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10篇):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教案(10篇)
内容提要: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第3课《留学巴黎》教案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中考语文教材复习:综合性实践活动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建议
《傅雷家书两则》人教九上8
致女儿的信(二)
致女儿的信(二)
【优秀导学案】雨说
【优秀导学案】雨说
【优秀导学案】雨说
全文字数:31508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学习运用悬念、巧合组织情节的方法。

2. 品味、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

领会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3. 学习主人公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1. 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 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接受别人礼物或者馈赠别人礼物的机会,礼物往往代表了一种情感的传递,表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情愫。

然而礼物的轻重,是否就完全代表情感的厚薄呢?礼物的价值就完全决定情感的价值吗?今天,欧·亨利会告诉你关于这方面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麦琪的礼物》。

二、作者简介。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他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

幼年丧母,15岁即走向社会,先后做过药房学徒、牧羊工、会计和银行出纳员等。

后来他被人控告,涉嫌盗用公款,为了避免受审,他背井离乡到处流浪。

后因妻子病重,冒险回家而被捕入狱。

贫困的岁月、流浪的生活、监狱的禁闭,以及和各种各样人物的接触,大大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

于是,他在狱中开始了写作生涯。

他小说的主要风格:1.“含泪的笑”。

2.“欧·亨利手法”——出人意料的结局。

3. 善用夸张和比喻,小说语言幽默风趣,诙谐俏皮。

三、研习课文。

1.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说篇幅较长,约4000字,宜训练速读,以每分钟500 字计,要求学生8分钟内读完。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下列词语。

抽噎馈赠掂斤播两相形见绌(2)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小说主要人物是谁?(4)粗略谈谈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杰姆和德拉夫妇,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圣诞节快到了,夫妇二人想互相赠送礼物,但家境拮据,无奈之下,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换回对方心爱的东西。

结果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祖传的金表,给妻子买来了她向往已久的发梳。

珍贵的礼物变成无用的东西。

其实,他们得到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真爱。

2. 具体研析,突出重点。

教师导学:本文题为“麦琪的礼物”,大家又读过了小说,你能围绕“礼物”来提出问题吗?可以是文章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写作手法方面的,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提得有力度,有深度。

学生交流后整理,教师补充,梳理。

可能提出来的问题有:(1)是谁要购买赠送礼物?会买什么样的礼物?既然家境贫寒,为什么还要购买礼物?双方是怎样实现为对方购买礼物愿望的?(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快结束时才交代故事的结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德拉卖掉金发买来白金表链,杰姆卖掉金表买来发梳,珍贵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样的巧合可信吗?(4)作者在文末围绕礼物这样议论道:“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解说:以上设计着眼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这个点“寻”好了,“寻”对了,就可一线以串珠,拎起全文。

馈赠圣诞礼物是本文的中心线,围绕这个点便可生发出一连串的问题,较为深入地理解全文。

构思之巧妙,文章的主题已寓于这些问题之中了。

问题尽量要由学生提出,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深入研习文章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过程。

能够提出问题,便已成功了一半。

学生如果提得不够深入和全面,教师应启发之,诱导之。

教师的作用还表现在对问题的梳理上,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进程,指导学生学习。

)研讨、解答上述问题。

23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明确:(1)德拉要买赠送礼物,要买有价值的礼物。

之所以要购买礼物是因为德拉对杰姆的爱。

双方都通过变卖自己最值钱的东西换来了给对方的最好的礼物。

(2)在故事的结尾交代结局,这样会使人物的活动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小说的主题更加耐人寻味。

(3)不可信,这是作者的想象,因为只有这样设计才可见爱的深沉,爱可以创造一切。

(4)他们不管是赠送和接受,都理解了对方的爱,带着爱来看待礼物,那么礼物就无价。

他们都明白了爱的内涵,他们当然是最聪明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研讨,我们不能不佩服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

他能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靠的是精巧的构思,结局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五、布置作业。

构思一个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
以是虚构的,但故事的结局应该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

试着整理下来,或者流畅生动地表述出来。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欧·亨利独具匠心的精巧构思。

大家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读过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我们很容易记住,但如果让我们来写,肯定会大打折扣,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学习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寻读,赏析细节描写,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

