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有关问题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的通知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为进一步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一条,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加强监管的原则,结合广东省实际,现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以及县级以下(包括县级)人民政府设置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二、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省、部属高等医药院校直属驻穗附属医院以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疗机构的设置,由省卫生厅负责审批(属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的,由省中医药局负责审批并进行监督管理)。
三、其他医疗机构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含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五、在乡镇和村设置个体诊所的个人,其条件应当与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相同。
六、《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有效期:(一)诊所:6个月;(二)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年;(三)不满200张床位:2年;(四)200张床位以上不满400张床位:3年;(五)400张床位以上:4年。
七、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必须符合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广东省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常用和急救药品目录(试行)》的规定。
八、以“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通用名称的医疗机构名称(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在识别名称中含有“中心”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九、本通知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一)名称: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二)性质:行政许可二、设定依据1994年2月26日国务院令第149号公布,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由批准其设置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四、行政审批条件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二)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三)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五、实施对象和范围在桂林市行政区域内设置的医疗机构(驻桂部队编制内医疗机构除外)的单位和个人。
六、申请材料(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1)《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2)《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注册申请书》;(3)医疗机构用房使用证明;(4)建筑设计平面图或业务用房平面布局图(含污水排放图)(5)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成册);(6)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简历表、签字表;(7) 负责人身份证、简历表和资质材料和从业人员花名册、从业人员的身份证、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称证)、健康证明、医疗机构非在职证明(离、退休、辞职证明等);(8)医疗机构名称申请核定表;(9)主要医疗仪器设备清单和使用的药品目录;(10)个体诊所、门诊部提交办理环保承诺书;医院应有经环保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排污申请登记表;(11)与有资质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签订的医疗废弃物回收协议;(12)开展静脉用药的同时提供执业的药剂师的职称证、毕业证;(13)依法执业承诺书;(14)零售药店申请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还需提交药店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中医(综合)诊所 设置标准

中医(综合)诊所设置标准中医(综合)诊所的设置标准包括以下方面:一、人员1. 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具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已注册执业,在一级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2. 设置中草药和药箱,应当配备1名具有中医本科以上职称的中医人员。
二、房屋1. 诊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卫生技术人员人均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2. 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
开展有创性治疗的,应当设置观察室和处置室。
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符合卫生学布局与流程,每室(含中药存放、调剂区)不少于10平方米。
三、设备1. 基本设备:诊察床、诊桌、诊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高压灭菌设备、污物桶、紫外线消毒设备。
2. 有与开展诊疗范围相适应的其他设备(包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要的急救设备。
四、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五、注册资本:私人西医诊所不少于30万元,私人中医诊所不少于15万元。
具有常住户口,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六、审批:私人诊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营业。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办理程序由申请人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七、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应与其所从事的服务范围相适应,并按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按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置。
八、中医(综合)诊所名称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九、中医(综合)诊所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十、其他规定按照《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请注意,不同地区的中医(综合)诊所设置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请参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中医诊所设置标准

中医诊所设置标准中医诊所是中医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置标准直接关系到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为了规范中医诊所的设置,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以下是中医诊所设置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场所选择。
中医诊所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避免选择在污染严重、环境恶劣的地区。
诊所周边应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医院、药店等,方便患者就医和购药。
二、场所面积。
中医诊所的面积应符合卫生部门的规定标准,保证诊所内部空间宽敞、明亮、通风良好。
