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联
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Rn),氡是放射性元素。
222Rn、219Rn、220Rn分别来自镭、锕、钍,因而分别称为镭射气、锕射气和钍射气。
下列有关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氡是双原子分子
B. 氡气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而对人体有害
C. 氡气因其具有放射性而对人体有害
D. 222Rn、219Rn、220Rn是三种同素异形体
参考答案:
C
2.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A.三氯甲烷
B.乙醇
C.苯
D.四氯化碳
参考答案:
B
略
3. 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后充分振荡,静置片刻后()
A.整个溶液变紫色 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C.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参考答案:
C
略
4.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CO2中含有原子数
B.1 L 1mol/L的硫酸钠溶液中,所含Na+数为
C.标准状况下,11.2 L水所含分子数为0.5
D.在反应中,1 mol Fe和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
参考答案:
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4(g)+2O2(g)=CO2(g)+2H2O(g) △H=-801.3 kJ/mol
结论:CH4的燃烧热为801.3 kJ/mol
B. Sn(s,灰) Sn(s,白) △H=+2.1 kJ/mol
(灰锡为粉末状)结论:锡制品在寒冷的冬天因易转化为灰锡而损坏
C. 稀溶液中有:H+(aq)+OH-(aq)=H2O(1) △H=-57.3 kJ/mol
结论:将盐酸与氨水的稀溶液混合后,若生成1mol H20,则会放出57.3kJ的能量
D. C(s,石墨)+O2=CO2(g) △H=-393.5 kJ/mol,
C(s,金刚石)+O2=CO2(g) △H=-395kJ/mol
结论: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性质比石墨稳定
参考答案:
B
分析:A、根据燃烧热的概念来回答;B、降温平衡逆向移动;C、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
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D、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稳定。
详解:A、燃烧热是生成稳定的产物(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不能是气态水,故A错误;
B、降温平衡逆向移动,锡制品在寒冷的冬天因易转化为灰锡而损坏,故B正确;
C、一水合氨是弱碱,故C错误;
D、两式相减得C(石墨,s)═C(金刚石,s)△H>0,石墨能量小于金刚石,则金刚石比石墨活泼,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D错误;故选B
6.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HCO3-+OH-=CO32-+H2O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CO2+OH―=HCO3―
C.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
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Al3++4NH3·H2O=AlO2―+2H2O +4NH4+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小苏打与过量的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A项正确;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B项正确;C.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C项正确;D.氨水是弱碱,Al(OH)3只能与强碱反应,则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D项错误;答案选D。
7.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2YO4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参考答案:
B
略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不应将溶液直接蒸干
D.食盐应放在滤纸上称量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C和CO2反应放热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
C
【详解】A. 一般的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但C和CO2反应吸热,A错误;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aOH中含有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
C. 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正确;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木炭燃烧等,D错误;
答案选C。
11. 若以μ表示氮气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摩尔体积,ρ是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Δ分别表示每个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四个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N A=Vρ/m
B、ρ=μ/(N AΔ)
C、m=μ/N A
D、Δ=V/N A
参考答案:
BD
略
1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
A. 所用NaOH已吸潮
B. 向容量瓶加水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
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
D. 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仰视液面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根据c=n/v计算公式,凡是引起n增大的,浓度偏大;凡是引起v增大的,浓度偏小;A.所用NaOH已吸潮,溶质减少,浓度偏小;B.向容量瓶加水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大;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溶质减少,浓度偏小;D.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仰视液面,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偏小;正确答案:B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 氯化氢气体中含有的氯气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D. 蒸馏时,通入冷凝管的冷水却水应该从下边进,上边出
参考答案:
C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故A正确;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B正确;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几乎不溶解,而HCl能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
和食盐水除去氯气气体中含有的氯化氢,但HCl中混有的氯气无法利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故C错误;D.蒸馏时,冷却水的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则通入冷凝管的冷水水应该从下边进,上边出,故D正确;答案为C。
14. 在除杂过程中要尽量除去杂质,那么,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且最后过量物质可以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
现要除去NaCl中少量的CaCl2、Na2SO4杂质,下列选用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BaCl2、
HCl B.BaCl2、Na2CO3、H2SO4
C.BaCl2、Na2CO3、
HCl D.Ba(NO3)2、Na2CO3、HCl
参考答案:
C
略
15. 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课外小组查阅资料知:苯和液溴在有溴化铁(FeBr3)存在的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他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中。
如图是制取溴苯的装置。
试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是吸收瓶,内盛CCl4液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B装置将A、C直接相连,你认为是否妥当?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将A试管中的液体倒在装有冷水的烧杯中,烧杯________(填“上”或“下”)层为溴苯,这说明溴苯________且________。
参考答案:
(2)导管口有白雾,试管内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有HBr生成
(3)液体变橙色反应放热,A中溴蒸气逸出,溶于CCl4中
否逸出的溴蒸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
(4)下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解析本题考查苯的溴代反应,其中A为发生装置,但由于反应放热,溴、苯以及产生的HBr均易挥发,故加装置B作为吸收瓶,吸收挥发出的溴和苯。
HBr蒸气进入C中,证明发生了取代反应。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有X、Y、Z三种元素,它们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皆为气体。
① Y单质可在Z单质中燃烧生成YZ,其火焰为苍白色;
② 化合物YZ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
③ 每1mol X2可与2mol Y2 化合生成2mol Y2X, Y2X在常温下为液体;
④ Z单质溶于化合物Y2X,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试推断:
(1) 元素符号X:,Y:Z:
(2) 化学式YZ:Y2X:
(3) 写出Z单质与化合物Y2X反应的方程式:。
参考答案:
(1) X:O ,Y:H Z:Cl (每空1分)
(2) YZ:HCl Y2X: H2O (每空2分)
(3) Cl2+H2O=HCl+HClO 。
(2分)
18. 金属冶炼的原理与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除少数金属外,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由金属矿物转变为金属,一般要经过探矿、开采、选矿、冶炼等阶段。
金属冶炼主要是利用矿物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19. (16分) 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 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A为,B为,C为,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2)写出A、B的化合物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
(3)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4)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