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

A.《孟子》是“四书”之一,作者是孟子,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教育、哲学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如刘梦得的《陋室铭》。

C.雨果是19世纪前期的英国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等。

D.书法艺术产生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祭祀等活动。

书法字体演变依次是隶、篆、楷、行、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箴.言(zhēn)稽.首(qí)果脯.(pǔ)气冲斗.牛(dǒu)
B.巉.岩(chán)梦魇.(yǎn) 荫.蔽(yīn) 人才济济.(jǐ)
C.忿.恨(fèn)羁绊.(bàn)氤氲.(yūn)崭露.头角(lòu)
D.按捺.(nài) 剽.悍(piāo)嵯.峨(cuó)强聒.不舍(guō)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作揖颓唐走头无路绝处逢生
B.取谛伫立锲而不舍断章取义
C.洋溢练达人迹罕至心旷神怡
D.狡黠震悚油光可鉴眼花瞭乱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嗔视桑梓.(zǐ)吹毛求疵.(cī)汗流浃背
B.匮乏羸.弱(yíng)浪敛.波平(liǎn)眼花嘹乱
C.耷拉慰藉.(jiè)屏.气凝神(bǐng)钟灵毓秀
D.磕绊窒.息(zhì)入不敷.出(fū)栩栩如生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名句默写。

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门太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传递信任的钥匙
①忐忑不安的伍尔德慢慢走进小区。

小区里的人看到伍尔德都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伍尔德甚至听到有人说:“瞧,那个小偷又回来了! 大家都得睁大眼睛啦! ” 伍尔德一阵强烈的心痛。

是的,他是一个小偷。

他曾无数次偷窃,偷过钱包,偷过自行车,偷过电脑,偷过珠宝。

只要能卖钱的东西,他都偷。

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警察抓住,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放出来,不过这一次,他决定痛改前非,做个好人。

②伍尔德知道,没有人会相信他能做个好人。

邻居不会相信,母亲也不会相信。

之后很多天,伍尔德没有迈出家门一步。

③一天夜里,伍尔德悄悄地离开了家。

他到别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住下来。

他每天都躲在屋里,只有购物的时候,他才出一趟门。

伍尔德心里矛盾极了,他知道自己得想办法挣钱,可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他觉得自己走投无路了。

④这天,伍尔德躺在床上思考自己的出路,突然,门铃响了。

伍尔德一惊,谁敲门? 是警察吗? 来找我的吗? 伍尔德翻身爬起床,赶紧去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位老太太,她对伍尔德说:“小伙子,您好! ”伍尔德说:“您好! 你找我有事吧? ”老太太告诉伍尔德,她跟他是邻居,就住在他对面,她要出一趟门,她的先生也出门去了,可是他没有带钥匙,她把钥匙放在伍尔德这里,让伍尔德交给她的先生。

⑤是这么回事。

伍尔德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老太太见伍尔德吃惊的样子,便说:“小伙子,你怎么了?”伍尔德告诉老太太,他曾经是一个小偷,他周围的邻居都防着他,他受不了人们的眼光,受不了人们的议论,所以才搬到这里来住。

伍尔德说:“您把钥匙放在我这里,您放心吗? ”
⑥老太太一把将钥匙塞到了伍尔德手里,笑着说:“小伙子,我知道你做过小偷,但那都是过去的事啦! 人嘛,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肯改,就是好的。

我相信你,拿着吧! ”伍尔德热泪盈眶,他想老太太早就知道他是小偷,居然还肯把钥匙交给他,这是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防着他,还有人信任他,伍尔德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⑦第二天,伍尔德穿戴一新,回到了家里。

