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1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主要内容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B.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答案】C
【解析】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发展提出了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错误。

2.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藓类的叶片大,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发现了叶肉细胞,即可换成高倍镜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可用粗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调大光圈或使用凹面反光镜,可调亮高倍镜下的视野
【答案】D
【解析】A、在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时,应该现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物物像,并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不能直接使用高倍镜,A错误;
B、在低倍镜下发现了叶肉细胞,并将叶肉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成高倍镜观察,B错误;
C、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错误;
D、调大光圈或使用凹面反光镜,可调亮高倍镜下的视野,D正确。

3.水是生命之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作为细胞的组成成分B.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C.贮存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D.参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A、水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结合水的功能,A错误;
B、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是自由水的功能,B错误;
C、水不能贮存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C正确;
D、水可以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D错误。

4.下列属于还原性二糖的是()
A.葡萄糖B.麦芽糖C.蔗糖D.脱氧核糖
【答案】B
【解析】A、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但是单糖,A错误;
B、麦芽糖为植物二糖,具有还原性,B正确;
C、蔗糖属于二糖,但无还原性,C错误;
D、脱氧核糖是单糖,D错误。

5.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
A.R基不同B.羧基不同C.氨基不同D.组成元素不同
【答案】A
【解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A正确,BCD错误。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氨基酸B.脱氧核苷酸C.核糖核苷酸D.葡萄糖
【答案】B
【解析】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
B、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正确;
C、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
D、葡萄糖是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

7.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起骨架作用的是()
A.磷脂B.蛋白质C.胆固醇D.糖蛋白
【答案】A
【解析】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A符合题意。

8.基于对动植细胞结构的比较,可以判断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心肌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A.液泡B.中心体C.叶绿体D.线粒体
【答案】D
【解析】A、人心肌细胞不含液泡,A错误;
B、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错误;
C、人心肌细胞不含叶绿体,C错误;
D、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心肌细胞都有线粒体,D正确。

9.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B.观察细胞质中叶绿体的形态需要将其染色
C.健那绿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质呈无色
D.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无关
【答案】C
【解析】A、观察叶绿体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观察线粒体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A错误;
B、叶绿体呈绿色,观察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的形态不需要染色,B错误;
C、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
D、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有关,温度较高时流动速度较快,D错误。

10.下列关于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也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的理想材料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
【答案】B
【解析】A、用浓度高的NaCl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原因是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性,A错误;
B、在植物细胞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由于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浓度差减小,失水越来越慢,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无原生质层,不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的理想材料,C错误;
D、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已经死亡,死亡的细胞生理功能丧失,D错误。

11.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K+进入轮藻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说明轮藻细胞吸收K+时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该种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ABD错误。

12.下图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关系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靠近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断裂
B.②过程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C.此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D.在活细胞中,①②过程时刻进行
【答案】D
【解析】A、①过程中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高能磷酸键)断裂,A错误;
B、②过程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
C、此反应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C错误;
D、ATP活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A 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所以相互转化迅速,D正确。

13.人们常利用酵母菌进行酿酒、发面等活动,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示意图,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中只能进行①③过程
B.图中①过程所释放的能量是最多的
C.①②过程进行的场所与①③过程进行的场所完全不同
D.②与③过程可以通过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的反应区分
【答案】D
【解析】A、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菌,在低氧环境中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对应图中的②过程,B错误;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错误;
D、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以使重铬酸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正确。

14.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区别于植物细胞的特点之一是()
A.间期染色体不复制B.前期不形成纺锤体
C.后期着丝粒不分裂D.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答案】D
【解析】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间期都会进行染色体复制,A错误;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前期都会形成纺锤体,只是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B错误;
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后期着丝粒都会分裂,C错误;
D、末期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两个子细胞,不形成细胞板,D正确。

1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C.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D.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答案】C
【分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据此答题。

【解析】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正确;
C、由于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因此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相等,但每只小桶中两种小球的数量要相等,C错误;
D、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桶中混匀后才可进行下一次抓取,这样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
16.有一种严重的椎骨病是由一隐性基因引起的,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
则该儿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A.1/4 B.1/2 C.2/3 D.1/3
【答案】D
【解析】根据分析,正常的儿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所以该儿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3,D正确,ABC错误。

17.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F1代中高茎有3680 株,矮茎有1200 株。

高茎基因用H表示,矮茎基因用h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Hh和HH B.Hh和hh C.Hh和Hh D.HH和hh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高茎:矮茎=3680:1200≈3:1,可知,亲本为杂合子自交,故亲本基因型为:Hh和Hh,C正确。

18.下图为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的遗传图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黑色为显性性状
B.4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3号和6号基因型一定相同
D.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A、黑色鼠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鼠,故黑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A正确;
B、4号表现型为黑色(基因型为A-),由于子代6号为隐性纯合子(aa),则4号肯定为杂合子,B错误;
C、据分析可知,白色为隐性,3号和6号都为白色,基因型一定相同,为隐性纯合子(aa),C正确;
D、4号和5号为黑色(A-),子代6号为白色(aa),故4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Aa)。

其子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因此7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而4号肯定为杂合子(Aa),故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

19.下列哪一组表现型相同(
A.DDEE和Ddee B.DdEE和Ddee
C.ddEe和DdEe D.DdEe和DDEE
【答案】D
【解析】A、DDEE表现为双显性性状,而Ddee表现为一显一隐,A错误;
B、DdEE表现为双显性性状,而Ddee表现为一显一隐,B错误;
C、ddEe表现为一隐一显,而DdEe表现为双显性性状,C错误;
D、DdEe和DDEE均表现为双显性性状,D正确。

