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01(全解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
七年级生物·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二、简答题:
16.
(1)糖,能量
(2)唾液腺,舌,唾液淀粉酶
(3)葡萄糖,小肠绒毛
解析?:(1)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物质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饵块富含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物质中的糖类,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主要由该类物质提供。
(2)进食时,口腔中的牙齿将饵块切断、磨碎;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舌一方面配合咀嚼,一方面通过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饵块细嚼会有甜味,是因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在小肠里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小肠的内表面上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的表面又有很多绒毛状突起,称为小肠绒毛,该结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
17.
(1)消化道,消化腺
(2)胆汁
(3)淀粉(或糖类)
(4)淀粉,[8]小肠
解析:(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2)[1]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可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颗粒,促进脂肪的消化。
(3)塔基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塔尖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4)甲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乙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丙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脂肪的消化开始于[8]小肠。
18.
(1)晶状体,视网膜,条件(或复杂),大脑皮层
(2)脑干,小脑
(3)舒张
(4)静脉,近心端
(5)右心房
解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某司机酒后开车上路看到有交警查车,随即准备调头逃走,这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大脑中有语言中枢,司机下车后明显语无伦次、步态不稳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和小脑。
(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
(4)医生从司机前臂的一条“青筋”抽取了血液,该“青筋”属于静脉,它存在于体表较浅的部位;取血时要把针刺部位的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5)酒精被胃吸收,经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再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循环流动。
19.
(1)4、5、6
(2)原尿,B
(3)[6]肾小管,葡萄糖,水
(4)[5]肾小球,肾小球
(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的水
解析:
(1)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
所以肾单位由4肾小囊,5肾小球,6肾小管构成。
(2)B液体无蛋白质,有葡萄糖,表明B液体是原尿,存在于图中的4肾小囊中。
(3)原尿流经如图中6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会被重新吸进入血液。
(4)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当5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5)原尿是从肾小球滤过的,当通过肾小管把水分吸收之后,由于水分减少,尿液尿素浓度升高。
20.
(1)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温暖、湿润、清洁,肺
(2)组织细胞
解析:
(1)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外到内分别是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呼吸道可以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清洁、湿润。
图中6是肺,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可以减少对肺的刺激。
(2)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要。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5分)
21.
(1)①,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人体口腔温度
(3)变蓝,唾液能将淀粉分解
(4)胃液2毫升
解析:
(1)用试管①和试管②进行对照,实验组是①,对照组是②。
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唾液淀粉酶在人体内活性最高,即3 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①号试管不变蓝,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③,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为:淀粉糊2毫升+胃液2毫升,③和②形成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