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underset\cdot降之。

A. 因厚undersetcdot赂单于
B. 其一人undersetcdot夜亡
C. 反欲undersetcdot斗两主
D. 天undersetcdot雨雪,武卧啮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降”是动词使动用法,使……降。

C.“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

A.无活用。

“赂”,动词,赠送财物。

B.“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D.“雨”为名词用作动词,下。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陌上桑》中有八句诗这样描写罗敷的外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表
现罗敷之美,却不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罗敷的美貌。

B.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前两句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
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

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诗人内心
的离愁别恨。

C. 通感手法往往与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起到一种复合修辞的特
殊效果。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落玉盘写乐音的美妙,既是夸张,又是通感,以视觉表现听觉,使虚化的东西实化,把琵琶声表现得无比美妙。

D. 比喻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具体的形象变得优美动人。

如咏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形容飞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景象;骆宾王的《咏雪》说“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新花开放,多么美好。

【答案】C
【解析】C项,“使虚化的东西实化”错误,琵琶声是实际存在的,不是虚化的东西,应该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总在说生物发育,但你知道土壤也是会发育的吗?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与生物发育一样,①________。

土壤是由岩石变来的,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再经成土作用而变成原始土壤。

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
时间这五个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真正的土壤形成过程
开始,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从某种意义
上说,没有生物,②________。

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是在
各成土因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下进行的,③________,成土作用越强烈,效果表现越明显。

【答案】土壤发育也需要(一系列)过程, 就没有真正的土壤的形成, (成土)时间越

【解析】本语段阐述的是土壤发育的现象。

第一空,前文是“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土壤发育和生物发育一样,岩石通过
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是解释说明土壤发育的过程,答案是肯定的。

第二空,前文“其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假设条件是“没有生物”,结果就是土壤无法形成。

第三空,前面是“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强调长时间,效果表现越明显”,条件
就是时间越长。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4)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②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答案】D
【解析】(1)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做“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
事件,应与后面断开。

排除B项。

故选D。

【答案】A, D
【解析】(2)A项,属:编著。

D项,具:拟写。

【答案】C
【解析】(3)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
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比不
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答案】(4)①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

②于是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许多
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③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解析】(4)①过,超过;及,追上,赶上。

②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

③猥,自谦之词,犹“鄙”;当,任、充当;东宫,指太子。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 首联扣题,点明华山庄的位置和景物特征,“物外心”是对太尉的高度赞扬。

B. 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里风景的喜爱之情。

C. 颈联侧重静景,春光融融,晚翠深深,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物内心的感受。

D. 尾联刻画主人的儒将形象,他功成身退,长卧书斋,面对美景,以琴书自娱。

【答案】B
【解析】(1)B项,“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有误,颔联运用了对偶、夸张、拟人三种修辞手法。

“拂”,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

“拂云”,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2)诗眼是“闲”字。

全诗围绕“闲”字展开描写,“闲”也体现了诗歌的主旨。


太尉功成身退,逍遥林下,沉醉于自然美景,超脱于尘世之外。

全诗借描写马太尉的
闲情逸致,赞美了他功成不居、恬静淡泊的儒雅风范。

【解析】(2)诗的首联“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心”写山庄的位置和设计的奇妙。

颔联和颈联“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谿林”“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则是对山庄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闲适的感觉。

尾联“自是
功成闲剑履,西斋长卧对瑶琴”写马太尉功成身退,逍遥林下,沉醉于自然美景,超脱
于尘世之外,突出了他的闲情逸致,赞美了他功成不居、恬静淡泊的儒雅风范。

全诗
都围绕一个“闲”字展开描写,“闲”字体现了诗歌的主旨。

故本诗的诗眼是“闲”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6.(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6.(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6.(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周福的形象。

6.(4)“尺水兴波”是小说中常用的技法,“兴波”指在小说中制造波澜、产生曲折,使
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

请从情节设置方面,探究小说是如何“兴波”的。

A. 小说的开头通过周福对着广播喊话,既让读者感受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又点
明了故事所发生的社会背景。

B. 周福的父亲去世后,村民自发掩面流泪燃起火堆为他送行,体现了村民对一生艰辛
的老支书的敬重和缅怀。

C. 同为儿子,王小柱平时忙于在外挣钱对父亲不管不问,周福虽然在父亲的身边却因
为工作忙而顾不上父亲的病。

D. 父亲嘱托周福“挑好村上担子,照顾好自己”,既体现父亲对他搞不好群众工作的担忧,又表现了对他的爱护。

【答案】D
【解析】(1)D项,“既体现父亲对他搞不好群众工作的担忧”分析错误,应是“体现父
亲对他工作的要求与期望”。

【答案】C
【解析】(2)C项,“‘老少爷们儿’‘老皮老骨耐实着’生动、形象,极富画面感,并且呈
现出时代性”分析错误,“老少爷们儿”“老皮老骨耐实着”口语化、生活化,有生活气息,而非“生动、形象,极富画面感,并且呈现出时代性”。

