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5.0分)1.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A. 计算“和谐号”动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所用时间B. 比较“摩拜”与“ofo”共享单车的车轮半径大小C. 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D. 研究“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水面高速滑行的机翼姿态【答案】C【解析】【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详解】和谐号列车的长度相对于桥梁的长度不能忽略,此时列车不能看成质点,故A 错误;比较摩拜与“ofo”共享单车车轮半径大小时,车轮的大小不可以忽略,故不可以把车轮当做质点,故B错误;“北斗”系统给远洋海轮导航时,只需要确定远洋海轮在地图上的位置,可以把远洋海轮看成质点,故C 正确;研究“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水面高速滑行的机翼姿态时不能看做质点,看做质点就不能看机翼姿态了,故D错误。

所以C正确,AB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2.下列对于运动基本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A. 顺丰速运“无人机快递”完成一次快件投递回到出发点,此运动过程的路程为零B. 微信支付交易记录中有一单的转账时间为“2018100119:49:34”,这里的时间指时刻C. “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高铁线运行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这里的时速指平均速率D. 常熟市三环高架启用的“区间测速”系统,测的是汽车沿高架绕行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明确时间和时刻的主要区别;知道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会区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详解】路程是轨迹的长度,顺丰速运“无人机快递”完成一次快件投递回到出发点,此运动过程的路程不为零,故A错误;查看微信支付交易记录时发现有一单的转账时间为:49:34,这对应一个瞬间,故这里的时间是时刻,故B正确;“复兴号”列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按时速350公里运行,这里的时速指瞬时速率,故C错误;“区间测速”测量的是某一过程的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平均速率,故D错误。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7题为单选,8—12题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河宽d ,一小船从A 岸到B 岸。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大小不变,航行中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水流的速度方向与河岸平行,若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A.越接近河岸船的速度越大B.越接近河岸水的流速越小C.各处水的流速相同D.船渡河所用的时间小于d t v =2.如图所示,两小球P 、Q 从同一高度分别以v 1和v 2的初速度水平抛出,都落在了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 点,其中小球P 垂直打到斜面上,则v 1、v 2大小之比为 A .9:8 B .8:9 C .3:2 D .2:3 3.在修筑铁路时,弯道处的外轨会略高于内轨.如图所示,当火车以规定的行驶速度转弯时,内、外轨均不会受到轮缘的挤压,设此时的速度大小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两轨所在面的倾角为θ,则A .该弯道的半径2sin v r g θ=B .当火车质量改变时,规定的行驶速度大小随之变化C .当火车速率大于v 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D .当火车以规定速度行驶时,火车只受重力和支持力4.2021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过程中,用h 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E p 表示它相对地球的重力势能,能够描述E p 随h 变化关系的是5.世界上没有永不谢幕的传奇,NASA 的“卡西尼”号探测器进入图形探测任务的最后篇章。

据 NASA 报道,“卡西尼”2021 年 4月 26 日首次到达土星和土星内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等组成)之间,并在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

