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健忘。肝主筋、主情志、主 疏泄,情志不畅,压力过大都可 致肝气郁滞,疏泄失职,五脏气 机失常,进而导致脾失健运。肾 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充 脑,开窍于耳,若房室不节,耗 伤肾精,肾精亏虚,髓脑空虚, 九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等。 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会,过度 疲劳,肝肾不足故见腰膝酸软, 乏力。
处方:、龙 眼肉各12克,川芎、木香、砂仁 各10克,炙甘草6克。7剂,每日 1剂,水煎服。嘱其自我调控好 情绪,放松心身,生活规律,饮 食清淡,适度运动。
二诊:服药后自觉头昏、乏 力、心悸气短、腰膝酸困明显减 轻,食欲好转,每晚能睡四五个 小时,大便日一次,稍溏。仍以 上方7剂,煎服法不变。
三诊:上药服完后,面色变 得红润,感到精神爽快,头晕昏 沉、失眠健忘、体倦乏力、心悸 气短等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明显 改善,食欲增加,大便正常,舌 质淡红,苔薄白,脉博较前有 力。又取药10剂,以巩固疗效。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慢 疲),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 的以全身疲乏无力现象为主,伴 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但无器 质性、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属 于中医“虚劳”“劳损”“郁 证”“健忘”“不寐”等范畴。 现代人常因压力过大、情志过 激、劳逸失度、饮食不节等不良 生活行为,导致神经—内分泌— 免疫网络系统紊乱而发病。
中医认为,慢疲主要为五脏气 化功能失调,以心脾为主,涉及肝 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源,主肌肉、四肢,主运化水谷精 微及水湿,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损 伤脾胃,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 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四肢肌 肉失养,故见四肢酸痛无力、头晕 头痛、食欲不振等。心藏神,主血 脉,劳神过度、精血暗耗、心血不 足,则心神失养,故见心慌气短,
归脾汤加减 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37岁男性患者,主诉全身酸 楚乏力,头晕昏沉,失眠健忘年 余,加重1个月。西医诊断为慢 性疲劳综合征,服用谷维素、维 生素B1等药症状无明显改变,故 来寻求中医调理。
首诊时患者自诉一月前因与 他人竞争一项业务,心理压力较 大,饮食起居无规律,致使夜夜 失眠,头昏脑涨,心悸气短,腰 膝酸困,食欲减退,便溏。查 体见患者形体偏瘦,面色苍白无 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 力。诊断为虚劳,辨证为心脾两 虚,气血不足。治宜健脾益气, 补血养心,药用归脾汤加减。
对于心脾两虚的慢疲患者, 可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 补脾益气;红参、白术甘温补 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 之功;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为四物汤,滋养营血,与龙眼肉 相伍,增强补心养血之效;茯 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 香、砂仁理气醒脾和胃;炙甘草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全方共奏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传统医学
名老中医坐诊
●本期坐诊老中医 杨峰
杨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多年。 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河南省科普作协理事、省医学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作协会员。曾 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5000多篇,中医学术论文200多篇,编写科普书籍3部。
临床上,若气虚偏重,体倦 疲乏酸楚症状明显者,加重红 参、黄芪、炒白术剂量以大补元 气;精神疲劳过度,心失所养, 惊恐心悸者,加柏子仁、珍珠 母、琥珀粉以养心镇惊安神;心 血不足、肾阴虚者,加熟地、白 芍、阿胶、山萸肉以养心血、补 肾阴;心火偏亢、心烦意乱、口 渴目赤者,加黄连、莲子芯清心 泻火以除烦;伴见头晕目眩、头 脑浮空者,加龟版、磁石、制首 乌以平肝潜阳、益精生髓。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