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赏析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赏析沁园春雪1936年2月7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未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蜡象:蜡,作形容词,白色;蜡象:白色的大象。

2.红妆素裹:红装,妇女的艳丽服饰,也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处两用均可。

素裹,素裹的倒装,裹,穿;素,洁白静美的服饰。

3.折腰:鞠躬。

效劳。

4.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指诗;骚,屈原作的《离骚》,代指《楚辞》。

5.汗,是可汗的省城,就是王。

6.风流英俊杰出,功绩,文采卓著。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离黄河仅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二月七日,以飞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

毛泽东素来爱雪,现在看到寥廓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天际,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

当晚,在住处,一灯如豆,诗人伏在一张小炕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词《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写景,起笔就大气磅礴。

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

长城黄河,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以“莽莽”.“滔滔”谊染其气势,作为词的兴象,特别的显得豪迈与崇高。

群山.高原.不仅气胸为足,生机勃发,且表现出大无畏的抗战精神,要与高高在上的“天公”一比高低;一“舞”一“驰”,似乎已赢得挑战的胜利。

结局三句,诗人妙想奇发,搁笔云天雪景,去描绘云散天青冬阳暖照的晴天雪景。

沁园春雪 赏析

沁园春雪 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导言“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是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喜悦和感慨中所作。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优美的形象、出色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意象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沁园春雪》进行深入的赏析,解读其内涵,探讨其艺术特点。

《沁园春雪》赏析一、乐观进取的主题“沁园春雪”描绘了一个乐观、进取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

诗中的春天雪花,象征着旧制度的破碎和新时代的到来,显示了一种新气象,预示着新社会、新生活的到来。

二、艺术特点1. 夸张的意象诗中出现了许多夸张的意象,如”庭前雪独自飞”,“黎明即起舞”等。

这些夸张的意象使整个诗歌更富有张力和激情,给读者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力。

2. 反复运用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3. 雄浑的韵律诗歌的韵律运用非常巧妙,每一句诗都有明显的押韵,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丰富的意象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香辣的春日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

这些意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诗歌更丰富、有趣。

三、诗歌内涵1. 爱国主义情怀“沁园春雪”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怀与热爱,倾诉了他对于中国革命的豪情壮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2. 对民众生活状况的关注诗中反复出现的乡野、牧童、牛羊等意象,折射出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关怀,表达了他对农民阶级的支持和对农村发展的期望。

3. 对新时代的向往“沁园春雪”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灿烂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新时代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诗中的雪花象征着新生活和新气象的到来,预示了未来的美好前景。

结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首乐观进取、极富激情和豪情壮志的诗歌。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国家、人民和美好未来的热爱和关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诗沁园春雪翻译赏析

古诗沁园春雪翻译赏析

古诗沁园春雪翻译赏析《沁园春雪》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前言】《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orG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毛主席《沁园春 雪》原文及赏析

毛主席《沁园春  雪》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
[现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类标签: 描写雪哲理诗
作品赏析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沁园春 雪 赏析

沁园春 雪 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的赏析如下:
从形式上看,《沁园春·雪》是一首典型的词牌名为“沁园春”的词作。

其音乐文学形式的特点在于韵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在句式上,这首词采用了长句和短句的组合,使得整首词的节奏感更加丰富。

这首词还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

从内容上看,《沁园春·雪》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

词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丽世界。

诗人还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这首词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和对人民事业的崇高信念。

从艺术价值上看,《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

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首词以雪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表现,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表现方式,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这首词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以及对人民事业的崇高信念。

《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其形式、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意境,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1。

[沁园春雪诗词赏析]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诗词赏析]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诗词赏析]沁园春雪赏析(1) [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毛主席《沁园春》词宏伟壮观的艺术意境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在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

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沁园春·雪》作品赏析文学鉴赏《沁园春·雪》分上下阕。

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

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

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此词的意境。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所作,他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毛泽东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并通过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感。

下边整理分享该词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歌,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沁园春雪全文赏析

沁园春雪全文赏析

沁园春雪全文赏析《<沁园春·雪>赏析》哇塞!提起《沁园春·雪》,那可真是一首超级厉害的词!你看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开头,这景象就好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了。

