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
四川民族学院
JOURNALOFSICHUAN
UNlVERSITYFORNA T10NALITIES
第2O卷第5期2011年1O月
V o1.20No.5Oct.2011
★历史?文化★
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
薛宗保
【摘要】靖难之役,金川门破.惠帝潜出,隐匿若测.燕王追踪,二十栽整.朝野传闻, 疑云重重.红崖天书,归结残梦.
【关键词】明惠帝;出亡;红崖天书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24(2011)05—0035—03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谷王朱穗与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投降燕王朱棣大军.
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坟是死于宫中大火,还是潜出避难,官修正史和史家所持态度是比较模糊
的.如《明史?惠帝本纪》中说:"燕军入城时,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同书又云"燕王遣
中使出帝后尸于火,"或云"帝由道出亡."显然,是系没有把握才如是说.而在其他的一些
人物传记中,又不免露出有关惠帝出亡的端倪,民间传闻则更多,但多属虚妄.
一
,明成祖不相信惠帝死于宫中大火
正史记载,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后,遣人从宫中捡出"帝后尸骨",从翰林侍讲王景建议,
葬以王礼.目的是涣散惠帝旧臣军心,"各省募兵闻惠帝已死,各自解散".但朱棣是不相信惠
帝已死的.永乐初年及以后多年,朱棣的一系列安排,表明其坚信惠帝是潜逃了. (一)派最信任的太监郑和及使臣,一几次至镇守云南总兵官沐府及贵州,"领上密谕,踪迹建
文"
永乐三年,郑和首次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海外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可能带有寻查惠
帝踪迹的使命.
(二)"胡波出巡"
史有明载,朱棣在南京城中找不到惠帝,世间传闻惠帝化装潜逃,串联旧臣,伺机复辟.这
是朱棣放不下的心病.因此,派亲信近臣"户部给事"胡淡巡视天下州郡.明里是颁发御制文
牒,暗里探查惠帝踪迹.自永乐五年(1407年)始,到永乐十四年才返回南京.其间,胡淡丧
母,按例"丁忧",为守孝,却遭"夺情"不允.足见朱棣对探查惠帝下落的重视.永乐十七
年,胡淡再次出巡,至永乐二十一年,是乎有了某种确切的答案,胡淡赶回北京.其时朱棣正
率军出征,在宣府驻扎,胡淡兼程赶到宣府时,朱棣已就寝,随侍宦官紧急察报,命胡淡立即
觐见,胡淡与朱棣秉烛长谈至四更.胡淡探查到什么信息,不得而知.《明史?胡淡传》中说:
"先淡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胡淡第二次出
巡与谷王反叛有关.永乐十五年,谷王朱穗反叛,宣称当年开金川门放燕军入城,实际是为放
惠帝出城,今举兵反叛是为惠帝复辟.以此猜度,胡定是得到惠帝的重要信息,很大
可能是惠
作者简介:薛宗保,中共达州市委党校科研部.(四川达州,邮编:635000)
35
四川民族学院(双月刊?1986年创刊)2011年1O月
帝已死的信息,所以朱棣才能释疑.
(三)囚禁傅洽
傅是推荐姚广孝给朱棣的人.一直到永乐末,姚是朱棣最信任的谋士,故傅也是朱棣集团的
功臣.传说傅与建文出逃有牵连而遭囚禁,永乐十六年,姚临终前向朱棣求告才得以放归自由.
(四)建立东厂
永乐十八年,朱棣在北京设立"东辑事厂".原因可能是对锦衣卫有不满,二是镇压建文旧
臣和探查情况,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感到不便.更重要的探查建文帝下落."谷王反叛",胡淡再
度出巡,仍无惠帝确切消息,为加强这一急切又需隐秘的事情,朱棣用自己信任的宦官来办理
才能放心.朱棣在取得政权二十年时间内,始终不放弃对建文帝踪迹的探查,足证他不相信建
文帝死于宫中大火.
二,惠帝潜出的相关线索
惠帝潜出南京城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一说朱元璋在允坟出世时占b,知其后必有大难;或
云在册封皇太孙时;或云朱元璋临终时留有锦匣.按明太祖用"棘杖警谕皇孙"的典故,为巩
固朱家天下,"刺"都去掉了,还有什么顾虑的.既然知警,当早除之,或另立储君.故"留
匣"说不可信,而程济等人助惠帝潜逃却较符合情理.
程济,陕西朝邑人,明代奇术之士.建文初,任四川岳池教谕,上书言某年某月某日北
方将
有战事.廷议认为,此非一个小小教谕当言之事,逮至京,将杀之时,引其入见惠帝,程大呼,
陛下且留臣,到时无战事,臣愿服罪.期至,果然靖难之役起.惠帝奇之,赦为翰林编修,充
任军师.燕军人城时,惠帝问计于程济,答日:天数已定,出走可免.于是惠帝等人化装僧人,
从御沟逃出.
后来,好事者将此说与"太祖留匣"联系起来编撰成一个完美的故事,降低了此说的可信
度.据《明史考证》云:"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1-,高二丈,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
潜出."对明史有研究的季士家先生搜集到信息:1978年(南京城)太平门里的南京钢锉厂改建
楼房挖地基时,发现明代地道,高2.5米,宽2米.2005年季先生又得到信息:清凉山旁边的
国防园发现明代涵洞,出口位于原明代宫城外.此涵洞是作排水用,水少时,能通行人,可能
即宫城地道出口.据这些线索判断,程济等人协助明惠帝潜出南京城是可信的. 三,明惠帝潜往何方
明成祖不相信惠帝已死于宫中大火,必然派遣心腹紧紧追寻.同姓封王,洪武,建文旧臣及
有名寺院,道观都是重点怀疑对象,树大招风,谁也不敢也不愿招惹是非,能暗中周济已是很
念旧情了.
