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SHUXUEKETANG 数学课堂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为了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初步培养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不仅仅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将数学课堂推向高效。

一、围绕“问”,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问”更简单,就是教师问,学生回答。

但是“问”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步骤。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会问,还要善于问,善于围绕教学难点进行提问,需要有的放矢,而不是漫无目的,满口“对呀”“是不是”等口头禅。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最关键的就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连续追问,从而引导学生判断,学会推理。

比如针对这样的一道题目:“二年级某班有学生24人,要平均分为4小组,请问每组有多少学生?”针对这样的一道题,教师要善于追问,可以连续追问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问学生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二是问求每组多少人,实际上是应当求什么?三是问把总人数平均分成几份?具体怎样求?四是问怎样列式?这四个问题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从而让更好地揭示算式“24÷4”的由来。

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逐步回答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因而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置问题,要有目的进行设问,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平判断和推理方法,逐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围绕“问”,引导课堂走向高效,是长期培养小学生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围绕“说”,培养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
“说”是相对教师的“问”而言,让学生说,可以说题目的意思,可以说已知条件,甚至还可以说解题思路,说具体解题侧露,等等。

说,其实是学生思维的一种反应,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反
馈。

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不仅要求学
生能够根据题目意思进行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把题目中所隐含的条件、
问题以及思路说出来,从而最终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系统性。

比如针对这样的一道题目,“班上有男生22人,女生比男生少2人,请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清三个层面:一个是说明白题目的意思,即条件是男生22人,女生比男生少2人,问题是全班有多少人?第二个是说解题思路,即全班多少人,必须要知道男生与女
生分别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是已知的,关键是需要求出女生的人数。

第三个是说式子,即女生人数:22-2=20(人)全班人数20+22=42(人)表面看,让学生说有点费时费劲,但是语言则是学生思维的表现,通过说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针对低年级应用题,引导学生说条件,说问题,说思路,说列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与条理性。

因此,围绕“说”,是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系统性的根本手段。

三、围绕“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变”,通俗地说就是变条件,变问题。

变,表面上看是题目的变化,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变化。

通过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灵活。

通过变换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定在某一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比如,“梨树上有麻雀5只,苹果树上有3只麻雀,请问一共有多少只麻雀?”这一道题,可以“变”成几个题目,比如可以变为“梨树上有麻雀5只,苹果树上的麻雀比梨树上的少2只,请问苹果树上有多少麻雀?”还可以变为“苹果树上有3只麻雀,梨树上的麻雀比苹果树上多2只,请问一共有多少麻雀?”等等。

虽然叙述放生了变化,但是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是一定的。

这种变换叙述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发散思维,而不是局限于固定模式,从而提醒学生注意应用题不要仅仅停留在表象,而是立足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从而最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因此,只有在问题教学中,努力做到围绕“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从而将思维引向灵活敏捷的必然路径。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赋予学生更多的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那么学生在实际中所面对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会得到加强。

 综上,这三种手段是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捷径。

江苏张家港市沙洲小学
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
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陶月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