之后,他找到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

很快,所有的邻居都改变了对伍尔德的看法,因为他们听说伍尔德抓了小偷,还听说伍尔德在大火中救了孩子。

大家这才明白,伍尔德真的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了。

因此,每天见到伍尔德的时候,大家都微笑着主动跟他打招呼。

伍尔德的脸上成天都洋溢着笑容———他挽回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

⑧后来的一天,伍尔德按响了那位老太太家的门铃。

老太太见到伍尔德就笑着说:“小伙子,您好! 屋里请! ”伍尔德进了屋,他说他这是专门来感谢她的。

是她给他一把钥匙,才让他打开了人生新的大门。

伍尔德说:“现在我过得很好,我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拥有尊严,拥有快乐。

要不是您的那把钥匙,我想现在我可能会待在监狱里! 谢谢您! ”伍尔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向老太太深深地鞠了一躬。

⑨伍尔德走后,老太太高兴地捧着她先生的相框笑着说:“你知道吗? 我救了一个人。

这也是你的功劳,因为你告诉过我:只要给他人以信任,就能改变他人的命运。

” 老太太的先生是一名警察,很年轻
的时候就去世了。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答:①决定痛改前非,无人相信。

②外出租房,觉得走投无路。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登门感谢老太太让他拥有了新的人生。

2.第①自然段中划线句连续两次出现“一次又一次”,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

4.结合全文分析“伍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5.小说结尾写到老太太已经去世的丈夫,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精妙的信息存储体
①提起存储信息的媒介,我们一般想到的是硬盘、光盘,或者还有早先的软盘和磁带,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大自然最古老、迄今容量最大的存储媒介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在身边每一个生物体内,那就是存储生命密码的DNA。

②我们知道,在DNA上,不仅存放着那些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基因,还存放着大量的“垃圾基因”。

如果我们把DNA比喻成一本书,这些垃圾基因就相当于书中插进去的一段段乱码。

在乱码段落里,里面的字符不论怎么排,都不影响我们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

③于是科学家想,既然DNA上的“乱码区”可以随意填写,那何不填写上我们需要保存的信息呢?举个例子。

现在要在DNA上存储“大科技”三个字。

我们先把它们转化为电脑上的二进制码,然后再把二进制码转化为DNA上的“碱基文字”,譬如说转化结果是“A-T-T-A-C-C-G”,最后在某个细菌的DNA上的垃圾基因截取一段,把该段的“乱码文字”用“A-T-T-A-C-C-G”替代。

那么随着这个细菌不断繁殖,只要这段区域不发生基因突变,所有后代身上都将带上了“A-T-T-A-C-C-G”这段信息。

几百年后,我们的后人只要抓起一个细菌,通过基因测序,把这段代码测出来,就可以还原它所代表的意思——哦,原来是“大科技”!
④为什么上述实验要用细菌刻写呢?因为细菌是无性生殖的,也就是说,除非发生基因突变,子代和母代的DNA是完全相同的。

有性生殖的生物就不行,因为在交配过程中,基因要发生重组,来自另一方的“乱码字符”将插进你刻的信息里头,到了下一代的DNA上,你恐怕就读不出原先的意义来了,这种方法很巧妙,是不是?可惜还有缺点。

因为生物体的基因总在发生着突变,不论有用还是没用的基因概不例外。

基因突变在分子水平上表现为核苷酸上的碱基要么被取代,要么缺失,要么插进新的碱基。

所以,你“刻写”在生物体上的信息,一代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③为了避开这个缺点,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乔治·邱奇领导的一个小组在2012年8月尝
试了另一种办法。

他们所用的材料不是活细胞的DNA,而是人工合成的DNA。

人造DNA除了不会发生基因突变这一优点外,还有一个好处是整条DNA都可以用于刻写,不像活细胞的DNA,刻写时你得小心翼翼地避开有用的基因。

邱奇等人竟然在人造DNA上“刻”进了整整一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包含53246个英文单词,11张图片和1个电脑程序,总计5.27MB。

