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脑科学》阅读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吧,我的海马体!》
《考试脑科学》是一本把科学实验和日常学习生活融合得非常巧妙的科普读物,语言诙谐有趣,道理也总是一针见血,例如我们在担心过度用脑,导致脑疲劳的时候,它告诉我们人脑实际上是不分昼夜地一直工作也不会精疲力尽的,人脑要是休息我们的呼吸也就停止了;我们常抱怨自己记性不好总是健忘的时候,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怎么都记不住”是极其理所当然的,并且很受安慰的是,不是我们自己的脑特别容易忘记,所有人都这样。

本书中像这样让人茅塞顿开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将由我以及其他的四位老师一起为大家开展本次阅读分享。

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本书的第一、二章,探讨“记忆究竟是什么”和“欺骗大脑的方法”,我的分享主题是“冲吧,我的海马体!”。

(过渡:说到记忆,不得不提“海马体”,掌声欢迎海马体隆重登场!)
一、认识“海马体”
作者是一个脑科学的博士,他被称作“海马体博士”,因为他专门以海马体为研究对象。

“海马体是人脑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大致位于耳朵深处的大脑部位。

它的直径约1厘米,长度略小于5厘米,形状类似于香蕉,也像略微弯曲的小指。

”具体长怎么样,我们现在可以脑补一下了,不过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就是它的身份,书中用“关卡检查员”来形容他。

海马体,作为我们信息筛选鉴定官/关卡检查员,只有被审查为“生存必要”信息,才能通过。

很残忍的现实是,那些大家在学校里必须记住的知识,基本上都不会被海马体判定为“对生存不可或缺的信息”。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摸了一下烧的正沸的烧水壶,这件事你不用再教他,这一辈子他永远都记得,凡是长成
烧水壶那个样子的东西,都要小心一点。

因为它跟你的疼痛有关,跟你的生老病死有关。

这样对比起来,汉代建立于哪一年、李世民是哪一年当上皇帝的、一个英文单词怎么拼,这样的信息就显得特别无聊,就完全不能够过关。

因为当我们的海马认定“对生存不可或缺的信息”,就会傲娇并残酷地说:“一两个英语单词记不住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所以不予通过”。

正因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大脑的遗忘是天性使然!
书中给出的解释是生物演化的时间跨度,相比于海马体的演变来说是数量级上的差别,所以我们的海马体还是个“宝宝”,还不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生存条件。

它还没能学会将学校工作中学到的知识直接划定为必要信息。

二、“海马体,冲吧!”
我们先来讲答案要点:
骗它,让它认为这个信息是“必要”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讲一讲欺骗海马体的手段。


骗术一:反复记忆
想象一下,这儿站着一个很严格的海马体,在这儿把关。

第一次来了一个信息说不是,第二次来说不是,这个不行,来了好多次都不行。

然后来着来着这个海马体突然说,这个东西天天来,那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呢?它就会产生这样的含糊。

它一含糊,就认为老来的这个信息说不定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就有可能会让它过关。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从实验得出的“遗憾曲线”,如下图: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1.无论是谁都会以大致相同的速度遗忘信息,而且“忘记”这件事并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脑并不是匀速忘记信息的,最容易忘记的时间恰巧是刚刚记住的时候,,剩余的记忆是逐渐被遗忘的。

3.无论谁都能通过反复记忆,让自己看起来好像记忆力提高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添加新的记忆的时候旧的记忆消失的更快,这就叫作“记忆的干扰”。

所以这一点提示我们,对于考试而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学习的质量”如何,而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

这样看来,“考试抱佛脚”,“考前磨刀,不亮也光”的心态并不可取。

在本书的后文还提到“现实中,从开始学习到出现效果,至少也需要3个月。

”所以,我在想我们的平时教学过程中是不是也要及时归纳总结有效的语文知识,并要求学生及时巩固过关。

如果只把功夫用在期末的几个专题上,一股脑地去复习,看来真的会收获了了。

(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怎样地努力去欺骗海马体,收获好记性呢?)
骗术二:选择时机
我们想要欺骗海马体大家最迟也要在 1 个月以内就开始复习。

因为海马体会在1 个月内分类整理这些信息,判定哪些是应该进入大脑皮质的必要信息。

另外虽然短期的一股脑摄入信息会形成干扰记忆,但我们还有必要知道,在首次复习中输送进海马体的信息越多,成功“欺骗”海马体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说,就在复习的时候也要像初次学习那样用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动笔写、出声读,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感官。

结合海马体的性质,建议大家按照如下计划展开复习。

第 1 次复习:学习后的第 2 天
第 2 次复习:第 1 次复习 1 周后
第 3 次复习:第 2 次复习 2 周后
第 4 次复习:第 3 次复习 1 个月后
以上计划将复习分为 4 次,每次复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整个计划在约两个月内完成。

骗术三:重视输出
我不知道大家平时怎样过关学生的字词积累和古诗的,这里有几种方式督促没有满分的同学巩固字词,供大家做一个判断,你们觉得哪一种更有效。

(前提是同样听写一组字词)
1.把听过的全部词语重新抄几遍,再重新听写全部词语。

2.只需抄写上次听写中出错的词,然后再听写全部词语。

3.抄写全部词语,之后我们就听写上次测试中出错的词语。

4.就抄写上次出错的词语,并且听写这些易错的词语。

大家觉得哪一种方案能最快记住所有词语呢?书中的观点是“测试比学习更能留住记忆”,可能一开始这四种方法检验出来的效果差不多,但是按书中的说法,过一段时间成绩的差距就会出来。

而成绩比较好的应该是第1、2种,它们的共同之处都考察了全部词语。

可见,想留住记忆就不能忽视输出。

这也帮助我很好地修改了自己的听写方案。

我原来是每课随机听写10个,学生将错词抄写十次(一般都是错一两个),现在呢我是每课随机听写6个词语,学生错一个便将书本上的读一读写一写全部抄写两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一般也不会超过二十个),然后听写下一课词语的时候我就顺带再听写1-2个前面的词语,如果错了还是抄写那一课的全部词语,一般一次听写就涉及两课。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书的一二两章我们可以认识海马体,同时了解“欺
骗”海马体获取好记性的手段:反复记忆、选择时机、重视输出。

最后将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是篇幅有多长,而是内容有多好。

——塞涅卡(哲学家)
愿我们在考试都有一个好记性,在生活中还是依然可以难得糊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