那冰天雪地的场景,难道不壮观吗?这千里万里的形容,多有气势呀!我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雪一直飘呀飘的,这画面多美啊!再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站在那里望着长城,周围都是白茫茫一片,这得是多大的雪呀!黄河本来波涛汹涌,现在居然一下子安静了,不流淌啦,这不就像一个活泼的小孩突然安静下来一样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那些山呀,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呢,像白象在奔跑,它们好像都在说:“我们要和天比一比谁更高!”这是多有趣的想象呀!“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等到天晴的时候,红红的太阳出来啦,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景色岂不是美极了?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穿着漂亮的衣服,真是迷人得很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咱们祖国的江山这么美,能不让那些英雄们喜欢吗?他们都争着来欣赏,来守护呢!“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想想那些古代的皇帝们,虽然有功劳,可在文化方面还是差了点呢!成吉思汗呀,就知道射箭打仗。

这是不是就像一个只会跑步,不会唱歌跳舞的人一样,少了点全面的本事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要看真正厉害的人物,那还得是咱们现在的人呀!这多让人自豪!我觉得这首词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每读一次都能发现新的宝贝。

它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最后还充满了对现在和未来的信心。

每次读,我心里都热乎乎的,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我向前走。

这就是《沁园春·雪》,一首让人陶醉,让人充满力量的词!。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沁园春·雪》上下阙全篇的主旨句是什么?大家学习了里面的哪些知识呢?1、《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含义:这些人物都过去了,可以称之为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也是今天的人。

即歌颂了当今的革命英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胸怀。

原词欣赏: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

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

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

《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

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

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

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辉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

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

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

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以壮丽的雪景为背景,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怀。

下面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

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安看到了大雪纷飞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的“北国风光”指的是中国的北方,其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当时严寒天气的真实写照。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眷恋。

二、深入赏析1.词的上片以写雪景为主,展现出北国壮丽的景色。

诗人通过描写雪后的山川、河流、原野等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同时,“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等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

2.词的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评价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英雄的崇敬和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

同时,这首词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三、个人浅见我认为,《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浓郁民族气息的优秀作品。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展现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沁园春·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这首词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其次,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感人,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沁园春雪逐句赏析

沁园春雪逐句赏析

沁园春雪逐句赏析
《沁园春·雪》那可是一首超级经典的词啊!咱就一句句来品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哇塞,这一开篇就把咱带到了那冰天雪地的北国,那场面,那气魄,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你说厉害不厉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瞅瞅,这视野多宽广啊,从长城到黄河,一片苍茫,这得有多大的气魄才能写出这样的景象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嘿,这山和高原都活起来啦,像银蛇在舞动,像蜡象在奔跑,还想跟老天爷比个高下,这想象力,绝了呀!“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晴天的时候再看,那白雪映衬着红日,哎呀呀,那得多美呀,简直让人陶醉。

“江山如此多娇”,可不是嘛,咱这大好河山就是这么迷人,这么让人骄傲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么美的江山,能不让那些英雄们心驰神往,为它倾倒嘛。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想想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那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可在作者眼里,他们还是有那么点儿不足呢。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哈哈,成吉思汗也被调侃了一下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去的都过去了,真正厉害的人物啊,还得看现在呢!这最后一句多提气呀,充满了自信和豪情。

整首词读下来,是不是感觉特别震撼?就像自己也站在那雪地里,看着那壮丽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呢。

这词啊,真的是太经典了,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去感受那其中的魅力呀!。

沁园春雪表达了什么

沁园春雪表达了什么

沁园春雪表达了什么《沁园春·雪》上阕借景抒怀,营造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雄阔豪放、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下阕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表达了什么《沁园春·雪》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和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片由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是什么时候写作的《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

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 雪》赏析

《沁园春 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

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关于沁园春雪原文和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写下的一首非常大气磅礴的词。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毛主豪迈的气概和博大的抱负,这所诗也具有极高的美学审美价值,对于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非常有帮助。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首词,领略毛主席豪放派词的风采。

沁园春雪1936年2月7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未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蜡象:蜡,作形容词,白色;蜡象:白色的大象。

2.红妆素裹:红装,妇女的艳丽服饰,也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处两用均可。

素裹,素裹的倒装,裹,穿;素,洁白静美的服饰。

3.折腰:鞠躬。

效劳。

4.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指诗;骚,屈原作的《离骚》,代指《楚辞》。

5.汗,是可汗的省城,就是王。

6.风流英俊杰出,功绩,文采卓著。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离黄河仅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二月七日,以飞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