所储存的信息量比过去DNA上“刻”进信息的最高纪录还要高600多倍。

出错率仅为百万分之二,就是说,这么一本厚书,仅出错几个字母。

这些信息在常温下至少能稳定保存40万年。

⑥不过,用DNA存储跟同光盘存储一样有个缺点,那就是一旦制作成,就只能读,不能写。

因此,这种办法比较适用于需要长期备份保存的大容量数据,像我们电脑上写文章,需要经常修改,那就没必要用它来保存数据了。

⑦目前,DNA存储还有另两个缺点,一个是费用比较昂贵,还有一个是刻录和读取都比较慢。

比如这次为了刻这本书,科学家就用了好几天。

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这两个缺点未来都将会被克服。

就拿基因测序的费用来说(因为DNA存储和读取都需要用到基因测序技术),2012年的费用仅是2001年的百万分之一。

⑧用DNA做超级硬盘,不再遥远。

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1.结合③④两段内容,介绍科学家将如何利用活细胞DNA进行信息的存储和读取。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要求回答。

(1)为了避开这个缺点,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乔治·邱奇领导的一个小组在2012年8月尝试了另一种办法。

(加点的“另一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2)所以,你“刻写”在生物体上的信息,一代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张冠李戴”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
3.本文第⑦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的菊花
①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②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③“太太,行行好。

”一个小孩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④“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
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⑤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
附近观察呢。

⑥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⑦“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⑧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⑨“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⑩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放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
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词语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鄙夷——(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设置“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4.文章最后写到“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你认为引起他内心强烈冲击的原因是什么?
5.请说说标题“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妙处?
6.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和感悟。

批注的角度很多,如感悟式、赏析式、联想式,等等。

请仿照示例,从文章中摘录一处文字并进行批注。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马亚伟
①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我要跟父母下地割麦。

天还没亮,父母和我已经站在田边挥着镰刀跃跃欲试。

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kǔlǚ,忍不住叹了口气:“爸,这么多麦子,咱们啥时候才能割完呢!”
②麦畦真的是大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

我简直有些绝望了,觉得这辈子都割不完这么多麦子。

我们开始割麦,镰刀飞快地舞动着,发出“唰唰”的声响,麦子应声倒地。

可是,我们像蠕动的蚕一样,慢慢地行进着,丝毫看不到希望。

有时候,漫长是一件让人恐惧和绝望的事。

即使父亲割得那么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也只是割了一个地头。

我彻底不想干了,放下镰刀坐在地上,赖着不肯再动。

③父亲见我这样,从小拉车上拿下一面自制的小红旗。

这面小红旗是干农活时用来做标记的,插到地上很鲜明。

父亲往前走了一小段,把小红旗插上,对我说:“割吧,割到小红旗那里咱就歇会儿,把早饭吃了。

”那时候麦收时节大家都抢时间,一般人都早早去割麦,把早饭带到地里吃。

④我看了看小红旗的位置,还好不算远,割到那里就能吃饭歇息了。

心里这样想着,立即觉得有了力量。

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卖力地割了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

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

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

我欢呼起来:“吃饭喽!”
⑤我们吃过饭,稍作歇息。

父亲又把小红旗插到前面不远的位置,对我说:“瞧见没有,今天上午咱割到这里就歇了回家,下午凉快了再来割。

”小红旗插在不远处,依旧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招摇着。

对我来说,小红旗就是一种希望,只要与它相遇,就意味着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一下了。

很快,上午的任务又完成了。

⑥下午的时候,父亲如法炮制,用小红旗做标记,让我奔着目标一点点前进。

父亲不停地对我说:“胜利在望了,都看到地头了,加把劲!”胜利在望,真是个鼓舞人心的词,让我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遍远,胜利就在眼前,也不觉得累了。

到了天部黑的时候,大片的麦子都被我们割倒了。

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⑦父亲的做法让我领悟到,再漫长的征程,只要前行的路上有希望的旗帜,心中就不会恐惧绝望,慢慢走下去,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⑧我毕业以后,分配到一家单位,可是我的专业不对口,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我看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心里很犯怵。

