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家庭医生制度下签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
D i s t r i c t DU乜 一 j u n ,S HU I 一m i n g ,L I N W e i — l i a n g . B a i h e S t r e e t C o m m u n i t y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o fJ i a n g d o n g
医学,2 0 1 4 ,1 7( 4 ) :4 5 3— 4 5 6 .[ W W W . c h i n a g p . n e t ]

杜丽君 ,水黎明 ,林伟 良.宁波市江东区基 于重点人群健康 管理的 家庭 医生服务模式 实践与探 索 [ J ] . 中国全科
Pr a c t i c e a n d Ex p l o r a t i o n o f F a mi l y Do c t o r S e r v i c e Mo d e l Ba s e d o n He a l t h Ma n a g e me n t f o r Fo c u s Gr o u p s i n Ni n g b o
i n g u p t h e n e t w o r k o f h e a l t h ma n a g e me n t ,d e v e l o p i n g h e lt a h e x a mi n a t i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h e a l t h ma n ge a me n t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 s u p p o  ̄s y s t e m o f f a mi l y p h y s i c i a n s t r a i n i n g b a s e d o n h e lt a h ma n a g e me n t c o n c e p t .I n t h e e n d, t h e h e a l t h c o g n i t i o n o f f o c u s g r o u p s wa s u p g r a d e d,a n d t h e l e v e l o f h e lt a h ma n a g e me n t w a s i n c r e a s e d .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践与探讨一、背景与意义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国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举措,旨在加强家庭医生的责任感和能力,为居民提供持续、定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70%的城乡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目标。

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民生福祉。

二、实践情况近年来,不少城市纷纷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服务对象总人口、签约数量等具体指标,形成多元化、灵活性较强的签约服务模式。

例如,广州市采取了居委会管理、社区医院推广的方式,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召开健康讲座、开办中医门诊等方式开展签约服务。

浙江省则实行“三人代表”制度,找到一名老年人、一名妇女和一名儿童代表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门户户”,形成签约服务的辐射效应。

江苏省则注重签约服务的评价与监督,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签约服务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推动签约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问题和挑战1.医生履行职责不到位,签约服务效果不佳一些家庭医生在签约服务过程中,仅仅是为居民提供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服务,缺少对居民健康状况全面的了解和跟踪。

这种情况下,居民的健康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

为了增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效性,家庭医生需要加强对居民健康状况的了解和监测,并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服务,从而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2.缺少技术支撑,监督难度加大当前,各地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缺乏合适的技术手段,监管和评估工作难以实现。

在监督和管理方面,应积极推广使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签约卫生人员和居民的实时监管。

同时,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训和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责任感。

3.签约服务领域仍需拓展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身上,而其他人群的签约服务还需要继续发挥和拓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则成为政府和民众热衷的话题。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在国家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下,家庭医生与居民签订协议,提供家庭医疗服务的一项制度。

本文将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进行探究。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论探讨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本概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生与居民之间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种约定服务形式。

此服务形式不仅是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基层医疗服务综合性、连续性、终身性和科学性的主要举措之一。

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签约服务,医生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工作量和登记收入,从而保障医生的职业发展和稳定收入。

同时,签约服务还促进了医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对于患者而言,通过签约服务可以获得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享受的更为优惠的医疗服务价格。

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原则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原则有以下几点:(1)公开透明原则,即通过公告方式向社会公示相关医生的签约服务资质,包括医生的专业背景、服务范围、收费标准和服务模式等内容。

(2)自愿原则,即根据居民的自愿与选择签约医生提供的服务。

(3)服务保障原则,即保障居民签约服务应包含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慢性治疗、康复治疗、科学用药和稳步恢复等服务,义务和服务内容必须明确,风险和责任纯归属于家庭医生。

4.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家庭医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医生除了医疗方面的服务之外,还需要在深度介入患者的家庭、情感等层面,发挥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供医疗服务,还可以帮助患者解决更多的心理疑惑,更好的支撑和关爱患者。