【答案】(3)①忠于职守,关心群众。

周福用嘶哑的声音宣讲防疫形势的严峻和如何
进行防疫,奔波于全村九个检测点,并到隔离点与群众聊家常,了解群众困难。

②坚持原则。

防疫期间,坚决拒绝王老二的小儿子进村,要他在集中点隔离观察十四
天才能进村。

③身先士卒。

特殊时期坚持父亲的丧事从简,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解析】(3)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周福书记对着话筒大声喊,架在大树上的四个大喇叭把他
嘶哑的声音传遍全村:‘老少爷们儿,疫情严重,大家不要惊慌,科学预防很重要,要
做到不串门拜年,不聚会;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周福和刘军山走进暖烘烘的
屋中,男人、女人、小孩和老人像见了亲人般亲热。

周福问了他们的吃住,扯了会儿
家常,询问还有什么困难”“天黑下来,周福给村上另外八个检测点送热水”,周福用嘶
哑的声音宣讲防疫形势的严峻和如何进行防疫,奔波于全村九个检测点,并到隔离点
与群众聊家常,了解群众困难,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关心群众的特点;“周福说:‘大侄子,非常时刻,不行。

村里在西沟口设了隔离室,准备好了米、油、肉,你们在那儿
隔离观察十四天,才能进村。

’”,防疫期间,周福坚决拒绝王老二的小儿子进村,要他在集中点隔离观察十四天才能进村,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特点;“周福沉吟片刻:‘叔,爹的丧事从简吧,现在提倡厚养薄葬,我要带头做表率。

’”,特殊时期,周福坚持父亲的丧事从简,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表现了他的身先士卒。

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4)①借助矛盾冲突,使情节产生起伏。

如文中王老二的小儿子进村,但因
防疫期间人们不让进,要先隔离,于是与村民产生冲突,引起波澜,使小说情节产生
曲折,增强了小说感染力。

②通过对比使情节发展产生波澜。

将弟弟周禄与三叔执意要给周福父亲办葬礼的行为
与周福坚决不同意的行为进行对比,既推进情节发展,又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解析】(4)从“胖子吐一口烟:‘我一切正常,回家看我爹,还不行了?’”“周福说:
‘大侄子,非常时刻,不行。

村里在西沟口设了隔离室,准备好了米、油、肉,你们在
那儿隔离观察十四天,才能进村。

’”“胖子狠狠地踹一脚挡路的杆子,跳上越野车,隔
窗骂道:‘老犟牛!’”来看,王老二的小儿子进村,但因防疫期间人们不让进,要先隔离,于是周福与村民产生冲突,引起波澜,从而使小说情节产生曲折,增强了小说的
感染力;从“周福沉吟片刻:‘叔,爹的丧事从简吧,现在提倡厚养薄葬,我要带头做表率。

’”“‘不行,咱们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骂咱们不孝!’周禄红了脸吵嚷”“‘村里人知晓咱们孝顺爹,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咱们问心无愧!’周福大声说”“三叔捋着山羊胡:‘你们是孝顺,可村里人会来吊唁老支书,亲戚朋友会来祭奠大哥,这丧事还得
办。

’”“周福说:‘非常时期,坚决不能聚集,我来说明情况。

’”来看,弟弟周禄与三叔
执意要给周福父亲办葬礼的行为与周福坚决不同意的行为形成对比,通过对比使情节
发展产生波澜,既达到了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又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也使
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7.(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
两个世界?
7.(2)在作者看来,要想走向心中的世界,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7.(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路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
抵达的结果。

7.(4)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
①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
②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7.(5)文章第⑤段列举的两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案】(1)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

【解析】(1)第一段提出观点之后,第二段有“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
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

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
世界”的语句,提取出来或概括均可。

【答案】(2)自信;忍耐力;才华。

【解析】(2)以第三段“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为标志,文章
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即文章有三个分论点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即可。

根据
第④段“第一个伴侣是自信”可以提取出“自信”;根据第⑤段“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
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可提取出“忍耐力”;
根据第⑥段“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可提取出“才华”。

【答案】(3)心中的世界绝不是虚幻飘渺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并不断追求才
能实现的目标。

【解析】(3)理解句子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
并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句子的深层内涵,尤其要把句子中最关键的部分或词语解释清楚,这样对句子的认识才会准确而全面。

前句指出心中的世界的特点,后句指出到达
心中的世界的方法,即要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答案】(4)第①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