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作用下开启土星探测之旅的。

AP v 2 v 1 Q θ最后阶段---“大结局”阶段。

这一阶段将持续到 2021 年 9 月中旬,直至坠向土星的怀抱。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斜面体A放置再水平地面上,物块P放在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P栓接在挡板B上,在物块P上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作用力一定存在的是( )A.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B.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弹力C.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摩擦力D.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弹力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系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两小球运动的周期ﻩB.两小球运动的线速度C.两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两绳中拉力3.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若q1、q2移动至无限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电势相等B.Q带正电荷C.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D.q1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q2在B点的电势能4.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与地球表面相距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忽略地球自转,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质量为( )A.B.C.D.5.如图所示,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并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用下,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方向沿斜面向下,g取10m/s2.物块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 )A.一定增加 B.一定减小C.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0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100V/mﻩB.100V/mC.200V/mﻩD.200V/m7.从地面上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整个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B.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C.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gD.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8.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9.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点以速度v0平抛,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由此可求出( )A.AB间的水平距离ﻩB.AB间的竖直距离C.小球从A到B的飞行时间ﻩD.小球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10.一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某时刻起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经时间t后将外力变为但方向不变,再经过相同时间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B.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C.全过程的平均功率是D.第1个t内与第2个t内质点的动能增加量之比是4:5二、本题共2小题,共14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11.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测量次序123456弹簧弹力大小F/N00.490.98 1.47 1.96 2.45弹簧总长x/cm67.168.349.4810.8511.75(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前四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把第5、6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的点描出来,并作出F﹣x图线.(2)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砂桶连接,小车后面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主要操作如下:①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缓慢运动,记下此时传感器的示数F0.②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向小桶中加入一定量的细砂,此状态下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释放小车,小车运动过程中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2.将F1、F2数值记录在该条纸带上.③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1)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2)利用测得数据绘制a﹣F图象.甲同学用F=F1﹣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__________;乙同学用F=F2﹣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__________;丙同学漏掉了F0,直接用F=F1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3.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A套在光滑竖直杆上,定滑轮到杆的距离为L,让A从图示位置(A处的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求:(1)当球A到达与定滑轮等高处时,球B的速度.(2)当球A到达定滑轮下方细绳与杆的夹角为45°时,球A的速度.1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全过程中甲乙两车走过的路程恰好相同.求第二段时间结束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15.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固定的直角三角形斜面体,倾角θ为30°,斜边长为x0.斜面顶部安装一个轻小的定滑轮,通过定滑轮连接两个物体A、B(均可视为质点),物体A 的质量为m.所有摩擦均不计,开始时B处于斜面顶部,A物体距离滑轮也为x0,此时系统恰好保持静止.现给B物体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斜向下的恒力F,使B由静止沿斜面向下运动,A物体的动能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求:(1)B物体的质量M.(2)恒力F的大小.16.(16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长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l kg的物块B.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现用一水平力F=9N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1=1s,撤去拉力.最终物块没有滑离木板.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2)求:(1)撤去拉力时,木板的速度大小v1.(2)木板的最小长度L.(3)物块最终与木板右端的距离s.ﻬ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斜面体A放置再水平地面上,物块P放在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P栓接在挡板B上,在物块P上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作用力一定存在的是()A.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B.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弹力C.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摩擦力D.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弹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物体P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及拉力F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分析摩擦力和弹力的情况;再对整体受力分析,研究地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和弹力情况.【解答】解:A、对物体P受力分析,受重力、弹簧的弹力(可能有)、推力F和静摩擦力(可能有),讨论:如果推力、重力的下滑分力和弹簧的弹力三力平衡,则没有静摩擦力;如果推力、重力的下滑分力和弹簧的弹力三力不平衡,则有静摩擦力;故A错误;B、物块P静止在斜面上,必定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则物块P与斜面之间一定存在弹力,故B正确;CD、对整体受力分析,由于F有水平向右的分力,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A必定有向左的静摩擦力,则地面对A必定有弹力,故C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关键是灵活地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注意物体P与斜面体间的静摩擦力、弹簧弹力方向的不确定性.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系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两小球运动的周期B.两小球运动的线速度C.两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两绳中拉力【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两个小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它们受力分析,找出向心力来源,可先求出角速度,再由角速度与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公式求解.【解答】解:A、对其中一个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由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由合力提供向心力;将重力与拉力合成,合力指向圆心,由几何关系得,合力为:F=mgtanθ…①;由向心力公式得到:F=mω2r…②;设球与悬点间的高度差为h,由几何关系,得轨道半径为:r=htanθ…③;由①②③三式得:ω=,与绳子的长度和轨道半径无关,则角速度相等,由T=知,周期相同,故A正确;B、由v=wr,知两球轨道半径不等,则线速度大小不等,故B错误;C、由a=ω2r,两球轨道半径不等,向心加速度不同,故C错误;D、绳中拉力为T=,θ不同,则T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要对球受力分析,找向心力来源,求角速度;同时要灵活应用角速度与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3.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若q1、q2移动至无限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的电势相等B.Q带正电荷C.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D.q1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q2在B点的电势能【考点】电势能.【分析】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说明Q带负电,即可判断A、B电势高低;由图分析可知:A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大于B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分析电荷量的大小;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即可判断q1在A点的电势能与q2在B点的电势能的大小.【解答】解:AB、由题,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则知Q与两个试探电荷之间存在引力,说明Q带负电,电场线方向从无穷远处指向Q,则A点电势小于B点电势.故A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A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大于B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得知,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故C错误.D、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两个试探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相等,无穷远处电势能为零,则q1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q2在B点的电势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电势能的大小,并掌握由电场力做功,来判定点电荷正负,及知道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是降低的等等,都是常用的思路.4.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与地球表面相距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忽略地球自转,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质量为( )A.ﻩB.C. 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对地面和高空,均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式,最后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在地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mg0=在高度为h的位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mg1=联立解得:M=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在不考虑地球转动的情况下,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知道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5.