同时,签约服务也能够拓宽家庭医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并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葬灶凿 耘曾责造燥则葬贼蚤燥灶 燥枣 云葬皂蚤造赠 阅燥糟贼燥则 杂藻则增蚤糟藻 酝燥凿藻造 月葬泽藻凿 燥灶 匀藻葬造贼澡 酝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枣燥则 云燥糟怎泽 郧则燥怎责泽 蚤灶 晕蚤灶早遭燥 允蚤葬灶早凿燥灶早 阅蚤泽贼则蚤糟贼摇 阅哉 蕴蚤 原 躁怎灶,杂匀哉陨 蕴蚤 原 皂蚤灶早,蕴陨晕 宰藻蚤 原 造蚤葬灶早郾 月葬蚤澡藻 杂贼则藻藻贼 悦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匀藻葬造贼澡 杂藻则增蚤糟藻 悦藻灶贼藻则 燥枣 允蚤葬灶早凿燥灶早 阅蚤泽贼则蚤糟贼,晕蚤灶早遭燥 猿员缘园源园,悦澡蚤灶葬 摇 摇 【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 摇 栽澡蚤泽 则藻泽藻葬则糟澡 凿藻枣蚤灶藻凿 贼澡藻 皂藻葬灶蚤灶早 燥枣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葬贼 贼澡藻 责则藻泽藻灶贼 泽贼葬早藻,糟造藻葬则藻凿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憎燥则噪 糟燥灶贼藻灶贼 葬灶凿 憎燥则噪 枣造燥憎 燥枣 枣葬皂蚤造赠 凿燥糟贼燥则泽,凿藻泽糟则蚤遭藻凿 贼澡藻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泽怎责责燥则贼 泽赠泽贼藻皂,蚤灶 燥则凿藻则 贼燥 蚤皂责则燥增藻 贼澡藻 糟燥灶灶燥贼葬鄄 贼蚤燥灶 燥枣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燥枣 枣葬皂蚤造赠 凿燥糟贼燥则泽援 栽澡藻 皂藻葬泽怎则藻泽 蚤灶糟造怎凿藻凿 憎藻则藻 蚤皂责造藻皂藻灶贼蚤灶早 责藻则蚤燥凿蚤糟 澡藻葬造贼澡 藻曾葬皂蚤灶葬贼蚤燥灶,藻泽贼葬遭造蚤泽澡蚤灶早 葬灶凿 蚤皂责则燥增蚤灶早 澡藻葬造贼澡 则藻糟燥则凿泽,葬泽泽藻泽泽蚤灶早 澡藻葬造贼澡 则蚤泽噪,责藻则枣燥则皂蚤灶早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燥枣 澡蚤藻则葬则糟澡蚤糟葬造 则藻枣蚤灶藻皂藻灶贼,早蚤增蚤灶早 澡藻葬造贼澡 贼则葬糟噪蚤灶早 葬灶凿 贼蚤责泽,燥责藻灶蚤灶早 贼澡藻 澡燥贼造蚤灶藻,早怎蚤凿蚤灶早 贼澡藻 憎葬赠 燥枣 造蚤枣藻,责则葬糟贼蚤糟蚤灶早 贼葬则早藻贼藻凿 糟燥灶贼则燥造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责则燥糟藻泽泽 凿怎则蚤灶早 贼澡藻 憎澡燥造藻 糟燥怎则泽藻,遭怎蚤造凿鄄 蚤灶早 怎责 贼澡藻 灶藻贼憎燥则噪 燥枣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凿藻增藻造燥责蚤灶早 澡藻葬造贼澡 藻曾葬皂蚤灶葬贼蚤燥灶 蚤灶枣燥则皂葬贼蚤燥灶 泽赠泽贼藻皂 燥枣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藻泽贼葬遭造蚤泽澡蚤灶早 贼澡藻 泽怎责责燥则贼 泽赠泽贼藻皂 燥枣 枣葬皂蚤造赠 责澡赠泽蚤糟蚤葬灶泽 贼则葬蚤灶蚤灶早 遭葬泽藻凿 燥灶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糟燥灶糟藻责贼援 陨灶 贼澡藻 藻灶凿,贼澡藻 澡藻葬造贼澡 糟燥早灶蚤贼蚤燥灶 燥枣 枣燥糟怎泽 早则燥怎责泽 憎葬泽 怎责早则葬凿藻凿,葬灶凿 贼澡藻 造藻增藻造 燥枣 澡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 憎葬泽 蚤灶糟则藻葬泽藻凿援 摇 摇 【 运藻赠 憎燥则凿泽】 摇 云葬皂蚤造赠 凿燥糟贼燥则;匀藻葬造贼澡 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杂赠泽贼藻皂 糟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1. 引言1.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定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指患者与家庭医生签订协议,由固定家庭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和服务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患者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医疗关系,家庭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疗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可以享受到持续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减轻医患之间的矛盾和时间成本。

与传统的看病模式相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加注重预防和慢性病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签约家庭医生,患者可以获得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

1.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背景在中国,面对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等挑战,政府也开始重视建立健康服务体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

2016年,中国卫生计生委正式发文支持和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并在2018年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加医患沟通的机会,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成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健康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势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建立起医生与患者之间更紧密的关系,医生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和需求,提供更个性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从而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 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将患者就医的重点从医院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减轻了医院就诊压力,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分流。

3. 促进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模式,更是一个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签约服务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康信息化建设研究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康信息化建设研究

