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前教育-绪论部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学前教育
本课程结构
绪论 国别研究(第1-8章)
➢ 英、法、德、美、俄、日的学前教育 ➢ 欧美、大洋洲及亚非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和实际成果(第9-12章) ➢ 蒙台梭利、皮亚杰、加德纳、瑞吉欧 总结(第13章)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四)20世纪70年代
➢ 英国的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见 解。(P9-10)
➢ 英国的霍姆斯在《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教育方 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等著作中论述了问题研究法 ,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4个步骤和方法。(P10)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在整个19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 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 等 为使命的。(P3)
➢ 1831年,法国教育家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 (P3)
➢ 英国教育学家萨德勒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 育经验,分析教育文化背景,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说过“校 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 内的事情”观点。 (P3)
➢ 基本性质:(P14-15) 开放性 跨学科性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 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可比性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 萨德勒,康德尔,贝雷迪 (P16)
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 改革的借鉴。
真题练习
1.使“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的 教育家是
A.库森 B.康德尔 C.萨德勒 D.朱利安 B 2.“将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
较”,这叫做 A.整体研究 B.局部研究 C.总体比较 D.专题比较 D
真题练习
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 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 )
教学方式
以教材为主,结合历年真题 根据考试大纲中“考核内容和考试要求”进
行每一节课的内容的讲解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比较教育是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 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 作为本国教育的借鉴的一门科学(顾明远)。(P12)
A.开放性 B.跨学科性 C.跨区域性 D.可比性 B 4.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
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 ) A.区域研究 B.整体研究 C.局部研究 D.问题研究 B
真题练习
简答 ➢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论述 ➢ 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学前比较教 育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 法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P22-24)
➢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比较法为主 (一) 调查法
➢ 1.参观访问法;2.现场研究法;3.问卷法。 (二)文献法 (三)比较法
➢ 1.纵向比较;2.横向比较。 (四)分析法
➢ 分析法是学前比较教育研究中最具理性色彩的部分 ➢ 分析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与康德尔同时,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比较教育观 点基本一致,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教育的各种因素 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因素分析法”。(P4)
➢ 1947年,施耐德的《各国教育的动力》指出影响教育理论和实 际的因素有国民性、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科学,尤其是哲学 、政治、宗教、历史、外国影响、教育内部本身的发展动力等。
1.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 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2.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 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 法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分类
(二)问题研究
➢ 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 比较研究。
➢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研究要立足于历史,因为特定国家或民族的 教育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历史产物;
➢ 康德尔主张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 现在的继续。 (P4)
➢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 (P4)
“报导-描述”目的;“历史-功能”目的;“借鉴-改善”目的。
➢ 汉斯、埃德蒙金、朱利安 (P17)
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 康德尔 (P18)
第三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 法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它 规定了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19-21)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 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三)20世纪50年代
➢ 二战结束至今,比较教育学持续蓬勃发展 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 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P6)
➢ 随着20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开始引入社会 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 美国的安德逊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主张研究各国的教育结构及 其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
➢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P13)
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 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性质
➢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P13) 从研究领域上,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研究时间上,以当代教育为中心。 从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 按比较内容,可以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P22) 1.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 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点 和共同趋势。
2.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 展趋势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提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 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美国的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法》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个步 骤:描述-解释-并列-比较。(P7)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发展了贝雷迪关于比较教育中采用定量研 究方法的思想,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比较教育,合著的《 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中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P8)
➢ 1949年,汉斯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中, 分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语言、 地理和经济等;②宗教因素;③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 (P5)
➢ 比较教育开始进入高等学校,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1898年, 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
➢ 1、识记 ➢ 2、领会 ➢ 3、应用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考试都是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 内容和 考核目标进行命题
2、识记占30%、领会占45%、运用占25% 3、试题难易程度: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
占30%、难占20% 4、考试试卷题型
考试试卷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五、案例题(本大题12分)
一、比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一)19世纪初叶
➢ 从宽泛的意义上,教育的比较产生于教育行为发生交流的时刻。 ➢ 作为一门科学,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P1)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 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 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此书,奠定 了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P2)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二)20世纪初
➢ 到了20世纪初,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 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 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中,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在 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也是比较 教育作为跻身大学氛围中的一个学术探索领域的开始。(P4)
(五) 20世纪80年代中期
➢ 重视学校教育本身的过程。(P11)
(六)20世纪90年代以来
➢ 比较教育的研究在方法的选择上日益呈现出折中的趋势。研究的 潜在方向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改革,意识到少数民族的地位和同一 性的重要性。 (P11)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 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 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P13)
2.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禁止的、 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3.用实践的标准来验证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像来 分析和判断问题。(萨德勒,汉斯)
第三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 法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分类
(一)区域研究
➢ 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 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P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