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不随地吐痰》(二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不随地吐痰》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不随地吐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不能随地吐痰及其原因。

2、幼儿能够明白在不同情况下,要吐痰时应该怎么做,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惯。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孩子们,当我们在美丽的花店或者在美丽的展览厅里,突然发现在地上有一堆浓痰,那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老师,父母们也经常告诉我们不要随地吐痰,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吗?吐痰又有些什么害处呢?幼儿讨论。

二、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①因为痰里很多细菌和病毒,能传播白喉、脑膜炎、麻疹、感冒、肺结核等多种疾病,所以不因该随地吐痰。

②而且随地吐痰会弄脏环境,是一种不卫生、不文明、违反公共道德的不良行为。

A.不卫生
B.不文明
C.违反公德
有细菌、病毒影响市容自私自利
传播疾病影响形象损人不利己
2.那么我们有了痰怎么办?A.咽到肚子里去B.吐到痰盂里C.吐到墙角里
D.吐到地上,用脚踏掉
E.吐到废纸里,扔进垃圾筒
原因:痰里有细菌和病毒,咽到肚子里,对人体不利。

吐到墙角里,更加提供了其滋生的环境。

吐到地上用脚踏掉,不但没有把细菌病毒杀死,反而会把细菌和病毒到到更多的地方。

三、巩固新知:
1、讨论感冒有痰要怎么办?/打喷嚏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2、组织幼儿表演,吐痰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不随地吐痰》(二)教案:《不随地吐痰》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随地吐痰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掌握正确的吐痰方式和相关卫生习惯。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正确处理身体废弃物的习惯,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守规矩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掌握正确的吐痰方式。

2. 难点:培养幼儿正确处理身体废弃物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实物准备:垃圾桶、纸巾、图片等。

2. 资料准备:吐痰的危害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吐痰的图片,询问:“你们看过这种行为吗?你觉得这种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影响?”通过引导问题,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传递(10分钟)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吐痰的危害,如传染疾病、污染环境等,并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增强幼儿对于吐痰行为的危害的理解。

3. 吐痰的正确方式(15分钟)
教师向幼儿示范正常的吐痰方式:拿出纸巾或者手帕,将口水吐入纸巾或手帕中,然后将其放入垃圾桶,不直接吐入地面。

同时强调垃圾桶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保持教室清洁卫生的活动中。

4. 跟着老师动一动(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些有利于呼吸道健康的锻炼和运动,例如深呼吸、晨跑等,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对吐痰危害的认识。

5. 小结(5分钟)
教师向幼儿再次强调吐痰的危害和正确的行为方式,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 课后延伸活动
a.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吐痰的小调查,了解家中成员对吐痰行为的看法以及习惯。

b. 制作吐痰美德墙,让幼儿用图片或文字表示对吐痰行为的认识和态度。

c. 通过游戏环节,以小组形式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环境下如何正确吐痰等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幼儿展示吐痰行为的危害,培养幼儿正确处理身体废弃物的习惯。

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幼儿对吐痰行为的认知和规范行为的养成。

但是,需要注意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适应幼儿的接受程度,让教学更贴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同样重要的是,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更多场景,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