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分析—以惠州惠阳区御和路改造提升工程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分析 —以惠州惠阳区御和路改造提升工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16T08:10:33.500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4期作者:杨守信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及车流量急速上升。

杨守信
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及车流量急速上升。

城市道路已不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另外还有部分道路已达到设计年限,出现各种病害,不仅影响路面行车的舒适度,同时还增加道路维护成本,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以及解决道路病害,需要对旧路进行提升改造。

本文以惠州惠阳区御和路改造提升工程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御和路道路现状进行了分析,在遵循改造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御和路改造设计要点,以期为同类旧路改造设计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现状;设计原则;旧路改造;设计要点
1 工程概况
惠州惠阳区御和路位于惠阳区西北部,起点为叶挺大道,跨淡水河,终于和兴路,沿线与莲塘北路、三和大道、清岭路等路相交,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以居住用地、产业园区为主。

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总长度约3.2 KM,面积约115200㎡,设计时速为40km/h,道路红线宽度36m,现已接近使用年限,路面出现结构性破坏或功能性缺陷,严重影响了道路使用质量,同时还增加了道路养护工作量。

另外,因局部开挖后回填修补强度不足造成道路出现破损等各种病害,影响了路面行车的舒适性。

充分考虑御和路现状特点,结合改造需求,提出如下改造方案:沥青路面改造,增设渠化岛;机动车道拓宽至15.0 m,双向4车道,3m 绿化带作为机非分隔带,新建3.5 m非机动车道,结合树池位置,新建2.5 m人行道。

通过道路提升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

2 御和路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御和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见图1):
2.1路面病害严重,行车舒适度较差
御和路为双向4车道,现已接近使用年限,随着近年来市区人口和车辆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导致道路路面出现老旧、破损等问题,严重影响行车舒适度和行车安全。

2.2交通功能不足,难以满足交通需求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御和路并未设置车行道标线,且在道路交汇处也为进行引导性设置,交通功能不足,容易造成交通混乱。

且部分交叉口交通组织不合理,也没有完整的人行道,难以满足交通需求。

2.3功能景观缺乏,影响景观效果
御和路两边分布有老旧住宅区、工业区,起于叶挺大道,跨淡水河,终于和兴路,沿线与莲塘北路、三和大道、清岭路等路相交,总体景观不系统,与周边景观脱节。

道路现状行道树种类多样,现有植被植物层次单一、缺少开花植物,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景观效果,区域植物种类少,特色不足。

现状侧分带植物枯萎、树形小,景观效果单薄,道路靠北一侧植物杂乱,南侧现状为裸露的黄土,景观效果十分匮乏。

3 改造设计原则
在御和路改造设计中,要确保道路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道路的价值工程,力求道路改造后安全适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惠州惠阳区御和路改造提升工程不但要符合交通发展需要,同时还应符合当前生态设计理念,打造生态、自然、舒适、和谐的城市风貌。

从道路纵断面设计角度,改造设计不仅要基于道路的适应功能,同时还应考虑道路交叉路口以及顺接点,优化交通组织。

4 改造设计要点
针对本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主要从平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以及路面结构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改造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
提升道路改造效果。

4.1道路平面设计
惠州惠阳区御和路为现状道路,道路线形基本维持现状,满足设计速度40 km/h 线形指标。

通过综合分析,在本次道路平面设计时主要对道路主道进行沥青罩面处理,机动车道拓宽至15m,对两侧现有绿化带进行局部改造,保留现有乔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树池位置,并结合现状,改造现有人行道。

4.2道路横断面设计
御和路横断面改造存在着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非混行现象严重,安全性较差;二是道路两侧人行道树长势较好,不便移除。

结合道路现状调查,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改造方案:
破除现状人行道,新建人行道。

其中,御和路北侧保留现状人行道铺装,其余路段为新建人行道。

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布置如下:
4.5m(人行道+树池)+4.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7.5m(机动车道)+7.5m(机动车道)+1.5m(绿化带)+4.5m(非机动车道)+4.5mm(人行道+树池),改造后的道路总宽度为36m,横断面示意图见图2。

车道采用双向4车道,通行能力强,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4.3道路纵断面设计
由于御和路两侧均为建成区,因此在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必须道路纵坡拟合现状,道路基本维持不变。

现有道路纵断面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现状有雨水篦路段,不满足道路排水要求;二是拟合现状,坡度不能满足现行规范。

针对这两种情况,在纵断面设计时采用如下解决措施:
(1)道路排水问题。

原排水系统是路面雨水通过横坡,由路边雨水口收集,排入地下市政管网,但是由于现状道路坡度较小,均在0.3%以内,容易导致道路纵坡及路拱横坡向雨水篦倾斜,从而导致道路路面出现积水现象。

因此,在本次纵断面设计时,保持原有的排水系统不变,将其罩面范围内雨水口及雨水井进行提升,并将所有雨水篦子及雨水井盖统一更换为重型球墨铸铁材料,解决现状道路雨水篦及雨水井盖形式不统一问题。

(2)最小坡度问题。

根据现行规范,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横坡不能很好的拟合现状。

因此,在本次纵断面设计时,必须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将机动车道横坡调整为1.5%,人行道横坡为2%,即可满足现行规范。

(3) 路中心罩面厚度问题:根据公式:路侧现状标高+沥青罩面厚度+路宽*(2%~1.5%)来最终确定道路中心线罩面的厚度。

4.4路面结构设计
御和路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测定报告显示现况路面结构层较好,只在多年交通运营情况下,局部路段水泥面板出现开裂、小裂缝、混凝土脱落、板底脱空等不同程度的病害。

因此,在道路路面结构改造前,先对裂缝病害采取沥青灌入、条带罩面补缝、破除后重建(新建)等方式处理。

御和路定位为城市主干道,交通等级按中等交通考虑。

因此,结合提升工程所在地的经济与行车舒适度等相关要求,确定路面采用符合路面及新建柔性路面结构形式。

本次路面结构设计如下:
(1)沥青罩面结构形式。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0.3~0.6kg/m2)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
20C)+满铺自粘式玻纤格栅+双重反应型防水粘结层+原混凝土路面共振破碎并压实利用,沥青罩面路面结构见图3。

(2)破除重做路面结构形式。

在破除旧水泥路面时,应沿着制定横向和纵向边界进行全深度切割,凿除就路面,清除已松散的基层及底基层,然后压实路基,压实度应不小于96%。

处理基层后,将旧路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6%水泥稳定石屑基层+4%水泥稳定石屑基层压实土层,然后补上24cm的C35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4.5Mpa)+20cm 的C25水泥混凝土,并在现状混凝土面板与补块之间安设拉杆或传力
杆,消除路面反射裂缝问题。

具体结构形式见图4。

(3)路面抗滑标准。

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55mm。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提升改造设计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

因此,在改造设计之前,应先做好相关的现场调查和论文分析,从而不断完善设计,以提升道路改造效果。

本文以惠州惠阳区御和路改造提升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御和路现状,在尽可能减小对周边影响的前提下,对道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以及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城市道路出行安全性、舒适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葛忠大,张今博.浅谈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8(19):86.
[2]袁胜强,徐健,朱银乐.拓建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J].上海公路,2010(01):1-2+21+14.
[3]钟洲.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纵断面设计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6):41-42+7-8.
[4]邵勇,王学勇,李娟,马元直,刘志明.完整街道理念下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J].城市交通,2015(01):25-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