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综合性学习试题几种类型:
一、活动实践策划类
以活动为载体,来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如确定主题语(开场白、串词、宣传语);拟定活动方案或计划;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活动内容谈感受等。
<试题1>(2006年武汉市)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长江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
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
理由:
活动策划可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平常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1)题可依照示例解答。
如:对联知识讲座;作文竞赛;竞猜灯谜;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名著推介会;辩论会等。
活动过程或策划,要求语言表达清楚;活动内容目的要一目了然;过程一般要分项列出。
第(2)小题是第(1)小题的延续,答题要审清题干,写清“主要环节”即可。
如:对联知识讲座(让主讲者与学生互动对对联;可以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作文竞赛(在学生中征集竞赛题目;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类题目一般来说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通过答题来检验我们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是亲自参加过这类活动,并在活动中有一定的任务,也可根据生活体验,准确地回答问题。
二、口语交际类。
设置情境,把口语融入到“语文综合运用”板快中,也备受各省市青睐。
<试题2>(2006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语文综合运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
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
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
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此题解答时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简明的将邀请的内容表达出来即可。
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
要写出称呼、时间、地点、内容。
口语交际的重点在于说服力及条理性,对问题要求和情境分析不可忽视,应抓住主要矛盾,作出针对性回答。
称呼恰当,语气委婉,切忌使用命令式语气。
内容简明,表述清楚。
三、图文转述类
以图形或表格作为题目材料,就图形表格有关信息设计考点。
命题涉及局部或整体。
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概括表述能力、联想能力。
因此近几年中考有许多省市就涉及到此类题目。
在答题时,先要统观全局,认真分析图表内容,然后局部探究,总结规律,挖掘其内涵。
<试题3>(2006年安徽省)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
为增强节约意识,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一场“节约伴我行”活动。
请你担任活动的宣传员,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在活动中,男女生开展了节约竞赛。
近期,学生会对住校男生和女生的节约情况作了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
注:男生124人,女生62人。
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调查对象——男女生寝室用水用电量。
活动内容——开展节约竞赛。
然后分析其表格,横看两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就可发现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自三月以来我校住校生寝室用电量,用水量逐月减少,其中女生更突出。
对调查表分析解题时,记住两分析,即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
一般来说,能够正确归纳表格所反馈的信息。
<试题[4>(2006年厦门)探究性学习
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
最近,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关注厦门马拉松”的活动。
(1)通过调查,同学们搜集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一些相关数据,并制成表格:
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上表所反映的情
况:
横向分析:不同路程参赛人数;纵向分析:2004年到2006年这三年参加厦门马拉松人数逐年增加。
因此,两项一归纳整合,可知上表所反映的情况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或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总人数和各项比赛的人数都逐年增多。
要点与评分标准:整体把握表格内容,捕捉有效信息,表达简洁明了。
中考对图文转述类的考查,有的对图表内容进行概括;有的说明表格所反映出的问题;有的介绍漫画的内容或寓意;有的根据图文内容,让考生谈感受、提建议。
从多方面来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四、材料提炼类
中考对材料提炼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有:用一句话概括内容;为新闻拟标题或写导语;限定条件,找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信息;从不同材料中找出共性的问题;替一段文字中某个主要概念下定义等。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或几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提炼概括。
<试题5>(2006武汉课改区)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
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八十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创造利益。
会创造利益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陶行知《学做一个人》
<材料二>最后,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要依赖任何人。
不要因为有父母,有知心的好友,有权势的亲戚可靠,就自己松懈了下来。
在这一切都在变动的世界上,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如果有那么一天,你们再去依赖谁呢?孩子们,对
自己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你一生的,即使你有了太太,你终究有孤独的一天;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多充实自己,并且也要尽可能的养成自己的独立性;你们知道吗?友谊是一种牺牲,正如同爱也是一种牺牲一样;千万不能养成依靠别人的心理,上帝不也只帮助那自己肯帮助自己的人吗?孩子们,记住你们的命运是由你们自己来掌握和主宰的,相信命运,只不过是弱者的托词罢了!
