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成本让美政府自食其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17 年,18年上市 . 两房”是干什 90 99 “ 么的?简单说 ,他们是有政府背景的 中 介公 司, 美国二级住房按揭 市场提供 为 支持 ,对银行按揭进行证券化并加速其 流动。这两家机构持有或担保的住房抵 押贷款超过5 ̄ L 74 美元 , 占美国1万亿住 2 房抵押贷款 总额 的近一半 。 可以说 , 他 们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起 到极其重要 的作用=
去提示风险的动力。 至于专家指责 “ ’ 两 后来没有在房价下跌时按市场惯例计提拔 备, 没有以市价重估资产市值 , 甚至对 已 停供的按揭没有作坏账处理都已经是到 了 覆水难收境地的后话了 该来的最终还 。 是来了 。
不过 , 国政 府 出面救 市, 于并 非 美 对
而置市场 化原 则于不顾 会严重损 害国家形 种下的苦果 。
有了 这两条还不够吗? 当然,“ 两房” 为发展美国房地产市场
荣了经济: 于是, 互默契下政府也就失 相
了次贷危机的巨浪之中, 不得不让人感慨 发挥 了 积极推动作用, 也是 变相帮政府繁
说 白了,“ 两房” 所 以能够让美国 之 政府痛下决心冒险出手, 正是 因为其深度 “ 绑架” 政府的结果, 因为在多年一帆风 顺的经营下, 他们已占据了美国按揭证券 市场的半壁江山, 任何闪失都会直 接影响 到宏观经济, 而这让政 府最终尝到了自 己 正是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纵容态度, 让 “ 两房” 之危机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逐步显 现, 到后来愈发夸张直至不可收拾。 纵容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gs T zC - 隐含政府信用的大量廉价资金供应, 其次 是对超高资本杠杆的容忍。 由于 “ 两房” 是在一定政 策意图下产 生的, 所以市场假定了 政府对它们有隐含 担保, 评级机构把他们视为准主权债券, 给予A A A 的最高评级 , 于是, 他们能以极
象。 退一步说, 用纳税人的钱去挽救本该 破产的机构是否真的值得? 倘若该机构损 失超过注入 的资金呢? 知道挽 救行动 要 并不一定都能成功, 因此 , 这本 身也让美 国政府冒 着很大的风险。 很明显 , 从次贷危机 以来, 自 美国已 经有数十家金融机构宣布破产4 l,  ̄; 市场 ,I l - t 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而倒闭者中不乏知 名公 司。 即便如此, 未见美国政府赤膊 也  ̄rgm巨 g - 资出面挽救。 而此番对 “ 两房”
I 工
和大多 数人意料 中 一样, 美国政 府最 的美 国总统 罗斯福和 国会推 动成 立 , 终还是选择出面挽救 “ 两房” 。
话, 他们自 然倾向于更大范围拓展业务, 于

16年上市;房地 美作为竞争对手设立 是除了 98 优质按揭, 触角也自 然伸向次级按
不过, 在是不是真的拿出巨 资来挽救 “ 两房” 的问题上 , 美国政府显然经过了 番“ 挣扎” 抛却党派政 见- q和政府 : e ̄ _ 与国会权利之 挽救这两大房贷巨头的 成本效益比显然更成为4 4谨慎拿捏的 ,r g] 焦点。 & ̄m因为此, 9]日 C -  ̄ f7 美国财政部长 1 保 尔森宣布政府将注资2 0 4 美元接管 0 0C 陷于困境的 “ ’ 与其7 两 时, 月中旬向国会
维普资讯

家之膏
挽救成本让美政府f i r其果


L 厂 / 。 _ 月 —L J j 7Jo —I , I ; J 0 力 rJ 九 . r 4 八
. l. , I 里 l ̄ - x , J 1 J I 0 1、 目 -I , —广 J I N
揭, 祸根 或许从此埋— 此外 ,政府能够容忍 “ 两房”超高 的资本杠杆也是其 日后 问题爆发的重要 根源:业务飞速扩张, 自然会迅速 累积 负债 ,数据显示,在 次贷危机发生没多 久的2 )年底 , “ (7 x 两房”有着55 7 多亿 美 " 元的债务,而据说他们的核心资产加起 来不过8 J 【 多亿美元,也就是说 ,资本杠 x 杆比率达到 多倍。
提 出挽救 “ 两房” 请求 , 乃至其后众议院 然而, 就是这样两家有着政府背景, 2275表决通过挽救 “ 7 112 : . 两房” 法案之间 貌似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 却也双双倒在
竞相距了 差不多两个月。 这个时间差说明什么? 说明类4; 救  ̄k . z / “ 两房” 这样的 “ 救市” 之举就算在讲究 效率的美国也并非易事。 救市看似容易, 但其对市场公平的负面影响十分巨大, 也 正因为此, 格林斯潘等一些经济学家对此 持有很大的反对 意见——作为世界上最 强大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 力保某一机构 于现代金融危机 来势之凶猛。
犯 或者 少犯 类似 的错 误 , 防患于未 然, 这
的迥 异 态度 , 见 危 机 已经发 展 至金 融 低 利率借入资金 ? 足
银 行把按揭业务转卖给 “ 两房” 他 &- A 我们最大的收获。 , i % t - 圜
o nR 砒 I a甲 中国报 道 11 1
业崩溃边缘的紧张状态
局外人的中国而言意味 着什么呢? 很多 人 在欢呼, 似乎此举可为中国在 “ 两房” 的债 券投资解套,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因为 中国除了 投资类似 “ 两房” 这样 的机 构债 券, 大量购买了美国国债, 还 政府 出巨资 的救市行为无疑要增加赤字, 或者增发货 币, 结果必然影响到国债的含金量, 此消 4-而已  ̄1 6 - 重要的是, 希望我们的政府有关监管 部门能从美国政府的教训中获得经验,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