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段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新路径——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段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新路径
——
—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徐晓虹1袁尹黎2
(1.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6;2.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在区域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的过程中,海曙区创新开展“海之梦”中小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围绕“全实景、浸润型”的职场工作场景体验,需求与岗位对接、实景与安全并重、标准与制度配套,实现中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优质化、实效性、可持续,推动学生与社会良性互动,以培养义务段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职场体验;学生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18)05-0105-03
一、问题的提出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也可以作为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

曾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去”的模式风行一时,但现在已基本弱化为“盖章游戏”:有些学生甚至只是家长,假期时去敲一个章,开学向学校交一个差。

检索文献,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大多针对大学生的研究,比如“自主实践、合作研究、综合提高、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激发兴趣为先导、运用知识为方法、参考实践是基础、培养能力为主线、全面发展是目标”的教学方针[1];鲜有义务段学生的研究,而且不成系统,可供基础教育直接借鉴的内容极少。

较有价值的只是上海南市区的工作总结,以全方位整体推进“南市学子形象建设”为抓手,在全区中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生评价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2]。

国外的相似研究也比较少,比如“课余去经商———英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瞥”,介绍英格兰西部石罗普郡默顿霍尔女校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在格勃温火车站订票处办理订票业务[3]。

国外这种类似举措[4]恐怕也难以本土化;国内的举措如德育参观基地也缺乏创新,或难以复制[5]。

2013年,宁波市海曙社区教育委员会首先在西门街道辖区5所中小学新四、新五学生和新初二学生中试点,开展“海之梦”中小学生暑期岗位社会实践活动。

“海之梦”:专指海曙区为培养综合素养而开展的中小学生暑期“全实景、浸润型”体验职场岗位的一种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命名“海之梦”基于两层含义:一为“孩子梦”的谐音,二亦为“海曙之梦”,代表着孩子是海曙的梦想和未来;现在,“海之梦”还寄寓中小学生拥有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兼有海派的国际视野与格局,跟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紧密联系。

2015年,海曙区开始区域改革学生评价制度[6],将“海之梦”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深入拓展。

5年来取得丰富经验与实际成效,“海之梦”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全实景、浸润型”的工作场景展开,推进前期尽管艰辛,但每年依然逐步扩展,最后覆盖到全区街道的所有中小学。

二、需求与岗位对接:力求“海之梦”社会实践活动的优质化
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看不到教育的浓重痕迹,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帮助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

为了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社会性知识、提升社会行为技能、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体验,如何组织开展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与心理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呢?第20卷第5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20No.52018年10月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2018
收稿日期:2018-09-06基金项目:第四轮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JD18JCJY-1)。

第一作者简介:徐晓虹(1969-),女,浙江宁波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105
(一)前测摸需求,提高针对性
通过调研访谈与问卷二种形式,在走访5家中小学质的研究与1200样本量的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和家长对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的需求。

(1)调查结果一:94%家长、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基本集中在“听讲座、做手工、看视频”等老套路。

这种流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确实毫无新意,加上假期各类任务繁重的补习,学生和家长就更不想浪费时间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调研结果二:98%的社区干部则反映,缺乏资源、资金、场地,分管工作很多很忙,人手不够,也确实存在困难。

(3)调研结果三: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认知结构特点和能力需求,策划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活动形式。

100%家长、社区干部赞同:对低年龄段的学生,以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高年龄段的学生,以参加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一些融入社会打基础的活动为要务。

调研结论是:加强顶层设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成长的不同特性与需求,设置个性化的社会实践岗位体验活动,来提高不同个体的综合素养。

(二)调研建基地,体现场景性
各街道根据需求调研结果,排摸整合辖区内商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克服困难及问题,积极挖掘优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组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真实体验岗位。

2013年建成23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发了欧尚超市商品管理员、餐厅小帮手、小调查员、宁波银行引导员、少年宫部长助理和课程助教、高塘菜场食品安全监督员等等325个实践岗位。

对于低龄段学生,各社区通过开发适合的“家务小帮手”“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交通法规讲解及实地演练”等岗位,培养基本生活技能和自护自理能力。