(一)潜往泉州开元寺
传说惠帝潜出南京城,溯江而上,到达武昌罗汉寺,主持达玄接待之后,转荐惠帝去其弟子
福建泉州开元寺主持念海处.学者李悌仁先生考证,永乐初,沿海倭寇为患,开元寺
驻扎地,惠帝前往,无异自投罗网,不可信.
(二)潜往云南
明初开国大将沐英及后裔世袭云南总兵官,惠帝潜往有条件,风险亦大.永乐初,成祖数次
派郑和及使臣到云南,贵州密查建文踪迹,对沐氏既是敲山震虎,也是防患于未然.令其不敢
反叛,亦不敢张扬周济惠帝,即是惠帝前去投奔也不能在云南立足.
(三)潜往巴蜀,隐居达州①
《明史纪事本末》载:建文帝由黔人蜀至渝,曾分别于永乐三年和永乐七年到善庆里(今邻
水九龙镇)寻访旧臣吏部主事杜景贤.四川达州学者据此和《平昌县志》判断,惠帝经大竹李
家乡,云雾山至平昌麻石垭佛罗寺(后改望京寺)隐居.景泰年间圆寂在达县堡子区龙滩乡龙
泉寺(后改中山寺).佐证是景泰年间,印秀和尚(号碧事,陈氏子,从北京来)"指授人蜀,
重修中山寺."且有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卫承芳(达县亭子人),翰林袁达(通川区盘石乡人),府
学李鸣至为重建中山寺写的碑记留存.但碑记中无只言提及与惠帝有关的事.仅"梵刹无双景,
36
第2O卷第5期薛宗保:解析建文帝出亡之迷
禅林第一门",可能隐含了某种信息.
此说的疑点在于:平昌建县于1948年,《平昌县志》所载惠帝隐居佛罗寺,当是引《明朝十
六帝》一书所云.仁宗,宣宗,英宗三朝,"仁政治国,体恤民生".赦免了一些受株连的建文
旧臣及亲属,但惠帝的两个儿子,在金川门破后,长子朱文奎失踪,次子朱文圭方二
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1457年)年问才放出来,其时朱文圭已近60岁.所以,追究
惠帝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说景帝派印秀和尚到达县中山寺为惠帝建陵,守陵需要文献文物
证据.
惠帝潜出后的传说,以明人史仲彬《致身录》和程济《从亡随笔》最为详备.但经史家考证
均系后人伪造,诸多传说则源出于斯.《明英宗实录》载:正统五年十一月(1440年)有僧诡称
建文帝,经廷审诘问,僧名杨行祥,河南钩州人,英宗下令囚于锦衣卫,后死狱中,同谋僧十
二人,谪戍辽东边卫.而民间传闻此事则云:"老死宫中,葬西山".故对传闻须辨识本源.
(四)惠帝与"红崖天书"0
惠帝潜往何方,始终是个谜.上海江南造船厂高级工程师林国恩,中医世家,好研习古文
字,自1991年至1999年,读到"红崖天书"相关资料,经实地考察,用九年时间解读,破译
了"红崖天书"内容,简况如下:
"红崖天书"刻于贵州安顺地区关岭县晒甲山龙爪村,据《贵州图经新志》,天书于明弘治十
三年发现,贵州地方史志多有记载,历代文人有多种拓本,现代着名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字
学家多人曾试作解读无果,被列为中国八大古文字之谜.林先生从确定原始拓本着手,研究天
书格式,文字类型,最后确定天书是图文并茂,折字,组字的文字作品.文题是《伐燕檄诏》
正文大意:
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JlI门破.杀戮尸横,馨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
之地.须降伏燕魔,作阶下囚.
丙戍,甲天下之凤凰允坟御制.
朱允坟是否书写"红崖天书"可资参考的线索有三.其一,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太祖命颖川
候傅有德为征南将军,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为副将领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洪武十六年三
月,傅,蓝班师回京,由沐英以数万精兵留镇云南.沐英及其后裔有条件在贵州民族地区掩护
惠帝.其二,安顺有高峰寺,为明太祖敕建,首任主持与太祖渊源极深.其三,长顺县有灵永
寺,存有碑文及石刻记建文避难于此(系后记).附近的思京村(系后名)有两株杉树,树龄近
600年(今存一株,另一株受雷击而枯).《徐霞客游记》中云:为建文帝手植.丙戍,即永乐四
年(1406年).从南京出亡已四年,时允坟29岁,国破家亡,大势已去,而立之年徒有一腔悲
愤,留下一段欲控诉,欲复仇的血泪文字,又不敢让人知晓(只有他自己明白).与当年(建文
元年)他拒"靖难军"的诏令对照:"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
务体此意,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其"仁柔寡断"的懦弱性格表露无遗.
依据"红崖天书"等透出的信息,判断惠帝潜往贵州永顺一带隐居与史实相近.
读史,慎思,明理,为镜.逝者已矣,建文遗踪于今何干?只是解惑而已.南京一位84岁的让庆光老先生宣称,自己就是建文帝十五世孙,有传世《让氏家谱》为证:建文帝逃出南京,
改名"让銮",在湖北,湖南一带隐居,死后葬在湖北洪山宝通寺塔林.能信否!永乐二十一年
(1423年)胡淡星夜急向成祖秉报再次出巡查访的结果,未必就不可能是"明惠帝已死"而成祖
"始释疑".如此理解,建文帝潜出之谜不就释然了.
注释
①CCTV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古墓背后的秘密》,2009年7月21日
②CCTV科学频道,百科探秘栏目:《破解红崖天书》,2009年5月17日
[责任编辑:林俊华]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