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梅龙大道市政工程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由招标人提供的本工程的招标文件、补充通知。
2、由招标人提供的由xx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的设计图纸。
4、施工所涉及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验收等方面的国家及有关部委等制定的规范、标准和法规文件等。
5、现场踏勘调查所了解的有关情况和通过调查掌握的有关资料及信息。
6、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我单位设备、物资资源和经济技术实力等综合施工能力。
1.2 编制原则
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设计文件的要求,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严格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建立严密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
3、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劳、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组织专业化施工,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相互促进,紧密衔接,促进工程高效、均衡,加快施工进度。
5、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场地和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6、合理组织施工阶段的交通运输,减少施工与行车干扰问题,确保沿线相交道路的正常通车。
第2章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地形
xx是xx镇南北走向的骨架干道,南起xx与市区联系,北至xx镇的城市主干道。
是xx至xx中部服务组团的重要的纵向联系及运输通道,主要承担特区至xx东部区域的客运交通。
xx区xx大道市政工程(第一标段)起点桩号K1+075.870,终点桩号K2+591.589,全长约1.52km。
本工程沿线地貌单元总体上属河流冲洪积洼地。
部分位于果林、房屋、河床、边坡上,沿线路地面高低不平。
2、气候条件
xx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且多为台风暴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
多年平均气温为22.4ºC,年平均湿度为73%,最高气温大于30℃的天数为132天,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926.4mm,且多为6~9月间台风型暴雨,日最大暴雨量385.8mm,全区日平均最大暴雨量282mm,小时最大暴雨强度为99.4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22mm,最小年蒸发量为1107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风速34m/s,阵风最大风速为40m/s。
3、地质情况
根据钻探揭露,勘察路段的地层自上而下分布有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为花岗岩。
根据对各地层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需进行路基加固处理的地层主要是人工填土层、淤泥、有机质土层。
4、交通、水电及其它服务设施条件
xx大道市政工程(第一标段)起点、终点与现有道路相接,沿线有现有道路(工业大道、东环一路、二路)可达现场,交通较便利,基本能满足施工期间各种运输、交通要求。
本工程的水、电的接入均较方便,配合项目部自备的水车和发电机组,能满足施
工期间的用水、用电需求。
xx区xx镇内通讯、医疗等各种服务条件均发达、便利,能满足施工期间的需要。
5、材料供应
xx市内各种施工材料、半成品的供应充足、便利,能够满足施工期间的需要。
2.2 工程简况及设计概况
本标段位于现状xx与工业大道交叉口,沿线与工业大道、东环一路、二路相交,起点桩号K1+075.870,终点桩号K2+591.589,全长1.516km。
招标范围包括路基土石方、路基软基处理、箱涵、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电缆沟等,其中箱涵为纵向排水涵,长480米。
1、路基土石方工程
(1)挖填方路基:在满足路基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路基防护充分考虑环保和景观要求,采用以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的原则。
路堤、路堑:一般边坡高度小于3m 时采用植草护坡防护,边坡高度大于3m时,采用三维植被网护坡防护。
当需要收缩坡脚或加强路堤的稳定性时设置挡土墙。
土质边坡一般边坡高度小于3m时采用植草护坡防护,边坡高度大于3m时,采用三维植被网护坡防护。
2、路基软基处理:根据不同的地层岩性、厚度及分布情况,路基回固处理主要采用碎石垫层法、清淤换填法与水泥搅拌桩法。