如图所示,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并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用下,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方向沿斜面向下,g取10m/s2.物块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A.一定增加B.一定减小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考点】功能关系.【分析】当物体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当除重力以外的做功时,机械能将发生变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出除重力以外各力的合力方向,结合功能关系判断.【解答】解:物体的加速度为a=6m/s2,方向沿斜面向下,以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f﹣F=ma,解得f﹣F=ma﹣mgsin30°=6m﹣5m=m>0,说明除重力以外各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所以这个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功能原理,知道当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机械能不守恒.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0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100V/mﻩB.100V/mﻩC.200V/mﻩD.200V/m【考点】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公式U=Ed可知,相等距离(非等势面方向)电势差相等,取OA的中点C,C与B为等势点,连接BC,作出BC的垂线,即为电场线,根据几何关系求出电场强度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解答】解:OA的中点C的电势为3V,将C点与B点连接,如图,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根据几何关系得:BC=cm,则OB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为:OD=sin60°=1.5cm.所以电场强度为:E===200V/m.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掌握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与电势差的关系式E=,注意公式中d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7.从地面上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整个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B.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C.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gD.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象得到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运动规律,然后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AB、上升过程,小球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合力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解得:a=g+>g;由于是减速上升,空气阻力逐渐减小,故加速度不断减小;下降过程,受重力和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解得:a′=g﹣<g;由于速度变大,阻力变大,故加速度不断减小;最后是匀速,故加速度为零;即上升和下降过程,加速度一直在减小,最后匀速时一直为零;因此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匀速运动时加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C、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最终以v1匀速下降,有:mg=kv1;小球抛出瞬间,有:mg+kv0=ma0 ;联立解得:a0=(1+)g,故C正确;D、全过程中小球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故D 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要知道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加速度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知道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8.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A、轨道Ⅱ上由A点运动到B点,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B、从轨道Ⅰ的A点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比较轨道Ⅱ和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比较所受的万有引力比较加速度.【解答】解:A、轨道Ⅱ上由A点运动到B点,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故A正确.B、从轨道Ⅰ的A点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所以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故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小于圆轨道的半径,所以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故C正确.D、在轨道Ⅱ上和在轨道Ⅰ通过A点时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飞船的变轨问题,以及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9.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点以速度v0平抛,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由此可求出( )A.AB间的水平距离B.AB间的竖直距离C.小球从A到B的飞行时间ﻩD.小球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小球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说明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沿着B 点切线方向,从而可以根据速度分解求得经过B点时竖直方向分速度,进而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求出AB间的水平距离.由机械能守恒求出小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由牛顿运动定律求小球对轨道的压力.【解答】解:ABC、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沿B点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小球通过B点时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y=v0tanα.则小球从A到B的飞行时间t==.则AB间的水平距离x=v0t=AB间的竖直距离y==从A到C,由机械能守恒得:mg[y+R(1﹣cosα)]=﹣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由于轨道半径R未知,所以不能求N,也不能得到小球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运用运动的分解研究平抛运动.10.一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某时刻起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经时间t后将外力变为但方向不变,再经过相同时间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B.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C.全过程的平均功率是D.第1个t内与第2个t内质点的动能增加量之比是4:5【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加速度,由速度时间公式求得ts末及2ts末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合力的功;由功率公式求得功率【解答】解:A、在拉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为:a=,ts末的速度为:v=at=,在拉力为作用下的加速度为:a,2ts末得速度为:,故功率为:P=Fv=P,故功率最大为,故A正确,B错误;C、外力做功为:W=,平均功率为P=,故C错误;D、根据动能定理有:,可知,第1个t内与第2个t内质点的动能增加量之比是4:5,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也可由动力学公式求解出ts末及2ts末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解;不过在过程上就稍微繁琐了点二、本题共2小题,共14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11.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测量次序123456弹簧弹力大小F/N00.490.981.471.96 2.45弹簧总长x/cm67.168.349.4810.8511.75(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前四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把第5、6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的点描出来,并作出F﹣x图线. (2)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弹簧原长.(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43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采用描点法作图得到F﹣x图象,根据胡克定律,F﹣x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纵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解答】解:(1)采用描点法作图得到F﹣x图象,如图所示:(2)F﹣x图象中x为原长,根据胡克定律公式F=k•△x,有:F=k(x﹣x0)图象中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6cm,此时弹力为零,故表示弹簧原长;(3)根据胡克定律得:k=≈0.43N/cm=43N/m.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弹簧原长;(3)43.【点评】对于该实验要注意:1、每次增减砝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要保证弹簧及砝码应处于静止状态.2、测量有关长度时,要注意区分弹簧的原长l0,实际长度l和伸长量x,并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3、坐标系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中,不要过大或过小.4、描线时要将尽可能多的点画在直线上,少数的点尽可能平均的分布于直线两侧.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砂桶连接,小车后面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主要操作如下:①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缓慢运动,记下此时传感器的示数F0.②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向小桶中加入一定量的细砂,此状态下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释放小车,小车运动过程中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2.将F1、F2数值记录在该条纸带上.③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1)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则小车的加速度a=0.16m/s2.(2)利用测得数据绘制a﹣F图象.甲同学用F=F1﹣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A;乙同学用F=F2﹣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D;丙同学漏掉了F0,直接用F=F1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C.【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极板A接地,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B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将A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电容C、两极间的电压U,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 )A.Q变小,C不变,U不变,E变小B.Q变小,C变小,U不变,E不变C.Q不变,C变小,U变大,E不变D.Q不变,C变小,U变大,E变小参考答案:C2. (单选)如图,轨道是由一直轨道和一半圆轨道组成,一个小滑块从距轨道最低点B为h的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滑块质量为m,不计一切摩擦。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滑块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D,h最小为2.5RB.若h=2R,当滑块到达与圆心等高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3mgC.若h=2R,滑块会从C、D之间的某个位置离开圆轨道做斜抛运动D.若要使滑块能返回到A点,则h R参考答案:B 解析:A、要使物体能通过最高点,则由mg=m可得:v=,从A到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g2R+mv2,解得h=2.5R,故A正确;B、若h=2R,从A到C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gR+mv2,在C点有:N=m,解得:N=2mg,故B错误;C、若h=2R,小滑块不能通过D点,在CD中间某一位置即做斜上抛运动离开轨道,做斜抛运动,故C正确;D、若要使滑块能返回到A点,则物块在圆弧中运动的高度不能超过C点,否则就不能回到A点,则则h≤R,故D 正确.故选B3. 物体受到几个恒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撤掉其中的一个力而其他几个力保持不变,则()A.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不变 B.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C.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一定不变 D.物体的动量的变化率一定不变参考答案:CD4. 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单匝线框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固定轴转动,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PDF版