合理的面积布局有利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和诊疗。
三、医疗设备。
中医诊所应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如针灸床、中药煎药设备、中医诊断仪器等。
设备应保持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四、医疗人员。
中医诊所的医疗人员应具备中医执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医疗人员应积极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医疗服务。
中医诊所应提供规范的中医诊疗服务,包括中医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理疗等。
医疗服务应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治,确保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六、卫生环境。
中医诊所的卫生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七、安全管理。
中医诊所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等。
医疗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中医诊所的设置标准直接关系到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置和管理,确保中医诊所能够提供规范、安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设置医疗机构的审核要点》

《设置医疗机构的审核要点》1、申请设置个体诊所的医师应当担任该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医师担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应当将该医疗机构作为其注册的主要执业机构;2、在城市设立诊所的个人需为执业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需连续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如果申请人不是执业医师,可以以公司或单位名义申请,在诊所名称中要体现申请单位;3、根据《山东省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及备案管理规程》(鲁卫发[202x]24号)文件规定,设置诊所的原男65周岁以下,女60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已经取消类别:1、医疗机构类别限于《202x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类别。
注意专科医院概念。
专科医院包括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医院、血液病医院等。
整形外科医院与美容医院属于专科医院下的两种不同类别。
康复医院不属于专科医院。
2、根据新版省卫计委医疗机构行政许可规程,审批医院、妇幼保健院时,应当根据《设置规划》、《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其功能任务、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其级别,并在《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以下简称《批准书》)中予以明确。
不再仅仅根据床位数划定其级别。
3、根据《202x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中核准的医疗机构类别、规模、选址和诊疗科目,必须重新办理设置审批手续。
名称:1、医疗机构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
识别名称包括地名、单位名、个人姓名等,通用名称指医疗机构类别。
2、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应当含有省、市、区、街道、乡、镇、村等行政区划名称。
其他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得含有行政区划名称。
3、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含有设置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
4、妇幼保健院(所、站)是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有名称,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该名称。
5、关于“公司”的误解。
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的,以“公司”等字样作为通用名称使用的,以历史或者当代名人名字命名的,以及可能产生歧义或误导患者的名称不予核准。
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有关问题

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有关问题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有关问题同志们,下午好:修订后的《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以来,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热情很高,数量明显增多。
我们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和疑惑。
今年3月,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我处对各区县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情况进行了一次书面调研,共收到各区县卫生计生委报送的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问题和建议共计21条。
经过认真研究,下面,就各区县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供大家在机构审批工作中参考:一、关于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规划问题《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社会资本申请设置三级综合医院、二级以上专科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符合法定条件的执业医师申请设置诊所,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市、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程序予以审批。
”本条将三级综合医院、二级以上专科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诊所适度放开,强调其不受规划数量限制,只要满足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即可进行审批。
条例执行后,部分区县反映:由于中医医疗机构放开,一些社会资本名义上申办中医医院,实际执业后,主要以西医为主,中医药服务比例很小,存在以中医医疗机构为名义举办综合型医院的情况,以此来规避规划数量的限制。
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第一,设置中医医疗机构必须要符合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特别是要符合中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体现中医药特色相关规定,这是保障中医医疗机构性质的基本保障。
如中医医院,规定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同时,各级中医医院还有对中医科室设置、中医药人员比例的要求。
在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医疗机构校验中,严格按照中医医院的《基本标准》准入和执法,就能有效地防止以中医医疗机构为名义举办综合型医院的情况发生。
第二,中医医疗机构不受规划数量限制,不等于不要规划。
行政许可事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

02-1号行政许可事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一、行政许可内容拟设在昆明市行政辖区内二类、三类、四类地区拟增设1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临床检验中心(所)、医疗美容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
二、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一)《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9条;(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
三、行政许可数量及方式有数量限制,依据《昆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设置,按照受理顺序择优许可。
