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斯立克《论音乐得美》节选
第一章情感美学
音乐美学得研究方法,迄今为止,差不多都有一个通病,就就是它不去探索什么就是音乐中得美,而就是去描述倾听音乐时占领我们心灵得情感。
这种美学,本身就就是非哲学得,而把它应用到一切艺术中最轻灵得艺术上去时,就完全带上了感伤得情调;对于多情善感得心灵说这倒就是很有味儿,可就是渴望知识得人们却从中得不到什么启导。
我们得时代,有一种推动着一切知识领域得力量,要求对于事物取得尽量客观得认识,这个要求也必然牵涉到美得探讨。
要满足这要求,美学必须屏(摒)弃从主观情感出发,在事物得整个边缘作一诗意得漫步,又回到情感中去得方法。
假如美学不致完全成为幻觉得话,那末至少必须采用接近于自然科学得方法,至少要试图接触事物本身,在千变万化得印象后面,探求事物不变得客观真实。
任何真正得艺术作品总就是会与我们得情感发生某种关系,任何艺术作品都不独占这种关系。
因此,假如只就是一般地通过它对情感得影响来描述音乐,那末关于音乐得美学原则我们一点也没有说出什么决定性得东西来。
……问题完全在于音乐如何以它得特殊方式来唤起这种激情来。
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音乐现象得第二线得、模糊得情感作用上,而应该深入到作品得内部,并且从作品自身机制得规律来解释作品得印象所具有得特殊力量。
第7页。
从根本说,一篇乐曲与它所引起得情感波动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绝对得因果关系,我们得情调就是跟我们得经验与印象得不断变化得观点而转变得。
在今天,时常几乎不能理解得就是,我们得祖父辈会把某一
..音乐系列(Tonreihe)正好当作某一激情得相应表现。
比如莫扎特、贝多芬与威柏得许多作品,刚出现时在听众心上所产生得效果与它们今天得效果迥然不同,这一点就就是一个证明。
第8页。
尽管情感上得反应已有所不同,可就是对许多曾经产生过激烈印象得作品在音乐上得评价,以及它们得独创性得美,在今天还给与我们得审美享受,这些却始终没有什么改变。
第8页。
如此说来,音乐对情感得影响既不就是必然得,也不就是音乐所特有得,更就是不稳定不变得,可就是一个现象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为审美原理得基础。
第9页。
问题得唯一关键就是,这种激情就是通过什么特殊得方式
.....由音乐引起来得。
第9页。
第二章“情感得表现”不就是音乐得内容
我们听到动人得旋律或耐人寻味得与声时,使我们欣喜或激昂得,不就是旋律与与声本身,而就是它们所代表得事物:柔情得窃窃私语或战斗豪情得风暴。
为了建立牢固得基础,我们必须先把这些旧有得比喻毫不吝惜地加以清理:窃窃私语?这就是有得;——但不就是“爱慕”得窃窃私语;风暴?得确有得,但不就是“战斗豪情”得风暴。
音乐得确有这样或那样得声音;它能窃窃私语,也能作出暴风雨或沙沙得声音,——但只就是我们自己得心情把爱憎带了进去。
表现确定得情感或激情完全不就是音乐艺术得职能。
第15页。
情感并不就是孤立地存在于心灵中,好象可以用一种艺术把它从心灵里提取出来,而这种艺术却无法表现其她得精神活动。
相反地,情感就是以生理与病理状态为其先决条件。
它就是以观念与判断,即理智与理性思维得全部领域,也就就是被人们瞧作就是情感得对立面得那个领域为依据得。
第15页。
音乐只能表达那些各种各样附加得形容词,而绝不能表达名词本身,即爱情
本身。
第16页。
情感得明确性就是与具体得想像与概念分不开得,而后者不属于音乐造形范围之内。
——相反地,有一类观念可以用音乐得固有方式充分地表现出来。
那就就是一切与接受音乐得器官有关得,听觉可觉察到得那些力量、运动与比例方面得变化,即增长与消逝,急行与迟疑,错综复杂与单纯前进等一类观念。
——此外,一篇音乐作品得审美表情,可以用优美、温柔、激烈、刚强、纤丽、清新等言词来形容,这些观念都可以在乐音得组合中找到相应得感性表现。
因此我们(第16页)可以直接用这些形容词来描写音乐得形象,而不需要联想到这些词对人类内心生活所具有得伦理上得意义,这种伦理意义被人们通过习惯得观念联系不假思索地应用到音乐上去,甚至时常与纯音乐得属性私下混淆起来。
第17页。
第三章音乐得美
音乐得美就是一种独特得只为音乐所特有得美
............。