1. 教师导学。

精彩的小说,一定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

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细节,能够打动读者。

本文有哪些这样的笔墨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细节,并品评其表达作用。

(1)德拉夫妇拮据家境的描写。

(2)德拉卖金发前内心活动的细节。

(3)杰姆见到剪掉金发后的德拉的细节。

2. 学生细读,品味交流,教师点拨。

示例:(1)拮据家境。

“一块八角七分钱”的反复出现。

朗读第 3—5 自然段关于“房租”“信箱”“电铃”“名片”等的描写。

品析:这些描写,表现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据,读来令人心酸,营造了一种忧郁、凄凉的气氛。

也为后文夫妇二人无奈卖掉金发与金表埋下伏笔。

(2)德拉卖金发前的内心活动。

方法:分析行动、神态描写背后的心理(第8—11自然段)。

站在镜前,两眼“晶莹明亮”——为自己想到卖头发的办法而高兴。

“二十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金发毕竟是自己心爱的,舍之能不心痛?“解开”“披散”“神经质”地梳起——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内心极度痛苦。

眼睛还留着“晶莹的泪光”,“飘然”走出——作出抉择后的轻松。

品析:心理描写细腻而富有层次,将德拉卖掉金发前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为了心爱的人而舍弃自己心爱之
物的女性的善良与美丽。

(3)杰姆见德拉的细节。

方法:朗读第25—26 自然段,第 31—32 自然段运用再造想象,想象杰姆此时的心理。

杰姆的形象:在小说中,杰姆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挣扎在底层的小职员的形象。

他年仅22 岁,略微瘦削,本来正应该是拥有青春活力的人,却因为家庭的重担,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艰辛。

他很善良,对于爱很真诚,也很执著,懂得牺牲也懂得包容。

他给妻子买了发梳,说明对妻子的爱很深沉,而彼此了解了结局之后,杰姆又微笑面对,足见他是一个聪明的懂得爱的人,又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

但是这个人的弱点也就在于,在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的冲击下所具有的虚荣心和自卑的心理,这一点,从他把名字改为杰姆斯·狄林汉·杨先生和看表这件事就能看出来。

但是我们依然要肯定他的追求和承担重负的准备。

他们在生活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对妻子的爱没有变,相反越爱越深。

他的勇气令人佩服,这样对待爱的人,也同样会用爱来对待他的生活。

所以说,杰姆不仅仅扮演了一个好丈夫,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也同样给当时的人们一种勇气,至少是敢于微笑地面对生活,真诚地体验爱的勇气。

13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第18课《麦琪的礼物》教案
三、品读:领会语言特色。

1. 教师点拨。

本文充分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氛围,语言俏皮,幽默风趣。

2.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品析交流。

(1)“楼下的甬道里有一个信箱,但
是永远不会有信件投进去;还有一个电铃,鬼才能把它按响。

”赏析:鬼才能按响,说明这个按铃已经破到人无法用的程度了。

(2)“这时德拉的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

”赏析:瀑布有流动的美感,又充满了力量,可见德拉的头发多么的美,又充满着魅力。

(3)“随后的两个钟头仿佛长了玫瑰色的翅膀似的飞掠过去了。

”赏析:既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又写出了人物内心为能买到礼物而快乐无比。

(4)“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

”赏析:可见当时杰姆的神情是惊呆了,一动不动,内心的震动是多么的大!(5)“德拉像一只挨了烫的小猫似的跳了起来,喊道:‘噢!噢!’”赏析:写出了德拉神经质的样子,有刚刚的失落,有内心的惊喜。

(解说: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指导学生深入到文章内部,品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既引导学生认识德拉夫妇真挚崇高的爱,又进行语言训练,以“感乎内而形乎外”。

)四、布置作业。

阅读作者另外一篇小说,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字数不少于400字。

板书设计表链德拉:善良、美丽、纯真麦琪的礼物智慧真爱欧·亨利发梳杰姆:责任、聪明、善良12
第3课《留学巴黎》教案
第3课《留学巴黎》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

(介绍作者,出示课题)1.作者介绍:冼星海(19xx年--1945年)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

