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0分)
(1) 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 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3) 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5) 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作者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逢入京使》一诗中,作者希望返京的使者将自己平安
的消息捎给远方的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送别
友人时的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 11 分)
行走,是与自己相遇的途经。
亲近自然,读书,历练,都是夯.实人生基础的课程,让我们走向丰ráo和充盈。
行走,
让人生更精彩。
孔子周游列国,只言片语汇成儒家经典;王维使至塞上,大漠长河绘出壮美画卷;陶渊明采菊东篱,南山飞鸟寄托隐逸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无涯,行者无疆。
愿你行走的人生xuàn丽多姿。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夯.( ) 实xuàn ( ) 丽丰ráo ( ) (2) 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
(2分)
(3) 下列不属于儒家经典的一项是( ) (3分)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黄帝内经》
(4) 请仿照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
语意连贯,结构一致。
( 3分)
3. 下列关于《傅雷家书》一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B.《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C. 傅雷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
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傅雷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
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
问题,都高高在上做了训斥。
4. 【2022·潜山期中改编】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以“走进传
统节日——清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1分)
(1) 在清明假期中,班委会组织开展“徒步大蜀山,缅怀革
命英烈”的实践活动。
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
(不
超过20字) (3分)
(2)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班委会计划于4月1
日下午2点在学校报告厅开展一场主题讲座,特邀请学
校国学社的陈老师担任演讲嘉宾。
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
的邀请函。
(8分)
①邀请函中有一处内容缺失,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②邀请函中有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③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④邀请函中存在一处语病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二、阅读(55分)
[一]【2022·合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 21分)
守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一百多
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出现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
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
这
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
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 )。
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
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
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
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
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
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
声:“坏了。
”说完,就往石桥下冲。
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
大桃树卡在桥洞,死死地,一动不动。
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
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
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
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席卷了全身。
老葛跺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
老葛的心更慌了。
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
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脱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
老葛把绳子一头拴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
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
妻子用手拉着绳子。
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
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
妻子站在桥上,双手() 抓住绳子,满脸担心,说:“慢点儿,慢点儿,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
”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 ) 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
学生们乖乖地站在那里,看着老葛。
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
村长也来了。
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到桥上。
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
经过几番拉扯,大桃树终于被拉开了。
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
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
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村长和校长都来到了现场。
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
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
”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
”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眶慢慢地湿润了。
(有删改) 5.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狂奔死死地紧紧地
B. 奔跑死死地紧紧地
C. 狂奔紧紧地死死地
D. 奔跑紧紧地死死地
6. 根据原文,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4分)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棵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村长和几个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7. 文章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请分析它在文中的
作用。
(4分)
8.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6分)