20.下列哪项不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所必需的条件()
A.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
C.必须有减数分裂过程
D.细胞增殖时,两对基因互不干扰
【答案】B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至于两对基因控制什么性状,不影响其自由组合,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1.某植物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表现型的植株自交,子代中一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红花高茎B.红花矮茎C.白花矮茎D.白花高茎
【答案】C
【解析】据分析可知,白花矮茎基因型为aabb,一定为纯合子。

只有纯合子自交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四种表现型中只有白花矮茎一定为纯合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BD错误,C正确。

22.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四分体由四条染色体组成
B.四分体只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
C.一个四分体有四个核DNA分子
D.含有四分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A、一个四分体由2条染色体组成,A错误;
B、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C正确;
D、含有四分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2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了()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着丝粒也随着分裂
C.着丝粒的分裂引起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着丝粒的分裂引起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A
【解析】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
B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24.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C错误;
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25.人类的钟摆型眼球震颤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
B.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不一定患此病
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一定不患此病
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答案】D
【解析】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特点: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A正确;
B、如果外祖父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X A X-,外孙不一定患此病,B正确;
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X a X a),儿子的基因型一定为X a Y,表现型正常,C正确;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在推测与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很多科学家都投入了这项研究,最终沃森与克里克成功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根据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序列是:__________。

(2)从DNA的核苷酸组成考虑,不同核苷酸的区别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3)某科研人员对提取的小鼠肝脏细胞DNA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碱基G的含量为14%,T的含量为9%,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结果是否可信?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在“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某同学动手制作的模型。

图中碱基A与③通过__________键相连;①、②、A组成的物质叫作______________;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1)5′-GGTATC-3′(或3′-CTA TGG-5′)
(2)碱基不同
(3)否(不可信)因为DNA是双链结构,A=T,C=G,即G+T=50%,但目前数据显示G+T不等于50%,故以上结果不可信
(4)氢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链
【解析】(1)DNA是反向平行的双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配对,G-C配对,则它的互补链序列是:3′-CTATGG-5′。

(2)组成DNA的核苷酸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碱基的不同。

(3)DNA分子中G与C配对,A与T配对,碱基G的含量为14%,T的含量为9%,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G+T=50%,而此DNA分子中G+T=23%,因此这一结果不可信。

(4)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①、②、A分别为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腺嘌呤,则共同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的的双螺旋结构。

27.下图是某真核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细胞为_____(填“动物”、“低等植物”或“高等植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结构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作用是_____。

(3)结构[]_____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功能不同,其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_____的形成有关。

(4)参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填序号)。

【答案】(1)高等植物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且无中心体
(2)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②]高尔基体细胞壁
(4)②③⑩
【解析】(1)此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且无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
(2)结构①是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结构②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功能不同,其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4)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核糖体无膜结构,参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具膜细胞器有②是高尔基体、⑧是线粒体、⑩是内质网。

28.图示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括号所示的化合物。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2)在A过程中发生的两个主要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A和B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B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大气中CO2的含量突然减少时,短时间内③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

【答案】(1)①A TP ②NADPH ③C3④(CH2O)(2)水的光解及NADPH的生成ATP 的生成(3)光合作用叶绿体基质(4)减少
【解析】(1)根据图形各种物质进行分析可知:①是A TP,②是[H](NADPH),③是C3,④是(CH2O)。

(2)根据图形各种物质进行分析可知:A代表光反应,A过程中发生的两个主要的化学变化是水的光解及NADPH的生成、ATP的生成。

(3)A代表光反应、B代表暗反应,A和B过程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当大气中CO2的含量突然减少时,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而消耗的C3不变,故短时间内③的含量将会减少。

29.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茎的高度进行了遗传学研究。

该种植物有高茎和矮茎两种表型,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为了对该对性状进一步研究,该小组成员随机取高茎和矮茎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高茎x高茎,F1中高茎:矮茎=21:1;
乙组:高茎x矮茎,F1中高茎:矮茎=7:1;
丙组:矮茎x矮茎,F1全为矮茎。

(1)两亲本杂交,在授粉前需对母本进行_____操作,目的是_____。

(2)上述花色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

丙组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

(3)甲组F1中没有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

(4)乙组亲本的高茎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

要判断乙组高茎亲本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

【答案】(1)去雄、套袋防止(自花和其他)花粉的干扰
(2)遵循bb
(3)高茎亲本中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4)3:1 让该高茎植株自交,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1)杂交实验的一般步骤: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套袋是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2)甲乙组实中高茎与高茎交配,后代出现矮茎,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说明上述花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高茎对矮茎是显性,丙组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是bb。

(3)甲组F1中没有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最可能是高茎亲本中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4)乙组中的矮茎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7高茎:1矮茎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高茎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7: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B,杂合子Bb的比例为X,只有Bb才能产生1/2b,故1/2X=1/8,X=1/4,即BB:Bb=3:1。

要判断乙组高茎亲本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该高茎植株自交,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高茎亲本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高茎亲本为纯合子。

30.图为白化病的遗传系图谱,由一对等位基因A 和a控制。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遗传。

(2)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3)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

已知Ⅰ2 的父亲患红绿色盲,家系中其他成员均不是患者,则Ⅱ4 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若Ⅱ4与Ⅱ5 再生一女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1)常隐
(2)Aa或AA 2/3
(3)AaX B X B或AaX B X b0
【解析】(1)由分析可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2)Ⅲ2的双亲正常,但有患病的妹妹,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Ⅲ2正常,其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1+2)=2/3。

(3)Ⅰ2的父亲患红绿色盲,则Ⅰ2的基因型为X B X b,Ⅱ4正常,但有患白化病儿子(aa)和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母亲(X B X b),说明Ⅱ4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为Aa,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X B X B或X B X b,其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Ⅱ5正常,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X B Y),故子代不可能生下患色盲的女孩,故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