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答案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下面各图中表示了x,y两种变量,其中两种变量成正比例的是()。
A.
B.
C.
2.如图是小月放学后的活动情况。
下面的描述中()与图意不相符。
A. 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m
B. 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12分钟
C. 小月从书店离开返回家一共用了24分钟
D. 小月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是42分钟3.按规律填数:2,3,5,9,( ),33,……。
A. 13
B. 15
C. 17
D. 30
4.A、B代表家长和孩子,下图表示他们的关系,表示B是A的儿子,那么A是B的()。
A. 姨妈
B. 爷爷或奶奶
C. 妈妈或爸爸
5.按规律1,8,27,, 125,括号中的数应为()
A. 30
B. 64
C. 80
D. 100
6.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第几幅图大致表示汽车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
A. B.
C. D.
7.按规律1,8,27,(),125,括号中的数应为
A. 30
B. 80
C. 64
D. 100
8.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图像,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9.,,,,…,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
A. B. C. D.
10.周日早晨,张昊到离家800米的体育馆练习羽毛球,走路用了10分钟,然后用20分钟时间练习羽毛球,练完球后跑步回家,用了5分钟。
下图中,正确描述张昊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关系的是( )
A. B.
C. D.
11.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1 2 4 8 16()
A. 32
B. 24
C. 64
D. 20 12.星期六小明和家人从家中出发,乘车0.5小时后,来到离家10千米远的植物园,游览1小时后,走出植物园,休息1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中。
下面的折线统计图中,()描述了这一活动的过程。
A.
B.
C.
二、填空题
13.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
再想一想,第10个方框里有________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________个点。
________
14.如图:☆★★△△□☆★★△△□…,第23个图形是________,第51个图形是________。
15.根据规律填空。
(1)每一行分子和所在的行数________,每一行第一个数的分母比行数大________,每一行后一个分母比前一个数的分母大________。
(2)按这个规律排列,下一行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规律填空:2、3、5、8________17….
17.找规律,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
18.观察下边按规律排列的数(如图)可以知道,表中的数n=________.
19.0.5,,0.25,0.2,,________,________,,0.1.
20.找规律,填一填.
4,3,6,9,8,27,10,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1,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
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支。
现在将一个V形架倒放,两个V形架合在一起,如图2。
(1)图1与图2中分别有多少支铅笔?
(2)如果V形架中最上面一层放了100支铅笔,那么这个V形架中一共有多少支铅笔?22.圈出横线上要摆的图形。
23.赵师傅向图①所示的空容器(由上、下两个圆柱体组成)中匀速注油,直到注满。
注油过程中,容器中油的高度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
(1)把下面的大圆柱体注满需________分钟。
(2)上面的小圆柱体高________厘米。
(3)如果下面的大圆柱体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那么大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上面小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写出计算过程)
24.填一填.
25.找出不符合排列规律的图形,在下面画“F”,并在后面括号内换上正确的。
26.想一想、填一填。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填写)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下面各图中表示了x,y两种变量,其中两种变量成正比例的是
故答案为:B。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图形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判断。
2.B
解析: B
【解析】【解答】如图是小月放学后的活动情况。
下面的描述中,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12分钟与图意不相符。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每段表示6分钟,纵轴表示路程,每段表示100m,由图可得: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m,小月放学后在书店停留了6分钟,小月从书店离开返回家一共用了24分钟,小月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是42分钟,据此解答。
3.C
解析: C
【解析】【解答】2×2-1=3;
3×2-1=5;
5×2-1=9;
9×2-1=17;
17×2-1=33.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可知,此题的规律是:前一个数×2-1=后一个数,据此规律解答.
4.A
解析: A
【解析】【解答】A是B的姨妈。
故答案为:A
【分析】由题意和图可知,表示B是A的儿子,A和B是直系血亲关系。
而姨妈虽然也代表孩子的家长,但与孩子属非直系血亲关系,与直系血亲的家长是同辈,因此是向下弯曲的曲线关系图。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4×4×4=64
故答案为:B
【分析】第一个数字是3个1相乘,第二个数字是3个2相乘,第三个数字是3个3相乘,第四个数字是3个4相乘,这样计算出第四个数字即可.