四、行政许可条件(一)符合《昆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设置申请人条件通过审查,无以下情形之一:1.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3.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4.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5.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6.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
(三)选址报告、资信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
(四)拟设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医疗机构占地和建筑面积符合《医院疗机构基本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五)投资总额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
(六)医疗机构选址与周围环境、公用设施、学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七)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从事5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19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8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2、17、20条。
五、申请材料(一)申请人签章的书面申请书(原件1份)。
(二)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原件、复印件各1份)。
(三)设置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证明(下列材料均提供复印件2份,并验原件):1.申请人为个人的,提供身份证(附签名字样);2.申请人为企业的,提供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工商注册登记资料、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及身份证(附法定代表人的签名字样);3.申请人为事业单位或其他社团组织的,提供政府批准成立的批准文件、核准登记证明、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证明;4.申请人为国家机关的,提供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证明;5.授权他人代理的,提供授权委托书(原件)及代理人身份证明。
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6.24•【文号】卫医发[2008]35号•【施行日期】2008.06.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中的第六条中关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擅自批准设置卫生部未明确基本标准专科医院的规定已被:卫生部关于专科医院设置审批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12月5日,实施日期:2011年12月5日)宣布不再适用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卫医发〔2008〕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条例》为依据,严格医疗机构准入管理,认真做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等工作,医疗机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我部制定了《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本通知后,应当根据《条例》、《实施细则》和《规定》的有关要求,于今年年底前对本行政区域内已批准设置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清理整顿。
清理的重点是不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或《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类别、名称和诊疗科目等不符合规定的;设置和名称未经有审批权部门批准的;其他违规审批的医疗机构。
通过清理,撤销一批违规批准设置的医疗机构,纠正一批审批不规范的行为,建立完整的医疗机构审批档案。
我部将择时对各地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抽查。
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2009年3月31日前将清理整顿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规定》执行及清理整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医政司反映。
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条例》为依据,严格医疗机构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审批,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医疗服务秩序逐步好转。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制度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制度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制度一、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管理(一)医疗机构设置的管理的机关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制度,是关于医疗机构设置申请、审批的法律制度的统一体。
医疗机构设置的管理机关,也就是有权审批设立医疗机构的卫生行政管理机关。
我国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我国卫生部《例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按照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实施。
”我国卫生部《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县级以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所谓共同负责,是指我国的医疗卫生管理特别是医疗机构的管理,首先由地方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然后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之后再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实施。
这就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上形成了一个垂直领导、分级分类管理、共同负责的格局,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履行管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使命和职责。
(三)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分工根据我国卫生部《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设置审批权的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其他医疗机构的设置,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这就是说,医院类,疗养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等较大型的医疗机构的审批权,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较小、诊所、护理类、卫生所等医疗机构的审批权,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行政许可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行政许可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06.11•【字号】豫中医〔2009〕39号•【施行日期】2009.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行政许可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中医〔2009〕39号各省辖市卫生局(中医管理局)、有关扩权县卫生局(中医管理局)、省直中医医院:为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管理,规范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行政许可事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省中医管理局受理中医(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以下简称中医)医疗机构有关行政许可规定如下:一、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一)申报条件省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床位在80张以上(含80张)的二、三级中医院。