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

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

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

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
生活。

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奢
望西崽琐
屑迷惘穷拙(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衣寇楚楚()走头无路()(3)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琐屑:迷惘:忌刻:流离失所: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交流总结:(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3. 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交流总结:四、体验与反思: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五、拓展延伸:名言: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教师寄语: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

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不要被它吓倒。

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

相信自己,相信成功。

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教后记: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2、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

3、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简介作品及作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故事。

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黄盖、夏侯惇等众多人物形象,其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广远。

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的思想感情。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
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2、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情节以及作者。

(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等。


3、背景简介:
这篇课文节选的部分就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介绍有关杨修的资料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

博学多才,思维敏捷。

二、新课学习:
(一)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恃才放旷()诈败()食讫()
麾军()夏侯惇()潛害()绰刀()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
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不如其意()
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第___回,作者____,名本,号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杨修因何事而被杀?
(教师补充)
▲政治原因:杨修已深深地巻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

在曹操选定曹丕
▲政治原因:杨修已深深地巻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

在曹操选定曹丕继位后,为免却国家将来出现争夺帝位的内乱,杀杨修是必然的事。

(三)了解杨修的性格特点。

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则可) 2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1.杨修该死吗?如果你是曹操,会不会杀杨修?为什么?
2.杨修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难道他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会招来杀身之祸吗?那他为什么还这样做?
3.杨修之死这件事给我们在待人处世方面怎样的启示?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四)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侧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请根据课文的描写,说说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众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杨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2.请根据《世说新语•容止》中的描写,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参考)曹操:阴险奸诈、虚伪残暴、心狠手辣、妒贤嫉能
3.比较: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①读一读曹操的两首诗:
《观沧海》《龟虽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②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非常重视人才,胸襟广阔。

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

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4. 讨论:你想如果曹操还活着,看了《三国演义》,他会对罗贯中说
一句什么话?
三、小结:
1.透过具体事件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四、作业:阅读《三国演义》与杨修有关的章回(第六十回和第七十一回),探讨杨修如果生活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结局,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谈谈你的看法。

1
中考语文教材复习:综合性实践活动
中考语文教材复习:综合性实践活动
一、概括型
1.(济南市实验区,)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2字)北京时间XX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

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拟写的标
题:。

2.(江西省,)下面是XX年8月25日《江西日报》的一则消息,请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迅北京时间8月25日凌晨4时许,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男子三米板跳水比赛中,我省体育健儿彭勃以总成绩787.38分获得了男子三米板跳水冠军,为我过夺得了第24枚金牌,这也是自汉城奥运会上许艳为我省夺得第一枚金牌以来,我省健儿获得的又一殊荣。

彭勃取得的这枚奥运会金牌,在我省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大大地鼓舞正在为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而努力拼搏的江西人民。

拟写的标
题:。

3.(随州市,)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相关问题。

新华社6月1日电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1日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说,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的相关工作已经开始。

这对大熊猫一旦确定后,我们将公开为大熊猫征名,按照以往习惯,大熊猫将采取双名制,即乳名和大名,均为两个汉字,在大陆征集乳名,在台湾征集大名。

①根据提供的消息提取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②你有兴趣为这对赠台大熊猫取名吗?试一试。

雌熊猫雄熊猫
乳名
大名
4.(黄石市,)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

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

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

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

(节选于一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5.(桂林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

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客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导语〗
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曰造反史是被书写得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波澜壮阔,人物刻划风采动人。

一是法国人,一是中国人。

两个民族骨子里都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

不同的是,法国人的造反多是为了平等、自由等民主的权利,中国人的造反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换一个明君,做一个顺民。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学习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人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教学过程〗
一、朗读篇
1、播放录音,跟机默读,做好注音:
阳夏(jiǎ)嗟乎(jiē)適戍(zhé)当行(háng)陈胜王(w àng)罾(zēng)篝火(gōu)忿恚(huì)笞(chī)徇(xùn)酂(zàn)柘(zhè)谯(qiáo)砀(fàng)社稷(jì)2、全班朗读“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
二、文史篇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子长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

2、《史记》是本什么样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