康档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成为健康 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保证 区域卫生 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愈加科 学,信 息化 手段 愈加便捷 ,信 息化 支
撑 下 家庭 医生服 务 工作 的 效 率 和 质 量越 来越 高 。
【 关键词 】 家庭 医生;家庭 医生制服 务;信 息化 【 中图分类号 】R 1 9 7 【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 . 0 7 . 0 2 2

y e a r p l a n .I n f o r ma t i z a t i o n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f a mi l y d o c t o r h e a l t h s e vi r c e s ,a n d a l s o r e l i e v e t h e d i f i f c u l t y o f r e s i d e n t s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t h e s y s t e m o f b a s i c me d i c a l a n d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s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v e me d i c a l s y s t e m; t h e s y s t e m o f h e lt a h ma na g e me n t d e c i s i o n—ma k i n g; a n d t h e s y s t e m f o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S O t h a t i t c a n s t r e n g t h t h e s h a — r i n g o f d a t a r e s o u r c e a mo n g d i fe r e n t o r g ni a z a t i o n s ,a d v nc a e t h e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o f h e lt a h r e c o r d s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o n g d i f f e r —

宁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与探索

宁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与探索

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
★2提供重点人群约定服务 ▲对签约家庭中的重点对象,给予定期随访、提供健康干预措施、约定服务
内容方式频次、合理用药指导 ▲为家庭成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上的便利,引导家庭成员到社区首诊,并为
其提供便捷的双向转诊服务 ▲针对家庭的主要健康问题、家庭成员的重要生命阶段和职业特点,实施健
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
★7建立起一项基层卫生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3)改革用人体制,中心领导由区卫生局、街道联合任命 ——(4)完善服务体系,在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室,用房由
街道免费提供,作为责任医生下社区的工作场所,各街道办事处设立公 共卫生服务窗口,设有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公共卫生和突发性事件应急 工作,各社区设公共卫生联络员,负责本社区联络和信息上传下达工作
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
★3推进了一揽子综合改革…改革基础 ——在提升运行效率上,作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的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从2019年全面实施起,稳步推进已进 入第3个年头(38.4%)
…组织保障、硬件配置、软件建设、应用评价、信息安全 ——五大体系建设
…医疗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社 区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公众服务信息系统
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
★2构建了一张服务网络…体系基础
——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51家,规划内社区 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959家
——平均每5万居民和3千居民分别拥有一家中心(卫生院)和服务 站(村卫生室)
——初步实现了“城市十分钟、农村二十分钟”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圈 的规划设置要求
理和基本卫生服务
二、可行性与基本做法
★4家庭医生采取签约式服务: ▲每户家庭同期只能选择1个家庭医生 ▲签约对象应以重点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等重点健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医疗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在这个模式下,患者可以选择一名家庭医生,与其签订长期服务协议,由此获得包括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而对于医生来说,签约服务意味着与患者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负责患者的全程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连续性的医疗照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出现,无疑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医疗体验,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改进空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优势和不足、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思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需要长期的、具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医生来担任家庭医生。

医保支付机制的不完善和医疗资源的紧缺也限制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以便更好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保障。

如何解决这些不足,使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地为医患双方服务,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医疗服务的转型升级。

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来,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支持。

医生本身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患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来,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和信任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有益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促进医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虽然目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但我们相信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相继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医生和患者都能够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受益,获得更加贴心、便捷的医疗服务。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康信息化建设研究

宁波市江东区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康信息化建设研究

·2267·
表 1 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数据库业务组成 Table 1 The composition of health records database servic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Baihe street,Jiangdong district
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资源共享,深受医院与群众欢 迎。 2. 3. 3 市级医 院远 程挂号系 统 2011 年 江东区以白鹤、明 楼、百丈 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宁波市首批试点,社区门 诊医生通过公卫网,进入宁波市医疗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联网 宁波市第一医院、李惠利医院、第二医院、妇儿医院,开展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生工作站预约挂取宁波市级医院专家号 试点服务,拓展预约挂号新方式,破解部分患者不会使用互联 网、电话预约挂号难题,提高专家预约挂号针对性。 2. 4 卫生管理决策体系建设 从海量存储信息中挖掘关键信 息,为决策层服务是信息化主要功能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心 建立了卫生信息分析决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处方点评分 析管理系统。 2. 4. 1 卫生综合管理与决策分析平台 卫生信息分析决策系 统是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利用数据挖掘 ( BI) 工具,通过对中 心各业务数据的挖掘分析,以形成对各种卫生资源和卫生信息 统计分析的图形综合展示,实现对医疗业务、社区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等业务的统计分析以及管理与宏观决策支持,为推进 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精细化运作提供决策帮助。同时,中心及 时将各类信息公布于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方便家庭医生及时 阅知各类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落实整改[2]。 2. 4. 2 处方点评分析管理系统 处方点评分析管理系统是在 医生处方用药过程中对临床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从不同层 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处方工作的整体和细分情况,为中 心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达到合理用药,用 药监测、管理的目的。处方点评分析管理系统主要是将整个合 理用药管理依据管理的需要总结了三个管理规定: 不规范处 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通过多项点评指标达到多层 次管理: 单张处方的药品的数量、药品使用是否符合适应证、 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注射剂型的 使用比例、不合理用药比例。 2. 5 公众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以居民三级健康管理平台为载 体,推进居民健康管理系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移动式随访系 统建设。中心逐步将服务模式 “以病患为中心”转变到 “以 健康为中心”。实行健康管理部 ( 中心) - 健康小屋 ( 卫生服 务站) - 健康家园 ( 社区) 三级健康管理平台。这三级管理 平台承载了收集评估区域居民健康信息,组织实施慢性病管理 与控制,开展以生活行为干预为重点的健康促进,实施居民周 期性健康体检,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等多项社区居民 健康管理职能,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运行机制。 2. 5. 1 全科医生移动式随访包 2011 年,中心积极推进 3G 无线协同服务。家庭医生入户启用了全科医生移动式工作包, 该全科医生移动式随访包是以 3G 无线网络为依托,配备平板 电脑、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快速血糖仪、快速血脂仪、血压仪 等设备,配备了健康档案建立、重点人群随访、中医体质辨 识、心理测试、快速体检等功能,确保家庭医生入户随访时, 能同步调阅居民健康档案,同步检测,同步记录。 2. 5. 2 自助健康体检系统 2011 年,中心分别在中心本部、