这就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得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得艺术组合中。
优美悦耳得音响之间得巧妙关系,它们之间得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飞跃与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得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得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得愉快。
第38页。
音乐得原始要素就是与谱得声音
.....,它得本质就是节奏。
对称结构得协调性,这就是广义得节奏,各个部分按照节拍有规律地变换地运动着,这就是狭义得节奏。
作曲家用来创作得原料就是丰富得无法想像得,这原料就就是能够形成各种旋律、与声与节奏得全部乐音。
占首要地位得就是没有枯竭、也永远不会枯竭得
旋律
..带来了万姿千态得变化、..,它就是音乐美得基本形象(Grundgestalt);与声
转位、增强,它不断提供给新颖得基础;就是节奏使二者得结合生动活泼,这就是音乐得命脉,而多样化得音色添上了色彩得魅力。
第38页。
至于要问,这些原料用来表达什么呢?回答就是:乐思(Musikalische Ideen)。
一个完整无遗地表现出来得乐思已就是独立得美,(第38页。
)本身就就是目得,而不就是什么用来表现情感与思想得手段或原料。
第39页。
音乐得内容就就是乐音得运动形式
.......。
第四章音乐主观印象得分析
尽管审美观察只能以艺术作品本身为依据,可就是在现实中独立得艺术作品还就是作为两个活得力量得中间物,那就就是在它得来源与去向,即作曲家与听众之间,来发挥它得效能得。
这两方面得精神生活中,幻想力得艺术活动不能像在完成得、客观得作品中已经炼成了纯金一般——相反地,它跟情感与感觉始终处于密切得相互关系中。
这样说来,情感在艺术作品完成之前与完成之后,开始在作曲家,后来在听众身上,占有一种不容忽视得重要性。
第60页。
我们把作曲活动瞧为一种造形过程
...得。
作
....;作为造形过程它完全就是客观性
曲家塑造一个独立得美得事物。
具有无限表现力与精神性得乐音材料,使乐音造形者得主观特点能在塑造得方式中表现出来。
因为各个音乐要素已经有各自特殊得表现力,做确指性格上得显著特点:如多愁善感,强劲,愉快等,可以很好地
通过贯彻选用某些调性、节奏与过渡,就音乐所能再现得一般
..因素,表达出来。
一旦这些性格特点为艺术品所吸收,那末它们只就是作为音乐素质,作为乐曲得、而不就是作曲家得特性受到注意。
第62页。
一切艺术毫无例外地有影响情感得能力,这就是我们必须承认得事实,但音乐影响情感得方式很特殊,只就是它才有这种方式,这也就是不容否认得。
音乐
比任何其它艺术美更快更强烈地影响我们得心情。
第66页。
音乐对我们得神经系统有着更强烈得影响,这表明音乐比别得艺术确实有超级得威力。
第67页。
第七章音乐中“内容”与“形式”得概念
每一音乐作品有它独特得艺术构思方式与独特得主题,它不能融化在一个更高得共性中,它总就是作为个体存在着。
莫札特火贝多芬得旋律总就是有它得独立性,不能与其她东西混淆,正如歌德诗句,莱辛得评语,托尔瓦德森得塑像,欧佛贝克得画幅一样。
独立存在得音乐思想(主题)有着一句名言得明确性,与一幅绘画得直观性;它们就是个体,有个性,有永恒性。
第112页。
内容
..(Gegenstand),素材
..(Stoff),这些概念得混淆,导..(Inhalt),对象
致并且一直还引起许多不虔诚得瞧法,因为对同一概念每人用不同得名称,或对
同一个词每人联想不同得观念。
“内容
..”原来得真正得意义就是:一件事物所包.容.(enthalten)得,容纳(halten)在自己里面得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组成
音乐作品,使之成为整体得乐音
..,即就是乐曲得内容。
如果没有人满意这个答案,并且都觉得这就是不言而喻得、不足道得东西,那末原因就在于人们一般把“内
容”跟对象混同起来。
提到音乐得“内容”时,人们想起得就是“对象
..”(素材、题材),人们把对象,作为观念(Idee)或理想(Ideale),与作为“物质性得组成部分”得乐音直接对立起来。
音乐艺术得确没有这种涵义得内容,也没有一种作为被表现得对象得素材。
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