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6篇)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篇1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

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

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

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

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

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

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作文篇2
在家乡,人们通常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

每到端午节那天,家乡最热闹的就是北大桥了,从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晚上十点多都是人。

端午节那天,我们大家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桥玩,从早上三点多出门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家。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

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

插艾草,老人们都会去采或者是买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芦挂在门上,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吃鸡蛋,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

我们这儿看不到赛龙舟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

端午节,我最喜欢买五彩绳系在手脖上,好几
个月都不会拿下来。

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就不一样。

端午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也是一个伟大的节日。

所有地方的端午节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端午节了。

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作文篇3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

今年的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的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

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

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的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的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

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的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头型的粽子,比赛非常激烈。

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赛。

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的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

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的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

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

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

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的,可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

最后评奖的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

我喜欢过端午节。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作文篇4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作文篇5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泪流江边仰天喊叫一声后,便投入了滚滚激流。

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

大家包粽子,赛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当小朋友唱起这儿歌时,人们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临了。

一转眼,端午节来临了,一大早起来。

吃过早饭后,就匆匆忙忙
地出门去看赛龙舟了。

刚来天鹅湖(赛龙舟的现场),就看到了“人海”。

原来是就要开始赛龙舟了,“好险来得及时”我想着。

突然,观众沸腾起来,只见从远处划来了十几条龙船。

龙船偏长细窄。

龙头有黑。

灰。

红等颜色。

很快,比赛开始了。

选手们争先恐后,不甘落后。

观众们也在一旁加油鼓颈。

就要接近终点了,选手们敲锣打鼓,唱着打油诗。

到终点了,来自荔湾区的选手获胜了。

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抢鸭子”游戏了。

资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许多鸭子仍进水中。

选手们从船上跳进水里抓鸭子,抓到的归自己。

围观的观众也不甘落后,纷纷跳进水中。

场面一片混乱。

比赛结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开心极了!端午节也将随着笑声一直留传下去,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优秀作文篇6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

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

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

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

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

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

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

“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

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