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古诗文知识点背诵小册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 uē)处。

重(c hòn 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 iān 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 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 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 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 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 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 hǔ)引凄异,空谷传(c h uán)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 hán g),猿鸣三声泪沾裳(c hán g)。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描写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3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16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一句相照应。

18、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3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xín g)。

念无与乐(lè)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 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

6.《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包含着作者能尽赏这清虚冷月仙境之快意,又隐隐有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

7.《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极写月光清凉明净之美,描绘出冰清玉洁的空灵境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8.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
一活跃。

4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6.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本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等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7.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文中表达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野望》借用典故表达归隐愿望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渡荆门送别》描写江上静态美景的句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渡荆门送别》含蓄的表现诗人离开故乡后的思乡之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句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6、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7、《黄鹤楼》描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0、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3、《庭中有奇树》中写出女主人公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但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的句子是: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4、《庭中有奇树》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1.
《龟虽寿》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2、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3、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4、《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龟虽寿》中千古传诵表现人虽然老了但是仍然有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句子是: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7、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8、作者认为只要人的精神愉快,调养好身体,就能长寿的诗句: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9、表现诗人虽然到了晚年,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0、《龟虽寿》中表达作者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2、
1、《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品行的诗句是:,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3、
梁甫行/曹植
1、《梁甫行》中直陈所见所感,如实记录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的诗句是: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墅。

2、《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是: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3、《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进一步抒发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感慨的诗句是: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4、《梁甫行》中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诗句是: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14
15
舜发于畎(q uǎn)亩之中,傅说(y 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 g]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4、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10、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2、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6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杂然相许。

(4)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愚公移山的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愚公移山的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的诗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饮酒》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饮酒》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写景绝妙的诗句,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饮酒》主旨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

这一哲理可以用《饮酒》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饮酒》中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0.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饮酒》中体现这一意境的两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3.《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借物抒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7.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8.《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9.《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20、《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1、《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3、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4、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5、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6.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7.以乐景表现哀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8、“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29、《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0、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3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3、诗中表达作者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3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诗借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5、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诗人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械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6、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句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37、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典故的连续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38、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9、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0、《赤壁》中写兴感之由(发出感叹的原因)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1、《赤壁》(杜牧):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2、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4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一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4、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寻求幸福的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45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画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46、《渔家傲》中表达诗人希望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诗句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