毛泽东素来爱雪,现在看到寥廓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天际,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

当晚,在住处,一灯如豆,诗人伏在一张小炕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词《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写景,起笔就大气磅礴。

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

长城黄河,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以“莽莽”.“滔滔”谊染其气势,作为词的兴象,特别的显得豪迈与崇高。

沁园春雪语言赏析

沁园春雪语言赏析

沁园春雪语言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40年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清新、婉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

下面就来对沁园春雪进行一次赏析。

沁园春雪这个标题非常贴切地描述了诗歌的主题。

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是指沁园春,即作者的故乡河南省沁阳市,而“春雪”则是指诗中描绘的雪景。

整个标题给人一种清新、寒冷的感觉,与诗歌的主旨相契合。

诗的开篇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形象描写了北方的冬天。

北国风光是指大自然的景色,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则揭示了北方冬天的严寒和雪的茫茫。

这里的北国风光给人一种冰天雪地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的威严与美丽。

接下来,诗中以“望长城内外”为过渡,从冬天的景色转向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诗中提到了长城,长城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和国家的象征,给人一种宏伟和壮丽的感觉。

而作者通过望长城,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然后,诗中以“惟余莽莽”为转折,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莽莽是指茫茫一片的意思,这里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苦难和困境。

作者通过对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着,诗中以“大雪压青松”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的歌颂。

大雪压青松是指在大雪的压力下,青松依然挺立不倒。

这里的大雪和青松可以看作是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而作者通过描写青松的坚强,表达了对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希望。

诗中以“身世浮沉,遭遇罗雀”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身世浮沉是指个人的经历和命运的起伏,而遭遇罗雀则指的是个人的不幸和挫折。

通过描写个人的遭遇,作者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总的来说,沁园春雪是一首描绘冬天景色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

通过对北方冬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作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婉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一种清新、冷艳的感觉。

《沁园春雪》文学鉴赏及名家评价

《沁园春雪》文学鉴赏及名家评价

《沁园春·雪》文学鉴赏及名家评价
文学鉴赏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写作原文
沁园春·雪
毛泽东写于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译文
北国那壮丽的风光,广袤的大地被寒冰封冻,洁白的雪花在千万里的空中飘荡。

长城内外,雪花漫天,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滔滔不绝的黄河,也顿时失去了它一泻千里的雄壮气势。

群山逶迤,像银蛇在狂舞,高原连绵,好似大象在奔驰。

若等到天气放晴的时候,再看那天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娇艳动人。

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争相为之奋斗。

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没有注重文治;唐太宗和宋太祖,文学才华又略显不足。

而当时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却只知道用弯弓射大雕。

这些都已尘封为历史,真正能够称得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还要当今的人物。

三、写作背景
1时间背景:.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月1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

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休整。

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

2月7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写下了这篇词作。

2、时代背景:内部环境:当长征结束后,兵员锐减。

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年前30万减员到数万,而且,到达陕北后,数万余中央红军仍难立足。

当年的党内情况也不容乐观,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造成中央领导层面临分裂的局面;红一方面军内部亦有个别高级将领率部脱离中央去别地打游击带来军心不稳。

外部环境:东北军数十万人环侍在侧,国民党常胜将军卫立煌提十万大军守护潼关。

当时民族矛盾激烈,日本占领东三省,在1935年后又步步紧逼华北,企图扩大侵略。

虽然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但是蒋介石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此时,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三、诗词赏析
首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即点明了词中所要描写的时间和地点:即地域辽阔与严寒隆冬的北方雪景,总领全文。

之后通过具体景象来体现雪景。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诗人在描述雪景时某些词用的颇有神韵。

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惟”字就用的让人拍案叫绝。

“惟”是只有的意思,在句中展现了祖国疆土的辽阔同时反衬出雪之大,及雪之紧。

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顿”字,就表现了时间之突然,也从侧面烘托出雪之大,同时给人营造出一种宏大宽广的意境,展现出北国雪景的壮丽,以及祖国山川的壮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舞”与“驰”字,又分别将耸立的群山与高原人格化,并且化静为动,赋予了群山和高原的鲜活的姿态,展现出雪景中的勃勃的生机,让整个画面变“活”了,让北国雪景图,不再是沉默的,静态的,一成不变。

随后的“欲与天公试比高”则是作者借群山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宏大的气魄,同时也为下文中抒发情感做铺垫。