6.B
解析: B
【解析】【解答】A、图形显示油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剩余油量逐渐下降,符合题意;
C、油量不断上升,不符合题意;
D、油量不断上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油量是不断下降的,由此根据图形判断出符合题意的图即可.
7.C
解析: C
【解析】【解答】4×4×4=64
故答案为:64
【分析】第一个数是1×1×1,第二个数是2×2×2,第三个数是3×3×3,那么第四个数就是3个4相乘的积.
8.C
解析: C
【解析】【解析】因为小明上学时的速度是匀速的,所以开始是以直线的形状行驶的,当车子坏掉修车时,小明则是停止的状态,所以中间的时间段则用平的线段表示,修好车后又以匀速行驶,所以后来的速度也要用直线表示.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直接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及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9.B
【解析】【解答】解: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故答案为:B。
【分析】从这列数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数的分母就是这个数在这列数中的顺序×2,每一个数的分子就是分母-1。
10.C
解析: C
【解析】【解答】由题可知,选项C与题干所述符合。
A:练习羽毛球20分钟,图中只有10分钟,错误;B与D:并没有表示出练习羽毛球的停留时间。
故答案为:C
【分析】0-10分钟表示的是从家走了10分钟到达羽毛球馆,10-30分钟的直线(路程不变)表示的是在羽毛球馆停留的时间,30-35分钟表示的是5分钟从羽毛球馆到家。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11.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则16×2=3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12.A
解析: A
【解析】【解答】下面的统计图中,A图描述了这一活动过程。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和家人从家中(起点0)出发,0.5小时到达离家10千米的植物园,在植物园内外分别游览1小时和休息1小时,此时,时间经过2.5小时,路程仍然是在10千米的地方,然后乘车从10千米的地方经过0.5小时回到家中。
此时,时间经过了3个小时。
由此得出,图A是正确的描述。
二、填空题
13.37;201;1+4×4【解析】【解答】第10个方框里有点的个数为:1+4×9=37;第51个方框里有点的个数为:1+4×50=201;第5个方框里有点的个数为:1+4×4故答案为:37;201;1
解析: 37;201;1+4×4
【解析】【解答】第10个方框里有点的个数为:1+4×9=37;第51个方框里有点的个数为:1+4×50=201;第5个方框里有点的个数为:1+4×4。
故答案为:37;201;1+4×4
【分析】由图可知,第一个图形有1个点,每个图形都比其前一个图形多4个点,由此可得出规律为:图形中点的个数=1+(4×n),其中n代表第几个图形,代入对应的数字即可
14.△;★【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第23个图形是△第51个图形是★故答案为:△;★【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是按照☆★★△△□为一个整体进行重复的23÷6=35由此可知第23个图形为△第51个图形同理计算即可
解析:△
;★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第23个图形是△,第51个图形是★。
故答案为:△;★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是按照☆★★△△□为一个整体进行重复的,23÷6=3......5,由此可知第23个图形为△,第51个图形同理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5.(1)相同;1;1(2)45;46;47;48【解析】【解答】解:(1)每一行分子和所在的行数相同每一行第一个数的分母比行数大1每一行后一个分母比前一个数的分母大1;(2)按照这个规律排列下一行应是
解析:(1)相同;1;1
(2);;;
【解析】【解答】解:(1)每一行分子和所在的行数相同,每一行第一个数的分母比行数大1,每一行后一个分母比前一个数的分母大1;
(2)按照这个规律排列,下一行应是、、、。
故答案为:(1)相同;1;1;(2)、、、
【分析】先观察已知分数的位置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判断出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写出后面的数字。
16.【解析】【解答】8-5=38+4=12故答案为:12【分析】观察已知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差依次是12345所以8后面的数字比8大4用8加上4就是8后面的数
解析:【解析】【解答】8-5=3,8+4=12
故答案为:12
【分析】观察已知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差依次是1、2、3、4、5,所以8后面的数字比8大4,用8加上4就是8后面的数.
