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理论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教育”理论概述

“协同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文献中出现最早是1996年刘纯娇的《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文中指出,将这协同理论移植于教育领域,就是要探索教育系统(特指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的教育系统)中两个主要子系统即学校教育系统与家庭教育系统怎样发挥其各自的自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同、同步、互补的“协同效应”。

随后1997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会议、2002年孙庆耀学者、2006年南国农教授、2007年李运林教授分别就自己的观点对协同教育进行了阐述。

李运林教授就其对协同教育产生过程的理解,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系统与另一系统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影响了该系统的教育功能,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教育。并进一步依据系统独有要素的相互渗透对协同教育进行分类,包括协同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和协同社会教育等多种类型的协同教育,

协同教育产生原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