最后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描写了待到晴天,太阳升起,冰雪大地与骄阳红日交相辉映,显得更加迤逦美好。

“山”“原”与天相连,在大雪飘飞中显得动感十足,“红装素裹”的江山宛如少女的衣装在红日与白雪的映衬下分外妖娆。

这显然是作者的想象,作者在此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与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上阕总结:上阕主要描写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极目千里都是冰雪交融的世界,展现祖国山川的雄壮美丽。

其中“望”字统领上阕,作者为了展现出北国壮丽的雪景,在遣词造句方面可谓用心良苦,并且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那些景物的描写犹如“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缓缓流入读者的心中让我们完全被北国雪景的壮丽所感染,也体会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为下文中作者怀古抒情做好了铺垫。

结合“每个时期的毛泽东诗词,都是当时毛泽东的思想体现和情感抒发“。

即“文如其人”的观点,再考虑当时长征结束后,兵员锐减。

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年前30万减员到数万,而且党内情况也不容乐观,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的局面;以及当时日军咄咄逼人,企图扩大侵略,而蒋介石仍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想见,此时作者面临的
状态不容乐观而,从“北国风光”到“顿失滔滔”,一方面描写出北国雪景的壮丽,和祖国山川的壮美,同时又暗示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

即共产党处境的艰难和日本的侵略。

但是作者仿佛并没有懊恼失望,反而呐喊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在面临艰难困苦是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

即使如今“顿时滔滔”但是在全国人民不懈的你努力下,将来一定会“分外妖娆”。

下阕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开口,这句话既承接上文中祖国山川壮丽,又引起下文中“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使整体逻辑清晰明确,易于读者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去体验作者的豪情壮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此句引出自古中华英雄人物,评论历代帝王将相。

诗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评价了五位英雄人物,虽然他们都是曾经战功赫赫,但“武功”有余,“文治”不足,诗人用“惜”字表达出了对他们的惋惜之情。

最后“俱往矣”,那么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呢“还看今朝”。

无须解释,最后四个字,给全文做了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显示出了诗人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与冲天豪气。

下阕中,既有建功立业的艰辛、劳苦、自豪又有不擅文治的遗憾,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的寄托。

作者在评述历史任务之后直抒胸臆,抒发诗人非凡的抱负,展现了一代伟人铿锵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非凡的自信。

四、结合诗人经历分析
毛泽东出身湖南湘潭,自幼传承了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他在少年时期就写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铿锵诗句,这也表明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又因近代以来,湖南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所起的重大作用,便有了“救中国自湖南始”自我认同。

“济天下自我始”的历史责任感以及深厚的文化熏陶赋予了毛泽东改天换地的强人性格。

所以尽管此时面临重重危难但是他仍然呐喊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伟大信念,所以在文章最后,他敢于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

结合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我们也能发现这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他少年志向的延续和发展,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有力的回答。

至此“文如其人”的哲理,便在此得到彰显。

五.诗词影响
一首词作,竟然使一场尖锐的政治斗争,在文学的领域展开。

“柳亚子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赞叹道:“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诗词后填词称赞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开创者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沁园春雪》发表时,新民报的副刊编辑的吴祖光认为词作“睥睨六合,气雄万古”,是“可遇难求”的最精彩稿件,蒋介石便坐卧不安,惊恐万分,询问其幕僚陈布雷,素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认为该作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而蒋介石则从中读出了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之意。

蒋介石为了将毛词比下去,召集一批御用文人作《沁园春》,但征得的都是一些平庸之作。

以下为一些典型:
“千载一时,景运中兴,瑞雪初飘,念风云惨淡,予怀戚戚,山川茶毒,孰令滔滔。

窦融归心,公孙拒命,青史定评若个高。

民劳止,祈年丰国泰,岂识妖绕。

”其署名为耕实发表在《中央日报》上,辱骂毛泽东有帝王思想,辱骂柳亚子有堕落之行。

没有毛泽东那种豪迈的政治豪情、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写不出这种大气磅礴的词作的。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国民党的不自信。

之后此类诋毁毛泽东和柳亚子的诗词便连绵不绝的发表在国名党控制的各个媒体平台上,然公道自在人心。

如今,毛泽东的词作不仅被万家传颂,也有许多走出国门,一位外国友人曾评价”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虽然,这种评价把毛泽东的革命生涯浪漫化了,但是我们也可以借此窥见毛泽东的诗词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