源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 )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资源的利用率低
C.资源的总量少
D.资源的种类少
10.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主要有( )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造成庞大的人口压力
B.我国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种类少,相对短缺
C.自然环境面临的危机不如发达国家严重
D.工业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低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解决该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发展居第一位
B.经济增长为主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13.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是第一位的
B.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D.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14.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
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
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下列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稳定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环境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B.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
C.就我国广大乡村而言,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D.浦东新区的建设目的是解决上海市的环境问题,而不是为了经济发展
16.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取消大棚,充分利用自然的日光能
B.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C.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增加产量,提高收入
D.加强工业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17.下列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资源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最多,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
B.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C.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
D.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原因
18.下面的人类活动使人地关系向良性发展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垦草种粮
B.长江上游伐林造田
C.我国沿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
D.太湖平原弃田造林
19.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之一,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 )
A.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B.扩大耕地面积
C.消灭自然灾害
D.提高就业率
20.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形成( )
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
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推进的结果
第1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题库
1.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活动,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活动的认知水平。
黄土高原上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容易造成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故A 错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引起生态破坏,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故B错误;营造“三北”防护林,有利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防风防沙,保护生态环境,所以答案选C;D将草原开垦为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故D错误。
考点: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活动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活动的认知水平。
2.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的认知水平。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使我国社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所以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故选B答案,答案A、C、D错误。
考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的认知水平。
3.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认知水平。
就人口而言,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数量增长仍然很大,故A错误,就资源而言,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所以仍然存在资源短缺问题,故B错误,就环境而言,当前我国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环境污染仍很严重,故答案C正确,发展滴灌,喷灌技术是实现农业节约用水的主要措施故答案D错误。
考点: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认知水平。
4.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荒漠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生态破坏问题,而头号问题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故答案选C而不选A,而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江河湖海污染严重主要发生发达国家,故答案B、D错误。
考点: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
5.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二者是组成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故答案A正确,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可以调和的,故B错误,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就造成环境恶化,故答案C错误,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但并不是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够解决环境问题,故D错误。
考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能力。
6.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的环境危机的认知水平。
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故A正确,而B错误,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还在加重,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故C 、D错误。
考点:我国的环境危机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的环境危机的认知水平。
7.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类与资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激增,造成人类与资源关系不协调,故答案A正确,B、C、D、错误。
考点:人类与资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产生人类与资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的能力。
8.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华北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主要考查考生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的认知水平。
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沉降,不C,故A错误,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不能满足粮食需求,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B错误,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会造成土地污染,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C错误,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D正确。
考点:华北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的认知水平。
9.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资源相对短缺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中国资源相对短缺的主要表现,故答案A正确,B、C、D错误。
考点:中国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资源相对短缺主要表现的分析能力。
10.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认知水平。
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造成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人口数量多,人均不足,相对短缺,自然环境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比发达国家还严重,故A正确,而B、C错误,工业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低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主要的问题,故D错误。
考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认知水平。
11.参考答案:
【小题1】由于人口数量激增造成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增;过多的人口压力导致地球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承载量下降、环境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地球资源枯竭【小题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过低,无节制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小题3】控制人口数量,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资源问题,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以看出人口多,资源少,给地球环境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环境承载量下降、环境失去平衡,最终导致资源枯竭。
考点:人口、资源问题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问题理解、认知水平。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能力。
人口、资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过低,无节制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考点: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问题理解、认知水平。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决资源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主要考查考生对解决资源问题最根本的途径的认知水平。
解决资源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控制人口数量,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考点:解决资源问题最根本的途径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问题理解、认知水平。
12.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认知水平。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居第一位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故答案A正确, B、C、D错误。
考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认知水平。
13.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的认知水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应放在第一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故A 、B错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故答案选C,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而不是最终目的,故答案D错误。
考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
点评:该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的认知水平。
14.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的认知水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B、C、D错误。
考点: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的认知水平。
15.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可持续发展稳定战略,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稳定战略的认知水平。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因此必须坚持社会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故答案B正确,而A、C、D三项叙述与稳定战略无关。
考点:我国可持续发展稳定战略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稳定战略的认知水平。
16.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主要考查考生对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的认知水平。
建设大棚,充分利用了自然的日光能,故A错误,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是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合理的发展方向,故B正确,大量施用化肥,往往会造成土地板结,土壤污染,不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故C错误,加强工业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与生态农业关系不大,故D错误。
考点: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的认知水平。
17.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资源问题的资源战略,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资源问题的资源战略的认知水平。
我国人口最多,但我国不是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故A错误,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是水资源数量少,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故B错误,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数量巨大,人均资源不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故C错误,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D。
考点:我国资源问题的资源战略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资源问题的资源战略的认知水平。
18.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人地关系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的人类活动对人地关系的影响的认知水平。
内蒙古高原垦草种粮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长江上游伐林造田会引起水土流失,故A、B错误,太湖平原退田还湖才有利于向良性方向发展,故D错误,我国沿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有利于渔业资源再生,使人地关系向良性发展,故答案C正确。
考点:人类活动对人地关系的影响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人类活动对人地关系的影响的认知水平。
19.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主要考查考生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的认知水平。
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提高就业率,故答案D正确,人口素质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更合理,故A错误,对耕地面积的变化影响不大,故B错误,人口素质提高不可能消灭自然灾害,故C错误。
考点: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的认知水平。
20.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
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形成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故A正确,并不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故B错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推进的结果等自然原因不是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故C、D错误。
考点: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