(1) 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
(2) 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
话都没说,眼眶慢慢地湿润了。
9. 文章以《守桥》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4分)
[二]【2022·淮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17分)
【材料一】今天市面上的各种蔬菜腌渍品(腌菜),可大致分为渍菜和泡菜两类。
其中,渍菜又分为“咸菜”(盐腌后产生风味,如榨菜、梅菜等)和“酱菜”(腌渍后加酱料产生风味,如酱黄瓜、糖蒜等)。
泡菜属于纯厌氧型乳酸菌发酵加工品,酸菜(芥菜)与泡椒都属于泡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向记者解释:新鲜蔬菜自身带有乳酸菌,在制作泡菜的无氧环境中,需氧型细菌被抑制,而加入的食盐等则能杀死其他有害菌,因此厌氧型的乳酸菌就成为“霸主”,大量繁殖并进行乳酸发酵,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成主要产物——乳酸。
参与泡菜发酵的微生物有很多种,但处于主导地位的总是乳酸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腌渍过豆豉姜的泡菜坛,则算是年代最早的“泡菜文物”。
实际上,今天的四川泡菜依然是采用这种腌渍的古法,即将新鲜蔬菜放入密封坛,在盐水中利用厌氧的方式自然发酵。
中国朝鲜族和韩国的辣白菜等腌渍蔬菜,在汉语中被普遍翻译为“泡菜”,这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口水仗”。
辣白菜在制作上讲究腌渍为主,其腌渍调料的种类十分丰富,从而产生了“韩式泡菜”特有的口感。
由于制作韩式泡菜只需要泡菜缸,不必密封,因此与四川泡菜不同,其发酵为“兼性厌氧型”,也就是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形式。
不少中国人认为辣白菜这种加工方式只能算作普通“腌菜”,应该和许多没有密封发酵的腌渍蔬菜归为一类。
但是范志红指出,将辣白菜称为“泡菜”也没有问题,因为其在腌渍发酵中也以乳酸菌发酵为主。
不过,为了和中国的泡菜加以区别,一般称其为“韩式泡菜”。
有学者认为,韩式泡菜原本与中国东北酸菜类似,但从16世纪辣椒传入朝鲜半岛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例如,除了最初的盐水腌渍之外,韩式泡菜的发酵过程是不加水的(所以也无法形成完全严格的乳酸厌氧条件)。
(有删改) 【材料二】腌渍菜是否安全,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由于不同的腌渍菜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同,其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其实,以四川泡菜为代表的泡菜,采用的是科学且安全的加工方式。
首先,泡菜以新鲜蔬菜为原料,采用的是“冷加工”的方式,没有加热的过程,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其次,说四川泡菜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的说法并不科学。
泡菜的发酵过程中,由于“好细菌”乳酸菌不具备硝酸还原酶,严格的乳酸菌发酵并不会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不仅如此,泡菜制作过程中额外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等配菜,还可以帮助降低泡菜坛中亚硝酸盐的水平。
(有删改) 【材料三】目前,我国《酱腌菜卫生标准》( GB2714—2003)并没有对泡菜这类食物的盐含量做出强制性规定。
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刘兰图等人在其检测的包括泡菜在内的20种样品中发现,每100克腌菜的食盐含量,最低的也在3. 6克以上,其中有12个袋装及3个散装样品达到了6克以上,有2个散装样品的盐含量甚至达到了11克以上。
因此专家指出,每人每天食用的泡菜一般不要超过100克,最好控制在50克以下。
我国的各种腌渍菜终究是用于调换口味的小菜、配菜,就算不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也不要过多地食用。
一些食品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对各地的泡菜生产方式制定具有指导性的工艺标准和流程,并且提醒危害控制的关键点和具体要求。
如此一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制作者都可以遵照规范制作泡菜,并确保其安全性。
(有删改)
10.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参与泡菜发酵的乳酸菌来自新鲜蔬菜自身,在无氧环境
中可以大量繁殖并进行乳酸发酵。
B. 韩式泡菜开始时与中国东北酸菜类似,从16世纪辣椒传
入朝鲜半岛后发酵过程是不加水的。
C. 泡菜的加工方式为“冷加工”,没有加热的过程,维生素、
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没有损失。
D. 如果制定泡菜生产方式的工艺标准和流程,企业和个人
制作者就有了指导性的规范标准。
11. 【材料一】第1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12. 结合材料分析韩式泡菜与四川泡菜有什么不同。
(4分)
13. 小亮同学与小丽同学对四川泡菜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小亮同
学喜欢大量食用,小丽同学认为对人体有害,从来不吃。
请
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分别劝说这两位同学。
( 6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 17分)
【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之①,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
于时苻坚临江②,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谟③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④甚厚。
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
一见冲,因陈无用,然⑤而退。
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
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甚厚,为乡闾所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刘之:字子骥,南阳人。
②临江:指兵临长江。
③谟(xūmó):重大的谋划,宏图大计。
④赠贶(kuàng):赠送,赐予。
⑤(xiāo) 然:自在超脱的样子。
14.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5分)
(1) 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后遂无问津
..者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缘.道以乞穷乏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悉.不受所饷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分)
(1)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 南阳刘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
16. 由【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刘子骥热
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乙】文中表明刘子骥归隐地
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作答) ( 2分)
17. 【甲】文中说“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从【乙】文中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子骥是一个“高尚士也”?(6分)
三、写作( 55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5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
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选自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你对“读书”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读书”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
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透露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 (1)弹琴复长啸(2)朔气传金柝