忽然,我想起父亲插小红旗的做法。

于是,我把十几本专业书籍依次排好顺序,按照三本一组分成几组。

我对自己说:别怕,一组一组地学,一组一组地过,过完一组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要好好庆贺一回,给自己一些奖赏!
⑨这样开始此次的征程,我同样没感到有多累,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轻松地学完了这些专业,别人都说我创造了奇迹。

生活漫长,人生坎坷,只要你在前行的路上插上希望的旗子,就会带给自己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kǔ lǚ(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①-⑥段,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时间我的行为我的心理
天还没亮忍不住叹气(1)
太阳升起彻底不想干了,赖着不动绝望(丝毫看不到希望)
吃早饭前(2) 充满希望和信心
下午到天擦黑时大片麦子制倒,顺利完成任务(3)
3.请具体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下列对第⑧-⑨段内容的理解,最恰当
...的一项是( )
A.“我”毕业后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面心里犯怵。

B.“我”用“插小红旗”的方法,攻克了工作中的难关。

C.“我”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艰难完成新专业的学习。

D.“我”给自己插上希望的旗子,一步步创造了奇迹。

5.请理解标题“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的含义。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东方朔自誉博赏赐①》,完成下面小题。

久之,伏日②,诏赐从官肉。

大官丞日晏不来③,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④归,请受赐。

”即怀肉去。

大官奏之。

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⑤。

上曰:“先生起自责也。

”朔再拜曰:“朔来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⑦,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注】①东方朔:汉武帝时著名辞赋家。

②伏日:三伏之日,即盛暑之时。

③大官丞:负责分肉事宜的官。

晏:晚。

④蚤:通“早”。

⑤谢:道歉。

⑥来:表感叹的语气词,用于拉长语气。

⑦细君:东方朔之妻。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请.受赐(_________)②即怀.肉去(__________)
③乃.反自誉(_________)④归遗.细君(__________)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______)
例句:大官奏之
A.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C.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各一处)大官丞日晏不来(主谓之间)归遗细君(动宾之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东方朔是个怎样的人。

12.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肉食者鄙.(2)弗敢加.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你从所学课文中找一句和“何以战”句式相同的句子。

13.阅读下面有关唐代诗人贾岛的传、诗、评,完成小题。

贾岛,字阆仙。

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①,名无本,居.青龙寺。

尝跨蹇驴张盖②,横截天衢③。

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

”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

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偶得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

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

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

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授以文法。

去浮屠,举进士。

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

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醲自足④,何会此耶?”帝下楼去。

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

他日,授遂州长江主簿,后迁普州司仓。

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五》,有删改)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⑤头。

隔岭篇章⑥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⑦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⑧。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
.....。

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
岛独按格入僻
....,以矫浮艳。

——《唐才子传·卷五》
(注释)①浮屠:和尚。

②跨蹇驴张盖:骑着跛脚的驴,打着伞。

③天衢:指京都的大路。

④鲜醲(nóng)自足:衣着鲜艳,该知足不奢求。

⑤潮水:河流名。

⑥篇章:指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内容。

⑦城根:城脚。

⑧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居.青龙寺居.无何
B.喜不自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被.系一夕同舍生皆被.绮绣
D.岛具.实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

(2)结为布衣交,授以文法。

4.下面是两位同学在阅读《寄韩潮州愈》一诗后的对话,请补充完整。

A:韩愈对贾岛有知遇之恩、授业之惠。

这首诗就表达了贾岛对恩人境遇的关切之情。

B:是的。

不过我觉得前三联写了对韩愈境遇的关切,尾联则通过写瘴烟终会被风吹散、明月终会初升,暗示(1)________,表达的一种美好的(2)______。

A:你讲的有道理,作者诗中的情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我就最喜欢尾联。

你呢?
B:颈联。

就像韩愈说贾岛的“为文,身大不及胆”,我觉得颈联中“悬”字用得大胆:(3)________。

5.《唐才子传》中说贾岛的诗作“按格入僻”,而这“僻”字也是他性格特点的概括。

请结合所选“传”中的内容,就此简要分析。

14.(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