2014年西门、白云、南门、望春等4个街道在辖区95家企事业单位开发了包括社区文书处理等1242个实践岗位。

2015年6个街道共开发实践基地163个,实践岗位1567个,有2800名青少年参加岗位竞争应聘。

三、实景与安全并重,确保“海之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海之梦”顶层设计的亮点在于全实景化实践,置身真实职场环境。

不是形式主义走过场,也不是让孩子简单跑龙套。

从职场应聘第一环节开始,全方位打造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亲历社会课堂。

一旦涉及孩子,任何教育工作乃至细节都强调安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性必须高度重视,但也不能因噎废食。

(一)模拟真实“残酷”职场招聘
求职设计了学生自制简历、自我推荐、屏蔽家长参与、现场面试的四个环节。

招聘现场类似大学生招聘会,摊位前坐着招聘人员,所有家长都被挡在场外,参加活动的学生持《应聘表》,根据兴趣、特长等自主决定应聘岗位。

招聘人员结合岗位要求通过现场提问、交流等方式考察应聘者能力素养,择优录用。

对有录取意向的学生,单位现场开具《录取通知书》,双方签订《社会实践劳动合约》。

整个招聘过程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充分尊重各方的自主选择权,由学生和岗位基地进行“双向选择”。

为了体现职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残酷性,大部分岗位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被抢光了,落聘的学生有的泣不成声,有的失落而回,有的不死心磨着招聘人员,为自己争取最后的机会。

当然,也有很多单位心肠软,进行了扩招,如2014年大雨中招聘会如期举办,原定只招1100多人的岗位,最后有1242名学生被录取。

2016-2017年“求职大军”中保持两个孩子抢一个岗位,上岗率高,又不乏竞争。

(二)“浸润体验式”岗位实践
强调实景浸润,具备体验性。

岗位实践主要是指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劳动合约约定双方的义务和职责,将教育意图以规范化的要求渗透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促进学生与社会积极互动。

应聘成功的学生分批参加至少5个半天的岗位实践。

学生到岗后,各基地专门为每个岗位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担任社会实践指导师,带领一组或一个学生严格按照岗位工作职责,开展岗位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指导师的主要职责,不仅要让学生对本单位、本行业有初步了解,还要教给学生简单岗位技能。

虽区别于真实的职场,但孩子在岗位实践中锻炼沟通交流、处事协调等能力。

举行技能比赛,具有竞争性。

2016-2017年暑期实践中,有1600余名低年龄段的学生在社区参加了手工劳作、应急锻炼、家务等培训体验,提高低年龄段学生的自理自护和生活技能。

结束后,举行“我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106
徐晓虹,尹黎:义务段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新路径
能行”劳动技能PK大赛,当众展示和比拼叠被、系鞋带、交通标志辩认、急救演练等生活技能,检验在家务、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实地走访考察,增加成长性。

为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运作,培养服务社会意识获得社会学启蒙教育。

还安排小记者、小调查员、小解说员、小监督员等岗位,组织到81890、经济行政服务中心、区新闻中心、区长办公室等机构参观、访问、对话,亲身感受社会服务和管理过程的方式。

(三)“1+1+1”安全护航保障
每组(或每个)实践学生配备由实践单位委派的一名职业指导师,同时再配置一名志愿者,由一名家长负责孩子的接送安全。

实践指导师负责岗位的安全操作,志愿者全程负责学生实践活动安全,做到学生安全保障无缝对接。

为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专题培训300余名银发志愿者以及银发护航工作室志愿者,强化安全保障力度。

课题组还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2014年开始在招聘的现场设置了心理辅导站,配备二级心理咨询师给有需要的学生做心理辅导。

(四)加强活动过程实效指导
如果要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除了顶层设计与良好开端外,中间过程管理必不可少。

为更好开展学生暑期实景岗位实践,必须高度关注并准确掌握四个相关变量:学生、志愿者、指导师及实践基地的过程情况。

因此,课题组设计了《“海之梦”活动实践基地督查记录表》,海曙区社教办、团委及各街道相关人员为主体,组成“海之梦”活动实践基地走访督查组,分组不定期走访各个实践基地。