床位在100张以上(含100张)的二、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二)办理程序:省卫生厅行政服务大厅受理,转省中医管理局业务处办理。
省中医管理局业务处审查后,委托中医医疗机构管理评价委员会审核申报资料、实地查验,提交审查评价报告,报局长审批。
符合设置条件,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不符合设置条件者,退行政服务大厅,将不予许可结果及理由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医疗机构获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方可开始筹建。
(三)办理期限:资料齐全,受理后30日内。
(四)需提交材料清单1、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2、医疗机构名称申请核定表;3、医疗机构分类性质申请书;4、设置医疗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5、选址报告;(同上)6、申请人资料:拟由各级政府设置的中医医疗机构需提交所在地政府指定或任命的筹建负责人文件,拟由法人或其它组织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提交法人证照(正副本)、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及身份证明等。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有关规定(详细)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校验和管理的有关规定一、主要政策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省卫生厅《山东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山东省村卫生室管理办法》。
二、医疗机构的设置设置医疗机构应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设置规划。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
(一)医疗机构的设置条件1、基本条件设置医疗机构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有与执业范围相应的医、药、护、技人员。
人员配备符合相关规定,有一定组织机构。
(3)有与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医疗业务用房,选址合理,布局合理,并符合卫生要求。
(4)有与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床位数、仪器、设备配备。
(5)有必要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等基本设施,并符合卫生要求。
(6)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7)有符合法定要求的资金。
(8)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他要求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山东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2)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者,连续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3)男性年龄在6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下,并具有所在地正式城市户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1)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3)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卫生技术人员;(4)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卫生技术人员;(5)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卫生技术人员;(6)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7)患有不适于从事医疗工作疾病的卫生技术人员;(8)全民及集体所有制职工擅自离职或被开除公职未满五年的卫生技术人员;(9)离退休医师未经原工作单位同意的;(10)不具有医疗业务知识和医疗管理能力者。
医疗机构环评报告文件审查中的问题及其建议

2对 策
针对 以上 问题 , 结合 医疗机构建设项 目环评技术审查工作 中
所 遇 到 的实 际 问题 , 提出以下建议 :
2 . 1 对《 建设项 目环境 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目录》 涉及 医疗机构项 目 环评类 别进行调整 , 医 院项 目中, 二级丙等 ( 不含 二级丙等 ) 以上 医 院编制环境影 响报 告书 , 二级丙等 ( 含二级丙等 ) 以下编制环境 影响报告表即可 。 针对诊所 , 牙科诊 所 、 有 x光及有重金 属废物产 生 的诊所 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表 , 其余 一般诊所 、 中医诊 所等填报 环境影响登记表即可。 2 . 2明确不同医院的选址要求 , 甲、 乙级 医院必须设置于独立 的建 筑物 内, 禁止设在居 民裙楼 内。丙级 医院可设置于居 民裙楼 内但 与塔楼必须相隔一层 以上 。明确不 同等级 ( 甲乙丙 ) 、 不 同类型( 综 合性 、 专科 、 传染病 ) 医 院的卫生 防护距 离推荐值 ( 具体卫 生防护 距 离仍可根据污染 源强核算 ) 。 2 . 3在公众参 与中 , 强化对 甲乙级综合性 医院 、 传染病医院的公众 参 与调查力度 , 认真征求周 围群众意见 。同时 , 按 照《 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 总纲 》 要求 , 弱 化对丙级 医院 、 一般 诊所 的公众 参与
医疗机构环评报告 文件 审查 中的 问题及 其建议
胡 渝 重庆 4 0 0 0 2 0 ) ( 重庆市江北区环境监测站
摘 要: 在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文件 审 查 工作 中 . 针对 医疗
机构在 分类管理 、 卫 生部 门前 置许 可 、 选 址 及 卫 生 防 护 距
离、 公 众参 与、 电磁 辐 射 防 护 等 方 面存 在 的 几 个 存 在 争议 的 常 见 问题 , 提 出一 些建 议 。 关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 审查; 争议 ; 常见 ; 建议
医疗机构审批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理院(站)、急救中心(站)、康复医院、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护理院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审批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三)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五)鼓励社会办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发展。
第二章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第四条医疗机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一)符合国家卫生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二)具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名称、诊疗科目和床位规模;(三)具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四)具有符合规定的医疗设施、设备和房屋;(五)具有符合规定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六)具有符合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
第五条医疗机构设置应当根据以下分类进行管理:(一)一级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二)二级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三)三级医疗机构:包括市级医院、省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
第三章医疗机构审批程序第六条医疗机构设立申请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