摸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签约工作模式

摸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签约工作模式

思想,既然要做,就一定要认真去做好。 发动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大讨论,大家建言 献策,摆出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酝酿后,全面推动家 庭医生签约服务。
针对社会大众宣传的要点在于提高知 晓率:一是利用传统媒体方式进行宣传, 如印制发放宣传折页、宣传海报、悬挂横 幅、为签约患者提供印制精美的签约服务 记录本;二是利用市镇有线电视台、村级 有线广播、各基层医院LED显示屏、医院 注射室电视等进行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的宣传;三是利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等新 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四是坚持传统有效的 宣传模式,面对面进村入户开展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宣传活动。
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宣传内容 针对基层政府的宣传要点在于:开 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 医改的一项重要部署。因此家庭医生签约 服务是基层卫生院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 点工作,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宣传的要点在于: 基层医疗机构是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 责任主体,基层医务人员是落实签约服务 的主要力量,要让基层每一个医务人员明 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撬动分级诊疗的一 项重要手段。要求各基层医疗机构深入学 习上级有关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后,统一
基层卫生院各显神通 按照慈溪市卫计局的统一部署,各基 层医疗机构建章立制,成立领导小组,制 定了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方案实施细则, 出台了针对医护人员签约奖惩激励机制, 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其中,匡堰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三 约”服务推动签约服务效果明显;白沙路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各社区为重 点人群承担个人自付签约服务费,使得老 百姓签约积极性高涨;观海卫镇卫生院采 取进村移动式签约服务效果不错;胜山镇 卫生院签约服务提供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患 者服务令人耳目一新;天元卫生院利用医 联体为签约患者提供有效的转诊服务,预 约上级专家、预约大型设备检查等等。

“有效签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签约”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作 的 基础 上 ,提 出 了 “ 有效 签约 ” 的标 准 。我 院 以 “ 有 效 签 约 ”为 目
小组服务 1 0 0 0 户 3 0 0 0 名 左 右 居
期 后 ,双 方 重 新 签 约 ,如 因 特 殊 情
民)
1 个签约服 务 团队 ( 由2 -4
况 服务 期 间 需变 更 签 约 医生 ,应重
名社 区护 士 、1 名 公共 卫 生 人 员 、1 名 妇幼 人 员 ,服 务 2 0 0 0 -4 0 0 0 户、 5 0 0 0 -1 2 0 0 0 名 左 右 居 民 ) 。全 科
医 生 为 签 约 服 务 主 体 ,负 责 对 服 务
标 ,使家 庭 医生逐 步 承 担起 居 民健
新 签约 。基 层 医疗 卫 生单 位 作 为签 约 服务 的 第 三方 ,对 签约 服 务 提供 团 队支 持 、技 术指 导和 检 查考 核 。 ( 三 )三项 主 要 服 务 内容 。一
是 对签 约 居 民提 供 基 本健 康 服 务 。
个 服 务 小 组 组 成 ,每 个 团 队 配 有 1

验 的全 科 医生或 具 有 资格 的 乡村 医 生 ) 、1 个 签约 服 务 小组 ( 由1 名家 庭医生和1 名 医 生 助 理 组 成 ,每 个
个签约周期不 少于1 年 ,协 议 到
估 、康 复指 导 等 服务 ,对 一 些特 需
2 o 1 6 ・
中国农村卫生 ・2 。 ’ 6 年 第’ 9 期
三 、实施 “ 有 效签 约 ”服
二 ,建立 签约服 务 配套 支 持制度
( 一 ) 建 立 分 级 诊 疗 服 务 模
约 患者 的 医保报 销 倾 斜 力度 。提 高 城 乡居 民 医保对 经 基 层 首诊 转 诊 至 县级 医 院的 门诊 报 销 比 例 ,提 高 签 约对 象 的基 层 门诊 报 销 比例 和 年 门 诊报 销 限额 。 ( 四 ) 建 立 社 区 慢 性 病 门诊 室 。 与县 级 综 合性 医院 联合 设 立 片

