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彭城镇传统建筑中的再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A
3.1.2用于非承重结构 作为建筑非承重结构构件,对于匣钵的形态完整 性等要求相对较低。通常以“竖垒法”砌筑方式,将尺 寸相同匣钵以对其或错落的方式整齐排列,用作建筑 非承重墙(图 6),或其他围护性构件材料。
! B:;<=>;?#$
如图 7,不同尺寸、形态的废弃匣钵以一定方式 排列于屋顶上,起到女儿墙的作用,是彭城镇传统建 筑中常见做法,甚至用于新建筑中。如图 8,将匣钵沿 垂直方向叠垒一或二层,用作建筑底部外层加固、院 落围栏,或河提护栏等,起到维护作用。
@ E F ? (++,-,./#0+(# +$-++00-+.
123(+4(5..+67489:;4(++,-,./#40+(#4+$4++/
我国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庞大的生产量和出
. A口l量l ,R但i也gh带t来s大R量es的e陶rv瓷e工d.业废弃物。相关数据统
计,近年来我国每年产生的陶瓷工业固体废弃物高达 1300万吨。废弃物合理化处置利用尤为重要。本文将 以彭城镇为例,探讨陶瓷工业废弃物在建筑中的直接 再利用方式。
管是在材料紧缺条件下采用的营建方法,匣钵墙建筑 的物理环境却是优于砖墙建筑。
此外,还可采用一些灵活的应用方式,如在建筑 门廊处多将匣钵以柱子或柱头的形式,起到承重作 用;以及用作水槽支撑构件的方式(图 5)。
K*LMNOPQ 安徽建筑
在彭城镇,废弃坯体、匣钵、陶瓷碎片等为代表的 陶瓷工业固体废弃物,由于具有较强力学性能及耐火 性,使其经简单处理即可直接再利用作建筑结构构 件、建筑装饰材料、基础设施及景观小品等建造材料。 具体应用如下。
如图 9,以切匣钵底为材,通过不同的组构方式, 形成建筑墙面装饰。如图 10,彭城镇陶瓷七场旁新建 的孝廉馆的室内装饰,是由废弃陶瓷坯体经过重新上 釉、上色、打蜡,以干挂法置于墙体表面,形成一种色
利用为建筑结构构件、建筑装饰构件、基础设施等的应用现状
与营造方法;并指出其作为磁区建筑文化重要产物,在保护传
承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及设计实践提供重
要基础与参考依据。
9 : ; 陶瓷工业废弃物;直接再利用;彭城镇;建筑营造;保护
传承
0 < = > ? !"#$瓷工业废弃物主要指在成形、干燥、施釉、搬 运、烧成、贮存等工序中产生的废料、废水、废气等。其 中,经简单工序处理,即可直接再用于建筑中的固体
N O P Q 张娟(),女,广东开平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博士研究
00 生,副教授。专业方向:建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设计。
< ( <GHIJK=LMIJ
废弃物是本文研究对象。 根据产生废料所处的阶段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
类。 (1)废弃坯体。是指陶瓷制品焙烧之前所形成的
废料,包括上釉坯体和无釉坯体废料。 (2)废弃窑具。是指在烧制过程中,为防止坯体与
火焰直接接触所使用的器具。 (3)烧成废弃物及废弃碎瓷片。是指在陶瓷烧成
后产生的无利用价值的废瓷,或在运输、贮藏、使用等 过程中产生的破碎陶瓷。
“匣钵垒墙”是陶瓷产业废弃物在建筑中最为广 泛的应用方式。根据砌筑方式(“横垒法”和“竖垒法”) 及匣钵种类的不同,可用于建筑承重结构或非承重结 构。 3.1.1用于建筑承重结构
. All 作R为ig建h筑ts承重Re构s件er,v主e要d.采用匣钵“横垒法”叠错
式砌筑。形成由碎瓷片和黏土填充夯实的匣钵与砖角 柱结合的承重墙(图 2),或由内层砖墙与外层封闭中 空匣钵墙组合的“双层墙”结构(图 3)。通常,横向匣 钵之间以一块竖放的砖相间隔,或直接以黏土粘结; 纵向两排匣钵之间由一或二层横砌砖间隔。匣钵底朝 外放置。
2.2.1废弃坯体及烧成废弃物 陶瓷坯体作为陶瓷制品生产前的物质,与陶瓷成
品具有形似的材料属性。材料成分以粘土(结合剂)、 长石(熔剂)、石英(骨架)为主,其材料决定了废弃坯 体及烧成废弃物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强耐酸腐蚀性 特征,适于再利用为建筑材料。 2.2.2废弃窑具(匣钵)
匣钵是彭城镇的主要窑具之一,在我国隋唐时期 已发展成熟,适用范围遍布全国。窑具形态类型较多, 其中以“单体匣钵”(钵形匣)和“叠烧匣钵”(筒形匣) 两种形式最为常见(图 1)。
!"#$%&'()*+,-./0123456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144)
./RSTU56 安徽建筑
7 8文章是以材料资源再利用及地域建筑文化保护传承为
着眼点,以磁州窑主要遗址区彭城镇为代表,通过大量实地调
研、信息采集,总结分析了陶瓷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建筑领域再
彭城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中部,是我国 磁州窑文化中心,其制瓷业始于宋代。是北方民间瓷 的突出代表。以匣钵为代表的陶瓷工业废弃物再利用 于建筑中的做法,在彭城镇明代遗址中已有发现。20 世纪 80年代末,随着窑炉技术的革新,匣钵不再是烧 制陶瓷的必用窑具。但至今在彭城镇,凡是窑址、陶瓷 作坊、陶瓷厂附近的传统村落内,仍随处可见以陶瓷 废弃物为材的民居建筑。充分体现当地建筑技术与陶 瓷工业文化的融合。
单体匣钵出现较早,使用中一个匣钵内只装烧一 件器物,用以烧制精致细瓷,多用于官窑。而后为提高 产量,发展了覆烧法,形成叠体匣钵形式,即一个匣钵
内可垫放 2-10件器物同时烧制,多用于北方民窑,生 产陶器和粗瓷,如彭城窑场。
匣钵材质与建窑的耐火砖相似,表面不挂釉,较 粗糙。颜色以瓦红色为主,由于火候的不同,会略有差 异。
! CD%&)*EF,
! CD%GHI5J
! -./012
! 34,5678!
“双层墙”结构在
彭城镇出现较早,且主
要应用于窑炉建筑(图
4)。随着产业衰落,匣
钵大量减少,而改用单
! "#$%&'()*+, 层匣钵墙。据记载,尽
通常,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 物,经过简单清理,均可用作建筑装饰材料。依物尽其 用的原则,多选取不具有结构特性的坯体碎片、匣钵 碎片、陶瓷碎片等作为装饰元素,其再利用方法更为 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