第七条医疗机构设立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医疗机构设立申请书;(二)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相关证明材料;(三)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资质证明;(四)医疗设施、设备和房屋相关证明材料;(五)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六)财务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
第八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疗机构设立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时限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开中医诊所条件和审批问答

开中医诊所条件和审批问答不需要执业医师证!只需备案,就可以开中医诊所了!4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征求《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意见通知,并于7月1日后实施。
彻底放开,只需备案就可开中医诊所《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受理部门)举办中医诊所的,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备案材料、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而且,举办中医诊所不受所在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定的医疗机构数量和相邻距离的限制。
这份意见稿显示,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的条件并不苛刻。
个人举办中医诊所,应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且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或具有《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暂定名)》;医师资格证想必都知道,所谓“师承资格证”,据《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即中医师通过师傅带教的形式学习,最终考核后获得中医师承证书,但需要5年的跟师学习;而确有专长考试是经过多年实践中医医术却有专长人员通过一次性的考核,合格即可获证。
中药材、饮片企业的盛况,销量将几何级增长这就是绿灯大开了,无论是大医院的在职医生,还是大隐于乡野的回春妙手,满足以上条件,即可以开诊所营业。
特别是对于以往怀揣中医绝技、受制于医师资格证,而愤愤不得志的中医师,就不必东躲西藏流窜行医了,可以光明正大一展身手。
在此之下,可以预见的一个盛况就是,中医诊所或许一夜之间遍布中国城市、农村的角角落落,或许将会比现在药房的密度更大——不限数量、不限密度。
中药材、饮片企业要梦里笑到天亮了。
自高层“健康大会”力推中医药以来,各个省份行动迅速,有的省份要求每个城市都要有一个三甲中医院;有的要求每个医院必须开中医科室等等不一而足。
再加上此次对诊所彻底放开,中药材、饮片的销售出口(终端)就也多了!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点为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或许这将是中药材、饮片销量实现几何级增长的一个节点。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04.07•【字号】豫中医〔2009〕20号•【施行日期】2009.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中医〔2009〕20号各省辖市和扩权县卫生局(中医管理局),省直中医医疗机构:为加快中医事业发展,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我省中医医院发展实际,现就全省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下同)规划设置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三级中医医院规划设置原则及目标(一)符合中西医并重方针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二)以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为目标,超前谋划,科学规划;(三)引导现有三级中医医院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区域性龙头中医医院加快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三级中医医院规划设置范围(一)省直中医医院;(二)省辖市级中医院;(三)个别人口规模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基础较好的县或县级市中医医院。
三、三级中医医院规划设置规模三级中医医院规划设置规模应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规定要求,并根据服务人口规模、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中医药服务需求量适当扩大。
尚未达到三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的省辖市级以上中医院,应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业务建设,最迟在“十一五”末之前达到设置标准。
四、各省辖市卫生局要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高度重视辖区内三级中医医院的规划设置和建设工作,根据中医医院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本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大力支持市级中医医院发展。
五、省中医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三级中医医院建设的支持和管理力度,指导三级中医医院加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有关问题
同志们,下午好:
修订后的《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以来,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热情很高,数量明显增多。
我们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和疑惑。
今年3月,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我处对各区县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情况进行了一次书面调研,共收到各区县卫生计生委报送的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问题和建议共计21条。
经过认真研究,下面,就各区县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供大家在机构审批工作中参考:
一、关于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规划问题
《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社会资本申请设置三级综合医院、二级以上专科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符合法定条件的执业医师申请设置诊所,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市、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程序予以审批。
”本条将三级综合医院、二级以上专科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诊所适度放开,强调其不受规划数量限制,只要满足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即可进行审批。
条例执行后,部分区县反映:由于中医医疗机构放开,一些社会资本名义上申办中医医院,
实际执业后,主要以西医为主,中医药服务比例很小,存在以中医医疗机构为名义举办综合型医院的情况,以此来规避规划数量的限制。
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
第一,设置中医医疗机构必须要符合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特别是要符合中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体现中医药特色相关规定,这是保障中医医疗机构性质的基本保障。
如中医医院,规定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同时,各级中医医院还有对中医科室设置、中医药人员比例的要求。
在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医疗机构校验中,严格按照中医医院的《基本标准》准入和执法,就能有效地防止以中医医疗机构为名义举办综合型医院的情况发生。
第二,中医医疗机构不受规划数量限制,不等于不要规划。