(1)碎石垫层法:工业大道路口至东环一路路口之间设计有一段3孔4.5米箱涵,涵底标高基本与现状河道底标高相同,根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初步资料》,由于河底部存在约2米厚人工填土,不能满足箱涵基底承载力要求,设计采用挖除2米厚人工填土,重新换填级配碎石垫层的方法处理,开挖后的土不得使用。
(2)清淤泥换填法:由于道路部分路基落在现状老河道上,根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初步资料》,由于河底部存在约1米厚垃圾及淤泥,不能满足路基承载力要求,设计采用挖除1米厚人工填土,重新换填好土分层层碾压的方法处理,开挖后的土不得使用。
(3)本设计段的人工填土成松散状,厚度较大,均匀性较差,不易直接做路基持
力层。
当拟建场周边分布有建筑物、不适宜强夯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路基。
搅拌桩设计参数:
①采用单头搅拌桩设计桩径不小于550mm。
桩身水泥土90天龄期无侧限抗丈夫强度1.2Mpa,要求单桩承载力为120KN,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40Kpa。
②搅拌桩水泥用量65Kg/m,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5~0.50,采用四搅两(或四)喷施工工艺。
③搅拌桩横向、纵向间距均为1.2m;
④桩顶碎石垫层厚度50cm,压实系数≥0.93。
垫层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
⑤桩顶标高挖方地段:交工面标高-0.5m(管线位置:管线底标高-0.5m);填方地段:原地面标高,桩底标高见《路基处理纵断面图》。
⑥桩位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1.5%,桩径允许偏差2%。
⑦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范围详见“路基加固处理平面、纵断面图”
3、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本标段给水管为双侧布管,管径DN800。
工业大道与东环一路西侧为现状给水管道,其余为新设计给水管道。
本工程大于等到于DN800给排水管采用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给水管(PCCP),柔性橡胶圈接口,滑动胶圈密封,小于DN800给排水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柔性橡胶圈接口,并尽量采用铸铁管件。
给水球墨铸铁管管线穿越道路段均采用焊接钢管,焊接钢管与球墨铸铁管连接采用钢制承插口。
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PCCP)试验压力为0.9Mpa,焊接钢管、球墨铸铁管为1.0Mpa。
(2)雨水管工程:管渠选材与接口:当雨水管计算管径小于或等于DN1500时,原则上采用II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接口均采用橡胶圈接口。
当计算管径大于DN1500时根据情况采用雨水箱涵。
雨水干管每隔40m左右设置雨水检查井及雨水口,每隔120m 左右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预留支管及预留检查井。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接口均采用橡胶圈接口,橡胶圈应耐酸碱腐蚀、耐老化。
(3)污水管工程:DN400~DN600、 DN1650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Ⅲ级承插方式,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
顶管采用顶管专用钢筋混凝土管管材;工作井及接收井
形式为沉井,沉井施工采用分段制作,分段排水下沉的施工方法。
污水管每隔120m左右设置预留支管及检查井,除特别注明外,污水预留管支管DN400,以i=0.003坡向干管检查井。
3、排水箱涵:排水箱涵起点由箱涵一、箱涵二接现状箱涵,终点经箱涵三、箱涵四排入xx河。
箱涵一:单孔,长100.1米,6800*2500;箱涵二:单孔,全长97.1米,2800*2500;箱涵三:全长14米;箱涵四:全长381.6米,4500*2500,其上共设有8个顶板检查井。
4、电气工程
(1)电力工程:为便于华昌110KV架空线路殡期改造为电览线入地并为规划110KV 油松变电站预留通道,本工程在K1+075.87~K2+261设置2(1.4*1.4m)复合式电览双沟;在K2+261~K2+591.589设置1.4*1.4m复合式电览沟;道路设计范围外东环二路~清泉路设计1.4*1.4m复合式电览沟。
主线每隔180米左右设置动力横过管,采用玻璃管6Φ150,电览横过管终端电览接力井,便于以后接线用,衔接做法见电能DT—SL10。
连接2(1.4*1.4m)电览沟的过路管采用36Φ150+16Φ200,连接1.4*1.4m电览线的过路管采用24Φ150+8Φ200组合。
电览沟干管过现状路口时采用顶管施工。
,顶管方式可为牵引式顶管或顶两孔1.5m直径钢筋混凝土大管,具体顶管方式现场定。
电力管道均采用玻璃钢管,技术参见“电力管道安装做法图”。
横过管埋深一般为管顶距地0.7m,具体标高见平面图标注。
过机动车道需采用混凝土包封。
横过管底部素土要求夯实,密实度需达到93%。
管道埋深小于0.7m 时应作钢混凝土包封。
(2)通信工程:xx大道全线设置18Φ114+12Φ60通信管道,采用白色双壁波纹管,通信管道用塑料排架固定,内填细砂。
管道敷设在道路西侧或北侧人行道下风吹草动心距人行道边0.75米。
主线每隔108米左右设置横过管,管材采用PVC-6Φ114,横过管末端设置人孔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