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门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胡兴涛;邓文芳
【摘要】目的:了解天门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健康知识的普及和高血压的治疗状况的差别,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本院内科所辖范围的3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5 875人,进行血压测量、体格检查、危险因素调查及实验室检查,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高血压的防治情况.结果: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0.03%,城镇患病率略高于农村,男性略高于女性;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钠饮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家族史均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农村患者高血压"三率"均明显低于城镇患者.结论:天门市高血压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农村高血压防治知识缺乏及治疗控制率低下问题较突出,需特别加强农村高血压防治知识和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高血压病的管理率、服药率及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3(025)023
【总页数】3页(P86-88)
【关键词】城乡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危险因素
【作者】胡兴涛;邓文芳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精神病医院内科,湖北,天门,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精神病医院内科,湖北,天门,43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高血压(原发性)为我国城乡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幸。

因此早期积极预防治疗高血压对减轻器官受损、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

我科于2013年6月对辖区居民进行了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城乡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的不同点,为实现城镇、农村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年龄≥35岁,常住人口(居住5年以上)5 875人,其中城镇居民2 897人,农村居民2 978人。

1.2 调查方法以本院所辖范围的社区、乡镇卫生院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采取整
群抽样法,采用集中调查和上门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

(2)体检及实验室情况:血压、血糖、血脂。

(3)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家族史、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

(4)健康知识及治疗情况:血压知晓、服药情况、控制情况等。

1.3 诊断标准采用经校正的江苏鱼跃医疗设备厂生产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被调
查者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右上肢血压共3次,取3次的平均值统计。

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对高血压的定义为诊断标准,即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 g或有高血压病史,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
血压控制正常[2]。

1.4 测量血压、身高、体重。

1.5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血脂。

按《诊断学》标准定义:空腹血糖(FBG)>
6.1mmol/L为偏高;血清总胆固醇(TC)>5.72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
1.70mmol/L 为偏高[3]。

1.6 统计学方法对资料作一般情况描述,对城乡居民分别作高血压患病率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知识的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共抽取5 875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性3 030人,女性2 845人,城镇居民2 897人,农村居民2 978人,调查发现: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0.03%,
城镇男性患病率为 21.11%,女性为20.77%,农村男性为 19.49%,女性为
18.80%,城镇患病率无论男女均高于农村。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见表1。

表1 城乡居民高血压各年龄组的患病情况[n(%)]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合计年龄
组(岁)调查人数患病数35 ~44 300 119 35(11.67) 13(10.92) 308 219 30(9.74) 15(6.85) 946 93(9.83)调查人数患病人数调查人数患病人数男女男女男女男女45 ~54 468 398 88(18.80) 61(15.33) 415 424 73(17.59) 55(12.97) 1 705 277(16.25)55 ~64 352 302 74(21.02) 59(19.54) 320 353 65(20.31) 71(20.11) 1 327 269(20.27)65 ~ 453 505 135(29.80)142(28.12) 414 525
116(28.02)145(27.62) 1 897 538(28.36)合计 1 573 1 324
332(21.11)275(20.77)145****1284(19.49)286(18.80)58751177(20.03) 2.2 高血压危险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达40.98%,有高血糖的高血压患病率达25.69%,吸烟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52%,高
血压患病率与体重指数呈正性相关,BMI≥30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1.50%。

表2 高血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统计(人,%)(BMI为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危险因素分类相关人数高血压患病人数患病率高血压家族史1 713 702 40.98高血糖 985 253 25.69高血脂 1 715 547 31.90高钠饮食 2 451 678 27.66吸烟 1 854 436 23.52饮酒 1 426 351 24.61 BMI <25 3 215 321 9.98 BMI 25 ~30 2
394 719 30.03 BMI >30 266 137 51.50
2.3 表3显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健康知识及治疗情况统计[n(%)]控制情况城镇居民 607 315(51.89)
208(34.27) 125(20.59)类别患病人数高血压知晓情况治疗情况农村居民 570
213(37.37) 117(20.53) 65(11.40)合计 1177 528(44.86) 325(27.61) 190(16.14)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升高对人体存在严重危害,是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俗称“无声杀手”,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致残率、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威胁[2]。

本调查显示我市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城乡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存在以下特点:
3.1 患病率高,男性略高于女性,城镇略高于农村。

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
率为20.03%,较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还要高[1],考虑与近些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有关。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乡都有此特点,因为男性参与的社交活动多、社会心理压力大、吸烟、饮酒和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较女性多见,故高血压患病率偏高。

城镇总患病率也高于农村,考虑城镇脑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有关。

3.2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达高峰。

调查显示:无论城镇还
是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达28.36%,远远高于总患病率。

3.3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常见病,遗传因素占40%,环境因素占60%[1],本调查中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病率达
40.98%与之相一致。

本调查显示:高血压的发病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钠饮
食、吸烟、饮酒、高血糖、高血脂密切相关。

体重指数≥30,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1.5%。

3.4 我市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不容乐观,农村“三率”明显低于城镇。

因为城乡文化存在较大的差距,城镇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健康知识及身体的关注方面较农村重视。

农村居民很少进行身体检查,所以高血压的发现率、知晓率低。

平时没什么不适,能从事农田的劳动,即使患病了也很少接受治疗,更谈不上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了。

综上所述,本地区高血压病仍呈现高水平流行状态。

城镇患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现较高水平,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

超重肥胖、饮酒、吸烟、高盐、高脂膳食是高血压发病的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均较低,提高“三率”仍是今后防治高血压的重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三率”明显偏低,人群防治意识不强。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高血压防治宣传,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高血压防治的始终,普及高血压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规范管理入手,构建高血压三级防治网络,有效控制高血压,提高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致残率致死率,保障城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有限,与某些作者的研究存在部分差异[4,5],考
虑与样本的选择及地域差异有关。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1-252.
[2]刘力生,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30.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7-379,383.
[4]黄志平,王小华,林加锋,等.海岛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5):377-379.
[5]张乾通,张均和,王建跃.海岛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基线调查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6):2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