《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市、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范、引导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释义》在解释这一条文时也指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应当涵盖本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复、盲目扩大规模。
”因此,中医医疗机构不受规划数量限制,不等于不要规划,虽然不作数量上的限制,但其设置同样要符
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其他要素的规定,如:医疗机构的布局、功能定位、规模、医务人员和医疗技术的配备等。
第三,要善于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规模化的中医医疗机构和区域内稀缺的中医专科医院。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0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各类卫生资源配置规划、行业政策、市场需求等信息。
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医疗市场的时候,其实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主管部门的指导。
通过主动公布和宣传医疗资源的需求信息,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实现差异化投资,主动地投向区域内稀缺的医疗机构,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避免恶性竞争。
二、中医治疗率的问题
中医治疗率是衡量医院中医治疗疾病能力,体现中医医院优势特色和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也是国家对中医医院的基本要求。
部分区县反映,中医治疗率无具体的考核办法,不好操作。
实际上,不管是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还是二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都再次强调了中医治疗率这一指标,而且有明确的考核要求。
(一)中医治疗率的统计范围
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者,列入中医治疗率统计范围:一是针对病人主病主证,以中药各种剂型、各种途径进
行治疗(饮片、中成药、中药针剂、片剂、中药灌肠、穴位贴敷、药浴、中药雾化吸入等),或同时采用西药辅助治疗(输液、输血、吸氧等),或为主病主证的诊断使用诊断性西药者。
二是针对病人主病主证以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者(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小夹板固定、针刀等)。
三是针对病人主病主证采取中医手术、手法进行治疗者(肛肠手术、皮肤疮疡引流、眼科中医手术、骨科中医手术等)。
四是病人主要疾病或主要症状虽曾采取西医方法治疗,但在本院就诊期间增加中医治疗手段后取得明显疗效者。
五是疾病的某一阶段,针对当时的主要症状,使用中医治疗方法后取得明显疗效者。
(二)中医治疗率的统计方法
对申请校验的中医医疗机构,较好操作,可以通过抽查一定数量的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来计算该机构的中医治疗率。
对申请执业登记的中医医疗机构,由于尚未开始诊疗活动,无法通过抽查病历的方式来计算,我们建议:主要通过判定该机构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能力来实现对中医治疗率的审查。
可以通过对医院的门诊科室、住院科室设置,中医医师的比例、中医技术和中医医疗设备的配备等来综合预估该医院在理想状态下能够达到的中医治疗率。
如《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中医医院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那么该中医医院中能够运用中医药方法诊疗的门诊医师(包括中
医类别医师和经过西学中培训的临床医师)占门诊医师的比例应当不低于85%。
三、中医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设置
部分区县反映,由于国家没有针对中医医疗机构制定单独的诊疗科目名录,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对中医医疗机构又只是规定了必须设置的科目,所以在操作上感到不好把握。
对这个问题,我们的意见是:
(一)中医医院的诊疗科目,应该直接审批到中医专业下的一级科目: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老年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急诊科、预防保健科等。
对中医医院不再单独设置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诊疗科目参照中医医院,直接审批到中西医结合专业下的一级科目。
需要说明的是,医疗机构实际设置的临床专业科室名称不受《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限制,可使用习惯名称和跨学科科室名称等。
如可以以中医脏腑名称命名(如心病科、肝病科、脾胃病科等),也可以疾病、症状名称命名(如中风病科、哮喘病科、风湿病科等)。
(二)中医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设置,国家只规定了必须设置的科目,在此基础上要设置其他科目必须把握两个原则:1.除辅助科室外,中医医院只能设置中医专业下的科目,中西医结合医院只能设置中西医结合专业下的科目。
2. 核定
的诊疗科目要与医院的类别及功能相适应。
3.该机构的中医特色指标(如中医治疗率、中医人员比例、职称要求等)必须达到相关要求。
四、备案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修订后的《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以来,大部分区县卫生计生委按时履行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中的备案程序,值得肯定。
但从备案的医疗机构审批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中医专科医院的设置审批。
目前,国家尚未制订各类中医专科医院的设置标准。
对国家尚未制订基本标准的专科医院应按照《卫生部关于专科医院设置审批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7号)有关要求执行。
设置专科医院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条件,同时应具有二级以上规模,专科特点明显,能够辐射一定区域。
建议,在国家尚未制定基本标准的情况下,中医专科医院的审批要从严把握。
(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必须明确该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
有个别区县新设置审批了一个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报上来备案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在诊疗科目一栏中写:“按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标准设置诊疗科目”,只有原则性的表述,而没有明确诊疗科目,这是不规范的做法,会给行业管理带来隐患和漏洞,应予以纠正。
(三)个别诊所的名称不规范。
如XX民心诊所、XX 仁爱诊所。
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医疗机构的命名原则有明确要求,其中规定:“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名称中应当含有设置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
”
(四)个别区县备案的项目不全。
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向我委报送医疗机构设置备案时,应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附表中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规定的内容完整备案。
五、下一步中医医疗机构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是制定出台部分中医专科医院的基本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明确,今年将制定出台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等中医专科医院的基本标准,规范中医专科的准入。
二是研究社会办中医的优先领域,开展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试点。
三是积极发展中医健康产业,探索中医药参与养老、保健、养生等健康产业新模式。
四是加强行业管理。
今年将把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执业情况纳入专项监督执法内容,开展民营中医医院和社会办中医门诊部、诊所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执业行为。