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试A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分离工程试卷(A)答案
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吸附层析:样品中各组成依据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物质吸附力差异进行多次分离的过程。
2、单元操作: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3、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4、物理萃取: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5、目标物浓缩率:mT=产品中目标物的浓度CTP / 原料中目标物的浓度CTC
6、等电点沉析:调节体系pH值,使两性电解质的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操作称为等电点沉析。
二大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载体,活性基团,可交换离子。
2.过滤和离心;
3. 粘度,密度
4. 氧化铝,硅胶,活性炭
5.微滤,超滤,渗透,反渗透
6.溶质种类的影响,溶质浓度的影响,pH值,盐析温度。
三大题、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有些目标产物不在发酵液中,而是存在于生物体中。
尤其是由基因工程菌产生的大多数蛋白质不会被分泌到发酵液中,而是在细胞内沉积。
脂类物质和一些抗生素也是包含在生物体中。
使胞内产物释放出来一般需要破碎细胞壁。
渗透压冲击,增溶法,脂溶法,酶消化法,碱处理法。
2、凝胶排阻色谱的分离介质(填料)具有均匀的网格结构,其分离原理是具有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分子,在流经柱床时,由于大分子难以进入凝胶内部,而从凝胶颗粒之间流出,保留时间短;而小分子溶质可以进入凝胶内部,由于凝胶多孔结构的阻滞作用,流经体积变大,保留时间延长。
这样,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分子得以分离。
3、双水相现象是当两种聚合物或一种聚合物与一种盐溶于同一溶剂时,由于聚合物之间或聚合物与盐之间的不相容性,当聚合物或无机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分成不互溶的两相,因使用的溶剂是水,因此称为双水相,双水相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
4、树脂预处理物理处理:水洗、过筛,去杂,以获得粒度均匀的树脂颗粒;化学处理:转型(氢型或钠型)
阳离子树脂酸—碱—酸
阴离子树脂碱—酸—碱
最后以去离子水或缓冲液平衡
离子交换操作方式静态:操作简单、但是分批操作,交换不完全
动态:离子交换柱,操作连续、交换完全,适宜多组份分离
四大题、计算题(共1小题,10分)
解:萃取剂流量相等时,E = 1.65
用右侧方程得:1- 3 = 0.946
五大题、问答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
1、大孔网状吸附树脂的种类
非极性吸附树脂:苯乙烯交联而成,交联剂为二乙烯苯,又称芳香族吸附剂。
中等极性吸附树脂: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而成,交联剂亦为甲基丙烯酸酯,故又称脂肪族吸附剂。
极性吸附剂:丙烯酰胺或亚砜经聚合而成,通常含有硫氧、酰胺、氮氧等基团。
常用的解吸方法低级醇、酮或水溶液解吸
原理:使大孔树脂溶胀,减弱溶质与吸附剂间的相互作用力
碱解吸附
原理:成盐,主要针对弱酸性溶质
酸解吸附——原理同上
水解吸附
原理:降低体系中的离子强度,降低溶质的吸附量
2、1. 点样用微量注射器或玻璃毛细管吸取一定量试样点在原点上。
试样点的直径一般应小于5mm。
可并排点多个试样同时展开。
2.展开剂由一种或多种溶剂按一定比例组成。
如用纸层析分离氨基酸时,常用的展开剂组成和配比为:正丁醇:乙酸:水=4:1:1。
3.显色、检测有些组份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可在紫外灯下用铅笔将组份斑点描绘出来。
常用的显色方法有喷洒显色剂、碘蒸气熏或氨水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