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PDF版

直间距分别是y1 和y2。
若A点是抛出点,则 y1 = y2
;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已知当地重
14. (8 分)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某实验
小组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
(1 )实 验 过 程 有 以 下 操 作 :
a. 安装好实验器材,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
17. (10 分)如图所示 的玩具轨道 ,轨道光滑且 固定在竖直 面 内,由 竖 直 部 分 AB和 半 径 为 R的 圆 弧BCD组 成 ,B 与 圆 心 O 等 高 ,C 为 最 低点,OD与OC的夹角为 45°。 让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 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 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大小为mg的水平向 左的恒力作用。 小球经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2mg。 求 (1)A、B间的距离h; (2 )小 球 离 开D点 后 再 经 过 多 长 时 间 才 能 再 回 到 轨 道 上 ?
高三年级考试
物理试题
试卷类型:A 2019.11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2. 请将第 I 卷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 移动挡板,
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1)本 实 验 必 须 满 足 的 条 件 有

A. 斜槽轨道光滑
B. 斜槽轨道末端切线水平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等级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等级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等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很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A)质点(B)力的合成(C)自由落体运动(D)点电荷2.轿车行驶时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

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变化率单位的是()(A)m/s (B)m/s2(C)m/s3(D)m2/s33.有一作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周期为2秒。

如果从弹簧振子向右运动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则在t=3.4秒至t=3.5秒的过程中,摆球的()(A)速度向右在增大,加速度向右在减小(B)速度向左在增大,加速度向左也在增大(C)速度向左在减小,加速度向右在增大(D)速度向右在减小,加速度向左也在减小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受到的拉力大于F,乙受到的拉力小于F(B)台秤P的读数等于m g-F(C)台秤Q的读数为mg-2F(D)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5.在静止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在空中运动后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淤泥中某一深度处。

