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分期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爱情主题的升 华和幻变:元代 中期的爱情剧
《西厢记》、《倩女 离魂》、《㑇梅香》、 《两世姻缘》、《云 窗梦》、《百花亭》、 《举案齐眉》等。
三、仕进理想幻灭的困扰:元代中期的 道化隐逸剧
➢ 《岳阳楼》、《黄粱 梦》、《任风子》、 《陈抟高卧》、《七 里滩》诸剧。
元杂剧衰蜕时期的创作:
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是元杂剧发展的晚期(衰蜕期)。
❀才子佳人之恋:《拜月亭》 《望江亭》《墙头马上》 《竹坞听琴》
❀人神之恋:《张生煮海》 《柳毅传பைடு நூலகம்》
元杂剧过渡时期的创作:
自元成宗元贞元年(1294)至元文宗至顺 三年(1332)的近40年间,是元杂剧发展 的中期(过渡期)。
一、士精神的高扬:元中期的文士剧
➢ 《荐福碑》、《王粲登楼》、《范张鸡黍》、 《扬州梦》、《金钱记》、《渔樵记》、《冻苏 秦》、《贬夜郎》、《贬黄州》等近10种。
➢ 三、至正时代(按,承上文,当即1333-1368)。
李修生先生《元杂剧史》:
➢ 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 (1234—1294);
➢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 尔至顺三年(1295—1332);
➢ 晚期:为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本色派 文采派
三、怫郁、翼盼心态的 滋长:元前期的公安剧 和绿林剧
➢ 《鲁斋郎》、《陈州粜 米》、《后庭花》、《灰 阑记》、《魔合罗》、 《蝴蝶梦》、《生金阁》、 《救孝子》、《李逵负 荆》、《双献功》等。
四、在生存困境中躁动的 自恋心态:元代前期的 婚恋剧
❀士妓之恋:《救风尘》 《谢天香》《曲江池》《红 梨花》《青衫泪》
臧晋叔《元曲选·序》
➢当行兼论作法,本色 只指填词”;“殊不 知,果属当行,则句 调必多本色;果其本 色,则境态必是当行。
吕天成《曲品》
本色与文采:
第二节 元杂剧的发展与变迁
元杂剧兴盛时期的创作:
自蒙古灭金(1234)至元世祖忽必 烈至元三十一年(1294)是元杂剧 发展的初期(兴盛期)。
一、忧患与怀旧心态:元代前期的历史剧 ⑴ 四大历史剧:《单刀会》、《赵氏孤
二、音乐体式
➢宫调,类似现代的“调”,包括调高和调 式两种意义。传统声乐系统的宫调理论, 以十二律与七声相配,理论上可得八十四 调,但唐宋燕乐实有二十八调,燕南芝庵 《唱论》记载元曲所用宫调为十七个。
➢《唱论》所记“北九宫”的特点为:
仙吕宫:清新绵邈; 中吕宫:高下闪赚; 南吕宫:感叹伤悲;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越调:陶写冷笑;
大石调:风流蕴藉。
三、脚色与演出体制:
➢ 元杂剧的脚色分工较 宋金杂剧有重大变化, 脚色分工更趋细密, 主次明显。一本戏中 主要人物为正色,男 主角为正末,女主角 为正旦。
课后思考题
简述元杂剧三期分法的起迄时限及依据。 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本章完
一、伦理文化体系的重构:元代后期的家庭 道德剧
➢ 《东堂老》、《剪发待宾》、《赵礼让肥》、 《杀狗劝夫》等。
二、天命观对自主个性的销蚀:元后期的历 史剧
➢ 《豫让吞炭》、《霍 光鬼谏》、《敬德不 伏老》、《连环计》 等。
戏曲《连环计》
黄梅戏《桃花女》剧照
三、宗教观念的变异:元代后期的神仙道化 剧
元杂剧的分期与发展
第一节 元杂剧的分期与流派
一、元杂剧的分期
钟嗣成《录鬼
簿》:
➢ “前辈已死名公才 人”;
➢ “方今已亡名公才 人”;
➢ “方今才人”。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 一、蒙古时代: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后,至至元一 统之初(按,应为1234-1294)。
➢ 二、一统时代:则自至元后至至顺间(按,即 1295-1332)。
➢ 《城南柳》、《升仙 梦》、《竹叶舟》、 《玩江亭》、《桃花 女》、《猿听经》等。
第三节 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 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徐渭《南词叙录》
➢ 宾白亦曰说白,有定场白,初出场时, 以四六句者是也;有对口白,各人散
语是也。
王骥德《曲律》
➢ 至谓宾白为伶人自为,其说亦颇难通。 元剧之词,大抵曲白相生;苟不兼作 白,则曲亦无从出。
二、元杂剧流派的区分
派别
艺术特征
豪放激越派
敦朴自然派
温润明丽派
绮丽纤秾派
清奇轻俊派
代表作家
关汉卿、高文秀和纪君 祥等
郑廷玉、武汉臣和秦简 夫等
杨显之、石君宝和尚仲 贤等
王实甫、白朴和郑光祖 等
马致远、李寿卿和宫天 挺等
➢曲有名家,有行家。 名家者出入乐府,文 采烂然,在淹通闳博 之士,皆优为之。行 家者随所装演,无不 摹拟曲尽,宛若身当 其处,而几忘其事之 乌有。……故称曲上 乘,首曰当行。
青木正儿
纪君祥《赵氏孤儿》
⑵ 元初历史剧的时代精神:
➢其一,对历史兴亡的伤悼与反思;
➢其二,对民族正气与英雄主义的礼赞与呼 唤;
➢其三,对强权肆虐、伦常失序的丑恶现实 的忧患与思虑。
二、愤世之情与救世之念:元代前期的社会 剧
➢ 突出代表:《窦娥 冤》、《看钱奴》、 《金凤钗》、《潇湘 夜雨》、《秋胡戏 妻》、《合汗衫》、 《老生儿》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一、剧本结构:
➢元杂剧剧本包括唱 词(曲文)、宾白 和科介三部分。
➢。元杂剧剧本的基 本组织形式可以概 括为四折一楔子。
➢ 相见、作揖、进拜、舞蹈、 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 谓之科。
徐渭《南词叙录》
➢ 唱词、宾白之外,元 杂剧又有科(介)或 科范。科范指剧本所 提示的演员在场上的 表情、动作。
儿》、《梧桐雨》、《汉宫秋》
《赵氏孤儿》程婴与屠岸贾剧照
·关汉卿之《窦娥冤》, 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 而起赴汤蹈火者,仍处 于其主人公之意志,即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
王国维
·此剧其事既佳,而结构 亦紧密不懈,曲词遒劲, 又能适合其内容,总该 把他列为杰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