因为拿破仑的话强调的是自强,培根的话
强调的是自信的重要性,更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
【解析】(4)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契合点,这样论据才
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与第④段分论点“自信”有关才可。

读两个句子可知,第一个
强调了“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体现了自信;第二个句子则更多的强调了人的本性的
是自私的,世间所能完全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与第④段的观点无关。

因此第①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

【答案】(5)不能调换。

因为这两个事例是按照时间顺序(由中国到外国的顺序)列
举的,先举鲁迅的事例再举J.K.罗琳的事例,具有条理性(逻辑关系)。

【解析】(5)解答本题时,先表明不能调换,然后再阐述不能调换的原因。

从时间上
来说,鲁迅的示例要早于J.K.罗琳;同时鲁迅是中国人,J.K.罗琳是外国人。

所以鲁迅
的事例放在J.K.罗琳的事例前面更具有条理性,所以不能更换顺序。

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3)以上三则材料中,内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A. 嫦娥五号的飞行方案涵盖从发射到采样返回的整个过程,包括发射、地月转移飞行、环月飞行、月面软着陆、无人采样和返回等。

B. 据《俄罗斯报》报道,为建立自己的载人轨道空间站进而建设月球基地,中国已经
开始培训了10—12名航天员,其中至少有2名女性。

C. 《俄罗斯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规划了未来探索太空计划,显示了中国征服太空的
雄心,也证明了中国在空间领域取得的发展和进步。

D. 再度唤醒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第三个月昼执行探测任务,
全部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接受处理顺利。

【答案】B
【解析】(1)B项,未然变已然。

原文是“中国近期将开始培训10—12名航天员,其中至少有2名女性”;并且“建设月球基地”原文是“也许会”,是更遥远未来的事,与本次
培训无关。

【答案】C
【解析】(2)C项,无中生有。

原文是“‘中国探月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很高。

’吴伟仁强调,我国并未在国际同一个水平进行简单重复”,选项却错误地说成了“起步
较晚的中国探月工程,一起步就站在了国际同一个水平上”。

【答案】(3)①材料一写的是我国首次向世界介绍嫦娥五号的飞行方案和任务,表明
我国对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充满信心。

②材料二《俄罗斯报》以《中国宣布征服太阳系计划》为题,侧重介绍了中国对太空的积极探索,并展示了
中国发展太空事业的远景规划。

③材料三介绍了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的
工作情况,航天工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规划。

【解析】(3)解答此题,提取三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别概括即可,注意叙述有条理,
语言简洁。

材料一侧重介绍嫦娥五号,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对太空的积极探索,材料
三侧重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以及完成探月计划三步走后的航天
探索计划。

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实质上,云是可见聚合物,它漂浮在空中,是由地表大气中的水蒸气混
合组成的;水蒸气遇冷或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一般来源于海洋表面的水
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水蒸气。

②________,一般直径在0.2到0.3毫米之间。

当温
度降低时,这些小水滴会凝结变大,直径可达1毫米。

在这时,这些水滴会变成雨水,落在我们的头顶或雨伞上。

这也是地球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地表的水分蒸发后形成云,③________,重回地表的水分又可以进入下一个蒸发成云的循环。

【答案】云到底是什么呢?, 这些飘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冰晶的体积很小, 云又会化为雨
水降落回地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是个问句,后面的句子”实质上,云是可见聚合物,它漂浮在空中,是由地表
大气中的水蒸气混合组成的“是在解释云形
成的原理,可见这里应写“云到底是什么呢?”
第二空,前面说“水蒸气遇冷或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水蒸气”,后
面说到“一般直径在0.2到0.3毫米之间”,可
见是在说这些水滴或冰晶体积很小,因此可以写“这些飘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冰晶的体积
很小”;
第三空,前面说“地表的水分蒸发后形成云”,后面说“重回地表的水分又可以进入下一
个蒸发成云的循环”,可见这是一个循环的
过程,因此可以写“云又会化为雨水降落回地表”。

10.
请用一句话归纳下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满足相关要求即可落户、租房买房都有优惠、高额的就业创业补贴……南京、西安、武
汉、成都、石家庄等20多个城市纷纷给出相关优惠政策,城市“抢人大战”也成为今年
毕业季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武汉为例,除了毕业能落户、买房租房有优惠的“标配”外,2017年10月,武汉市人社局等多部门还公布了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
低年薪标准。

其中专科生每年3万元,本科生每年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年7万元,
博士研究生每年9万元。

【答案】多个大城市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抢夺高层次人才。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本文段主要内容是各城市在毕业季推出多种优惠政策抢夺人才,主要包含三个关键词:“多个城市”“优惠政策”“抢夺人才”,将三个关键词组合即可
得出答案,注意字数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