按要求填写的表格,作为最后评价激励的依据。

另外,班级收集的学生日记与作文,也能够看出实践活动的功效大小。

当然,过程考核功能更多是发现典型案例,总结、推广经验。

四、标准与制度配套,实现“海之梦”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
任何改革只有进行了制度化建设,才能实现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

海曙的属地街道、81890服务中心、区文明办、区社教委等多部门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制定《海曙区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标准》(下称标准)《“海之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守则》等十余项制度,既规定有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标准,又有配套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与激励制度。

(一)志愿者征募、管理制度
“海之梦”活动中有整体策划领导层外,组织落实各校学生与实景基地、岗位,及互相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各种资源整合、活动场地具体布置、组织及现场与后续服务、跟踪、评价,都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团队。

从老师、大学生志愿者,到81890招募的社会志愿者、街道组织的银发志愿者,建立健全的分类培训与管理机制,提高志愿者服务意识及能力。

(二)学生活动评价激励制度
制定的《标准》将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各校德育考核体系,以便于实践活动能够持续发展。

《标准》建立了活动积分管理和兑换机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劳动成果以“积分卡”的形式反馈,学生以后在参加青少年宫各类文化教育培训时,可享受相应的学费减免等优惠。

(三)基地单位评价激励制度
为了提高实践活动质量,对于基地岗位的学生实践指导师,也提出标准与规范要求,并进行管理学生能力的相应培训。

《标准》还建立基地单位评优及后续服务机制。

对于提供岗位的企业,通过颁发“实践基地”牌提升企业的社会效应,还举办基地单位外来工子女免费暑期托管班,解决企业职工后顾之忧等方法,激发辖区单位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基地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四)区域年度评价表彰制度
2017年因区域合并,为提高效益并增加安全系数,统一的开幕式暨隆重的招聘会,改为街道各自举办开幕式职场招聘,但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依然隆重举办,实践小能手、优秀志愿者、优秀社会实践指导师、十佳实践明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个人等受到表彰。

海曙区还把义务段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德育考核体系中;“海之梦”活动所形成的评价量表与考核体系,成为区域综合素养学生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转第136页)
107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
—A Language Lesson “if ”as an Example HU Wei-wei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angxi 541006,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way to evaluate class,classroom observ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effectiven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perspectives,it focus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vities in teaching,the effectiveness of “questions”,the effectiveness of “answers”,and the ways 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researchers practitioners,and the validity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Key words:classroom observation;effectiveness;teaching (责任编辑张文鸯)(上接第107页)5年来,海曙区所有街道共建成社会综合实践基地592个,推出实践岗位617项、14000余名学生参与应聘报名、7122名学生走上实践岗位。

“海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处事协调能力、融入社区社会理念、“助人自助”理念,他们进入真实职场,感受社会课堂,亲身感受服务社会的正能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学校、家长、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探索出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区,通过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家如.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1):35-36.[2]李小华,孙鸿.建设南市学子新形象[J].今日上海,2000(5):33-33.
[3]碧海.课余去经商──英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瞥[J].河北教育,1996(1):45-46.[4]王正瀚.美国中学社会学科领域的学生实践活动管窥———以“国家历史日”竞赛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4
(10):37-39.[5]王历瑞.信丰县扎实开展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J].江西教育,2009(25):28-29.[6]徐晓虹.区域学生评价变革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3):42-44.
A New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Compulsory Stage ——
—Taking Haishu District of Ningbo as An example XU Xiao-hong 1,YIN Li 2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Ningbo 315016China;cation Bureau of Haishu District,Ningbo 315000,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the stud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Haishu District,Haishu District innovatively carries out the comprehensive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Sea Dream”,integrates regional social resources,and centers on the experience of “panoramic real scene and infiltration type”workplace work scene,attaches equal importance to demand and post docking,real scene and safety,and matches standards and systems.At present,the summer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e of high quality,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promoting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ociety,so as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the compulsory stage.Key words :comprehensive social practice;workplace experience;student evaluation reform (责任编辑陈咸存)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