(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最能近似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的图像是()6.如图所示,两光滑平板MO、NO构成一具有固定夹角θ0=75°的V形槽,一球置于槽内,用θ表示NO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若球对板NO压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则θ值应该是()(A)15°(B)30°(C)45°(D)60°7.一个质量为m的均匀空心铁球用一根长线把它悬挂起来,先让空腔中充满水,然后让水从底部的小孔慢慢地流出,如果让球摆动,那么在摆动过程中振动周期的变化情况是()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8.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速度为v 声=x 2t 2(B )超声波的速度为v 声=x 1t 1(C )物体平均速度为v -=2(x 2-x 1)t 2-t 1+2Δt 0(D )物体平均速度为v -=2(x 2-x 1)t 2-t 1+Δt 09.在小车的车顶串联悬挂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的质量比下面小球质量大。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大安山乡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带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大安山乡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带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大安山乡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题)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这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从楼房阳台边缘到地面总高度是A .1.2 mB .3.6 mC .6.0 mD .10.8 m 参考答案: D2. 如图所示是一个网球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A 网球正在上升B 网球正在下降C 网球的加速度向上D 网球的加速度向下参考答案:D3. 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右图为小孩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孩运动到最高点时,小孩的合力为零 解:A 、小孩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受重力和拉力,合力不为零,沿着切线方向,故A 错误;B 、小孩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受重力和拉力,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B 正确;C 、小孩运动到最低点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向上,故超重,故C 错误;D 、小孩运动到最低点时,小孩的重力和绳子拉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D 正确;故选BD .4. 下列三个力学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A .极限法B .放大法C .控制变量法D .等效替代法 参考答案:答案:B5. 对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B .物体超重时惯性大,失重时惯性小,完全失重时不存在惯性。

C .撤掉水平推力后,物体很快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受力平衡 参考答案: A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如图甲所示,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把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的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夹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doc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doc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1. (知识点:共点力的平衡,功能关系,全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中切割类问题,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0分)如图所示,倾角θ=30°、宽L=1m的足够长的U形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I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一根质量m=0.2kg,电阻R=l的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

现用一平行于导轨向上的牵引力F作用在棒上,使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中ab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l0m/s2。

求:(1)若牵引力的功率P恒为56W,则ab棒运动的最终速度为多大?(2)当ab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某一速度时撤去牵引力,从撤去牵引力到ab棒的速度为零,通过ab棒的电量q=0.5C,则撤去牵引力后ab棒向上滑动的距离多大?【答案】(1)7 m/s;(2)0.5m【解析】试题分析:(1)当以恒定功率牵引ab棒达到最大速度时:P=Fv,E=BLv,I=E/R,F安=BIL解得:v=7 m/s(2)设撤去F后ab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速度为零时滑动的距离为x,通过ab的电荷量,,评卷人得分联立解得:考点:本题考查电磁感应(8分)如图,光滑半圆弧轨道半径为r,OA为水平半径,BC为竖直直径。

水平轨道CM与C点相切,轨道上有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恰位于轨道的末端C点(此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A处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滑下,到C点后压缩弹簧进入水平轨道,被弹簧反弹后恰能通过B点。