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作者:王珊波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29期摘要宁波市契约式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于2015年全面实施,要求社区卫生机构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中心任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如何持续、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为分级诊疗的顺利推行打稳基础,是摆在全体基层医疗机构的难题。

古林镇卫生院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在理念、推行、绩效分配上深入探索家庭医生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现状及概况2015-2017年连续3年,宁波市家庭医生制服务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施率达到10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50%。

古林镇作为宁波市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理念先行、组建团队、服务创新,并在绩效分配上做了一定的探索。

至2017年6月,医院共组建30个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团队,由1个决策组织、3个支持系统(后勤、行政、辅助科室)相辅佐。

实现全科医生参与签约率100%,重点人群签约率70.9%,签约居民机构首诊率87.9%,高血压签约居民血压控制率72.6%,糖尿病签约居民血糖控制率68.4%的有效成果。

主要做法以突出服务为导向,树立“私人订制”服务理念:工作开展理念先行。

“私人订制”就如量身定做、量体裁衣。

为吸引居民,提供最恰当的健康服务,本院将“私人订制”这一理念引入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中来,并以多措施力推“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努力做到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提升,以打造适合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签约服务模式。

以打造优秀团队为目标,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本院打造团队组合的服务模式,并建立了管理、后勤、辅助等支持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签约团,队采用1+N的组合模式,即由全科医生主导,“金太阳”专科医疗团队、“葵花针”康复团队、“好阿姨”护理团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医学营养师、医联体专家以及社(义)工等共同辅佐组成参与,并为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康复、护理上门服务,力求让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贴心、连续、专业的健康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实践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实践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实践研究一、引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措施之一,旨在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公民健康素质,降低医疗卫生成本,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本文旨在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其特点、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提出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化建议。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指居民签约某一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由其提供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个体化健康管理、健康检查、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治以及家庭病床等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中,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扮演着关键角色,其需要具有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为居民提供整体、连续、一体化、高效性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中,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需要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需要将居民的就诊记录进行梳理并形成健康档案,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健康宣教和健康咨询服务,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2. 健康检查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需要根据居民的个人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检查计划,为居民进行常规的健康体检,包括身体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等。

3. 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治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需要为居民提供廉价、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辅助检查、处方配药等。

4. 家庭病床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需要为患有慢性病、失能人员等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为他们提供照护和保健服务,适当减轻其家庭照料负担。

同时,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也要做好随时出诊、轮换等服务工作。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缺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家庭医生团队或医生减少了与居民的对接时间和距离,可以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健康检查、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与研究提要: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了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践中,如何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了大力推广。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医疗改革背景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缺点以及对其发展的建议。

正文: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背景自2016年以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这是政府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的医疗需求变化,传统的医院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需求,国家出台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核心是通过签约的方式,将家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

这样,患者可以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帮助,而家庭医生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达到及时预防、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在具体的实施中,广大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医疗关爱的全覆盖。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普及,一些城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正在不断推进。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缺点虽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赞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建立签约服务机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如何保证经费的源源不断?其次,保证医生收入的稳定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同时,家庭医生与患者之间长期的联系模式,虽然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但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一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生在提供服务时可能会因个人原因而造成医疗质量不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和发展:1. 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提高医生的收入待遇,保证与患者的长期联系不受到经济收益的影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指患者与家庭医生签署服务协议,由家庭医生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和医疗资源的不断紧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签约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稳定、患者医患信任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和普及程度,也制约了其在医疗领域的发展。

有必要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也能够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医疗服务的普及和提升。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当前医疗系统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意义重大。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通过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依赖。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二、三级医院的看病压力。

通过签约服务,患者可以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日常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减少就医频次,减轻医院就诊压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可以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正文2.1 问题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提高家庭医生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和地位,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信任。

目前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签约服务覆盖面不广。

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王珊波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29
【摘要】宁波市契约式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于2015年全面实施,要求社区卫生机
构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中心任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如何持续、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为分级诊疗的顺利推行打稳基础,是摆在全体基层医疗机构的难题.古林镇卫生院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在理念、推行、绩效分配上深入探索家庭医生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总页数】2页(P165-166)
【作者】王珊波
【作者单位】15177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新模式实施"医、护、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J], 高桂英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模式思考 [J], 徐荣
3.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下儿童连续性健康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J], 林丽华
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在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 [J], 冯秀玲;刘常钰;邓华红
5.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以黄冈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为例 [J], 张红;陈晓辉;汤水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医院落地江东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探索

