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篆刻艺术与中日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衍化而来,逐渐形成了小巧倩雅的风 刻印自制印章的现象已趋于普遍,如兰溪 视,只不过这一做法传入日本已是在六百
格样式。其款式固定而形状自如,既能满 道隆有“兰溪”印、无学祖元有“无学”印、 年后的室町时代。这一时期,不仅有周文、
足取信的需要,也能起到装饰的效果。由 一山一宁有“一山”印。随着日本临济宗的 雪舟等扬等专业画家在画上用印,禅僧在
目前学界还尚无定论。但考虑到中国早在 世纪中前期就已出现花押署书,因此可
私印的例子。就印章的材质来看,多以木 质为主铜质为辅,木质又以使用黄杨木者
图》上有绍镜等七位禅僧的题赞。在中国 元明时代印章风格的影响下,日本这一时
以说平安花押印在很大程度上应是受到 居多,这种以木制印的现象与中国宋元时 期的题赞用印,大多在署名之下钤一方或
了中国花押的影响。
代的印材使用情况十分相似。纵观镰仓时 多方私印,有的印与印之间紧密连接而不
二、从中古到中世:禅僧东渡与书画 期的禅僧私印,基本上是白文或朱文小 留间隔,既有白文印也有朱文印。我们注
款印的盛行。
印,显然是受到宋元士大夫和禅僧私印样 意到,这一时期的画作不仅在署名之下钤
镰仓幕府的建立,揭开了中日文化交 式的影响。但是我们发现,双边线、亚字 有落款印,题赞的右上角通常也会钤有一
1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诸司印(治部之印)
诸国印(丰前国印)
花押印(藤原佐理)
镰仓禅僧私印
以辨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一时期日本 书界对唐人楷法的极致推崇所致。 世纪
也携回了大量宋元名家的书画作品以及 唐代以来一些文人所用的书画印章。故平
位以上位记及下诸国公文则印;外印方两寸半,六位以下位记及太政官文案则印;诸司
印方二寸二分,上官公文及案移、牒则印;诸国印方二寸,上京公文及案、调物即印”。前
述四种印章(内印、外印、诸司印、诸国印)是基于律令制规定而制成的官印,由于在印面
尺寸、钮式、材质等方面与隋唐官印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日本的官印是直接承袭自
一、从上古到中古:印章的传入与发轫。
众所周知,日本是在受容中国汉字的过程中揭开其文化艺术演进的历史大幕的,而
书法篆刻艺术则是日本民族受容中国汉字和中原大陆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作为
书法的派生物,篆刻与书法几乎于同一时间传入日本,但若究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汉 倭奴国王金印”的东传。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载: “建武中元二年("# 年)倭奴国奉贡朝
艺术论坛
日本古代篆刻艺术与中日文化交流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 ! 叶 磊 钱露露
摘 要:在近两千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本古代篆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官私印章的发轫与普及、 书画款印的自刻与盛行以及篆刻技术的成熟与勃兴三个重要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日本篆刻艺 术始终保持着与中国篆刻艺术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变化和发展。研究认为,日本篆 刻艺术是日本民族在继承和受容中国篆刻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其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较 强的民族创意和自觉精神,进而造就了日本篆刻艺术较为浓厚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日本篆刻艺术 中国篆刻艺术 中日文化交流
纪》载:“持统天皇六年九月丙午,神祗官献神宝书四卷、钥九个、木印一个”。这是日本 史书中有关自制印章的最早记录,标志着日本篆刻艺术的开端。公元 #)* 年,日本颁布 了新的印章样式并于翌年二月向诸国司首次颁发印鉴。可见,日本篆刻印章的发轫起
源于官印制度。关于官印的印制,《大宝律令》中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 “内印方三寸,五
到了室町时代,随着中国水墨汉画的 大举东传,在绘画作品中钤盖画家印的款
中叶以后,随着律令制度的日渐式微,印 安后期印学的不景气,伴随着中国禅僧的 印之风开始盛行。印画结合的做法始见于
章逐渐丧失了其往日魅力,代之而起的是 相继到来以及日本僧人的不懈交流学习 中国唐代中叶的文人画,由于时人主张
花押印的广为流传。花押最初是从草书署 而重新焕发出了熠熠光彩。禅林僧人操刀 “画中有诗”故而对于题跋、印章同等重
作为日本篆刻艺术的肇始。但由于印章进入日本后在观念上为日本民族提供了一种强
有力的影响,因此印章的传日在日本篆刻史上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日本大化二年('(' 年),日本通过学习隋唐政治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体制。或许是出于维系封建体制运行的需要,日本自制印章随之应运而生。据《日本书
亲魏倭王金印
流史的新篇章。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中日 形、葫芦形以及鼎、爵、彝等器皿之形也被 方引首印,《与兰江清楚书》便是佐证。引
仿,即篆刻艺术只是由专门的刻工刻制,还尚未出现文人个体操刀作印的风气。
及至平安时代,或许是受到中国唐代私印风尚的影响,作为民间和个人往来取信工
具的私印开始在日本普及开来。但与官印形制大气且多用篆书相对,私印形制较小且
外印(太政官印)
大多采用楷书印式,与中国汉印的格局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篆文书体难
内印(天皇御玺)
中国的隋唐印制。而在日本官印制度的形成过程中,频繁持续的中日文化交流无疑起 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最值得一提的当属 + 世纪中期鉴真和尚的东渡,他在将中
国佛法传入日本的同时也带去了绘画、书法和篆刻艺术,从此篆刻在日本成为了一种独
特而广泛的艺术形式。只不过,这一时期日本的篆刻艺术与同时期的中国唐代基本相
于印中草书、楷书、图画等多重元素的有 兴盛,在书迹的署名之下钤盖私印已逐渐 为画作题赞时也会使用落款印章。如《竹
机融合能够展现出一种独特情趣,故而受 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本期书坛梦窗疏 斋读书图》上有竺云连等七人题赞;《江天
到世人的追捧。关于平安花押印的本源, 石、宗峰妙超等大家的作品中均不乏使用 远意图》上有周崇等十二人题赞;《披锦斋
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此印为纯金铸成,印钮取蛇形,阴刻篆体字,具有非
汉倭奴国王金印
常严格的印章形式表现。而自东汉以后,中国印章时有传入日本。据《三国志·魏志·倭人 传》载,三国魏明帝景初三年($%& 年),倭邦邪马台国女王派出使节“西游上国”,从魏明
帝处接受了“亲魏倭王”的金印和紫绶。这些从汉魏传入的中国印章,严格来说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