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块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2)物块离开弹簧刚进入半圆轨道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6分)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目的古代文献说明A使用“…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KNO3能自燃B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KNO3的氧化性C鉴别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D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 H2O含有10N A个质子B.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是0.2N A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微粒直径大小有关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的消毒剂C.可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恢复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2C与14C为不同核素B.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H2O和D2O互为同位素D.X与Y 为同种元素6.下列有关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硫具有还原性,可用硫粉覆盖地上洒落的汞D.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作光导纤维7.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如图实验可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所加试剂均足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作用是防腐保鲜B.反应①过程中通入N2的作用是将装置中空气和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C.测定样品质量及③中耗碱量,可测定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D.若仅将②中的氧化剂“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8.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D.装置④可制得金属锰9.(3分)常温常压下CO2、H2、CO的混合气体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CO的质量之比可能为()A.13:8:27 B.13:9:27 C.26:16:27 D.286:8:2710.(3分)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A.①⑥⑤③B.②③④③C.②③⑤③D.①③⑤③11.(3分)下列陈述Ⅰ和Ⅱ均正确,并存在因果关系的是()陈述Ⅰ陈述ⅡA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B非金属性:Cl>S酸性:HClO3>H2SO4C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比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产生沉淀Na2CO3小D常温下,SO2与氢硫酸和NaOH溶液SO2是两性氧化物均可反应12.(3分)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②、④和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和⑦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13.(3分)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B.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C.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4++OH﹣═NH3↑+H2O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3﹣═Ag++NO↑+H2O14.(3分)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A.5.6g B.11.2g C.22.4g D.33.6g15.(3分)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根据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1)16H++10Z﹣+2XO4﹣═2X2++5Z2+8H2O;(2)2A2++B2═2A3++2B﹣;(3)2B ﹣+Z2═B2+2Z﹣.A.溶液中可能发生:Z2+2A2+═2A3++2Z﹣B.Z2在①、③反应中均为氧化剂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Z2>B2>A3+D.X2+是XO4﹣的还原产物16.(3分)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硝酸B.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C.若A是AlCl3溶液,E可能是氨水D.若A是NaOH溶液,E是CO2,则B为NaHCO317.(3分)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18.(3分)某无色稀溶液X中,可能含有如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取该溶液适量,向其中加入某试剂Y,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试剂体积(y)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阴离子CO32﹣、SiO32﹣、[Al(OH)4]﹣、Cl﹣阳离子Al3+、Fe3+、Mg2+、NH4+、Na+A.若Y是盐酸,则X中一定含有CO32﹣、SiO32﹣、[Al(OH)4]﹣和NH4+B.若Y是NaOH溶液,则X中一定含有A13+、Fe3+、NH4+、Cl﹣C.若Y是NaOH溶液,则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D.若Y是NaOH溶液,则X中的Al3+、Mg2+、NH4+物质的量之比为2:1:4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4分)19.(8分)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可发生如下反应:①MnO4﹣+5e﹣+8H+═Mn2++4H2O②MnO4﹣+3e﹣+2H2O═MnO2+4OH﹣③MnO4﹣+e═MnO42﹣(溶液绿色)(1)从上述三个半反应中可以看出MnO4﹣的还原产物与溶液的有关.(2)用草酸(H2C2O4)的稀溶液可以洗涤粘在皮肤上的高锰酸钾,其中的变化:H2C2O4→C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将PbO2粉末投入到酸性MnSO4溶液中搅拌,溶液变为紫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氧化性强弱:PbO2>KMnO4b.还原性强弱:PbO2>KMnO4c.该反应可以用盐酸酸化d.PbO2发生还原反应:PbO2+SO42﹣+4H++2e﹣═PbSO4+2H2O(4)用KMnO4可以测定H2O2溶液的有效含量:取15.00mL某浓度H2O2溶液,逐滴加入0.03mo1•L﹣1 KMnO4溶液(已酸化),产生无色气体,至终点时共消耗20.00mL KMnO4溶液.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溶液中c(H2O2)= mol•L﹣1;③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mo1.20.(8分)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A与氧元素能形成两种无色气体,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E(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AE2的分子式为.(3)C、E、F的单质沸点最低的是(填化学式).(4)C、D、E、F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5)实验室制取F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6)在微电子工业中,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21.(11分)综合利用海水可以制备食盐、纯碱、金属镁、溴等物质,其流程如图所示:(1)利用海水可制备C12,为便于储存,可将C12液化,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2)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为除去这些杂质而得精盐,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填操作名称,下同)⑥加适量的盐酸⑦.(3)气体X为.溶液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步骤I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步骤Ⅱ中通入空气吹出Br2,用SO2水溶液进行吸收,得到溶液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实验室中,从工业溴中提取溴单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5)工业上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22.(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NH3的制备、性质等实验.(1)装置A中的烧瓶内的X固体宜选用(填序号).a.消石灰 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烧瓶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2)为制取干燥的氨气,可将装置A与下列装置如图3 (填序号)进行连接.(3)装置B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实验时先通过三颈瓶瓶口1通入氨气,然后关闭b活塞,再通过瓶口2通入氯气.①实验中三颈瓶内出现白烟并在内壁凝结成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②实验完毕后,观察到三颈瓶内还有黄绿色气体,简述如何处理才能不污染环境.(4)可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A与装置B 相连,打开a,关闭b,开始实验,使三颈瓶内充满NH3.将吸有2mL H2O的胶头滴管塞进颈口1,通过颈口2将数据采集器的探头插入三颈瓶中.打开b,关闭a,挤压胶头滴管,进行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如图2.该图中点时喷泉最剧烈.23.(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定Na2CO3与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甲方案:实验步骤为:①称量空坩埚的质量为A g ②称量装有试样的坩埚质量为B g 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坩埚和残余物的质量为C g⑥重复③至⑤操作,直至恒重,质量为D g.(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计算Na2CO3质量分数必须用到的测定数据为(填“A”、“B”、“C”或“D”).乙方案:在天平上准确称取0.300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1•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达到滴定终点时产物为NaHCO3.重复上述操作两次,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mL.(3)配制上述盐酸标准溶液100mL,若用2.0mol•L﹣1HCl进行配制,需用滴定管量取该HCl溶液mL;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将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填“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4)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用百分数表示,精确到0.1%).丙方案:称取m g样品,选用如图部分装置测定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5)某同学按以下方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如图连接好装置,关闭止水夹a,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c,打开活塞b.若装置不漏气,则观察到的现象为.实验时,装置A中c的作用、.(6)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应选用装置A和(填写字母标号)进行实验.24.(7分)已知:Pb的化合价只有+2、+4,且+4价的Pb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浓HCl生成C12;PbO2不稳定,随温度升高按下列顺序逐步分解:PbO2→Pb2O3→Pb3O4→PbO.现将a mol PbO2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O2;加热反应后所得固体中,Pb2+占Pb元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向加热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收集产生的C12.两步反应中收集的O2和C1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试回答下列问题:(1)Fe3O4可写成FeO•Fe2O3的形式,如果将Pb3O4也写成相对应的形式应为.(2)试写Pb2O3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计算确定y与a、x的函数关系式.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6分)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目的古代文献说明A使用“…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KNO3能自燃B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KNO3的氧化性C鉴别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D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专题】常规题型.【分析】A.KNO3不能自燃,受热易分解;B.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C.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D.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蒸发结晶得到.【解答】解:A.由文献可知,KNO3加热后才分解,不能自燃,故A错误;B.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氮气,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文献可知KNO3的氧化性,故B正确;C.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C正确;D.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提纯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的情景设计较新颖,予化学知识于古文字中,注意古文的理解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酸性氧化物是指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的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C.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D.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解答】解;A.SO2、Si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酸性氧化物,CO和碱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B.稀豆浆、硅酸均为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故B错误;C.