(3)庭下如积水空明(4)惟解漫天作雪飞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1)hāng 饶绚(2)途经途径
(3) D 点拨:《黄帝内经》是医学典籍,不属于儒家经典。
(4)示例一:李白江边送友孤帆远影牵出依依别情
示例二:东坡夜游古寺月色柏影驱散贬谪郁闷
示例三:龚自珍黯然离京片片落红化作多情春花
3. D 点拨: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D 项,“高高在上做了训斥”表
述有误。
傅雷在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
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可见傅雷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儿子交谈,以师长的身份引导儿
子,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4. (1)示例:传承先烈精神,争当优秀少年。
(2)①在“下午”后面加上“2 点”。
②将署名和时间的位置对调并居右书写。
③应将“请您务必参加”改成“诚邀您参加”。
④应将“进行”改为“举办”。
二、阅读
[一]5. C
6. 发展:老葛拉不动卡在桥洞口的桃树,桃树上的漂浮物越
聚越多,石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危在旦夕。
高潮:老葛奋不顾身跳到河里,用锯子锯堵在桥洞口的
大桃树。
7. ①体现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
水冲下后卡在桥洞口做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出
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8. (1)运用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
大桃树卡在桥洞口时内心的震惊与担心,表现出形势的
危急。
(2)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校长听到老葛的要求竟然是
给孩子们再上一堂课时,由不解到理解,再到敬佩的心
理变化。
9. ①“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
②“守桥”概括了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
③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前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
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育人”的“桥”。
点拨: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文章以《守桥》为题,是一
个巧妙的设计。
结合全文可知,“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
后甘愿奉献、无怨无悔、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守桥”
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即老葛在洪水中毫无畏惧、舍生忘死、
奋力守桥的中心情节;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前的小桥,
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
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坚守和热爱。
[二]10. C 点拨: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C 项中的“没有损失”
说法有误。
根据【材料二】第2 段应该是“损失较少”。
11. 分类别,举例子。
第1 段中把腌渍品(腌菜)大致分为渍菜
和泡菜两类,把渍菜又分为“咸菜”和“酱菜”两类,条
理清楚地把泡菜、咸菜、酱菜之间的关系解说清楚。
列举
榨菜、梅菜等例子介绍“咸菜”,列举酱黄瓜、糖蒜等例子
介绍“酱菜”,具体说明了咸菜和酱菜的种类。
12. ①四川泡菜将新鲜蔬菜放入密封坛,在盐水中利用厌氧的
方式自然发酵;②制作韩式泡菜只需要泡菜缸,不必密封,
其发酵为“兼性厌氧型”,也就是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
两种形式。
13. 示例:小亮同学,由于泡菜盐含量较多,专家指出,每人
每天食用的泡菜一般不要超过100 克,最好控制在50 克
以下。
而且泡菜终究是用于调换口味的小菜、配菜,建议
不要过多地食用。
小丽同学,以四川泡菜为代表的泡菜,加工方式科学且安
全,不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适量吃一点儿还是可以的。
[三]14. (1)做记号(2)打算,计划
(3)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4)沿着,顺着(5)全,都
15. (1)(渔人)到了郡城,拜访太守,说了在桃花源里的所见所闻。
(2)南阳人刘之,(为人)高尚直率,擅长史传学术,在阳
岐隐居。
点拨:本题参考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注意句中重点
词语的翻译。
(1)中重点词语:及,到;诣,拜访。
(2)中重
点词语:善,擅长;隐,隐居。
16. 欣然规往隐于阳岐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文的内容,用原文语句作答。
【甲】文中“欣然规往”写出了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对
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乙】文中“隐于阳岐”点明刘子
骥隐居的地点是“阳岐”。
17. 对桓冲赠送的财物,刘子骥一点儿也没有享用,沿途都送
给了穷人;隐居阳岐,衣食物品常常与村民共享;甘愿隐
居,不愿为官。
点拨: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由“高
率善史传”“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一见冲,因陈
无用,翛然而退”“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等句可知,
刘子骥有才华,淡泊名利,享受与百姓同乐的隐居生活,
不愿为官。
【乙文参考译文】
南阳人刘之,(为人)高尚直率,擅长史传学术,在阳岐隐居。
当时苻坚南侵兵临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有
益于国家的宏图大计,就聘刘之任长史,派人乘船前去迎
接,赠送了很多礼物。
刘之只好从命,于是上船出发,但
一点儿也没有收受桓冲所送的礼物,沿途送给了贫困的人;
等到上明后,东西也送光了。
(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
有才能,然后很潇洒地离去。
(他)在阳岐住了多年,不管吃的
穿的有无多少,常常和村人共享。
碰到自己生活拮据时,村
人也同样帮助他。
他为人厚道,乡里人乐于与他相处。
三、写作
18.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
这一则材料内涵丰富,表
达了培根对读书作用的认识:怡情、傅彩、长才。
写作角度
可以写对“读书”的认识与思考,可以写关于“读书”的经
历和感悟。
因而“读书”是作文的中心话题。
在文章体裁选
择上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可以写成记叙
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例文:
也谈读书
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
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
”读书亦是如此。
不爱读书的人,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读书时,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如同会品咖
啡的人——读书时,能够品出书的韵味,能够进入乐之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的乐之境界呢?
记得有本书的封面上有这么几个字:“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唐太宗也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学家曾发现一个现象,凡历史上的明君都是乐意读书的。
别的不说,创造了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的唐太宗,就喜欢读《汉书》《后汉书》《史记》等,到年老时,还要侍官念给他听。
据说唐朝“十有六七仿前朝,制有一二仿前代”。
几部史书锻造了半个唐朝,从中我们不能不惊叹,书是怎样一个良师益友啊!
不仅是我,亿万个声音都会呼唤:“读书真好!”书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如浩瀚的大海,读书就像一次次旅行,带我游遍大江南北、古今中外;读书又像是跟着一位博学睿智的老师,一路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
我的生活也因读书而变得更加精彩。
“白用功、傻用功、乱用功”式的读书,只会使愚者更愚。
而只有“巧用功”,才能让人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梦想飞翔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