云医院落地江东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探索

云医院落地江东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探索林伟良;水黎明;江志琴【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3页(P121-123)【作者】林伟良;水黎明;江志琴【作者单位】315040 浙江宁波,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科;宁波市江东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宁波市江东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正文语种】中文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消费和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

在新医改大幕开启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在医保、医疗、医药电商以及整个大健康领域的触网探索,将促使互联网撬动整个医改困局[1]。

宁波卫计委于2014年9月11日在全国率先启动云医院建设,2015年4月,宁波云医院首个试点区落地江东,江东区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推进云医院试点建设,确保云医院全面落地。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次研究通过介绍宁波云医院落地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探索互联网+时代医疗体系改革与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宁波的云医院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采用O2O模式的区域性医疗机构,线上是一个虚拟医院,线下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医院[2],通过线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营,线下实体医院的运作,实现线上线下门诊、住院、检查、体检等预约服务,定制健康管理、咨询、干预与指导服务,针对特定人群、特定病种的诊疗服务,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地。

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IT技术,探索网上医联体建设和网上诊疗活动,突破现有医疗机构内设备、人员、床位和信息等的物理限制,达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创新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秩序、提升医疗效率、改善就医体验的目的。

根据宁波市卫计委统一部署,线下医院除开展日常诊疗外,还搭建为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共享服务平台,结合云医院线上资源,可以提供从门诊到检验检测、远程会诊、健康管理、康复诊疗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并为线上诊疗服务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技术支撑及管理支撑,便于医疗服务的监管和追责。

2024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结工作制度措施

2024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结工作制度措施

2024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结工作制度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签约服务评估机制: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签约服务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履约情况等。

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对不合格的家庭医生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救措施。

2. 签约服务标准规范:制定具体的签约服务标准规范,明确家庭医生的职责和权益,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

标准规范可以包括签约服务时间、服务范围、随访频率、常见病、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 签约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家庭医生履约情况。

可以通过签约服务数据统计和分析、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 签约服务培训机制: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专业知识更新、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5. 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机制,通过提高签约服务收入、加强职称评定等方式激励家庭医生参与签约服务工作。

同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鼓励不同家庭医生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

6. 签约服务宣传推广: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健康知识普及等方式宣传签约服务的优势和重要性。