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C正确;D.烧碱是氢氧化钠、冰醋酸水溶液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四氯化碳水溶液中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物质组成、物质名称、掌握概念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 H2O含有10N A个质子B.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是0.2N A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根据n=计算出水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B.过氧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1mol阴离子;C.标准状况下氨水不是气体;D.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解答】解:A.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水分子中含有10mol质子,含有10N A个质子,故A正确;B.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1mol过氧根离子,含有的阴离子数是0.1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氨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C错误;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发生了钝化现象,无法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微粒直径大小有关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的消毒剂C.可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恢复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B.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C.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D.钠固体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少.【解答】解:A.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故A正确;B.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可净化水,但不能消毒,故B错误;C.淀粉溶液是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故C正确;D.钠固体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少,则会有氯化钠固体析出,则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胶体性质、盐类水解、溶液饱和性和钠与水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饱和溶液中晶体析出的分析,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吸附作用.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2C与14C为不同核素B.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H2O和D2O互为同位素D.X与Y 为同种元素【考点】核素.【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的原子为元素的核素;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分异构体;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护卫同位素;D.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解答】解:A.12C与14C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为不同核素,故A正确;B.石墨和C60是同种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H2O和D2O是化合物,不能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X与Y 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等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有关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硫具有还原性,可用硫粉覆盖地上洒落的汞D.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作光导纤维【考点】硅和二氧化硅.【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A.二氧化氯具有强的氧化性;B.依据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解答;C.汞有毒易挥发而硫磺能够与汞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是硫的氧化性;D.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主要原料.【解答】解:A.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A错误;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可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C.汞有毒易挥发而硫磺能够与汞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是硫的氧化性,而不是还原性,故C错误;D.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主要原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二氧化硫、液氨、硅、二氧化硅性质和用途,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7.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如图实验可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所加试剂均足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作用是防腐保鲜B.反应①过程中通入N2的作用是将装置中空气和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C.测定样品质量及③中耗碱量,可测定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D.若仅将②中的氧化剂“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样品中加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硫,通氮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硫从溶液中全部赶出,得到气体A为氮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通入双氧水中,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中和液含有硫酸钠,A.亚硫酸盐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B.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反应①中通入N2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C.根据③中耗碱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利用硫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质量,结合样品的质量可求得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D.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如果碘过量,碘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无法根据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确定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解答】解:样品中加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硫,通氮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硫从溶液中全部赶出,得到气体A为氮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通入双氧水中,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中和液含有硫酸钠,A.亚硫酸盐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起到了防腐、抗氧化作用,故A正确;B.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反应①中通入N2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故B正确;C.根据③中耗碱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利用硫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质量,结合样品的质量可求得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故C正确;D.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如果碘过量,碘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无法根据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确定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实验流程明确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亚硝酸盐的性质及性质方案设计与评价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8.(2014•荔湾区模拟)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D.装置④可制得金属锰【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确定钠和水反应的反应热;B.氨气属于碱性气体,应该用碱性干燥剂干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尾气处理中用倒置漏斗防止倒吸;C.二氧化氮极易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铝的还原性较强,能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冶炼Mn.【解答】解:A.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钠和水反应放热,导致大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则红墨水左端下降、右端上升,故A正确;B.氨气属于碱性气体,可以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常温下氨气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收集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不能直接排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吸收尾气,用倒置漏斗防止倒吸,故B正确;C.3NO2+H2O=2HNO3+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错误;D.铝具有强还原性,高温下,能将部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如:能将二氧化锰还原为锰,该反应为铝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知道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及收集方法,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确定金属冶炼方法,题目难度不大.9.(3分)常温常压下CO2、H2、CO的混合气体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CO的质量之比可能为()A.13:8:27 B.13:9:27 C.26:16:27 D.286:8:27【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知,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与氮气摩尔质量相等,M(N2)=M(CO)=28g/mol,所以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与CO多少无关,则CO2、H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根据M=计算、V=nV m进行计算.【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知,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与氮气摩尔质量相等,M(N2)=M(CO)=28g/mol,所以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与CO多少无关,则CO2、H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设C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CO2、H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g/mol=28g/mol,整理可得x:y=13:8,根据V=nV m知,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三种气体的体积之比可以是13:8:27,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利用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即可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10.(3分)(2016•宁城县一模)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A.①⑥⑤③B.②③④③C.②③⑤③D.①③⑤③【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铝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弱酸,可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经过滤、洗涤可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铝.【解答】解:镁、铝都能与酸反应,但铝可溶于强碱所以可加入烧碱溶液溶解,过滤后可到NaAlO2溶液,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弱酸,可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经过滤、洗涤可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铝.正确顺序为②③④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牢固把握物质的相关性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1.(3分)下列陈述Ⅰ和Ⅱ均正确,并存在因果关系的是()陈述Ⅰ陈述ⅡA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多选)如图所示,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A.1 N和4 NB.2 N和3 NC.θ=90°时 F 的大小为3 ND.θ=90°时F的大小为N参考答案:BD2.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运动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P、重力势能Ep、动能Ek随运动时间t或下落的高度h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BC3. (单选)平直公路上有一超声波测速仪B,汽车A向B做直线运动,当两者相距355m时,B发出超声波,同时由于紧急情况A刹车,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恰好停止,此时刻AB 相距335m。