17.1025;1236【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10251236故答案为:1025;1236【分析】第一
解析:;
【解析】【解答】第一个数字分子:2×5=10,分母:5×5=25;第二个数字分子:2×6=12,
分母:6×6=36;这两个数字是、.
故答案为:;
【分析】第一个数字的分子是1×2,后面的分子依次是2×2、2×3、2×4……;第一个数字的分母是1×2,后面的数字的分母依次是2×2、3×3、4×4……,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缺少的数字即可.
18.【解析】【解答】n是第五行n=5-1=4故答案为:4【分析】根据原来的数字判断规律n=行数-1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解析:【解析】【解答】n是第五行,n=5-1=4.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原来的数字判断规律,n=行数-1,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19.17;0125【解析】【解答】05=12025=1402=15根据规律判断第一空里面是17第二空里面是18化成小数是0125故答案为:17;0125【分析】把所有的小数都化成分数即可判断出数字之间的
解析:;0.125
【解析】【解答】0.5=, 0.25=, 0.2=,根据规律判断第一空里面是,第二空里面
是,化成小数是0.125.
故答案为:;0.125
【分析】把所有的小数都化成分数即可判断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判断空格处的数字,按照规律填写分数或小数即可.
20.81;12【解析】【解答】27×3=81;10+2=12故答案为:81;12【分析】把单数个数字和双数个数字分开判断单数个数字相差2双数个数字是前一个双数数字的3倍;由此用27×3就是10后面的数字
解析: 81;12
【解析】【解答】27×3=81;10+2=12
故答案为:81;12
【分析】把单数个数字和双数个数字分开判断,单数个数字相差2,双数个数字是前一个双数数字的3倍;由此用27×3就是10后面的数字,把10加上2就是最后一个数字.
三、解答题
21.(1)解:图1中有55支铅笔,图2中有110支铅笔。
(2)解:(100+1)×100÷2=5050(支)
答:这个V形架中一共有5050支铅笔。
【解析】【分析】(1)因为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多一支铅笔,最上面一层有10支铅笔,最下边有1支铅笔,所以这个V形架有10层,(10+1)×(10÷2)=55,那么两个V形架有55×2=110支;
(2)V形架中最上面一层放了100支铅笔,因为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多一支铅笔,最下边有1支铅笔,所以铅笔的总支数=(最上边的铅笔的支数+最下边的铅笔的支数)×(层数÷2)。
22.解:
【解析】
23.(1)
(2)30
(3)解:48×20=960(立方厘米)
960÷ × ÷30=16(平方厘米)
答:大圆柱的体积是960立方厘米,上面小圆柱的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把下面的大圆柱体注满需要分钟;
(2)观察图可知,上面的小圆柱体从20厘米到50厘米,用减法求出高度;
(3)观察图可知,下面大圆柱的高是20厘米,已知底面积和高,要求大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据此列式解答;
要求上面小圆柱的底面积,先用下面大圆柱的体积÷注满大圆柱的时间=每分钟注入的体
积,观察图看,在分内小圆柱可以注满,用每分钟注入的体积×注满的时间=小圆柱的体积,然后用小圆柱的体积÷高=底面积,据此列式解答。
24.解:根据规律画图:.
【解析】【分析】看图可知,两个平行四边形为一组,第一组和第三组相同,那么第四组就和第二组相同.
25.解:从左往右数第5个应该是苹果,画图如下: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四个水果为一组,每组中前两个是苹果,第三个是梨,第四个是桃子;根据这个规律找出规律错误的哪一组并改正即可.
26.解:
【解析】【解答】解:观察数列:1+2=3,3+4=7,7+6=13;从第一个数起,后面的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2,4,6……,即相隔两个数字的差分别是2,4,6,……,增加的数依次多2,所以13增加:6+2=8,13+8=21;21增加:8+2=10,21+10=31;所以应填:21,31,8,10。
故答案为:21,31,8,10。
【分析】找规律填数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数找出数与数之间的规律,看相邻两数的倍数关系或差是多少是常用的观察方法;本题中从第一个数起,后面的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2,4,6……,即相隔两个数字的差分别是2,4,6,……,增加的数依次多2,据此即可解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