总之,2024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措施应该注重建立评估机制、规范标准、监督管理、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宣传推广等方面,以保障签约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医疗服务行业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各地都对“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了尝试,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践了很多具体措施。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医务行业从业者也应该看到该模式推行中遇到的困难,以促使该模式更好的推动基层医务工作的发展。1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发展的背景“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旨在将互联网技术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起来,在该模式下,居民的体检、健康状况的监测、健康知识的普及等服务从社区延伸至家庭,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家庭医生可以和签约的居民更加方便高效地互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2016年5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为响应国家政策,各地先后制定出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相关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本文主要选取了宁波市鄞州区在推行该模式中的三点做法,希望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参考。2.1借助互联网,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家庭健康服务责任制”首先引导社区居民签约,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签约家庭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以全科医生为责任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为社区居民及家庭提供健康服务和管理。由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发放居民健康卡,居民在全区范围内的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站所等不同医疗机构就医时产生的健康信息,均可自动更新到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实现实时采集和更新。同样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也可以调阅,为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整合资源,不仅能够节约就医时间,居民更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与家庭医生交流沟通,得到相应建议,进行自我健康管理。2.2推进医共体建设医共体是以一家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组成的紧密型医疗集团。2019年以来,宁波市全面推进县域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各区县(市)统筹组建县域医共体[2]。鄞州区以鄞州人民医院、鄞州区第二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20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分别设立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两个医共体。依靠大数据技术,医共体内实现患者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享,以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家庭医生系列签约服务包,增加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向家庭医生开放号源的数量,经预约转诊的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建立有序诊疗服务机制,牵头医院成立连续医疗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机构转诊、远程会诊联系、病床调配、入院前检查、出院后回访、电话咨询等综合服务。2.3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居民的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慢性病疾病负担占比甚至超过70%,已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患病人数较多,医疗成本偏高,患病时间较长,服务需求大。勤州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老龄化特征较明显,因此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也属高发,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区域内的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也面临挑战。“互联网+”和移动医疗技术为区域内慢性病的管理提供了很大方便,家庭医生可使用手机钉钉app进行慢病随访工作,一定上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点,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医生可以为居民进行风险评估、病情监测、干预和效果分析,为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同时也可以进行宣传教育、在线答疑等,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和监测,更好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3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优势3.1对于患者来说,不仅使疾病的救治更加方便高效,而且签约家庭医生后,就相当于配备了“医疗管家”,能得到一系列连续性的疾病防治服务,3.2对于居民来说,可获得“线上+线下”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在科技的辅助下,质量大幅提高,对个人健康的管理也更加全面。3.3对与家庭医生来说,多个系统融合、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线上+线下”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医生的工作流程,更能帮助社区医护人员提高对患者的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质量。区域内医疗数据和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庭医生技术,解决设备薄弱的问题。3.4对于专科医生来说,由于居民档案和各机构的医疗记录实现互联互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风险。3.5对于医疗行业监管人员来说,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统计和分析数据,使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相关动态,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保障居民健康水平[3]。4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居民参与健康管理的能动意识也明显提高。当然该模式尚处在发展阶段,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签约居民使用一系列自助设备的能力,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等等,也都是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许航,曹志辉,吴爽.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2):2648-2648. [2]姚颖超.医共体如何破解基层“看病难”?听他们解读“宁波密码”[J].宁波通讯,2019(12):55-55. [2]郭赵云,马丽虹.闵行区建“互联网+ ”健康档案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S1):118-119. [3]黄玉梅,龚义伟,方惠.“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9(25):3079-30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以及健康跟踪干预和统计分析等模块。该专业学生在大 学三年级健康管理学专业课程中对健康信息的采集、健康档 案的管理、健康管理策略的制订和实施、健康促进方案的制 定、健康状况评估、健康干预等内容进行了实验教学,效果良 好,使学生在加深了对健康管理基础理论理解的同时,对专 业基本技能也有了更好的掌握和应用。 3.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方案:专业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学习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心理学、管理学等的基础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自然社会科学、医学和健康管 理等方面的知识,获得开展个体、群体健康管理的基本技能, 懂得个体、群体健康管理、健康评估以及健康促进的基本方 式、策略。在校期间可取得国家健康管理师的职业技能鉴定 资格证书,成为健康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了“学历教育 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7…。 4.毕业考核与健康管理师考试相接轨:海南医学院公 共事业管理专业(健康管理方向)学生毕业考核以专业学习 考核、外语考核同健康管理师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大学生通 过4年期间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健康 管理学、健康教育学、健康心理学、中医养生学等近50门课 程的学习,基本能全部顺利毕业。海南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健康管理方向)专业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 培养模式,突出了健康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既注重 了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还符合了健康管理相 关产业的市场需求。此外,我们在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还逐
3842-3845.
管理服务:每个中心实行健康管理部(中心)——健康管理 工作站(站)——健康家园(社区)三级健康管理平台。家庭