已知超声波的声速为340m/s,则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0m/s2 B.20m/s2 C.5m/s2 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A4. a、b、c三个粒子(重力不计)由同一点M同时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的电场间,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恰好沿板的边缘飞出电场,由此可知()A.在b飞离电场时,a早已打在负极板上B.b和c同时飞离电场C.进入电场时c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D.a、b在电场中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参考答案:CD由题意知a、b、c三个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方向和电场方向一致,向下,下落时间由竖直高度决定。

结合四个选项易得AB错CD对。

5. (单选)如图所示,绝缘轻杆两端固定带电小球A和B,轻杆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不考虑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初始时轻杆与电场线垂直(如图中实线位置),将杆向右平移的同时顺时针转过90°(如图中虚线位置),发现A,B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根据图中给出的位置关系,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球电势能一定增加B.A球一定带正电荷,B球一定带负电荷C.A、B两球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qA∶qB=1∶2D.电场力对A球和B球都不做功参考答案:C 解析:A、A球的电性不确定,无法判断其电势能的变化,故A错误;B、因为A、B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则电场力对系统做功为零,因此A、B电性一定相反,A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B 错误;C、电场力对A、B做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有:EqB×2L=EqA×L,因此qA:qB=2:1,故C正确;D、电场力对A、B都做功,代数和为零,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1)用欧姆表测电阻时,两表笔短接时指针所指位置如图所示。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答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答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钙,能使金属钙逸出光电子的光子频率有(金属钙的逸出功为3.20eV)()
A.3种B.4种C.5种D.6种
2.(3分)吊床是人们喜爱的休闲方式。

如图为人躺在吊床上静止时的情景,吊床由轻绳吊在两个竖直的杆上,绳与杆的夹角左侧大于右侧。

则杆受到绳拉力的()
A.右侧受到的竖直分力较大
B.左侧受到的竖直分力较大
C.右侧受到的水平分力较大
D.左侧受到的水平分力较大
3.(3分)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点,O点恰好是下半圆的顶点,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光滑直轨道AOB、COD与竖直直径的夹角为α、β且α>β。

一小物块先后从两轨道的顶端A、C点由静止下滑,分别能通过O点的通道滑动到下半圆的底部B、D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运动时间正确的是()
第1页(共19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