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并且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面积。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加深对“量” 的感知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体会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数学书、语文书)、学具袋(一个大正方形纸片、一个大长方形纸片、棋子、小正方形纸片多个、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引入
同学们,你们会比大小吗?
这两个硬币的币面,谁大?这两片树叶的叶面呢?
大家通过直接观察就比较出了面的大小。

(板书:观察)
那这两本书的封面呢?你来比比看。

你是怎么比的?直接观察难以比较时,可以重叠看看。

总结:看来,面是有大小的,面的大小,它有一个名字——面积。

(板书:面积)
[设计意图]以常见的物品比大小引入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面”上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引入面积概念,引发学生猜想,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中建构
(一)感知面积,理解概念
1、确定认知起点
关于面积,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学生问题:
①什么是面积?
②怎么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
③面积与周长有什么区别?
③面积有什么用处?
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你对这几个问题目前知道多少呢?请拿出自主评价单,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习前”
这一列选填A或B或C。

“认识面积”自主评价单
[设计意图]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确定了本节课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

学生先课前自主评价,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有方向,有目的,有目标。

2、自学面积概念
我们先来解决什么是面积。

你认为什么是面积?
大家对面积都有自己的理解,究竟什么是面积呢?翻开书第49页,自学什么是面积,并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

你圈出了哪些词?
预设:
①物体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②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③大小(板书: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到哪种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面积"。

3、触摸感知面积
像币面、叶面、封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现在摸摸你数学书的封面,摊开手掌,像这样摸一摸。

那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接下来摸摸你身边物体的表面,并像这样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

老师请同学上台摸一摸这些图形的面积。

第4个图形有面积吗?能摸得完吗?
总结: 封闭图形有面积,但不封闭图形是没有面积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提问,找准学生认知起点;然后通过自学,找到核心关键词;接着亲自触摸,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二)探究方法,比较面积
1、知道什么是面积了,那怎么比较面积的大小呢?
老师手中有两个图形,只用眼睛观察,你觉得谁大?为了验证你的猜想,你想用什么方法比较?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些工具,来帮助你们测量。

请选一种工具测量,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然后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比较的。

2、小组汇报
学生方法预设:
(1)用尺子量周长进行比较
(2)重叠剪拼
(3)用五子棋拼摆进行比较
(4)用小正方形拼摆进行比较
根据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比较面积的方法,并进一步优化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不能凭肉眼观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结果,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

充分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进一步优化测量方法,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3、出示用不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拼摆进行测量比较的方法。

预设:
[设计意图]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本环节与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的结论发生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深度学习。

(三)创意设计,深化面积
1、(出示方格图)你能在方格图中画1个图形,使它的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吗?翻开书第49页,涂一涂,画一画。

2、(出示有两个半格算成一格的例子)
3、观察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美的能力,出示半格的特例,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整格和半格,从而掌握在方格纸上比不规则图形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两个半格正好可以组成一个“面积单位”,进一步理解面积其实就是“面积单位”累加的本质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应用面积
说说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闯关寻找吧。

1、2、3、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自主选题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分为必做的第一关,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必做的第二关,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培养学生完整地表达面积的大小的能力;选做的第三关,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趣味性、挑战性、个性化兼顾,课本内容和拓展补充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辩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中提升
(一)视频:面积的变迁
历史上我国国土面积在发生着变化,每个变化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历史故事,感兴趣的课后可以去了解一下。

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我们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大更强。

[设计意图]2022版小学数学课标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本环节将面积的知识与历史学科相融合,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惊叹中初步了解祖国历史上领土的变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启发孩子去探索我国国土面积变化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历史,不忘历史。

(二)自评:我的收获
同学们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一定有不少收获,请拿出自主评价单,结合这节课的学习情况给自己一个真实的课后评价吧!在“学习后”这一列选填A 或B 或C :
“认识面积”自主评价单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人的评价最终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
结合才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基本
学习目标
评价选项 自评结果
A B C 学习前 学习后
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知道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吗?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会测量比较图形的面积吗? 会 不太会 不太会 知道面积有什么用处吗?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诊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学习新课后的自评,也再次落实了教、学、评一体的设计理念。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