医生以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切入1:3,实施个人周期性健康体 检、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健康干预、专项疾病管理服务、普 通医疗与特需服务五个流程,逐步构建起了全面、系统、合理 的健康管理网络”j。 2.在信息化支持上,形成了以健康档案为支持的智慧 健康模式:江东区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推进过程中,注重社 区卫生信息化同步建设,初步搭建起了健康信息采集管理与 应用系统、公众卫生业务管理系统、基本医疗业务管理系统、 协同医疗系统、卫生管理决策系统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了 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全程信息化工作流程为支撑的建设目 的¨。,家庭医生在远程协同医疗支持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3.在区域纵向协作上,形成了区域远程医疗支持机制: 江东区通过实施“市级医院远程挂号系统”,家庭医生对需 转诊上级医院的患者通过远程挂号系统,将病患转至上级医 疗机构,进一步促进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的有效运 行:此外,远程影像会诊系统、远程心电会诊系统一系列项 目共同构建成区域远程医疗支持体系。 三、存在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家庭医生运行机制探索尚不完善:目前,国际上真正 意义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是实行卫生经费按人头预付制 和家庭医生首诊制。家庭医生所支配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否 合理和提供的卫生服务是否有效是考核家庭医生的主要指 标。在提供合理有效的卫生服务前提下,划拨给每位家庭医 生的卫生经费的结余部分可用于奖励家庭医生。这一激励 机制有效提高了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而目前 实际运行的卫生经费管理按服务项目由政府财政或医保实 际支付,这种居民无序就诊的习惯和健康认识的缺乏,对家 庭医生服务行为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全科主治医师成为家 庭医生的必要条件,以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 例,全科注册执业医师17名,按白鹤街道6.7万全人群服务 模式,人力资源缺口大,现有全科医生队伍不能满足全人群 服务模式。 3.实施社区基本药品目录后带来的冲击:基本药物种 类偏少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11年底,新一 轮基本药物中标目录开始实施,新目录较老目录药品品种数
万方数据
生堡熊压置理堂苤查!!!!生!旦筮!鲞箜!翅堡地!』旦!型尘丛!!!鳇:』!塑!Q!!:∑!!:!:盟!:! 预手段_。1。(4)专项疾病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对高血压、糖 尿病、精神病、残疾人按专案管理要求提供规范化社区管理, 主动提供慢病监测、日常生活干预、健康咨询等服务。(5) 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家庭医生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 供上门访视、家庭出诊等服务。 二、特色亮点 对比上海、北京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宁波江东区实施家 庭医生制度在服务内容、绩效考评、信息化支持、区域纵向协 作上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主要为以下四点{6 7: 1.在服务内容上,以单独的医疗为主转变为全程健康
杂志,2013,7:1.
白书忠,武留信,陈刚,等.加强学科建设引领健康管理机构 与产业发展.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73-75. (收稿日期:2012—12—11)
(本文编辑:袁庆)
宁波市江东区家庭医生制度下签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杜丽君水黎明 林伟良
家庭医生责任团队的形式服务居民。平均每个家庭医生团 队服务3500户。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由具有执业医师资 格,经过省级全科医生岗位(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担任。 (2)实施分片包户签约,对辖区服务区域进行合理分片,确 定家庭医生负责的户数,实施户籍居民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包 户制。截止至2012年底,江东区共签约7300余户。 2.以健康管理为基石,夯实家庭医生服务内涵:江东区 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精神 病患者、残疾人为重点,实施五个服务流程的健康管理模 式4“。(1)健康信息收集,家庭医生针对重点人群重点提供 6个类别的体检,旨在发现重点人群健康危险因素。(2)健 康及疾病风险评估,为签约居民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纳入 电子健康信息化管理,对其进行每年1次健康状况评估,对 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量体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 (3)健康干预,家庭医生根据体检数据和慢性病风险评估信 息,将服务对象分为:健康无症状人群、检后一般异常指标人 群、检后高危干预人群和疾病人群,根据分类采取不同的干
(本文编辑:孙艺倩)
万方数据
宁波市江东区家庭医生制度下签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杜丽君, 水黎明, 林伟良 杜丽君,林伟良(315040,宁波市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水黎明(江东区卫生局)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Management 2013,7(3)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项 重要内容,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宁波市江 东区家庭医生工作实践进行全方位分析,为家庭医生制度的 深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主要做法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责任团队为依 托,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和连续的健康管理为目标,通 过契约服务的形式提供连续、安全、有效和适宜的综合医疗 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1。。 1.以责任团队为依托,建全家庭医生服务网络:(1)建 立家庭医生责任团队服务网络,根据辖区居民实际需求,以
DOI:10.3760/ema.j.issn.1674-0815.2013.03.025
基金项目:2012年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B类
(2012K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84)
作者单位:315040宁波市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杜丽君、 林伟良);江东区卫生局(水黎明) 通信作者:杜丽君,Email:87731035@163.tom
212
虫堡鳇压笪理堂苤圭!!!!生!旦箜!鲞筮j塑垦些!』旦!型尘丛!!!韭:』!些!!!j:Y!!:!:型!:j 步探讨了与学科发展及市场实践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专 业教程的选择与健康管理市场化培训需求相适应、健康管理 学科理论研究指导产业实践、学科体系建设推动健康产业、 行业发展以及以系统规范的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带动健康管 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来搞好健康管理学科的建设,实现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等内容一。10。 参考文献
213
量有了大幅度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用药需求矛盾。 基本药物使用率尚待提升。 四、对策建议 1.完善家庭医生制度配套政策:引导签约,设计家庭医 生服务优惠政策。通过对签约对象可享受一定的费用减免 等医保优惠政策,引导居民首诊“下沉”社区。整合上下级 医院联合体和社区各部门等资源,为签约对象及其家庭成员 提供综合服务。逐步改革,建立按人头付费的经费管理制 度。按人头预付卫生经费和首诊制是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 康和卫生经费“守门人”的基础。 2.优化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制定家庭医生培养规划,多 种模式,多种层次,循序渐进,积极培养家庭医学人才。根据 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家庭医生培养、考核、使用和管理的相 关政策。启动“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即5年全日制本 科医学生毕业后,再参加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进一步优 化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根据社区卫生年度工作任务变 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动 态管理。探索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适当降低基础性绩 效工资的比重,奖励性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 出突出贡献的全科医生倾斜。 3.进一步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内涵:现阶段,江东区居民 数量与全科医生比例存在失衡,要使家庭医生制服务能够稳 步推进并取得实效,就要合理界定社区服务人群。现阶段,建 议基本医疗服务根据人群实际利用现况而给予服务。公共卫 生服务则采用重点人群服务模式,着重点人群实施均等化的 公共卫生服务。8。。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各组 成部分的定位和职能。9。。积极开展社区预约门诊和社区首 诊,从流程和管理上为居民提供方便提高居民对全科医生诊 疗的依从性,从而为将来实施定点医疗、医保预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鲍勇,杜学礼,张安,等.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社区卫生保 健,2011,10:1_5,11.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 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中华健康管理 学杂志,2009,3:141-147. [3]鲍勇,杜学礼,张安,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 究(续完).中华全科医学,2011,9:997-998. [4]杜雪平,董建琴,钱宁.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 生责任制实施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l-1812. [5]赖光强,陈嗥磷,张校辉.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路 径的分析与思考.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13—814. [6]陈琦,王娜,王君丽,等.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实施对北京市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