(美国)赵丽莲《临别赠言》
<材料三>在我看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立的意义。
荣辱的区别、君子小人的区别,归根到底也在于其人是否独立。
人的智力有限,向他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有互助的义务;但是人的一生可能遇到千般万种的事情,只依赖他人,而缺乏独立思考,就等于自身似有而若无。
惟听他人之言以决定自身进退,这是无知之人的所作所为。
因此要完全掌握独立的意义,就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见闻。
你们在学校已学习多年,今后走向社会对不熟悉的事情向别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可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借用他人的智慧是不行的。
我深信不疑的是,你们是具备了独立要素的人。
(日本)福泽谕吉《告毕业生》
(1)<材料2>中的“独立性”指的是“不要依赖任何人”,<材料1>中的“独立”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材料二>提出“养成自己的独立性”要“尽可能地多充实自己”,<材料三>中阐释应该怎样充实自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三位教育家对我们的共同期望是什么。
这属于材料组合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试题。
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考生应认真阅读三则材料,找出共同点,形成一条主要信息,即第(3)小题: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或“能够自己掌握(主宰)命运”;或“期待我们做一个独立的人”;或“要我们学会独立”。
解题可分两步走:1、整体阅读,理解感悟后,抓住中心句或关键语句。
2、认真筛选,根据要求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归纳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五、积累类。
此题型重在考查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
<试题6>(2006年金华市)
某校举行“锦绣金华”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你按要求完成。
(1)家乡,总会传递一种淳朴、真挚和浓浓的亲情,这是一种来自祖先遥远的血管里的神秘力量,它把世世代代子孙凝聚在一起,它让我们充满自豪和希望。
认识先人,传承风尚,就让我们叩访名人。
(2)①请从下面名人中选一位作简要的介绍。
备选名人:骆宾王、张志和、艾青、施光南
示例:宋濂文学家浦江人《送东阳马生序》
②根据提供的信息,用金华古今文化名人的名字完成下联。
上联:火腿、酥饼、木雕、水晶,金华物产誉全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婺州儿女扬英名(3)与名胜古迹相关的许多诗词、对联、虽然简短,但寓意隽永,文采飞扬,堪称文化瑰宝。
请欣赏下列金华本地名胜古迹的吟咏,仿造示例,选择两处写出具体景点的名称。
(2分)
示例: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金华八咏楼)
A.先人创业建古村,后裔继志兴诸葛
B.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C.此地风光三吴无,平砥清流世间殊
D.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
E.天门一开天下见,天街漫步天上人
F.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绣映南山
这道试题从考查内容上看,是关于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及文化名人等人文常识。
从答题形式上看,虽为主观题,但有一定限制,能够展示考生语文实践中文化知识积累方面的才华。
此类题题活,面广,若要在临考时胸有成竹,我们必须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
积累什么呢?诗歌,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文化常识,名家名作及当地的传统习俗山川名胜及风土人情。
平时语文教学中要有“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
六、兼顾类。
在考查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考查语文的其他能力,将汉字的书写,词语句子的正确使用,口语表达,句子的仿写,材料的提炼,图文的转换及语言的积累融入到语文活动中。
目前大部分省市通常利用这种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试题7>(2006年南京市)
学校开展“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小雨和小晴等组成合作小组,选择了以下几个专题。
【魅力南京】
1.小雨负责作南京简介: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名城。
她具备山川形胜之妖绕,饱含兴衰荣辱之沦桑,是自然和历史恩锡给人类的礼物。
她的一草一木都是风景,一诗一赋都是绝唱,她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
龙蟠()哺()育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
“妖绕”改成“恩锡”改成
【人文南京】
2.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书香南京】
3.活动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稍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了“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T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
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
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南京日报》进行宣传的形式。
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
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2)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宜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
【作者:安徽歙县桂林中心学校柯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